韓起銀 史杰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創新文化。融入創新創業思政元素的中職語文教學體系構建是一個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體系改革的系統工程。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從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主題內容的挖掘、創新有效的渠道、完善保障機制這4個方面入手,根據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構建了“一個理念、四大主題、三大渠道、三大措施”的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思政元素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給師生提供了踐行創新創業精神的語文大課堂。
關鍵詞:?創新創業?思政?中職語文?體系?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and?Teaching?Practice?of?the?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Teaching?System?Integrated?b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HAN?Qiyin1?SHI?Jie2
(1.Minle?Siyuan?School,?2.Minle?No.?4?Middle?School,?Minle,?Gansu?Province,?734500?China)
Abstract:??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emphasized?that?it?was?necessary?to?deeply?implement?the?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and?cultivate?the?culture?of?innovation.?The?construction?of?the?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teaching?system??integrated?by?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is?a?systematic?project?which?involves?the?renewal?of?educational?ideas?and?reform?of?the?teaching?system.?In?the?practice?of?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teaching,?starting?from?the?four?aspects?of?the?renewal?of?educational?ideas,?the?mining?of?the?subject?content?of?textbooks,?the?innovation?of?effective?channels,?and?the?improvement?of?the?guarantee?mechanism,?the?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teaching?system?integrated?by?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of?"one?idea,?four?themes,?three?channels?and?three?measures"?is?constructed?according?to?the?curriculum?standards?of?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which?provides?teachers?and?students?with?the?Chinese?classroom?that?practices?the?spirit?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Ideology?and?Politics;?Secondary?vocational?Chinese;?System;?Teaching?practice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一重要論斷。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做了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是每所院校應重視的主要目標之一,當下時代中創新創業教育與工匠精神的融合早已成為時代性教育發展的主要標志[1]。中職教育實現由傳統的就業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轉變,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者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1職語文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思政元素的現實意義
構建大思政課體系,深入挖掘語文、歷史和其他學科蘊含的思政資源[2]。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方面,不能僅僅只體現在思政課上,更應從其他課程入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課程教學全過程,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創新創業教育本質是一種生成性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與創業綜合素質[3]。實踐證明,中職教學通過學科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中職語文教學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涵養創新務實的職業精神[4],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中職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因其貫穿于學校教學的全過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輝煌的人文精神等獨特的優勢,對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新創業品質,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是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教學的特質和職業教育的根本宗旨。
2構建融入“雙創”教育的語文教學體系及教學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構建中職語文教學融入“雙創”教育的教學體系是一個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體系改革的系統工程。在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搭建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來作為課程有效開展的基礎[5]。該課題從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主題內容的挖掘、創新有效的渠道、完善保障機制這4個方面入手,結合課程目標要求和中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了“一個理念、四大主題、三大渠道、三大保障措施”的中職語文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2.1樹立語文學科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的思想,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教學觀念的創新是教師在實現語文教學創新的基本前提,中職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需要首先樹立起對象意識,緊密的實現教和學的鏈接,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理念,樹立全人概念,促進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發展。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在增強學生職業精神的教育功能上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本著中職生創新創業教育多元的思想,利用中職語文教材選材的豐富性和語文教育“潤物細無聲”熏陶式的特點,實現教學由單一注重知識傳授向融入“雙創”意識和培養“雙創”能力的轉變,推進由單一專業課程進行“雙創”教育向所有課程融入“雙創”教育的轉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課題組確立的語文學科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是中職改革發展的內涵建設要求,也是“產教融合”的思想體現。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確定教學指導思想,要堅持促進學生職業生涯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
2.2融入“雙創”教育的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其任務之一就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4]。課題組根據課程標準確定:語文教學中融入“雙創”教育,主要圍繞樹立“雙創”意識、培養“雙創”精神,鍛造“雙創”品質、提升“雙創”能力等四大主題開展教學。
2.2.1樹立“雙創”意識
“雙創”意識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的態度情感和行為趨向。在中職生的學業、職業發展中,語文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高尚審美情趣和理想的前提,中職語文教材選編的優秀文章能引導中職學生對客觀世界和社會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如通過《等待錄取通知的那個夏天》《我為什么而活著》等文本教學,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培養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強烈創新意識的創業型高素質技能人才。
2.2.2培養“雙創”精神
中職語文教學對象是未來從事較高技術技能方面的從業者、創造者,課堂教學中應先教給他們一個職業人應有的思想和奮斗的精神。在課堂教學前優先考慮文本情感目標的確定,例如:講授華羅庚的《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一課,突出“有勇氣,有志氣”的人生思想,激發學生知難而進,鍥而不舍的創業精神。課文中許多典型具有創新創業所必需的職業精神,例如:《一碗清湯蕎麥》中的母子三人堅定不屈的信念、《父親的手提箱》中“父親”年輕時曾經有過的作家夢想、《我很重要》中“我”不可或缺地主宰工作的意志、《都江堰》中李冰父子身上表現出的人對自然力馴服的精神,乃至《項鏈》中路瓦栽夫人償還巨債中所體現的誠信等等,通過對人物優秀品質的學習,讓其感知到創業精神的強大力量,進而去仿效、積淀,直至由外驅力轉化為內動力。
2.2.3鍛造“雙創”品質
“雙創”品質主要體現在人的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適應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創業者的意志和情感。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更應注重對學生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對于成功與失敗的承受力,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培養學生穩定,持久的注意力,鍛造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例如《過萬重山漫想》《我眼里的海爾和張瑞敏》中樂觀、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是創業不可缺少的食量;《南州六月荔枝丹》《飛向太空的航程》《科技要與人文并重》中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更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力量。
2.2.4提升“雙創”能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處在智能時代的當代中職生,其創新創業已成為立世之本、發展之道。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創新能力取決于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等,通過與專業教學的融通,促使其具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其創新能力。例如通過《綠色伴我行——“走進生活關注環保”宣傳展》《展望我們未來的職場——“我的職業設計”策劃會》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職場活動的設計中提高創新能力,在職場活動的開展中提高創業能力。
2.3中職語文教學融入“雙創”教育的渠道
2.3.1課堂教學
在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中,要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在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教育體系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為導向,課題組在研究實踐中形成了單元教學“三大模塊”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單元教學中3個模塊是個整體,內容各有側重:閱讀與欣賞模塊側重于“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表達與交流模塊側重于“服務學生專業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模塊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這種既立足整體,又有相對獨立性的是具有鮮明人文屬性和職業屬性的課程體系。
閱讀與欣賞模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文本情理目標的達成,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以敬業守信為基準,夯實創新創業的思想基礎?。新時代的中職生個性張揚,對職業的選擇缺乏明確的認識。在講授《敬業與樂業》一文時,從人類生存的需要與個體生活的意義出發,讓學生明白“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職業的神圣性質上,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別。至于該做哪一種職業,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且成功“唯一”的秘訣就是“敬”。莊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與政治家、挑糞工與軍人的比較,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于人生創業最為越要。另一方面,以親力親為為認知,樹立創新創業志向。例如:教授莫言的《賣白菜》一文,除了確定讓學生體驗“人窮不能志氣短”的情感教育目標,更要結合職業特點,挖掘“再窮也需真誠在”的對創業理性認知的教學目標。因此,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還應注重對學生“雙創”職業素養的培養,注重塑造其“創造偉大,創新崇高”的高尚品質。
表達與交流模塊。口語交際是一個職業人最基本的能力,在初期創業中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現下流行的創業投資演說、創新項目路演、創業沙龍、創投峰會等都需要有很高的表達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從最初的自我介紹、電話交談、復述訓練起,逐步過渡到介紹工藝流程交談、即席發言、即興演講、應聘、接待,再提升到洽談、答詢、協商、采訪的訓練,在每個環節要求能夠根據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的表達,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用語簡潔。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意味著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小,關系著未來工作的質效,也是其創新創業必備的職業技能,在寫作尤其是應用文寫作中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然而現行的不少中職語文教師把應用文寫作作為“附文”來對待,只重視了語文的工具性,沒有突出中職語文課程課程標準提出的“服務學生專業學習”“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整體功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所學專業并結合“雙創”需要,應重視于職業相關的應用文的寫作,除開展好如工作計劃總結、書信、單據、倡議書等日常應用文的寫作,還要把求職信、市場預測報告、行業簡報、職業生涯規劃書、應聘書、營銷策劃文書也當做一項重內容來完成。
2.3.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要置于育人全鏈條中,要堅持立德樹人,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6]。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體系是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系統方案,該體系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體系:先橫向對每年的主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序列化,再縱向在三年時序中將各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形式上多元化提升、內容上擴展、內涵上深化,體系主線要分明,主題要突出,做到讓語文學習真正意義上為專業學習服務,在活動中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創新創業必需的基本素養。一年級根據職業生活確定設計活動項目,重點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如認識專業的“助我點燃信念燈”的交流會、“感受職業”的學長對話會等;二年級根據相關職業的實際需要設計活動項目和模擬職業情境,重點在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如規劃未來的“編制夢想”討論會、“我的職業生涯設計”策劃會、數碼新品展銷模擬洽談、企業創新成果展—新產品模擬展示會等;三年級針對相關行業中的重要問題設計綜合程度較高的活動項目,重點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如“我的形象設計”交流會、“天生我材必有用——應聘模擬活動”等。整個活動體系由“一個平臺、三個途徑、四個維度”所構成,如圖2所示。
同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借鑒專業課?“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變
教師主講的局面,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如組織營銷專業學生與企業共同開展產品推介會,舉辦會展策劃會等,“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從而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這些未來的創業者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創新創業精神。
2.2.3課外閱讀
對于一個創新創業者來說,所需要的知識往往是包羅萬象的。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積淀閱歷,培養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素養,如通過推薦《史蒂夫·喬布斯傳》《硅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等,可培養學生積極的職業意識、職業精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分階段有計劃有重點有目標地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如表2所示。
2.4融入“雙創”教育的保障措施
2.4.1提升教師“雙創”思想素質
教師自身的創新創業思想素質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主動的創新創業的意識、觀念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語文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首先在于語文教師要樹立創新創業思想意識,才能用個人的創新精神引領學生樹立“雙創”意識,進而培養學生“雙創”品質,提高學生“雙創”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專業教學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大語文觀,以語文教學為主干,加強與專業學科的聯系,在全科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需要與動機,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2.4.2積極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創業
首先要激發興趣,引導創新創業。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多媒體如圖片、音樂、視頻等現代化的教育輔助手段引入課堂,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廢墟的召喚》這課時,先讓學生觀賞圓明園毀滅前的圖片,然后再讓學生聯想當下圓明園的樣子,最后展示圖片,引發疑問?“圓明園怎么會變成廢墟?廢墟在召喚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索文本,進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認識歷史珍愛青春編織夢想——“設計未來”主題討論會》。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鼓勵質疑,激活創新思維。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能引起熱烈討論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像山那樣思考》教學中,提出疑問“什么像山那樣思考?像山那樣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像山哪樣思考?為什么山能那樣思考?”?通過一連串的追問,最后學生明白,人類要像山那樣客觀地去聆聽狼的嚎叫中隱藏的內涵,即生物鏈的重要性。教學實踐證明,質疑、討論、解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2.4.3建立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制是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中許多知識是隱性的,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對思想意識的感悟,培養一種意識,主動去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引入“發展性原則”,即遵循?“增長的知識→具備的能力→獲得的進步”路徑,圍繞“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品質、創新創業能力”這4個維度,采取多種方式考核,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形成性評價,如當堂點評、課外作業計分、成果展示、實踐活動表現、文明風采競賽、社團活動獎勵等,幫助學生逐步獲得創新創業的成就感。
3?結語
對于職業教育發展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做了再次明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在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下,中職院校應采用優化教學體系、轉變思想觀念等方式,在各個學科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思政元素,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1]楊碩東?肖海文“雙創”視域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徑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20):192-193,196.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教基〔2022〕5號)
[EB/OL].(2022-11-08)[2022-12-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211/t20221110_98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