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必修科目,開展語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需要教師加強對自主閱讀的理解和認識,確保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基于此,文章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研討,力求尋找合適的自主閱讀教學路徑和培養方法,為改善小學語文閱讀質量指明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44-03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和閱讀興趣,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這種條件下,部分語文教師仍采用傳統方法或者手段,對自主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導致學生選擇自主閱讀的興趣和意愿相對較低。
一、當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的基本情況
(一)教育方法比較滯后
在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影響,無法適應新的發展趨勢,教育方法比較滯后,導致語文教學質量不斷下降。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教學主體認識不夠清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動力和意愿,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1]。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就會大打折扣,語文學習效果也會偏離預期目標。
(二)對自主閱讀重視程度不高
目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這與教師對自主閱讀的認可性和關注度不高有關。部分教師忽視語文教學過程中自主閱讀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缺乏充分的實踐應用體驗,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部分教師把自主閱讀當成一種表面工作或形式主義,甚至片面地認為自主閱讀不會對學生語文成績產生任何幫助,因此,學生綜合實力和學習效率都得不到大幅提升。
(三)學生自主閱讀興趣不高
目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開展期間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和主動性不強的情況,這與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和意愿不高有關。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較差、興趣不高,閱讀質量和語文學習效果自然達不到預期目標[2]。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主閱讀欲望,那么自主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就得不到培養,語文學習質量也不會得到提高。
二、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一)改變教育觀念,教授學生自主閱讀方法
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必須從思想觀念層面改進,如果缺乏先進的教學觀念,那么任何形式的教育方法都會喪失靈魂和精髓。在以往的教學實踐當中,部分教師對語文自主閱讀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導致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此,語文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著力探尋新型教育方法,正確看待自主閱讀教學的實際價值,建立與鞏固自主閱讀教學模式,教授學生自主閱讀方法,同時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讓學生更快地投入閱讀學習中[3]。教師要正確看待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環節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自主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語文閱讀的魅力,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愿望,讓語文教學朝著更加完善、綜合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教學統編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指導和講解,利用猜謎語的方式把閱讀問題帶入課堂,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第一個謎面是:一只黑色的小生物,有著圓滾滾的頭和長長的尾巴,在水里游來游去。第二個謎面是:“青衣小俠,在田間抓害蟲,冬日休憩,夏天抓蟲子。”教師讓學生猜謎底,能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做出“蝌蚪與青蛙”的回答。然后,教師開始講解自己的閱讀材料,同時拋出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的疑問,并引導學生探究蝌蚪與青蛙形態不一的緣由。在做好各項提問與準備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小蝌蚪找媽媽的奇妙旅程。教師在自主閱讀環節當中運用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和意愿,同時能幫助學生學會通過對故事敘述的線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意,最終清晰把握文章脈絡和結構,培養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和文字思考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對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作關系,又能讓學生認識到自主閱讀的意義。同時,通過建立完整的疑問體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
(二)營造閱讀情境,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形成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自主閱讀教學得到實質性突破。營造豐富的閱讀情境不但能增強自主閱讀的趣味性,還能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確保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僅如此,閱讀情境的創建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文章背景,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觀念,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情緒需求。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造多種閱讀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把各種教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完成自主閱讀,深入發掘學生語文閱讀的潛力[4]。此外,開展自主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情況,從學生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對學生的真實需要建立明確的認知,同時結合語文教材,深入理解自主閱讀的目的,讓語文教學更靈活、生動。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圓明園曾經的輝煌景象,讓學生深刻體會這個瑰麗無比的宮廷花園的歷史樣貌。北京的圓明園,是清朝集中了大量工匠,花費巨大財力和物力,歷時一百五十年才建成的。它曾是世界上最壯觀、最精美的皇家園林,被稱為“萬園之園”和“園林藝術的楷模”。透過生動的圖畫及影像,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步伐,一起領略這座雄偉、壯麗的皇家花園,通過視覺震撼對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欲望。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的破敗,讓學生認識到如今的圓明園已經成為斷壁殘垣。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比較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和如今破敗的圓明園之間的差異,然后介紹圓明園的毀滅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探索能力,讓學生共同探究昔日輝煌的圓明園是如何被毀的,激發自主閱讀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表達的觀點和意見,以及為何說圓明園被毀對我國文化史,乃至整個世界文化史,都是無法估量的損失。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像,把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最終搭建出異彩紛呈的閱讀情境,有利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內容有深入理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熱愛,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還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上一層樓。
(三)優化閱讀教學環節,拓寬學生自主閱讀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師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課堂所學內容的前提下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深刻感知語文的博大精深。語文教學不但是一種形式和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語文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因此,在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期間,教師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課本上,這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培養十分不利。學生做好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融合與積累,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在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期間,需要優化自主閱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為學生搜集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余休閑時間自主閱讀。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優化閱讀環節,讓自主閱讀不再停留于課堂[5]。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專門的自主閱讀交流活動,交流內容可以涵蓋課堂學習的知識文章,也可以是學生課后學習的資料文獻,真正實現把自主閱讀貫徹到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正處在智力和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精神凝聚力和關注度通常不高,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要注重質量和效果,堅決糾正學生對課外閱讀不重視或者不認真的心態,避免由于課外閱讀設置不合理對學生閱讀方式和閱讀行為產生不利影響,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基礎。教師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優化自主閱讀環節中,采取適當的獎懲措施,讓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和意愿得到充分發掘和激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教學《猴王出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西游記》里“猴王出世”的片段,讓學生對“猴王出世”的故事產生濃厚興趣,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興趣,指導學生進行拓展式閱讀練習。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孫悟空是如何跟隨唐僧取經的問題,讓學生在空閑的時候自主閱讀《西游記》,然后講出自己最喜愛的章節。開展自主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閱讀水平有清楚的認知,優化自主閱讀環節,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符合閱讀層級的材料,指導學生拓展閱讀范圍和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加強創新,豐富自主閱讀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圍繞教材內容開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課程學習保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需要提高靈活性和適應水平,加強創新就屬于重要的教學策略。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需要加強創新,豐富自主閱讀教學形式,注重人性化設計,其中包括對學生個性特征和思維方式的考量。注重創新需要教師從學生個性特征和時代發展趨勢研究出發,合理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讓自主閱讀成為學生發揮自主性和提高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迎接自主閱讀所帶來的挑戰,從思想和方法角度進行合理改進或優化,確保自主閱讀教學設計符合時代要求和教育規定,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以統編小學語文《為人民服務》為例,由于這篇文章突出強調奉獻精神和勞動實踐等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參加實踐勞動,在閑暇時間做一些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使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觀點和主旨產生深刻感知。教師要從合理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確保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利用自主閱讀加強對文章的理解,為學生語文知識拓展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主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已經成為廣大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自主閱讀教學的方案和策略,適當對自主閱讀方法做出調整和優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主閱讀方法,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思考能力,為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和文化知識傳播創造有利條件,豐富和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平措卓瑪.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21,14(6):41-42.
王京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培養策略[J].新一代,2022,16(11):235-237.
魏利.淺談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措施[J].考試周刊,2021,10(66):52-54.
韓照華.淺析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11):68-69.
高秀麗.小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四策略”解析[J].亞太教育,2019,12(5):87.
作者簡介:任吉虹(1993.7-),女,江蘇海安人,
任教于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區仁橋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