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梅
[摘 要]課程思政是育人的重要環節,行之有效是課程思政教學探索的重點。針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筆者對課程思政教學的模式和內容進行了設計,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將正觀念、樹信心、拓思維、養習慣等思政元素,無痕、多方位地融入教學中,并在課程學習中實施踐行,實現教學育人一體化,達到知識學習、能力鍛煉、綜合素質提升的培養目標。實踐證明,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思政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提高教學質量、綜合能力、工程素養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思政;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8-0086-04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作為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育環節,在育人方面應發揮重要的作用[1]。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通過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使其能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4]。
如何實施、如何保證實效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需要挖掘和提煉專業知識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增強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高課程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確保學生易于接受[5-7]。
本文針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結合學生成長中常見的問題,設計了課程思政教學的模式和內容,融入了正觀念、樹信心、拓思維、養習慣等思政元素,并在課程學習中踐行,提高課程思政教育實效。
一、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特點
數字圖像處理是電子信息類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處理對象是圖像,其具有可視化、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等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數字圖像處理是研究熱點,應用廣泛,已經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課程從學生身邊所能接觸到的技術及其意義出發開展教學工作,更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第三,課程結合圖像處理實際需求,采用案例教學、課程設計等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在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養的同時實施課程思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激勵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將數字圖像處理課程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相統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學習工作態度、良好的行為意識、創新的思維方式,鍛煉學生應用合理方法解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技能錘煉、工程意識培養、價值意識塑造的目的,實現教學育人一體化。
(二)設計原則
1.無痕、多方位融入
充分利用課程的特點,自然引出思政教學內容,平穩過渡,潛移默化,不說教,確保課程具有較高的接受度。
2.以學生為中心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缺乏信心和良好習慣是影響個人發展的常見原因。以學生為中心,一是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有的放矢,不重復大道理。二是知行合一,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及時實踐,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踐行,引導學生成長。
(三)設計要點
根據培養目標要求確定教學目標: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礎算法和仿真實踐方法、了解前沿技術的知識目標;分析實際問題、設計方案及編程實現的能力目標;提高認識、分析、解決、協作、交流等綜合素質的目標。筆者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以下4點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第一,正觀念。從知識點出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第二,樹信心。結合課程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信,激發其愛國熱情與拼搏精神。
第三,拓思維。通過知識點引申和實踐鍛煉,幫助學生培養開放性思維,鍛煉其創新能力。
第四,養習慣。結合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成長的含義,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
(四)教學模式設計
根據以上原則,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根據培養目標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從課程知識點、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圖像處理實際應用出發,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按照要求思考、行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培養目標的達成。
1.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采用知識關聯、案例呈現、實踐、體會等方式,由知識點、案例分析、實踐環節自然引出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
2.踐行
課程思政教學不能停留于“知”,關鍵在“行”。在課程進行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完成一些小目標,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各項任務限時完成,不積壓,不拖延,讓學生每天進步一小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及時批改課后作業、整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制作教學PPT,在下一節課針對學生的問題等進行講解。
3.組織實施
良好的組織實施模式能確保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
充分利用圖像信息的可視化特點,在教學PPT的制作、綜合實例的設計等方面,注重處理效果的展示,通過視覺效果的沖擊,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印象。
通過情感輸入、團隊合作、設計實現、總結反思四個步驟組織教學,訓練與鞏固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認同。
良好的組織實施離不開學生的反饋與教師對教學的及時調整,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和課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狀態。在課程初期、中期和結課后向學生發布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
三、數字圖像處理思政教學實施
(一)教學案例
筆者以課程中的某次案例分析教學為例,闡述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情況。
教學案例的內容包括方案設計、添加濾鏡、保留色彩、背景虛化以及綜合設計,在案例講解過程中融入了兩個思政元素:信息倫理觀和正確看待曲折的觀念。
通過給圖像添加不同的濾鏡,讓學生了解、體會不同的效果,感受設計者個人情感認知和人文觀念,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信息倫理觀,注重傳遞積極向上的信息。教學內容如表2所示。
通過講解保留色彩、背景虛化、綜合設計3個案例的設計過程,使學生了解很難一步到位完成一個項目,而要有一個設計的過程:問題分析、任務分解、方案設計、實現、反復優化;使學生理解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要正確看待曲折,摒棄做事過于急躁的心態;讓學生在課后完成綜合設計,在實踐中進一步體會。此案例教學流程與內容如表3所示。
(二)實施效果與分析
為了解教學效果,筆者在學期末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從調查問卷結果看,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良好。
第一,學生每周的課外學習時間大幅增加。20.7%的學生用時6小時以上,55.2%的學生用時4小時以上,89.7%的學生用時2小時以上,說明學生學習意愿很高,養成了課前課后及時學習的良好習慣。
第二,學生對課程相關技術的興趣很高。課程結束后,有55.2%的學生明確表示希望從事數字圖像處理相關的研究和工作。
第三,學生的接受度較高。58.6%的學生認為在本課程的學習模式下,收獲很大;41.4%的學生認為收獲大;課堂教學綜合評價優秀,說明學生對于課程教學模式的接受度較高。
第四,從綜合能力培養來看,學生認為除了課程知識學習,在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編程實踐能力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學生均認可信息技術開發者需要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職業規范。
四、結語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思政的實施使學生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能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課程教學達到了育人的根本目的。課程思政的實施也促進教師從教育的形勢、社會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個人的經驗多方面進行思考,提高綜合素養,改變觀念,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助力者,回歸教育初心。
[ 參 考 文 獻 ]
[1] 中共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培養什么人? 怎樣培養人? 為誰培養人[EB/OL].(2020-09-02)[2021-11-0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902/c40531-31845631.html .
[2] 吳錫平.大學理工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24(5):81-85.
[3] 李仕春,華燈鑫,邵偉. 工科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21(2):94-98.
[4] 婁淑華,馬超.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焦點目標、難點問題及著力方向[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5):96-104.
[5] 趙玥,趙燕東,陳鋒軍,等.專業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以“計算機圖像處理”課程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21,39(4):23-27.
[6] 吳寒斌,高虹.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文化理念與基本原則[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0):152-155.
[7] 殷世民,李定樣,方成,等.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思政初探[J].大學教育, 2021(6): 128-130.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