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茁宇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演進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革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為了維護其統治,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應運而生,在不同程度上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造成沖擊和挑戰。高校歷來是國家理論研究與價值觀念的交匯處和集散地,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權、話語權提供重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應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重要陣地。因此,文章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目標和方法兩方面探究了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3)07-0-03
新時代下,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領域日益富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得到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保?]但當前國際國內意識形態斗爭仍然十分艱巨,國家內部意識形態真理性時刻受到考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重要依托,即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揚棄青年學生個體意識形態的差異性,從而上升到國家共同體的普遍性。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有效引導青年學生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因此,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功能有利于高校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念,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效抵御錯誤思潮帶來的沖擊,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一、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為思想政治教育題中之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鮮明政治屬性的價值訴求即促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領導地位[2]。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性是高校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于階級和階級意識,服務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3],實現社會主義階級利益,推動無產階級革命。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動員性是高校保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礎。高校是意識形態發展與價值觀引領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就是意識形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夠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軌道上,才能發揮黨領導意識形態領域的優勢[4],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力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事關新時代青年價值觀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性教育,而是引導青年學生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培養符合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問題是價值認知和價值客體的統一性問題,科學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增強校園內意識形態引領力,深化青年的群體認同。隨著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不斷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沖擊,如何有效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力成為國家重要戰略問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剖析意識形態產生發展規律,科學批判西方資本主義思潮,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此同時,高校緊密圍繞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形態的觀點、方法解決意識形態問題[3],加大宣傳思想工作力度,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
前進[5]。
二、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問題
(一)西方資本主義思潮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
意識形態受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基礎以及法律制度等要素的影響,集中體現為人類在思想價值層面的社會活動。意識形態來源于生活,在實踐中展開。在漫長的人類歷史文明中,基于不同的物質基礎和價值立場主要產生出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意識形態,分別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代表不同階級立場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之間必然存在著激烈的矛盾和沖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的同時一些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思潮也隨之向國內涌入。直至今日,各種西方社會思潮仍在國內廣泛傳播,對高校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尤為明顯。在此過程中,諸如西方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試圖削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嚴重威脅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對當代青年學生產生廣泛而持久的消極影響。
(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體系尚不完善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穩中向好[3],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仍不斷滲透在國內各個領域,亟需抵御西方社會思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此過程中,高校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體系,加強高校應對意識形態風險和防范工作體系的實效性和時效性刻不容緩。首先,高校對意識形態教育缺乏革新。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為頻繁,但是高校仍停留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填鴨式灌輸上,教育重點薄弱,教學針對性不強,無法有效解決學生遇到的思想價值觀念方面的問題,沒有有效做到理論引導和實踐體會相結合。其次,部分高校教育者意識形態安全問題薄弱。教師在教育教學環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需要教育者的直接引導。但是部分高校教育者忽視學生產生的意識形態問題,高校也沒有對意識形態教學效果做出及時反饋,導致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大大弱化[6]。
(三)青年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意識亟待加強
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在學生,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堅定理想信念的關鍵時期在大學,大學生思考能力強,但是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新時代,青年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格局,面對互聯網紛繁信息的干擾,很多學生極易受其影響。尤其是青年學生極易產生從眾心理,會偏離正常的價值選擇和情感取向,沒有做到自覺維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此外,當前高校部分學生只關注專業課方面的學習,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校園內思政課曠課、不及格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就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不佳,意識形態教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此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忽視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大學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滲透,這也要求高校應進一步加強青年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意識。
三、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目標
第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中心環節,是高校堅持立德樹人、保障人才培養的政治方向,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青年的價值認知和價值取向決定了社會未來的主流價值觀念,需要解決好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始終與中國現實需要相結合,其工作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能夠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青年,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但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多方位多領域共同作用。尤其是意識形態領域,對于高校學生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帶來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影響,維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往往會受到重重阻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首要目標是要堅持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培養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有力促進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堅持教書育人,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用什么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之后,還需要明確怎樣培養人,靠誰培養人的問題。新時代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書育人工作,在教書和育人二者的關系問題上,強調教書和育人二者有機統一,同時為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指明了工作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堅持教書育人的關鍵在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指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承擔著教育傳播知識、引導學生價值取向等任務。
高校堅持教書育人工作,除了需要高校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堅定理想信念,擁護正確的政治立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目標就是推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7],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意識形態建設,優化教師政治素質。高校教師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就要求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保?]只有建設好一支高質量的教師工作隊伍,高校才能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方法
第一,聚焦課堂教學,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9]。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面臨新使命新任務,對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教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路徑首先是聚焦于課堂教學,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一是要深化使命教育,不同階段思政課的任務和目標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當前我國已經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朝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進,新的歷史方位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嚴峻,高校思政課承擔著抵御錯誤思潮侵蝕,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應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10],推進“四史”教育深入課堂,汲取黨領導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百年經驗,增強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實踐自覺。二是強化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高校不同學科教學全過程中,形成多方位育人合力,通過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政意識和思政素質擴大課程思政的落實和影響力。
第二,聚焦環境載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社會思潮的環境載體主要是在高校校園內部,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做好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工作。一方面,校園文化環境直接影響到高校文化育人的好壞,是高校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物質載體。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應該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以此來教育人、感染人。文化載體不僅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促進作用,還能將文化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青年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校園網絡文化環境是影響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因素,黨中央也將關注的熱點轉移到網絡意識形態上。新時代人才發展新戰略,要求更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高校在教授其專業知識的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有利于加強對不同特性學生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其思想問題,提供正確的思想觀念。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高校應加強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重視黨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正向宣傳和正面引導,規范網絡輿論。同時高??梢酝ㄟ^新媒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利用翻轉課堂、互聯網+等技術創新育人模式,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
第三,聚焦風險防范,健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評估反饋機制。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于低潮,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復雜局面。況且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體系尚不完善,在意識形態工作中,要對每一位師生建立評估反饋機制,評估教師的思政素質與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能力,然后對學生的接受效果與潛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對高校學生進行正向疏導,提供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法治保障和其他制度保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聚焦風險防范,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將課堂教學、校園環境、網絡空間等有機整合,嚴格監管網絡道德攻擊和虛假信息宣傳,反對錯誤觀點和錯誤思潮等輿論內容,積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反饋意識形態工作效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優勢,確保高校在意識形態安全斗爭中取得先機。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愈發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堅定青年理想信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即意識形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不受侵犯。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于低潮,資本主義國家有意識地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層面的涌入,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復雜局面。因此,高校應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優勢,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人民的價值共識,推動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本刊評論員.牢記職責使命 壯大主流輿論[J].新聞采編,2022(5):1.
[2]郝保權.列寧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及其當代價值——基于經典文本《怎么辦?》的考察[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1):47-56.
[3]趙民學,王一清.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6):61-63.
[4]柳艷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化解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2):157-159.
[5]王曉暉.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J].民主法制建設,2022(12):8-11.
[6]趙繼偉.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課程維度[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6):82-87.
[7]孫孟琦.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化研究[J].人生與伴侶,2022(39):92-94.
[8]韓憲洲,宋志強.習近平關于新時代教書育人論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3-7.
[9]包美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路徑探析[J].重慶行政,2022,23(5):87-91.
[10]阿依丁·米拉提.高?!叭恕斌w系構建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及作用[J].人生與伴侶,2022(27):45-46.
(責任編輯:麻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