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彩霞
摘?要:為了發揮出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文章主要對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進行研究,先分析了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之后分析了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扶持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措施,包括提升稅收政策調整質量;提升幫扶措施的目的性;創新融資策略;合理的設計稅制結構;建立高質量高水平的財政稅收管理隊伍;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規;優化金融擔保機制,希望可以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政稅收制度;金融擔保機制;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1-004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1.049
國家市場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小型企業數量日益增加,在社會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財政稅收制度也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創新,能夠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合理調控資源能源,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可以改革現有的稅收管理制度,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1?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扶持工具
1.1?財政獎勵與補貼
立足于中小型企業層面而言,增加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能夠提升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效率,增加企業的效益,提升競爭力。為了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優化市場環境,推動企業間的公平競爭,提升中小型企業的經濟活力以及創造能力,國家中央財政從2021年開始,通過劃分三批的方式,累計安排100億元獎補資金,健全地方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側重于對1000多家國家級別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增加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升級及科技創新發展,提升其競爭力。
1.2?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管理辦法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在采購中,基于加強采購需求管理,實施有關的措施,如評審價格優惠、預留采購份額以及優先采購等,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平等地對待中小型企業。了解可以為企業提供的采購項目,對采購人員而言,要求中小企業進行采購。對于企業支付資金期限和預付款比例提供相關的優惠政策,允許中小型企業采取信用擔保方式,合法的通過政府采購合同實施融資,改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體現出政府采購政策的價值,基于多樣化的措施,推動中小型企業的發展[1]。
1.3?稅收減免
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加上疫情影響,在恢復國家經濟基礎上不夠牢固,企業的發展需要宏觀政策提供支持,例如貨幣以及財政等。在相關幫助企業緩解困境的政策中,稅費減少是對企業幫助較大的一方面。近些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旨在減少中小型企業的稅負,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競爭力。稅收減免政策除了能夠讓中小企業減少經營負擔,提升發展活力和積極性之外,還能推動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
2?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
第一,國內中小企業數量較多,是市場中的重要主體,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隨著世界經濟變化和發展,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未來中小型企業的數量還會不斷地增加。因此,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優化和創新,有利于推動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確保國家經濟的穩定運行。第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就業問題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當前高校不斷擴張,每年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問題急需解決。我國企業工作崗位數量有限,而畢業生數量較多,就業機會較為緊張。除此之外,女大學生就業問題較大,部分企業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在招聘職工時首選男性,導致男女就業比例失去平衡,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要想改善現狀,就要促進中小型企業發展。以往很多人會選擇到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中工作,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已經變成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基于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創新,能夠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緩解就業難問題[2]。第三,能夠加強自主創新。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小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注重創新,過去因為一些因素影響,中小企業創新難度較大,技術研究開發是企業自主創新中的一部分,需要投入較多的成本,比如設備研究開發、人力資源、風險損失以及流動資金投入等,通過創新財政稅收制度,能夠為中小型企業的自主研究開發技術工作提供鼓勵和幫助,例如政府采購、優惠政策、政策補貼等。要想促進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就要促進企業的均衡發展,推動中小型企業自主創新以及科研工作發展,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第四,可以有效地分配財政稅收增減資源。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如果單一的扶持大型企業發展,不僅不會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益處,還會因為掌控難度較大,使得企業發展失去活力,影響國際競爭力。因此,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應該借鑒和參考國際經驗,除了要推動大型企業發展,還要重視中小型企業發展,了解其發展優勢。中小型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經濟合理性,能夠優化配置已有的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推動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第五,有利于中小型企業融資。當前國家市場經濟體系在不斷地發展中,這也推動了各方面企業的發展。以往中小型企業融資方面存在不足,導致融資難度較大,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中小型企業具有公共性以及私有性,對企業而言,融資帶來的效益有限,且風險較高。因此,中小型企業優勢不如大型企業,不會涉及太多的融資。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旨在減輕中小企業稅負,政府不會賠償企業發展中的風險及損失,但是可以通過政策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在扶持中小企業中的問題
3.1?政策調整不合理
為了有效地扶持中小企業,就要確保稅收政策的合理性,然而部分政策設計中并未提前、全面地了解中小型企業參與創新創業的情況,并未深度研究和分析企業健康發展需要的條件,使得政策創新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無法在明確稅收優惠作用的基礎上,確保企業得到有效扶持。部分政策在探索創新中,忽視了中小型企業的稅負組成狀況,并未關注技術研發等方面工作,使得經濟補助提供時間的設置缺乏合理性,無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部分政策在制定中并未了解中小型企業當前發展需求,沒有立足于提高市場效益層面制定政策調整方案,導致政策的規范引導作用受到限制,很難在把握市場發展規律上,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部分政策調整并未全面了解影響企業競爭力的相關因素,缺乏對現有政策的考察,使得稅收政策對于中小型企業的扶持作用有限,無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要求。
3.2?制度幫扶措施的目的性不足
部分中小企業雖然嘗試了制度創新,然而對于已有的幫扶性舉措的目的性認知不夠,并未考察制度建設原理,不能體現出扶持政策的作用。一些制度在建設中并未掌握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對于企業類型以及結構信息的了解較少,使得相關的扶持性措施的作用很難得到全面的體現。部分制度在制定扶持策略時,扶持性手段缺乏合理性,并未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使得措施不能通過稅費成本控制,提升企業運營的平穩性。部分政策在建設中忽略了新興產業特點,并未系統地歸納中小企業發展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使得中小型企業不能在轉變扶持模式的基礎上,適應新型扶持措施的運行要求,很難獲得充足的發展資金[3]。部分制度在建設中忽略了中小企業效益變化情況和趨勢,很難在提升企業激勵引導效果的基礎上,有效開發制度扶持作用。
3.3?融資政策創新問題
部分制度在建設中,因為沒有全面掌握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綜合考慮融資策略組成狀況,使得企業在融資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獲取的資金支持有限,無法有效體現出相關手段的價值。部分融資策略在探索及創新中忽視了行政機構業務擔保體系,并未關注中小型企業長時間發展需求,使得融資策略調整缺乏合理性。部分融資策略創新忽視了銀行貸款資金緊張情況,對于債股結合的手段缺乏認知,使得銀行信用風險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利于融資策略的調整。部分企業在設計融資策略時并未全面了解資本市場影響,沒有嚴格地考察資本市場運行機制,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3.4?稅制結構設計不合理
合理的設計稅制結構,是控制企業稅費成本的重要內容。然而實際情況是,一些制度在制定中雖然想要扶持中小型企業,然而并未深度地考察和分析已有的稅制結構是否合理,沒有歸納影響企業效益的因素,使得增值稅發票管理措施的調整缺乏目的性,限制了稅制結構優化的效果。部分制度在探索以及創新中,并未深度研究進項稅抵扣管理需求,沒有分析稅制結構調整需求,使得和中小企業發展策略存在差距,無法在調整財政制度的同時,提升稅收制度的價值開發效果,稅制結構改革與中小企業發展需求不一致。
4?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措施
4.1?提升稅收政策調整質量
中小型企業應該對稅收政策創新的作用形成正確的認知,歸納已有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影響,讓企業在創新創業目標引導下,有效地運用扶持性稅收政策,在了解稅收政策制定理念的情況下,適應企業發展創新要求。企業應該提升對財政稅收制度的重視程度,總結當前財負狀況,確保企業的相關工作開展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扶持,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在對稅收政策進行調整時,應該歸納中小型企業盈利規律,盡量運用中央財政支持方式,強化稅收政策的引導,促使企業在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優化運行結構,促進中小型企業的轉型發展。在調整政策時,還要注重技術創新有關需求,特別是分析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因素,便于在稅收政策幫助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4.2?提升幫扶措施的目的性
制定財政稅收制度時,需要歸納已有制度的扶持效果,特別是研究企業市場地位信息,只有了解中小企業類型及結構,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制度進行優化,更好地發揮出制度的扶持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確定制度時需要立足中小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層面,制定合理的幫扶措施,特別是要歸納已有幫扶手段的效果,讓中小企業能夠得到關注,控制稅費成本,適應發展要求。制定制度改革措施時,應該結合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特點和趨勢,歸納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更好地扶持中小企業,確保在制度的扶持下獲得更多的資金。制度制定人員應該歸納中小企業現有的盈利方式,合理地引導及激勵中小型企業,促進其健康發展。
4.3?創新融資策略
在探索及優化制度時,應該歸納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特別是要總結融資政策措施調整對于企業健康發展的影響,讓中小企業能夠調整融資方案,適應融資策略發展要求。在對制度進行改革時,需要考察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情況以及要求,合理地運用宏觀調控方式,有效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機構責任擔保體系,在確保中小型企業得到充足資金扶持的基礎上,推動其健康發展。在對制度進行探索和調整時,需要關注銀行貸款緊張情況,特別是要把握債股結合的方式,分析其積極影響,有效控制銀行信用風險,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支持。制定制度時應該考察企業融資困境以及特點,特別是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促使中小企業調整融資策略,提升其競爭力。
4.4?合理的設計稅制結構
構建稅制制度時應該結合中小型企業發展情況及要求,積極探索稅制結構優化途徑,特別是要總結制度運用經驗,全面體現出稅制結構調整的作用,確保準確掌握納稅行為特征,基于制度結構改革,增加企業的效益。在建立稅制結構改革方案時,應該注重增值稅發票管理狀況,對進項稅發票管理策略進行調整,優化中小型企業稅制結構,在完善制度的同時,提升稅制結構設計水平。制定稅制結構改革措施中應該得到第三方機構的支持,體現出制度的扶持價值。
4.5?完善制度及法律法規
國家立法以及財政部門應該對中小企業發展情況、需求及市場信息進行深入的調查,以此為基礎,持續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加強立法,健全有關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相關部門需全面地分析市場信息,調查中小企業生存情況,了解其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困難,探索有目的性的解決措施,讓中小企業能夠獲得制度及法律方面的扶持,圍繞中小企業制定納稅準則,將其當作財政稅收政策落實中的構成部分。政府還要對國家財政稅收工作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采取多元化的財稅政策,不斷地彌補漏洞,確保操作的規范性。
4.6?建立高質量高水平的財政稅收管理隊伍
當前經濟形勢在持續變化中,市場經濟改革日益深化,國家財政工作的復雜性不斷提升,對于財政稅收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財政部門應該加強管理人才的培養,增加儲備人才,提升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及專業能力,促進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落實制度創新,更好地發揮出制度創新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扶持價值。若是缺乏專業的財政稅收管理隊伍,管理人員對于制度創新缺乏全面、正確的認知,就無法發揮出制度創新在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扶持作用,例如產業轉型發展、降低稅負等。因此,財政部門需要積極的組織財政稅收管理人員開展培訓活動,為了優化培訓效果,應該采取多種方式,結合工作崗位內容和需求,合理地設置培訓內容與課程,持續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適應工作發展要求。
4.7?優化金融擔保機制
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普遍存在擔保、貸款以及融資困難的情況,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融資較為特殊,不僅要拓展融資途徑,構建完善的信用評價及擔保體系之外,還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堅持應用政府+市場的模式,構建完善的中小型企業信用信息機制,主要涉及共享、歸集以及查詢等。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共享企業有關的公共服務數據。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機制,完善基礎金融信用數據信息庫,制定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地收集中小企業的信用數據信息,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監督管理,查詢和公布企業信用。具體來說,首先,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地優化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將信用評級和金融擔保進行掛鉤?;诠膭钤u級機構進入,客觀、系統地評價中小型企業信用等級,建立共享、有效的信用服務平臺,方便擔保機構查詢和防范風險問題,同時引導中小企業樹立較強的信用意識,加強信用行為。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優化和健全具有政府性質的擔保融資機制,實施中小型企業擔保融資獎補費用措施,為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以及減少擔保費率提供引導。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信用融資擔保機構進行合作,明確風險分擔比例以及擔保貸款風險權重,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度,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資金。最后,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地對有關規章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圍繞中小企業制定擔保法律法規,為擔保機構的稅收優惠、行業財務制度、風險責任準備金提取等相關工作提供依據。
4.8?優化資金管控機制
當前因為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及規模方面存在不足,存在注重分配忽視管理的問題,不利于財政資金利用率。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合理地對資金管理控制機制進行優化,規范地管理資金使用,提升資金使用進度,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價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展現出稅收制度創新的價值。實施精細化管理,基于健全臺賬進行跟蹤監督控制,保證所有資金流向清楚,使用規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促使資金投向與政策要求相適應,實現預期目標。還要健全資金常態化追蹤分配制度,留意使用用途,提升資金利用率。
5?結論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近些年來,中小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地位也在提升,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促進科技發展。但是在市場經濟改革和競爭體制完善的情況下,中小型企業相較大型企業競爭力不足,使得中小企業發展受到了影響。要想促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為其提供扶持和幫助,基于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創新,推動中小型企業發展,緩解就業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晶晶.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34):15-17.
[2]黃秀麗,張大為.后疫情時代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探析[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21,30(4):100-105,112.
[3]劉永軍.以財政稅收制度創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