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作業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傳統的英語作業多聚焦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卻忽視了學生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另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缺乏單元整體意識,容易割裂各板塊作業的內在聯系。要想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實現“提質增效”,教師應聚焦單元整體,關注作業的遞進性、差異性、多樣性,助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單元整體? ?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 ?作業設計
作業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隨著“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地,教師需要加快轉變教學理念,實現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藍圖。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從單元整體視角入手,立足于單元教學目標與學情,統籌安排作業目標,從而發揮作業的“教、學、評”協同作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一)作業目標缺乏整體性
作業目標的整體定位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前提。不少教師以“課時”為單位,而不是以“單元作業目標定位”來設計作業,使得作業內容碎片化,知識點不斷重復。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7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在第二課時布置了如下作業:和同學交流你的假期計劃,并嘗試寫一寫。在第四課時,教師又布置了如下作業:根據思維導圖寫一寫你的假期計劃。這兩項作業看似不同,其實存在重復,無法實現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課時作業缺乏關聯性
加強各個課時作業之間的關聯性,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構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時候,拼湊的練習題結構混亂、內容復雜、缺乏語境襯托、忽略前后學習內容的關聯性,導致單元作業缺乏針對性。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為例,學生在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作業中,逐漸能夠學會運用目標句型對文具類單詞進行記憶。然而到了第三課時的作業中,教師又讓學生運用類似的句型進行重復練習,這樣的課時作業就缺乏整體語境,缺少邏輯關聯,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提高作業設計的統籌性
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應針對不同課時的作業目標和內容進行統籌規劃,加強不同課時作業在目標、類型、難度等方面的關聯,形成具有遞進性的作業系列。這樣既有助于確定不同課時的側重點,也有助于增強課時作業之間的整體性與關聯性,推動學生關鍵能力的持續發展,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呈螺旋式上升的狀態。
(二)緊扣單元主題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以主題為引領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緊扣單元主題意義,讓學生在本單元的主題語境下鞏固所學知識,實現對主題意義的結構化理解與綜合性表達,從而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任務型作業、情境化作業等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不斷加深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
(三)推動“教學—作業—評價”一體化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我們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基于單元視角,整體把握英語學科的課程要求,對目標、教學、作業、評價、資源等進行整體理解、把握和系統設計、實施,將評價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避免出現教學、作業、評價相互割裂的現象,更好地發揮各要素的協同作用,全面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實踐
(一)統籌單元,定位目標
高質量的單元作業目標體系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兼顧學生的學情,具有目標維度全面、目標數量恰當、內在邏輯關系合理、表述明確清晰等特征。因此,在基于單元整體進行作業設計時,筆者主要遵循了“單元分析—學情分析—單元作業目標定位—分課時作業目標定位”的路徑。這種路徑能夠保證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把握單元重點,減少過于細節化的作業要求,改變低水平重復操練的現象,從而使得所有的作業活動都能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逐層遞進,深化思維
作業結構主要指作業類型、難度、目標等的分布比例。作業結構是否合理,會影響作業功能的發揮。教師在單元作業目標的指引下,不但要合理安排各課時作業的目標,關注類型、難度、時間等關鍵要素,還要注重不同課時作業之間的內在聯系。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拓展性作業為例,第一課時的作業為朗誦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并拍下視頻和同學分享;第二課時的作業為朗誦明信片中的內容,并錄制視頻;第三課時的作業為制作一份有關家鄉的折疊書。
以上的拓展性作業均緊扣本單元“詩朗誦”這一主題,作業要求層層遞進,體現了作業設計的橫向關聯性及縱向遞進性。在這樣的作業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不斷發展,思維品質能夠不斷提升。
(三)關注差異,分層提高
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我們要充分關注不同學生在興趣特征、認知風格、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避免“一刀切”的做法,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靈活性的英語作業,力求每個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差異,嘗試將班級學生分為基礎組、綜合組和提高組,并針對不同的小組設計合適的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四)多樣設計,豐富體驗
豐富的作業形式和內容能夠將語言知識的鞏固、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開發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作業設計為例,在筆者設計的作業中,既有指向學生語言知識發展的語言技能類作業,又有指向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思維導圖類作業,同時涵蓋了體現學科融合的實踐性作業。這些精心設計的英語作業靈活多變、豐富有趣,能夠使學生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五)精準指導,評價相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要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更好地加強各學習要素之間的呼應與聯系。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的作業設計為例,筆者以“幫助劉濤找回丟失的三樣文具”這一情境為主線,將“闖關”作為形成性評價方式,采用師評、互評、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發揮了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思考了自己在單元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了學習計劃。同時,筆者也在評價中反思了教學過程,總結了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林云嬌.聚焦單元整體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探究[J].校園英語,2023(7):118-120.
[2]張明芳.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J].校園英語,2022(49):118-120.
[3]劉佳珂.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11):47-49.◆(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陽江中心小學)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鄉村小學英語作業優化管理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XC-c/2021/9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