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云


摘要:目的 探討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休克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監測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取持續心電監護監測和常規治療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指導治療,測定早期液體復蘇1 h、6 h、12 h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平均動脈壓、尿量、血糖、堿剩余、乳酸、pH值,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液體復蘇1 h時,兩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液體復蘇6 h、12 h時,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堿剩余顯著低于對照組,平均動脈壓、血糖、尿量、乳酸、pH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0%(P<0.05)。結論 依據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可評估休克患者病情和療效,準確指導液體復蘇,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利于患者安全,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休克;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并發癥;液體復蘇
休克是指因各種強烈致病因素導致循環功能急劇減退、組織器官微循環灌流嚴重不足、臟器功能障礙和細胞代謝功能異常、重要生命器官機能及代謝嚴重障礙的全身危重病理過程[1]。目前臨床治療休克需給予液體復蘇,而動態、定量評估患者病情程度及血流動力學指標,實施動態治療方案調整,是有效補充血容量,避免嚴重并發癥的可靠措施[2]。持續心電監護監測的指標有限,對調整補液速度及血管活性藥物劑量的指導價值有限,因此為確保患者器官灌注明顯改善,需透徹掌握大循環和微循環的相關參數。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具有無創、簡單的優勢,利用生物電抗法檢測,可實現對循環系統血液運動的規律性進行測量和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準確的依據[3]。本研究旨在探討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休克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監測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65歲,平均(47.82±3.94)歲;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 Ⅱ)評分12~30分,平均(22.48±2.18)分。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68歲,平均(47.99±3.89)歲;APACHE Ⅱ評分13~30分,平均(22.54±2.06)分。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血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血氣分析檢查確診,符合《循環休克與血流動力學監測最新共識》[4]相關標準;經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具備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指征、或拒絕接受相關血流動力學監測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嚴重低血壓及心律失常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出血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入院1h內死亡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
本次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持續心電監護監測和常規治療措施。監測患者的體溫、心率、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參數,給予實施液體復蘇、糾正酸堿失衡、功能支持等對癥治療,早期、足量、足療程給予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依據監測參數變化調整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指導治療。采取NICAS機型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對患者進行全身清潔,在胸部、手腕、足踝部粘貼電極,傳感器進行連續性測量,動態調整補液量、補液速度以及血管活性藥物的劑量,以毛細血管充盈時間<2 s,脈搏正常,大動脈和外周脈搏波動無區別,尿量>1 ml/(kg·h),心臟指數3.3~6.0 L/(min·m2),血壓、血糖、血鈣正常,血氧飽和度>75%為治療目標。
1.3 觀察指標
測定早期液體復蘇1 h、6 h、12 h兩組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平均動脈壓、堿剩余、乳酸、pH值。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液體復蘇1 h時,兩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液體復蘇6 h、12 h時,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堿剩余顯著低于對照組,平均動脈壓、乳酸、pH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休克患者早期表現出皮膚濕冷發紺、心率加快、煩躁不安,嚴重者伴多器官的代謝和功能紊亂,應盡早診斷,積極治療原發病[5~6]。治療中針對患者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需擴充血容量,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及糾正乳酸酸中毒,但機體大循環和微循環并不總保持一致,因此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等治療需結合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行調整,確保維持復蘇平衡點[7~9]。
休克患者血流分布異常,器官組織缺氧,而且液體復蘇治療不當,容易造成容量負荷與心功能的不匹配,加重血流動力學障礙,影響治療[10~11]。傳統休克治療主要依據持續心電監護、患者意識狀態、皮膚改變、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等進行早期療效的評估,缺乏實時性和精準性,難以準確判斷患者的血容量是否有效補充,無法調整治療,影響預后[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液體復蘇1 h時,兩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液體復蘇6 h、液體復蘇12 h時,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堿剩余顯著低于對照組,平均動脈壓、乳酸、pH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調整治療方案可促使患者生命體征改善,穩定血流動力學參數,良好控制病情,促進患者轉歸。
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主要通過粘貼電極片進行血流動力學參數的監測,具有無創優勢,相比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的安全性更高,更易于被患者及家屬接受[14~16]。血流動力學監測可獲得連續實時的各項參數值,作為醫師調整治輸液速度、輸液量、藥物劑量的參考依據,避免出現治療不足或治療過度的問題,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控制[17]。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22.50%,提示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可實現對患者的積極對癥治療,防范相關并發癥,提高安全性。由于休克患者病情危重,易因治療不當引發相關嚴重并發癥,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指導醫療方案,利于患者病情穩定,避免引發嚴重并發癥。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利于早期發現休克代償期,積極治療,改善預后[18~19]。
綜上所述,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可作為調整休克患者治療方案的可靠依據,避免引發嚴重并發癥,利于血流動力學恢復正常,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岳秋征,鄒愛蓮.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聯合精細化護理在新生兒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4):3435-3437.
[2] 鄧巖巖.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在危重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20,32(4):258-261.
[3] 羅永燕,賀亞慶,潘璐達.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工程,2022,29(7):887-888.
[4] 錢建丹,李俊,霍娜,等.《拯救膿毒癥運動:2021年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管理國際指南》感染管理更新要點解讀[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2,40(7):385-391.
[5] 楊永禮,楊麗萍,譚安云,等.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感染性休克患兒早期液體復蘇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2):137-138.
[6] 梁漢銳,陳秀群,唐理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兒科休克患兒治療中的指導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4):79-81.
[7] 茍曉梅,郭燁,蘇家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體復蘇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1):58-62.
[8] 范江花,康霞艷,張新萍,等.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兒童膿毒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中的應用[J].臨床急診雜志,2020,21(12):947-953.
[9] 朱妍,吉猛,袁曉偉,等.NICaS監測下多巴酚丁胺負荷試驗中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9):858-863.
[10] 巫泓生,曹天生,嵇騰飛,等.無創心排量聯合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監測對急性返流性膽管炎合并休克早期目標導向性液體復蘇的指導作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20,32(12):732-736.
[11] 韓逸仙.血流動力學監測在兒童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的應用研究[J].臨床研究,2021,29(2):179-181.
[12] 李建波,何曉光,李寧.血流動力學監測預測新生兒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反應性的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2):76-78.
[13] 羅鈴株.連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早期液體復蘇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4):121-124.
[14] 黃彩英,鄧小婷,蔡月娣.去甲腎上腺素微量泵入對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血清乳酸清除及病死率的影響[J].中國民間療法,2022,30(20):83-85.
[15] 黃澤偉,劉雪燕.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膿毒性休克早期復蘇的應用[J].智慧健康,2022,8(16):43-49.
[16] 梁長寧,徐源,王彥松.改善電休克治療期間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研究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22,25(4):366-370.
[17] 王書林,李雪峰,楊小華,等.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外周血管阻力指導血管活性藥物應用的精準滴定[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6):14.
[18] 郭亮,葉貞志,袁毅,等.新生兒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連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97-98.
[19] 劉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新生兒膿毒性休克臨床應用[J].名醫,201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