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王芳
摘要:文章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現狀,找出他們的優點與缺點,并通過落實項目化課程,舉辦自主性建設項目,進行拓展訓練及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等方法,以加強團隊協作能力的養成,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高職院校;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方法
高職院校以培養工業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為宗旨,以發展地方經濟為主要目的,積極培養適應地方工業生產、技術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已經大力實施了示范性工程,變常規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技能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在精神內涵層面,學生也存在相應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群體合作意識不足。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用人單位訪談可知,除了多項專業技能條件之外,團隊合作意識是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如何在訓練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是高職培訓的關鍵組成部分。
一、團隊協作能力的含義
團隊是指在一種特殊的工作氛圍中,有若干能力、學識及性格等方面優勢互補的人才,為實現某個共同的任務而共同工作、共同承擔使命的一個小型群體。團隊合作能力是指群體人員間為實現共同的任務而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共同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團隊的出發點是相互尊重各自的愛好與貢獻,基本原則是為共同的任務而協調配合,最大境界是全體成員高度向心力、高積極性、個別效益與總體效益的結合,以確保群體的高質量工作。
團隊的存在并不是因為需要團隊人員貢獻自己,能力的互補才能確保整個團隊一起發展,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所以明確的合作意識和清晰的合作態度才是團隊的重要基石。不僅如此,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團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領導能合理調整集團人力資源結構,讓各個職位的團隊人員相互協作,發揮團隊的創造力。但是,如果一個團隊缺乏合理的團隊管理模式,或者缺乏領導優秀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就無法形成團隊的協作文化。
二、高職院校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現狀
(一)團體活動之“無事人”
“無事人”是說在班里或是協會組織的集體活動中,部分學生常常唯恐避之不及,不愿意參與,還有部分學生缺乏想法與思考,完全依照組織的規定行事。調查數據表明,大約在一百次的班集體活動舉辦中,就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表示不希望參與班集體活動,主要因為平時缺乏聯系與溝通,參與班集體活動很尷尬。在這些不希望參與活動的學生中,筆者選取了一名學生進行訪談。這名學生表示,自己并非不希望參加班集體活動,而是因為其方式與活動被一些學生選擇了,從而形成一種厭惡心態。這也體現出“無事人”存在的理由,除了個人心理因素方面之外,也存在團體活動中的問題,這都是教師需要去解決的。
(二)當眾發言之“小結巴”
“小結巴”不僅是指生理上有口吃問題的學生,還指部分學生因為沒有當眾發聲的經驗,或者沒有專業知識儲備,從而導致在公共場所發聲中語音不連貫,甚至思路不順暢。在100多張“高職院校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狀況調研”的問卷中,有效樣本總數為84,而其中86%的學生對練習方式也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情況,并且在這些學生中,64%的學生表明沒有開展過群體協作訓練,77%的學生表明在團體活動中往往扮演“看客”的角色。從這問卷中能夠發現,一半以上不愛學習的學生對團體合作感覺很陌生,而且也不愿意參與。在和其他高職學校畢業生的溝通過程中,筆者發覺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狀況很相似,有些畢業生因為缺乏當眾表演的經驗,在公開場合發聲時思維不清晰,加之平時專業知識儲備欠缺,常常匆匆收場。
(三)小組合作之“獨行俠”
“獨行俠”是指在小隊協作中不以團體為主要中心,而一味地以個體為重,這類人與“無事人”恰恰相反,前者是隨大流,缺少主見,后者是唯我獨尊,不注意集體的看法。目前,許多高校都開始意識到教學團隊與學生合作力量培訓的重要意義,所以許多課業都需要以教學小組的名義進行,這自然就涉及教學小組內成員的獨立意見,以及在團隊內整體意見之間的交流融合。通過教學小組這一形式,教師能夠看到小組中表現較好的學生,也會看到不合群的學生,以及僅從自身考慮而不顧及隊伍整體的學生。
三、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方法
擁有優秀的團隊合作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在職業成長的軌道上持續發展。因此,在訓練學科技能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較好的群體合作意識。要想加強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高職院校需要從學生入手,設置專門的時間和專業的團體素養拓展課程。
在課程設置上,教師可以設置職業素養課堂,針對學生在校期間各個時期的特征,定期或有針對性地開設關于培訓學員群體精神的講座。
在課程設計上,除介紹關于團隊建設的基礎知識之外,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小組活動教學法、任務驅使法等教學方法,有效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比如,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團隊建設成功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討論、反思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可以設定團體各項任務,讓學生經過各種團體任務實演,認識到個人在團體中的重要角色,并發揮團體的領導能力,運用團體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彼此密切協作、揚長避短、相互作用,從而順利完成各種團體任務。這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職業心態、職業品格,為將來職業生涯發展作好充分準備。
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可以采用“行動—知道—悟—得(道)”的進階方式,以及室內、室外活動有機融合的豐富表現形式,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指導,以任務導向式的團體實演項目活動為載體,融合相應的團隊理論,在內容豐富的具體事例剖析中和團體互動游戲中,使教學翔實而生動,既充分激發學生集體參與的興趣,營造活動氛圍,又讓學生學有所得。
在學科考試考核方法上,教師可以以一些文化比賽類活動為載體,如召開教師座談會談心得體會,開設隊伍建設成果展覽,組織班級文化制作比賽與隊伍建設知識比賽等。
(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訓練群體合作意識
近年來,高職學校變革原有的教學方法,而目前流行的是項目化教學方法。項目化課程是以典型的工程項目和生產各項任務為主體,集理論、實踐操作、素質培養于一身,圍繞具體的工程項目,使學生在共同完成工程項目任務的實際工作中,學到基本知識,提高技術技能。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實際或仿真的生產項目貫穿課程,學生的專業知識能獲得較大提高。
在執行過程中,教師通常按照工程項目的真實施工環境、人數、方式分組實施,采取的方式如下:第一,按照學生的掌握狀況加以合理搭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隊;第二,合理分配組織內部人員,根據各種類型的人員身份實行角色扮演,合理分配項目任務;第三,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通過組織內部協作實行管理;第四,通過教師考評、工作小組考核、組內人員互相考評對項目管理進行考評。除了掌握知識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組織領導、團隊合作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組織能力,與團隊合作的意識。
在課堂上,教師過多地強調法律規定和政府的民主制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而如果將這些內容融入一個模擬公司的情境中去學習,就會更加生動形象。例如,教師可以讓某個小組成員分別擔任總經理、財務總監、銷售經理等職務,其他學生作為員工參與情景模擬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從而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提高群體合作意識。
(二)自主項目實施提高隊伍合作創新能力
課外活動和自主項目的實施,不僅能訓練學生在某一領域的能力,還能訓練學生對交叉學科問題處理的能力,進而培養項目負責人的團隊領導能力和團隊成員的團隊協作精神。2013年,長江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研究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校海外學生事務聯絡部和校團委聯合開展了全國大學生科研創造人才專項技術計劃,對所有項目都給予相應的資助保障,目前共有48個學校自主項目立項。據曾經參加過課題的一名研究生講述,組織建設一直是個難題,在開展課題工作之前,社團人員提出建議,將課題直接分割為模塊,每個人都必須自己進行完成,而項目團隊正在做的那一項,目前可能還要經過四五輪開會溝通后方可決定。當然,自由課程的實施也需要合理控制教師規模,這樣才能保證自主課程質量,不至于半途而廢。例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在校園內建立創業園區,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各種創新項目,并且要求他們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通過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
拓展培訓源自國外,尤其注重體驗式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拓展培訓多以團體的形式進行,在突出團體意識的背景下,讓學生可以在心底真正感受到團體合作和團隊工作方法的重要含義。在相關采訪中筆者了解到,部分學校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鍛煉學生健康的體魄,會開展每周一的拓展培訓項目,尤其以團隊合作為主。在拓展訓練工作的進程中,小組成員彼此信賴、互相幫助、協同合作,共同完成訓練任務。通過擴展練習,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的潛能,提高創造力,激發想象力,增強克服困難的力量。同時,學生深入了解團隊的意義,增強自身對團隊的責任感,并掌握發展關系的方式,懂得關愛、賞識團隊人員。
例如,在籃球活動中,不僅需要每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團隊中的每個學生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學生只有通過協作,才能夠順利地完成籃球活動。如果每一個籃球隊員都把協作當作自己的責任,那么這樣的環境會更加融洽,他們之間的信任會更加深厚,也會更加樂于分享彼此的經驗。這樣一來,學生的團結精神大大增強,更有戰斗力。
群體工作技能是學生職業技能中的關鍵部分,他們既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儲備,又要重視社會技能的提高。根據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把相應的訓練方式滲透到整個課程體系中,逐步引領他們關注團隊成員,重視團體目標的制訂,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體合作意識,從而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紅陽.以文化之力攪活育人春水:雁文化引領下中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育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
[2]王仙仙.芻議網絡文化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6).
[3]王東成.中職學校實訓教學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探究[J].中國培訓,2018(4).
[4]李萌.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重要平臺:學生社團[J].價值工程,2011(17).
[5]張利剛.拓展訓練對增強大學生團隊意識的探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3(9).
[6]陳蕭.高職教學中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J].職業, 2017(1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