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國音樂的瑰寶,京劇在中國各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演形式和風格。目前,國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京劇的發展重視度也是很高的,其中印發的《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等政策,也給予了京劇傳承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在當前蒙派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在資金、京劇設施等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近幾年,蒙派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在畜牧業、農業的發展中,實現了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筆者在研究中也將以內蒙古地區的蒙派京劇為研究對象,重點對蒙派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了解在傳統音樂京劇傳承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更好地為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發展提出有效的策略,為蒙派京劇的發展帶來指導,更好地實現對京劇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少數民族地區;傳承與保護;內蒙古
中圖分類號:J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2-0-03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京劇藝術文化的不斷發展,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在京劇傳承中會融入少數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進而呈現出一種具有少數民族地區特征的京劇類型,其中蒙派京劇就是內蒙古地區將京劇與自己的民間音樂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劇類型,比如《大漠昭君》《大盛魁》[1]《氣壯山河》等都是具有特色的蒙派京劇。在蒙派京劇當中,有著蒙古族的長調,并且融合了馬頭琴的樂器特色,使京劇的文化內涵得到了豐富,更好地在蒙派京劇當中展現出內蒙古地區的生活、文化、地理等特色,是當前內蒙古地區重要的文化象征物,在很多的蒙派京劇簡譜中,也充分地彰顯著民族特色。也正是由于蒙派京劇獨具特色的民族性特征,在當地也得到了廣為流傳,通過對蒙派京劇的演繹,來更好地使內蒙古地區的文化得到傳承和保護,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的形象[2-3]。尤其是世紀之交,在文化多元化的影響和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被譽為“國粹”的京劇藝術漸漸走向低谷,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二、研究意義
本文針對當前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了當前內蒙古地區在傳統音樂京劇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在研究中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對于深入了解內蒙古地區京劇的發展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針對目前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也提出了科學的解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傳承與保護工作遇到的難題,對于整個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促進了蒙派京劇在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傳承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機制不健全
首先,在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中,缺乏專門的資金保障,政府等相關部門也沒有加大對蒙派京劇的扶持力度,財政扶持力度不足,資金保障機制不健全,在一些蒙派京劇的創作、演出等方面,都會缺乏一些專門的資金,也會阻礙到對蒙派京劇的創新和發展進步。其次,在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的工作中也缺乏一些健全的制度體系,并沒有通過相關的法律或者制度來對蒙派京劇的傳承保護工作進行明確,難以采取制度來對傳承與保護的工作進行監管,導致很多人對蒙派京劇的重視度也不高。
(二)傳承與保護隊伍建設不完善
首先,目前針對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主要是通過京劇團內部的成員來實現的,在這些成員中有很多都不具備專業的京劇相關知識,在具體的傳承中也很難使蒙派京劇的專業性得到提升。其次,在蒙派京劇的傳承中,傳承的隊伍不夠壯大,很少有青年人等群體對蒙派京劇有深入的了解,主要是由于目前在蒙派京劇中還沒有融入時代的元素,很多的青少年也難以提起對蒙派京劇的興趣。
(三)傳統蒙派京劇的劇目不夠完整
首先,針對一些蒙派京劇的傳承,并沒有通過文字、視頻等形式對京劇的具體劇目進行記錄,導致在京劇的傳承過程中也難以帶來科學的借鑒和指導,很多的蒙派京劇在社會的發展中也產生了丟失現象。其次,蒙派京劇的劇目整理工作也不夠規范,一些古老的具有價值的蒙派京劇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重視,挖掘整理的深度不夠,也會影響到蒙派京劇在傳承與保護中的效果。很多劇目不完整之后,在后期的演出中也會存在唱腔特色不明顯,劇情設置不科學等問題,也難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四)傳承的創新度不高
首先,在蒙派京劇的傳承中,傳承創新的意識都不高,有很多人認為只需要對一些經典進行傳承就足夠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很多傳統的內容會被拋棄,如果不及時地加強對精品的創新,就很有可能導致蒙派京劇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進而存在被人們拋棄的問題。其次,在內蒙古地區中對于蒙派京劇的傳承,目前新編的劇目種類很少,并且在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也沒有充分地使蒙派京劇的特色得到展現,使得蒙派京劇出現了傳承上的困境,導致很多人也不愿意參與到蒙派京劇的創新中。
(五)缺乏專業的保護機構
首先,內蒙古地區的相關部門并沒有針對蒙派京劇的傳承進行思考,使得蒙派京劇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動也無人負責,并且也不能規范化地使蒙派京劇的傳承工作得到科學的落實。其次,由于保護機構的缺失,針對蒙派京劇的保護責任劃分也不夠明確,無論是政府還是當地的群眾,都沒有意識到蒙派京劇對當地文化發展的重要性,也不積極地踐行對蒙派京劇的傳承和保護,使得蒙派京劇的文化弘揚效果也不夠理想。
四、解決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傳承與保護問題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京劇的傳承與保護機制
為了更好地使京劇在內蒙古地區得到有效的傳承,還需要進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傳承與保護機制,來推動蒙派京劇的有效傳承與保護。首先,在蒙派京劇的發展中,要建立起資金保障機制,加大對蒙派京劇傳承保護的資金支持,更好地為蒙派京劇的創作、演出等活動帶來充足的資金保障,同時政府也要將蒙派京劇的傳承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也可以利用這些資金為蒙派京劇的傳承人發放傳習補助經費,不斷地激發傳承人的積極性,更好地確保蒙派京劇傳承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要針對蒙派京劇的傳承保護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政府需要對當前保護機制進行完善,通過建立起傳承與保護監管制度,對蒙派京劇保護機制的實施進行全程監督。一旦存在蒙派京劇傳承保護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監督機構可向當地政府問責,并按照制度來實行相應的懲罰措施。
(二)加強對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人才的培養
在蒙派京劇的發展建設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蒙派京劇傳承隊伍的建設。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建設起蒙派京劇傳承人的培養體系,尤其是對一些老一輩的傳承人進行保護,在培養中對他們進行京劇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讓蒙派京劇的專業性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更好地促進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其次,要積極地擴大蒙派京劇的傳承群體,做好蒙派京劇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蒙派京劇的文化,并且積極地參與到蒙派京劇的傳承當中,進而更好地做好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的工作。除此之外,也要積極地落實對蒙派京劇傳承人的管理,通過績效考核等方式來加強對傳承人的規范化管理,更好地讓傳承人積極地履行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的義務,對不積極履行義務的傳承人進行懲罰,并且要建立退出機制,嚴重的將取消終身制。
(三)挖掘整理傳統蒙派京劇劇目
為了更好地使蒙派京劇的發展得到高質量的傳承與保護,在具體的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重視到對傳統蒙派京劇劇目的挖掘整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起傳統蒙派京劇的劇目集,針對蒙派京劇中的一些具體的劇情情節、曲目特色等進行記錄,更好地為傳承與保護的工作帶來借鑒,進而更好地使蒙派京劇的主要特色得到傳承,讓更多的人對蒙派京劇產生興趣。其次,還需要采取錄像的形式,對一些傳統蒙派京劇的劇目進行整理記錄,制作珍貴的蒙派京劇影像集,更好地在傳承與保護中進行傳播,不斷地促進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同時也可以將一些現代化的保護技術應用到蒙派京劇的保護中,更好地提升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效果。除此之外,要對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的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對一些傳統的劇目挖掘搜集相關的資料,更好地讓蒙派京劇在實際的傳承中有資料可借鑒。
比如,在對劇目的整理中,重點關注到蒙派京劇的劇譜,如譜例1所示的蒙派京劇的《草原母親》的簡譜,在進行劇目的整理過程中,也應當對劇目的簡譜進行整理,記錄完整的蒙派京劇簡譜,進而更好地為后期蒙派京劇的傳承和發展帶來借鑒和指導,更好地使其得到傳承與保護[4]。
(四)傳承經典創新蒙派京劇精品
在蒙派京劇的傳承發展中,不僅要注重到對經典的傳承,同時也要結合蒙派京劇的特色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來進對蒙派京劇的劇目進行創新,更好地創作出具有創新性的蒙派京劇精品。首先,要建立起蒙派京劇的創新意識,能夠結合現有的一些京劇劇目特色,來創新改編更多新的蒙派京劇劇目,進而更好地促進蒙派京劇的創新發展。同時也要順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將內蒙古的一些文化融入蒙派京劇的創新中,進而更好地創新出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蒙派京劇精品。其次,為了更好地促進蒙派京劇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對創新的機制進行完善,要激發人們的創新積極性,對一些選用到蒙派京劇劇目中的創新作品進行獎勵,進而更好地促進蒙派京劇的創新發展。
比如,對蒙派京劇中劇目簡譜的創新,這也是目前傳承經典蒙派京劇的主要途徑,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對現有的蒙派京劇的簡譜進行分析,通過對現有簡譜的分析和認識,能夠了解蒙派京劇的簡譜風格,進而更好地在簡譜上實現內蒙古特色與京劇特色的融合發展。
(五)建立專門的蒙派京劇保護機構
首先,要建立起專門的負責蒙派京劇的部門,針對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進行工作的組織規劃,使傳承與保護的工作得到落實,提高蒙派京劇在內蒙古地區的重要性。在部門中針對具體的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制定科學的方案,并且嚴格地按照方案來落實保護工作。其次,在機構組織內部要結合蒙派京劇保護的實際情況,對其傳承與保護的工作建立起完善的責任機制,對相關部門的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增強他們對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的意識。除此之外,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機構,還需要積極地開展蒙派京劇大型演出等活動,通過這種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更好地促進蒙派京劇的文化傳播,也能夠在更多的群體中使蒙派京劇得到宣傳,普及人們對蒙派京劇文化的認識,進而科學地促進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5]。
五、傳承和保護中的問題解決后,其發展現狀
通過建立健全京劇的傳承與保護機制、加強對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人才的培養、挖掘整理傳統蒙派京劇劇目、建立專門的蒙派京劇保護機構等措施的實施,讓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整個內蒙古地區的發展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內蒙古地區也開始注重對中國傳統音樂京劇的傳承與保護。同時,對于目前現有的蒙派京劇劇目進行了整理,形成了完善的蒙派京劇劇目,在現有劇目的基礎上,也擴大了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隊伍,創建了少兒蒙派京劇班,進一步實現了蒙派京劇的創新發展,創建了很多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鮮明時代精神的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
六、結束語
蒙派京劇作為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和內蒙古民間音樂的融合,在現代文化的發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傳承和保護價值,是促進內蒙古地區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當地的政府等部門應當重視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尤其是針對目前存在的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機制不健全、傳承與保護隊伍建設不完善、傳統蒙派京劇的劇目不夠完整、缺乏專業的保護機構的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建立健全京劇的傳承與保護機制、加強對蒙派京劇傳承與保護人才的培養、挖掘整理傳統蒙派京劇劇目、建立專門的蒙派京劇保護機構等措施,使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得到落實,進而高效地實現對蒙派京劇的傳承與保護,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音樂京劇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朱紹玉.從京劇《大盛魁》看民族特色音調在京劇中的運用[J].中國京劇,2019(12):18-20.
[2]格日勒圖.蒙古音樂與京劇音樂融合之初探[J].內蒙古藝術,2013(01):112-114.
[3]邢茜.論蒙派京劇音樂的民族性特征[D].內蒙古大學,2012.
[4]包藝麗.現代京劇《草原母親》唱腔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8.
[5]格日勒圖.對繁榮發展京劇藝術的思考[J].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3(05):41-43.
作者簡介:華偉娜(1985-),女,內蒙古科爾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中國傳統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