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寶


【摘? 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作用.筆者結合多年來對動能概念的理解與認識,嘗試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首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然后,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不同形式的物體運動情況、速度變化等相關知識點,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動能定理及其應用方法,并且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后,讓學生自主總結動能定理的具體內容.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以及創新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本文以動能類題型為例,探討解題方法,希望以此幫助廣大師生提升動能教學效果及質量.
【關鍵詞】? 初中物理;動能;深度教學
教材中關于動能定理的推導采用了演繹推理的方式.大前提是牛頓第二定律,小前提是單個恒力做功.然而,這種推導方式只適用于特定模型,鍛煉不了邏輯思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設計多個逐步深入的情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找出規律.
例1? 同學A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發現學校操場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鉛球,她想要通過這些器材來體驗“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魅力,因此,A請求老師為她設計一個實驗方案.
解析? 在解析這個問題時,鉛球的品質和高度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為了更準確地判定鉛球重力勢能的高低,我們可以通過仿真打樁的實驗活動來加以驗證:從不同高度墜落同一鉛球,或從相同高度墜落不同質量的鉛球,然后將其擊中同一個樁,觀察同一樁在同一地面上被砸擊的深度,如圖1所示.
例2? 一個重量為10N的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80cm后滾下桌面,經過0.5s后落在距離桌子2m處的地面上.小球在桌面滾動過程中,重力做了? ? ? ?J的功.當桌面高度為 1.25m時,在下落過程中重力做了_____ ?J的功,其功率是?_____ W.
解析? 當小球在桌面上滾動時,由于在重力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因此重力不做功;但是,當它下落時,重力做功為W=Gh=10N×1.25m=12.5J,其功率為.
答案:0;12.5;25.
分析? 重力是物質在受到萬有引力影響時所產生的能力,重力勢能是物體因為重力作用而擁有的能量,它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相關.而功率則是指單位時間內做的功.
例3? 為了更好地研究汽車超載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小謝設計了一個探索性實驗,將A、B、C三個球依次從同一設備的hA、hB、hC 位置滾下(mA=mB<mC,hA=hC>hB),推動小木塊移動一定距離后停止.請結合你的生活經歷和所學的知識解答:
(1)要研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應選擇圖_____和圖_____進行比較.
(2)從圖中可以看出,A、B、C三個球剛到達水平面時,_____球的動能最大.
解析 (1)當球從同一高度拋出,運動到水平面時,其速度保持不變.實驗中,通過比較球推動木塊的移動距離,可以發現,木塊推得越遠,球的動能就越大,從而增加了安全隱患;而超載則指在車速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質量越大,動能也會越大.選取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速度和不同質量的球A和球C,進行實驗研究.
(2)物體動能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質量與運動速度,動能最大的物體,其質量與運動速度應當均為最大值.由于運動速度的大小是由重力勢能轉變而來,所以要求重力勢能為最大值,即高度最高、質量最大的,綜合考慮可得,C球動能最大.
答案? (1)甲;丙;(2)C.
分析? 在“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中,質量和速度是決定動能的兩個關鍵因素,因此,應該采用控制變量法來分析和求解這兩個因素.
結語
綜上,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自主合作交流活動當中,使其學會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還要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成就感.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外實踐活動,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蔣邦勇,肖丁山,李楊.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索——以“物質的密度”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22,40(10):51-53.
[2]徐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學科育人策略[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2,40(11):2-5.
[3]王雄.指向深度教學的初中物理“三雙”單元設計[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2,4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