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新課標明確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使學生對英語學科表現出求知欲望和探究自信。因此,文章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從目前單元主題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作業設計原則和設計實踐等方面入手探討初中英語的作業設計與實施,旨在切實提升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單元主題
作者簡介:白潤澤(1983—),男,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鋪鄉花蘭寺學校。
作為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作業是對英語課堂的補充與拓展,同時也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和掌握學習技巧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聽、說、讀、寫技能的同時,注重用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一、初中英語單元主題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布置機械化
一些英語教師將英語學科的學習目標確定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所布置的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層次性不足,具體表現為把機械性的單詞和短語抄寫、課文或段落默寫作為主要的作業形式[1],輔以教材習題和配套練習冊,側重于學生對基礎詞匯的訓練和語法的掌握。這樣的作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交際應用關聯較少,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習慣、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素養的養成。
(二)訓練內容統一化
第一,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以書面作業為主,忽略了非書面作業的實踐功能;第二,作業只考慮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忽視了學生個體層次需求和能力差異,未能有針對性地設計與安排作業;第三,一些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重視不足,安排的口語訓練作業少之又少,不能全面且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三)評價形式單一化
一些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習慣采用等級評價(A、B、C、D)的方式,評語則多用“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形成了固定的評價體系,久而久之,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二、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原則
以冀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銜接三年級起點)》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A Trip to the Silk Road”為例,這一單元主要圍繞“旅游”話題展開,單元編排也很有特點,插入了大量景點圖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通過課文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美景的介紹,從各種視頻和圖片中掌握一些跟旅游有關的詞匯和句型知識,感受旅行的美,產生學習興趣。結合新課標要求和教材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要有趣味性。課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視頻資料收集類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分享收集到的材料并賞析。比如方言版的絲綢之路簡介,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等視頻,可將歷史文化與英語學科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第一課進行這樣的作業設置,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學科的動力,為后續的教學打好基礎[2]。
二要有層次性。七年級英語教材能將初中與小學內容相銜接,但是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不同,一些學生已經能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六年級二級目標,而一些學生連書寫26個英文字母的要求都達不到,因此,教師在本單元除了要布置一些基礎知識鞏固提高類作業,還應繼續布置適量的書寫練習任務。
三要有實踐性。教師可以讓班級里去過西安、蘭州、北京或其他旅游景點的學生分享旅游心得,介紹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也可以為學生布置用英語寫導游詞,介紹本地的景點、特產或名人的作業,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
四要體現合作性。教師所設計的作業要力求引領全體學生參與到合作探究活動中,譬如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可以讓學生組成若干小組,分別收集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景點圖片,選出小組代表在課堂上用所學知識介紹景點;還可以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交換,小組完成探究報告。這樣的合作探究,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
五要注重培養人。教師在設計本單元的作業時要注意滲透德育、智育等多方面內容,可擬定“做文明游客”“保護環境從游客做起”“綠色·環保游”“美麗環境我來造”等探究主題[3]。
六要控制作業量?!半p減”相關文件提出,初中生的英語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在內容設置上,既要有單詞、句型和語法方面的基礎作業,還要有開放探究性的作業。
三、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實踐
(一)教材分析
冀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共有6個課時,單元話題為“A Trip to the Silk Road”,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主要介紹了由詹妮、丹尼和李明等人組成的研學團沿古絲綢之路邊游邊學,途經西安、蘭州和敦煌,最后回到北京,一路探尋中國古代文明的故事。在學習此單元時,學生既能在不同的語篇中,多視角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化,感知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又能掌握用英文表達中國境內絲綢之路沿線的名勝古跡的句式。在具體的內容安排上,旅行計劃(第1課)、郵件回復(第2課)、西安之旅(第3課)、蘭州之行(第4課)、敦煌之旅(第5課)、日記(第6課)等不同形式的篇目,既引領學生去“旅行”,又引領學生去“探究”,課目編排的新穎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4]。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旅游”話題比較感興趣,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旅途的美,還要以遷移創新為主導來設計作業,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學習并傳承文化。
(三)單元作業目標
筆者基于本單元教學目標,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分別設計了單元整體作業、課時作業,具體有絲綢之路研學路線圖、視聽海報等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探究實踐類的作業,旨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實踐活動,內化語言知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具體單元作業目標擬定如下:
(1)能夠準確說出文本中所提到的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名勝古跡。
(2)能夠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敘寫旅行之事,撰寫有關名勝古跡的小短文。
(3)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絲綢之路,培養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4)讓學生學會用英文簡單介紹絲綢之路,傳承絲路文化,弘揚絲路精神。
(四)設計思路
作業的設計要以單元話題為基礎,并注重學科知識和現實的聯系。教師可設計跨學科主題類作業,帶學生“重走”古絲綢之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本單元的作業設計要點:了解絲綢之路名字的由來;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學生“重走”絲綢之路,感受其中三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復習名勝古跡及數字的英文表達方式;為研學團設計絲綢之路旅行線路;用英文簡要介紹絲綢之路旅行;號召學生做弘揚絲綢之路文化的使者,增強文化自信。
1.預習作業的設計
教師可以將預習作業設計成課本批注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預習時間,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庫,使學生掌握文本意思,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基礎性作業與提升性作業的設計
這類作業的設計要呈現內外分層、梯度上升的多元樣態,可分為A(基礎題)、B(提高題)、C(探究題)三個層次。
一是基礎鞏固作業(A)。針對全班同學布置,需要學生獨立完成?;A鞏固類的作業以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基礎知識為目的,主要是本單元的重點單詞、短語和語法,題目難度較低,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自信,夯實英語學科基礎。
二是拓展提升作業(B)。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作業:(1)學生制訂旅行計劃,主要目的是復習鞏固本單元的重點短語和句型,指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設計絲綢之路海報并融合地理、歷史等學科知識,促進學生進行探究式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2)學生完成簡短的對話,學會應用本單元的重點短語和語法,難度有所增加。(3)學生寫出段落,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設計以上三個層次的作業,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作業,極大地減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
三是探究性作業(C)。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設計一份旅游海報,號召大家爭當文明游客。設計該作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合作交流能力。
(五)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作業設計案例(Unit 1:A Trip to the Silk Road)
1.預習成果展示
①多么激動 ? ? ?②沿著絲綢之路 ? ? ?③多遠 ? ? ? ? ④有足夠的時間看
(設計意圖:鞏固本課所學的基礎詞匯及短語)
2.基礎鞏固作業(必做題)
A:根據所給漢語完成句子,每空一詞。
①他們明天將到達杭州。
They will ? ? ? ? ? ? Hangzhou tomorrow.
②你可以沿著這條街走。
You can ? ? ? ? ? ? ?this street.
③這條小路通往山頂。
This path ? ? ? ? ? ?the top of the hill.
B:按要求進行句式轉換,每空一詞。
①They will travel on the Silk Road.(改為一般疑問句)
they ? ? ? on the Silk Road?
②It is about three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to school.(對畫線部分提問)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③Jenny sends me an e-mail.(改為同義句)
Jenny sends an e-mail ? ? ? ? ? .
C: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Brian will go on a t ? ? ?to Beijing. He will ? ? ?(take) the train there. He will arrive ? ? Beijing at 8 a.m. Then he will go to Tian'anmen Square and v ? ?the Palace Museum. It will be very ? ? (interest). On next day,he will c ? ? up the Great Wall and take p ? ? there. On the last day, he wants to go ? ?(shop). He wants to buy some presents ? ? his parents. He is very e ? ?about going to Beijing.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設計A、B、C三層不同的作業,重點考查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A層次學生基礎較弱,句子練習有助于A層次學生熟悉單元重點知識和考點,夯實學習基礎。B層次學生基礎較為扎實,有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句型轉換題目不僅可以讓學生再次復習和練習本單元的重點句型和語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C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并且有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短文填空能使學生在復習鞏固本單元重點知識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3.拓展提升作業(必做題,任選其一)
任務一:結合個人旅行計劃,繪制“旅行”主題思維導圖。
任務二:結合歷史、地理知識,繪制旅行路線圖。
任務三:圍繞旅行計劃、旅行經歷以及景點介紹等有關旅游的話題,編寫簡短的旅游對話或語段。
(設計意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計作業,A層次學生制訂旅行計劃,主要目的是復習鞏固本單元的重點短語和句型,難度較低;B層次學生完成簡短的對話,學會應用本單元的重點短語和語法,難度有所增加;C層次學生寫出段落,主要目的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4.探究性作業(選做題)
以“to be a good tourist”為題,設計一份英文宣傳海報,號召大家爭當文明游客。
(設計意圖:開放性題目,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5.評價方式及標準
評價方式:學生互評和老師批閱相結合
評價標準:優秀(字數達標、內容豐富、書寫美觀);良好(字數達標、內容豐富但書寫需要加強);加油(字數不達標、內容不夠豐富)。
結語
總之,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至關重要,優質作業設計能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大限度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在本單元教學中滲透絲路精神和絲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不僅符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要求,更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舉措。通過對絲路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學生充滿了正能量,增強了文化自信,能夠提升自身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和力量。
[參考文獻]
林真.學習共同體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優化布置[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20):142-143.
邱宇.論初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的設計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5(3):119-122.
陳傳光.初中英語課外作業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3,15(4):69-73.
溫紫綸.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改進策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13(6):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