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瀟 張曉君 謝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速度變快,信息容量也不斷擴大,處于信息化時代,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利用互聯網獲取大量的學習資源,利用手機和電腦隨時隨地學習,智慧職教云、對分易、雨課堂、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網絡教育平臺應運而生。[1]在各種線上課程同時崛起的時代,如何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成為熱門話題。為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線上精品課程的建設尤為重要。
一、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意義及功能定位
(一)研究意義
自20世紀90年代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來,職業教育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快速發展,全國中職學校在校生人數大幅增長。[2]隨著職業教育隊伍的壯大,精品課程優勢越加突出,把枯燥的書本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訓結合起來,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憑借線上學習平臺,讓學生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時間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記憶,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加大推廣力度。
首先,線上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能保證知識的先進性,還能結合現場實訓技術的應用,發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其次,職業教育要體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對接企業一線工作崗位,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線上精品課程的建設能積極推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從而服務于職業教育。
(二)功能定位
線上精品課程是利用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的縱橫寬廣來普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它不但使傳統教學與線上教學相融合,更是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為教育發展“潮流”指示新趨勢,推陳出新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中職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為例,本課程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在兼容課程內容的同時,更是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概況、制劑入門、教學資源、課程學習、拓展知識、崗位對接、綜合自測等,圍繞“藥在其質,人在其德”的職業價值觀進行項目教學。以“生產合格劑型”為任務起點,以“熟悉工藝操作”為學習主線,以“制備符合質量標準的劑型”為學習導線,以“弘揚‘工匠精神、強調安全質優”為思政要素,有效達成了培養學生“能用設備、會做生產、主動學習、愛崗敬業”的教學目標。
二、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與原則
(一)建設目標
線上精品課程建設必須對標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強化技能人才,培養民族工匠”,深化課程改革,更將“崗證賽課”綜合育人模式融入教育教學當中,以推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突出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進階性、創新性、實用性,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目標。
(二)建設原則
以中職藥物制劑技術為例,藥物制劑操作是流程化、細節化的,完全按照崗位操作規程才能保障制劑質量。本課程內容對接的是藥品生產及檢驗崗位,根據我校“雙師型”教師對企業的調研,對接企業崗位工作任務要求,本課程組重建教材,重構模塊項目,并根據“制訂生產方案—生產前準備—制劑生產—質量檢查”四個環節,把制劑工作過程中的四個環節融入任務中,利用線上學習資源、虛擬仿真軟件、模擬生產車間形成“虛實融合、校企共建”的培養模式。
線上精品課程建設堅持以“服務學生”為主線任務,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改革及調整,使教學更貼近現代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藥學人才,提高藥劑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
三、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實施路徑與評價體系
以中職藥物制劑技術為例,本課程是中職藥劑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方向課程,依據藥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基于崗位進行設計,通過對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以制劑生產過程為主線,結合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設計項目式教學模式,以“生產合格劑型”為任務起點,以“熟悉工藝操作”為學習主線,以“制備符合質量標準的劑型”為學習導線,以“弘揚‘工匠精神、強調安全質優”為思政要素,配合學習通平臺,通過虛擬仿真教學、模擬場景教學、直播教學、線上交互動畫、教學視頻、原理動畫等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使用工作日志、模擬題庫、評分表進行自評互評,引導學生關注藥品質量安全,培養職業能力,達成新時代藥匠塑造目標。
(一)課程目標
藥物制劑技術是藥劑專業的技能方向課程,更是本專業的“頂石課程”。學生通過前三學期的職業素養、基礎技能養成后,將這些綜合素養與技能運用到本課程的學習中,最終成為有素質、強技術、有擔當的新時代藥匠。學生通過學習本門課程應達到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能列舉主要劑型的特點、制劑方法及質量檢查項目;能說出各劑型常用輔料的特點及應用;能分清各劑型的生產投料有關的計算公式,并計算。
2.能力目標:能夠利用設備、用品制備十類常用劑型;會操作質檢項目并對結果進行質量判斷;能推斷不合格產品的原因,并能采取相應的措施。
3.素養目標:牢記“藥在其質,人在其德”,樹立質量意識,嚴格遵守崗位規范與流程,展現出從事藥劑工作所應有的職業素養以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與作風。
(二)課程內容
1.思想政治: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以及“五育并舉”,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有效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職業認同感、榮譽感。
2.課程規范:課程實施嚴格按照崗位操作規程,規范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重建教材,重構模塊,規范編寫精品課程腳本,錄制微課、課堂實錄等。
3.課程規劃:教學內容必須能有效地支撐教學目標,課程思政的融入必須合情合理;課程內容的設計必須遵循崗位需求與學生技能發展的需要,邏輯清晰,體系完整,突出重難點,使知識點具有教學意義;教學內容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三)教學設計
1.教學思路: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適合一線崗位的應用型人才,教學特點是著力運用“虛實融合”平臺,教學對象為中職藥劑專業二年級學生,從“能用設備、會做生產、主動學習、愛崗敬業”教學目標入手,遵循教育教學原則,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技能。[4]
2.教學策略:線上精品課程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把教學活動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即課前預習、預設方案—課中方案匯報、生生互評—課中基地實操、三維評價—課中總結升華、教師把關—課后反思鞏固、內化知識,充分利用線上精品課程平臺,使各個環節的結果、成效都反饋到平臺上,使平臺服務于線上精品課程,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吸引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能。
3.微課制作:宜將時長控制在5~10分鐘內,明確學習目標,突出中心內容,著重講解某個知識點;教學內容簡明扼要,集中講解重難點;教學方式用動畫與真人場景相結合,設計新知導入、技能示范、要點梳理、思考鞏固環節;畫面設計注重審美,可選用流行中國風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知識點為單元,符合現代的碎片化學習方式,方便學生反復觀看。
(四)教學團隊
以中職藥物制劑技術為例,本精品課程團隊成員共有教師9人,其中2名團隊領軍人為高級講師,具有十多年教學與團隊管理經驗。團隊成員結構梯隊合理,知識結構合理,人員穩定,且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改革意識強,信息素養高,教學成果積累豐富,能長期提供在線教學及服務,保證平臺面向全社會持續開放。
四、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現狀與成效
作為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成員,在藥物制劑技術線上精品課程的建設中,積極運用研究所獲經驗,兼顧提出的課程建設研究意義及功能定位、目標與原則、課程建設的實踐等,注重課程內容、課程設計等,精心編寫微課腳本、短片錄制等,為突出精品課程重難點,以高質量、高標準嚴格要求,精品課程經線上實踐運用,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實現掌上閱讀電子書、觀看視頻動畫、自測練習學習課程、討論區自由暢言,逐漸地適應了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學習方式,這使得開展個性化學習與合作學習更為有效,課程的參與度高達4萬多次瀏覽,學生學習獲得感高,期末教學質量評價高達90分以上。
(二)技術支持服務
本課程由我校質量培訓科信息管理人員提供技術支持,進行統籌監督,保障教學資源的定期更新,有效落實教學管理措施。同時與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及數據監管。
(三)課程示范引領
本課程為我校認定的精品課程,教學資源豐富,上線以來,面向校內學生、其他院校學生(梧州職業學院)、企業員工(新型學徒制班)和社會學者開放,除了可以使用網頁開放內容外,還可以使用超星學習通App參加直播課堂、在線考試等。用戶使用活躍度高,應用效果良好,相比同類課程優勢明顯,具有推廣價值。
五、特色創新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的微視頻、圖片、動畫等相關內容的課程資源,自主式地開展該課程的線上學習,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一)虛實融合校企共育提升能力值
利用線上資源(包括課件、動畫、視頻、微課、練習題等)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從中獲得沉浸式交互體驗,能更快地沉浸在職業情景中,其觀察能力、評價能力相比未使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生更強。學生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后進入模擬車間進行情景化實際操作,其實操能力、職業能力、判斷能力相比未使用本教學模式的學生更強。
(二)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提升執行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制訂預案、匯報、小組互評、分析方案、實操驗證方案、反思方案等一系列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相比未使用本教學模式的學生更強。
(三)數據化統計提升教學評價效率
資源共享上線后,互動數據更直觀,教師可以直接看到頁面瀏覽量、選課人數、互動次數、考試通過率等,便于對學習效果評價的數據化。
六、結語
線上精品課程既是學生學習、反思、總結、反饋的途徑,更是教師團隊不斷改進更新的凝聚體現。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始終伴隨著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在課程建設與施教中,教師要始終進行課程設計、資源建設、教法研究、教材開發等工作,這無疑會對教師教育理念更新、教學能力提升、職業生涯發展起到全面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燕燕,陸春蘭,盧金鳳.基于智慧職教云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藥物分析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5):49-51.
[2]何愛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中職教育定位與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23,286(6):79-84.
[3]張曉君.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教學實踐[J].教育觀察,2020,9(10):130-132.
[4]韓俊平,秦潔.“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9,405(Z3):60-63.
(作者單位:梧州市衛生學校)
編輯:趙飛飛
注:2022年梧州市衛生學校校級小課題研究項目“線上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中職藥物制劑技術為例”(WZWXJG2022A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