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春月 張彩瑩 惠豐立
摘要 研究生的論文撰寫能力和水平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文章基于生物學實驗性學科的特點,分析了目前生物學相關專業研究生論文撰寫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四條研究生論文撰寫能力提升策略。加強對研究生實驗操作技能訓練,開展文獻閱讀能力提升訓練,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指導課程,完善導師管理制度增強導師責任意識,真正實現從研究生、導師,到培養單位的三方聯動,提高研究生的論文撰寫能力,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 生物學學科特點;論文撰寫能力;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16

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逐年遞增,隨之而來的是研究生培養規模擴大與培養質量之間不平衡的問題[1]。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為社會主義強國建設提供專門的高層次人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的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甚至是國家未來的綜合國力[2]。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的根本需求。撰寫科研論文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研究生的論文撰寫是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的重要途徑,其論文撰寫能力不僅是其個人科研創新能力的體現,也是培養單位培養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體現,客觀上反映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3]。本文將針對研究生論文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論文撰寫水平提升策略,從而為高校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1生物學的學科特點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類學科,該學科揭示了人類是如何認識自然現象,如何通過實驗手段進行生命本質的探究,并結合獨特的思維方式對自然規律進行總結[4]。自然現象的探究經歷了從現象觀察到本質領悟并揭示規律的過程,體現了由點到面,由量變到質變,由現象到本質,由定性到定量的科學探究過程。這一過程中無不滲透著生物實驗的方法論,大量自然現象的揭示,自然規律的總結都是通過實驗探究來實現的[5]。許多生物問題本身就是實驗研究的課題,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實驗研究是生物學學科的靈魂,沒有實驗探究,就沒有生物學。一直以來,在國際上,生物學始終是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并部分代表了高精尖的科學技術本身及發展方向,生物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
生物學相關知識是建立在大量研究者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對自然現象進行揭示,對自然規律進行總結和運用。通過不斷的實驗研究進行證實、完善和修正,逐漸證明其結論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基于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延伸出了生物學學科的核心素養[6],分別是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運用科學思維開展科學探究,從而肩負相應的社會責任,這直接為生物學人才確立了培養目標和宗旨,而對于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而言,該學科素養側面規范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標準,研究生在畢業時需要養成該學科素養,才能視為達到培養目標。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必須以生物學的學科特點為根基,進行專業素養的養成訓練,這其中就包括對研究生論文撰寫能力的訓練與提升。
2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不足的原因
近些年,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的實驗探究和論文寫作水平總體在提升,而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部分研究生寫作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少量研究生撰寫論文的能力嚴重欠缺。研究生作為我國未來科學研究的主力軍,論文寫作是其必備技能之一。縱觀目前部分研究生論文撰寫能力不足的問題,分析主要有以下影響因素:
2.1實驗操作技能不強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很多研究生在成為研究生之前,很少真正接觸到實驗,缺乏實驗熏陶,動手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專業操作技能不強,做起實驗來缺乏嚴謹性和科學規范性,一些在本科生階段就應該掌握的實驗技能卻沒有掌握,由此在研究生階段的日常科研工作中導致挫敗感,直接影響研究生對實驗探究的積極性。由于實驗技能的缺乏,學生常常陷入做重復性、低效率工作的死循環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導致整個實驗過程加長,在還沒有完成實驗,或者對實驗的理解還不夠全面透徹的時候,就要迎來畢業季,最后沒有足夠的時間撰寫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在這個過程中也把最初對科研的那份熱愛之情消耗殆盡,倉促完成的論文,漏洞百出,質量不高,甚至有些同學不惜冒著學術不端的風險,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論文,最終給自己、導師和培養單位造成惡劣影響。
2.2學術語言應用不規范,文字編輯能力不足
學術論文是以科學實驗結果為支撐,進行科學、專業和規范的整理,然而在實踐中發現部分同學遞交的論文存在學術語言不規范,沒有依據實驗結果進行表述,文字編輯能力差,格式混亂,文獻隨意引用等亂象。作為專業性很強的生物學而言,許多生物現象和學術名稱有其專門的學術術語,然而經常會有用口頭語,甚至是一些自創的語言出現在論文中,造成論文表述不清楚或歧義。還有些學術論文,未根據客觀的實驗結果下結論,隨意夸大其詞,邏輯混亂,分不清什么是結果,什么是結論,什么又是推論,往往把沒有實驗數據支撐的推論作為結果或結論來闡述,嚴重降低了論文的科研價值和參考意義。近些年通過評審研究生論文,筆者還發現,很多學生的論文編輯能力嚴重不足,表現在遞交的論文格式不規范,不能按照格式規范進行論文整理,尤其是整理表格和圖片的技能較差,遞交的論文只是草稿,格式規范問題直接反映了研究生整理論文的基本素養,不容小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對文獻的不規范引用,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論文質量,直接降低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2.3文獻閱讀能力不足
生物學具有前沿性、先進性、高端性和熱門性的特點,從事生物學相關專業的研究和學習,學會閱讀文獻是成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必要前提,也是順利出色完成實驗的重要保障。很多研究生的文獻閱讀能力不足,表現在不會快速篩選出對自己實驗工作有啟發和指導意義的文獻,不會快速讀懂文獻,以及文獻閱讀數量嚴重不足。讀文獻的過程就像盲人摸象,對文獻的理解似懂非懂,這就失去了讀文獻的真正意義。對文獻的錯誤解讀,可能還會對個人的實驗過程產生誤導。目前,許多前沿性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權威學術雜志上基本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呈現的,面對大量非母語的文獻,在閱讀中語言障礙成為最大的問題,很多同學不愿意主動閱讀外文文獻,甚至有些同學排斥讀外文文獻,導致文獻閱讀數量嚴重不足,當實驗中遇到問題時,不尋求通過閱讀文獻這種直接有效的方法來解決,被動等待導師的指導,或者干脆放棄實驗。另外,由于文獻閱讀數量的不足,導致對科學前沿缺乏了解,使得實驗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力下降。這些存在于文獻閱讀中的問題,不僅影響實驗的順利開展,更是影響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從而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2.4缺乏邏輯性,總結概括能力不足
一篇完整的研究性學術論文應包括題目、摘要、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結論與討論、參考文獻等。部分學生從入學一開始就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知道為什么讀研究生,缺乏主動性、創新精神和實驗探究的動力。加之文獻閱讀能力不足,實驗操作技能較差,在撰寫論文階段,感覺無從下手,勉強拼湊,分不清論文每一部分的撰寫要點,甚至不清楚如何描述實驗方法,如何撰寫實驗結果,最后怎樣得出結論,把科研論文的不同模塊混為一談,論文完全喪失學術參考價值。在撰寫實驗結果時,不能很好地按照實驗規律的內在邏輯逐一呈現,導致論文的邏輯混亂。摘要是對全文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由于部分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不足,摘要的撰寫散亂無章,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是把論文中的某一段直接復制粘貼作為摘要。對于結論部分未基于實驗結果客觀得出結論,很多推測性的語言作為結論呈現,夸大其詞。可見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學術論文,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文字編輯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缺一不可。
2.5導師指導不到位
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離不開導師科學規范、耐心細致的指導。現實中往往會出現導師指導不到位的現象,表現在少量導師個人科研能力不足,無法進行科學規范的指導,還有一些導師身兼數職,分身乏術,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另有一些導師采用“放養式”的指導,學生不找導師,導師就不過問,不及時與研究生開展學術討論,甚至對研究生寫出的論文不閱讀不修改,或者只交由實驗室的其他學生簡單修改,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科學規范的指導,學生遇到問題時也不予幫助解決,這種“放養式”的導師,最終會導致少量自學能力強的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問題,并掌握相關技能,而多數學生最終無法高質量地完成實驗和學術論文,這類導師失職的現象總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研究生論文撰寫能力的提高和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提升研究生寫作水平的策略
3.1加強實驗操作技能訓練
對于新入學的研究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實驗操作技能培訓,包括規范使用實驗儀器,科學地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實驗研究,準確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及時進行實驗總結和反思[7]。實驗技能培訓期間,要制訂嚴格的考核制度,在確保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實驗技能之后,再開展具體的實驗研究工作,對沒有掌握的實驗技能要進行強化訓練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具備了專業操作技能之后,再開展相關實驗研究。這樣能避免學生因為基本實驗操作不熟練而犯低級錯誤,避免浪費時間和實驗材料的現象發生,為后期順利開展探索性的實驗研究奠定技術基礎,同時為完成高質量的論文提供實驗技能方面的保障。
3.2加強文獻閱讀能力的訓練
文獻閱讀能力是每一位研究生必備的基本技能。研究生如何快速準確地檢索到對本人實驗有參考價值的高質量文獻并進行有效閱讀,真正讀懂文獻,并做到學以致用是其后期順利開展生物學相關研究的前提和突破口[8]。一方面,研究生培養單位可以開設專門的文獻檢索和文獻閱讀培訓課程,舉辦文獻檢索閱讀的講座或比賽活動,講授文獻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強調文獻閱讀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研究生積極廣泛參與,把文獻閱讀能力納入研究生的學業考核中,設計不同形式的文獻閱讀考核辦法,確保更多的研究生掌握該項技能。另一方面,作為導師,定期挑選一些文獻,有針對性地進行示范引導和講解,通過對文獻的講解和總結歸納讓學生掌握閱讀文獻的技巧,多數情況下,完整地通讀論文并不是必需的,對于研究性論文,題目是對論文的高度概括,首先通過閱讀題目了解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從而篩選出對自己實驗有參考意義的論文,其次通過摘要基本了解論文所呈現的相關實驗的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驗特點和需求,有選擇性地閱讀其中的某一部分即可,也就是教會研究生首先掌握篩選文獻的技能,其次是快速地進行有效閱讀。通過精讀文獻,還能讓研究生明白不同學術論文的學術構架、內在邏輯以及表達方式,比如通過什么樣的圖或表格清晰地呈現實驗結果,如何描述實驗現象,并根據現象科學準確地給出實驗論斷,對將來規范實驗過程,整理實驗結果,提高創新性等都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帶領和鼓勵研究生大量地閱讀文獻,幫助研究生提高其文獻閱讀能力,能為將來研究生順利開展實驗并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提供模范參照和技術保障。
3.3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指導課程
學術論文不同于文學作品,論文內容是基于實驗結果,進一步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實驗現象,借助圖片、表格或飾品進行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的呈現。首先要求在內容表述上要有很強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專業性。除了對內容的要求,學術論文還要求有嚴格的論文格式和語言規范的要求。研究生培養單位應選拔有經驗的教師開設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對論文中涉及的每一部分,包括題目、摘要、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結論,討論及參考文獻,進行逐一解讀,使學生了解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基本格式要求,核心內容和內涵,明確每一部分應包含的主要內容,并能運用規范的、專業的學術語言進行表達,真正做到邏輯清晰、語言準確、格式規范。平時加強訓練,建立論文撰寫能力考核制度,把質量較差或較優秀的論文進行對比解讀,使研究生從心理上重視論文撰寫的重要性,從行動上實踐和強化規范論文的撰寫過程,從而提升論文撰寫能力和水平。同時研究生培養單位還可以邀請資深學術論文編輯,開展論文寫作的培訓講座,把研究生在校期間的論文寫作能力納入必修考核環節,以督促研究生真正掌握該項技能,從而高質量地完成學術論文。
3.4完善導師管理制度,加強導師責任意識
研究生導師作為學生的第一責任人,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導師能否很好地發揮其責任意識,積極主動參與研究生的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和論文撰寫的各個環節,是實現高質量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前提,直接影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學術論文的寫作水平。作為研究生管理單位,應不斷嘗試提高研究生導師管理制度的激勵機制,激發導師工作的積極性,加強導師自我責任意識的建立[9]。研究生培養單位還要注重加強導師隊伍的內涵建設,確保每位導師要經歷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師德師風、學術能力、指導水平、職業道德等方面,打破以往導師終身制的常態化刻板印象,建立導師資格退出機制,對不能參加培訓,或培訓后考核不合格的導師應予以勸退。建立優秀導師的獎勵機制,發揮優秀研究生導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重視導師對研究生工作的過程性指導,導師應參與實驗項目的選題、實驗條件建設、實驗開題、實驗方法的確立、中期考核、實驗結果的整理以及最后實驗論文的撰寫整個過程。確保在導師的全程參與指導下完成研究生的整個培養環節,建立導師的招生指標與研究生培養質量直接掛鉤的機制,對于責任心不強、指導學生態度懈怠、學生論文不合格的導師,減少其招收學生的名額。特別在學生的論文撰寫階段,鼓勵導師開展有針對性的論文撰寫指導交流講座,對往屆優秀論文進行展示,不合格的論文進行原因剖析和糾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導師的用心指導,從而順利開展實驗,并掌握撰寫論文的基本技能和規范要求,能依據實驗結果撰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進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4結束語
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生研究結果的表達載體,如何科學規范地呈現在學術領域,是每一名研究生應學習和重視的問題。研究生的論文撰寫能力不僅反映了研究生個人的科研能力,還反映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近幾年,教育部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對學術論文的監督和評價,其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考核和等級評價。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學術論文質量將越來越多地影響甚至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切實提高研究生論文撰寫能力和水平勢在必行。本文以生物學專業為背景,剖析了目前該專業領域內研究生撰寫學術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最終通過研究生、導師和培養單位三方聯動,建立全方位的研究生學術論文撰寫能力提高體系,切實提高研究生的論文撰寫能力,為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地方應用型高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評價及提升方法研究”(2021SJGLX231Y);南陽師范學院2022年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生物與醫藥專業碩士論文質量提升路徑研究”(2022ZLGC07);2021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課題研究項目“地方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分段—貫穿式’教育實習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21JSJY021)。
參考文獻
[1]劉守義,董勵.“考研熱”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28): 24-30.
[2]時萍萍,胡姚剛.論文創作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提升策略——以地方高校管理類研究生為例[J].教育觀察,2019,8(39):96-98.
[3]裴媛慧,田旭.研究生論文寫作中常見問題分析[J].管理工程師, 2022,27(4):78-80.
[4]鐘昌建,張育平.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概念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22(3):42-44.
[5]呂美靜.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J].考試周刊,2007(40):123-124.
[6]肖潔,何英姿.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與美育關系的構建[J].中學生物教學,2022(17):4-6.
[7]趙彥,單廣榮,于槐.通過實驗提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質量水平的研究[J].新校園(閱讀), 2016(4):184-185.
[8]葛菲陽,伍光良.研究生論文寫作中深層科學文化的缺失及培養對策[J].改革與開放, 2019(7):102-105.
[9]崔順吉,曹偉青,薛玉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3):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