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 郭小建


[摘 ? ?要] 本文基于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及現實需求,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實際用人單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進行訪談調研分析,以學歷、從業資格、行業認可或榮譽、從業年限、晉升快慢等事件為基點,以價值觀、知識、技能、特質等關鍵要素為重點,梳理中國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需求要素,嘗試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模型。
[關鍵詞]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勝任力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11. 055
[中圖分類號] C913.7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3)11- 0193- 04
0 ? ? ?引 ? ?言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1],《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把社會工作人才列為六大人才隊伍之一,《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新時代”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從民族的角度看,是中華民族由富到強、逐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二是從社會主義的角度看,是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在世界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時代;三是從國際影響力來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給世界貢獻中國智慧的時代[2]。社會工作的發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而步入了新階段,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困難群眾的急切需求、構建和諧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有著重大現實意義。當前中國社會工作人才質和量都還嚴重不足,存在著人才質量發展不充分等諸多現實困境,尤其是學歷低、年齡大、缺乏系統教育培訓等問題十分突出,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社會服務水平亟待提高。勝任力模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并幫助員工提升崗位勝任力。因此,為提升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提高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質量,研究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模型十分必要。
本文以社會工作者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索新時代社會工作者應具備的勝任力要素;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和實際用人單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作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索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素質要求的需求強弱層次和能力素質的排序。
1 ? ? ?針對社會工作者的研究分析
將社會工作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對研究對象的限定,訪談研究了10人(其中績優者6人,績平者4人)。10人均入職社會工作崗位3年以上或持有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年齡在26~35歲;性別比為女性70%、男性30%;學歷方面,專科占比40%,本科占比50%,碩士研究生占比10%;10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為5.5年。
根據訪談結果和分析以及通過績優、績平的分類分析,社會工作者自身認為其勝任力包括遵紀守法、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助人的精神、社會工作價值觀、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人類學知識、法律法規知識、邏輯知識、語言知識、直接服務技術、良好的交際能力、調查方法、學習力、行動力、主動參與能力、反思的能力、崗位適應力、堅持不懈的韌性、善于思考、洞察力、善于認識自我、自我調適的能力、資源整合等能力素質。
2 ? ? ?針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和實際用人單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的研究分析
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和實際用人單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作為研究對象,訪談了4人(上述對象每類各1人)。其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為高級社會工作師、碩士研究生,工作年限為14年;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為科長,本科學歷,工作年限為9年;實際用人單位為社區居委會書記(兼居委會主任)、中級社會工作師,本科,工作年限為13年;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為高校教師、博士、副教授/社會工作師,工作年限為9年。
根據訪談結果和分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方和實際用人單位、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專家)認為社會工作者勝任力包括遵紀守法、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助人的精神、社會工作價值觀、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人類學知識、法律法規知識、邏輯知識、語言知識、直接服務技術、良好的交際能力、調查方法、行動力、主動參與能力、反思的能力、崗位適應力、堅持不懈的韌性、善于思考、洞察力、策劃能力、研究能力、善于認識自我、自我調適的能力、整體構思、資源整合、培養他人、教育他人、指導他人改變等能力素質。
3 ? ? 社會工作者勝任力要素等次排列
通過對勝任力素質進行對比綜合分析,按照編碼和等級的劃定,在社會工作服務能力中,筆者按照能力的等級強度,分為5~1的五級遞減能力等級,構建了基于能力需求強度的勝任力模型。筆者按照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技術越高,需求強度越大,并進行了勝任力要素比例的分析。社會工作者勝任力要素等級比例見表1。
由此得出,在社會工作者勝任力要素中,遵紀守法、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工作價值觀、服務力/服務技術、直接服務技術、良好的交際能力等為5分,在能力等級上屬于最需要的能力素質;管理能力、管理知識、控制力、統籌整合、學習能力等為4分;崗位適應能力、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人類學知識、法律法規知識、邏輯知識、語言知識等為3分;樂于助人的精神、堅持不懈的韌性、善于思考、洞察力等為2分;善于認識自我、自我調適的能力等為1分。由此可以看出社會工作者勝任力要素中,不同類型的某一方面的勝任力要素和其他類型的勝任力要素有可能處于同一個等級,如崗位能力素質和知識素質處于同一等級。
4 ? ?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素質和模型構建
4.1 ?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應具備的多維素質
研究發現,新時代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勝任力素質。
4.1.1 ? 政治素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社會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社會工作者應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在思想上,社會工作者要準確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關鍵性、重要性。在行動上,我們要始終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3]。社會工作者要從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以滿足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的基本要求。
4.1.2 ? 道德素質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需了解該職業的價值基礎及其道德標準,以及可能影響微觀、中觀和宏觀實踐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社會工作者的道德認知上,其要厘清社會工作者道德框架,以及如何在實踐、研究和政策領域將批判性思維應用于這些框架中。①社會工作者要承認個人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之間的區別,他們應了解個人經歷和情感反應如何影響他們的職業判斷和行為。②社會工作者要了解技術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的道德使用。社會工作者應通過應用道德規范、相關法律法規、道德決策模型,做出道德決策;運用反思和自我調節來管理個人價值觀,并在實踐中保持專業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社會工作者行為舉止要規范、得體,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使用技術促進成果轉化,并通過監督和咨詢來指導職業判斷和行為。
4.1.3 ? 實踐素質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是實踐者、是創新社會治理的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者若能掌握多樣性和差異是如何描述和塑造人類經驗的,就對社會工作者身份的形成有所幫助。社會工作者要在多樣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基礎上具備實踐素養,多樣性的維度被理解為多個因素的交叉性,包括但不限于年齡、文化、能力等。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可以看出,由于個體差異,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可能涉及壓力等因素,社會工作者還要了解壓力形成的機制,并認識到文化等因素對其的影響。社會工作者在微觀、中觀和宏觀層面的實踐中,要運用并傳達多樣性和差異在塑造生活體驗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讓客戶和贊助者成為自己經驗的專家,在與不同的客戶和支持者合作時,運用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形成實踐經驗,在實踐的基礎上處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人或事。
4.1.4 ? 能力素質
從事實踐知情研究和研究知情實踐的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在推動社會工作科學和評估實踐方面的作用。社會工作者要了解邏輯、科學探究、文化知識和道德方法的原則,以建立知識體系。他們還要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有效的實踐過程,這也能較好地促進社會工作發展。以上種種是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必備的能力素養。
4.1.5 ? 認知素質
社會工作者要清楚社會中的每個人,無論在社會上處于何種地位,都享有基本的權利,如自由、安全、隱私,以及享有醫療保健和教育。社會工作者要了解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以及促進人類經濟社會和諧的發展戰略。社會工作者要確保生活必需品得到公平分配,進而確保公民的其他權利受到保護。社會工作者運用他們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深層次理解,在個人和系統兩個層面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只有增強這些認知,使這些認知在社會工作者隊伍內部達成共識,才能完成人民群眾賦予社會工作者的使命。
4.2 ? 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模型構建
上述社會工作者能力素質歸納起來可分為基礎勝任力、價值知識與技能勝任力、實踐勝任力、發展勝任力、目標勝任力5個部分。5個部分勝任力的要求是從基礎到發展的過程,勝任力要求的力度從高到低,首先需要滿足基礎勝任力,然后是勝任力的逐層提升。勝任力層次越高,勝任力等級就越低(根據前面分析按照勝任力力度從5-1劃分等級),它們從基礎到發展呈現“金字塔”結構,故本文探索了新時代社會工作者勝任力“金字塔”模型,具體見圖1。
5 ? ? ?結束語
新時代賦予社會工作者新使命,也給社會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社會工作者要從基礎勝任力、價值知識與技能勝任力、實踐勝任力、發展勝任力、目標勝任力5個部分提高社會工作勝任力,以自身勝任力的提升帶動社會工作者隊伍發展,助力基層治理發展,為社會穩定和群眾幸福貢獻自身的力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戴香智.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社區矯正的實踐困境與消解[J].湖南社會科學,2016(5):94-98.
[2]王立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含義、邏輯體系及意義[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3):18-24.
[3]向羽,袁小良,張和清.“雙百社工”在鄉村社會治理中何以可為[J].社會工作,2020(4):97-108,112.
[收稿日期]2023-01-16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2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慶市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模式與優化研究”(22SKGH568);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2021ZJX03);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社區治理研究”(2021SHZLZX04)。
[作者簡介]萬文 (1991— ) ,女,重慶人,碩士,高級社會工作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社會治理;郭小建(1982— ),男,重慶人,碩士,高級社會工作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