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張向東
摘?要:現階段高職教育在學時壓縮、信息化迸發的時期,需要賦予課程新模式。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思政元素的深挖與補充、課程重構、教學目標調整、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環節,探索基于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混合式教學在道橋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精準開展有效的課程思政,提升改善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幫助學生實現高階學習及全過程育人。實踐表明,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相互促進,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探索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程;課程思政;高職院校;公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91
當前大數據時代下,社會已進入智慧教育時代,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慕課、在線開放課程等陸續涌現,各高校積累了大量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但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基于其學習基礎差,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的情況,學生難以通過自學線上碎片化教學資源完成知識建構,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勢在必行。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培養學生具備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必須充分發揮相應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以高職道橋專業學生為例,其畢業后通常就職于設計、施工、檢測、監理等關乎老百姓出行安全的崗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精益求精、誠實勇敢、愛崗敬業的品行修養,因此,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是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一步。但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學時壓縮的情況下,在課堂中進行知識傳授的時間已經十分緊張,很難再留存與學生分享感悟、解決思想困惑的時間。所以,新型混合式教學研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新型混合式教學將傳統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相互融合,混合式教學為課程思政提供時間和載體,課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學成效,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融合是響應新時代教育要求的教學探索,此種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為推動此種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以高職院校道橋專業的核心課程——公路設計為例,開展相關實踐與探索。
1?教學整體設計
1.1?對接崗位,重構課程
公路設計課程對接的崗位有設計員、施工員、監理員等,其宗旨就是讓學生能進行公路設計及相應圖紙的閱讀來指導施工,對接公路設計所對應的工作崗位,進行課程的優化與重構。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公路路線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路基路面的類型與組成、路基穩定性分析、路基路面排水設計、路基防護與加固、擋土墻、路面結構層、路面設計等。根據公路設計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重組課程為四個項目,即:總論、公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設計、課程設計。
1.2?對接需求,深挖思政
調查高職院校道橋專業實際工作崗位素質需求,結合學生學情,做出目前教學情況的教學分析。結合公路設計課程已拆分的知識點,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本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思政映射點如表1所示。
1.3?研選平臺,整合資源
混合式教學需借助線上平臺開展,課程組教師綜合性分析各個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情況,結合公路設計專業性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要求高、學時壓縮的課程情況,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選擇適合公路設計課程特點的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在此平臺上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及補充,形成線上視頻完整豐富、習題精準對應、考核完善的線上教學資源,為新型混合式教學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1.4?過程考核,多維評價
公路設計新型混合式教學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的考核上注重過程考核,不以期末試卷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注重對學生高階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如學生分析工程問題的能力、二級公路設計的實踐動手能力、品行修養、團隊協作精神等,從多角度全過程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過程考核50%(出勤、線上視頻學習、課堂活動參與、課外拓展延伸、設計文件、自評互評)+理論考核50%(期末試卷100分),全過程考核分值由線上平臺累計輸出,成績評定單如表2所示。
2?改革分步實施
針對高職道橋專業學生知識技能基礎、認知實踐能力、學習特點、思想狀態和情感需求等方面學情,結合道橋專業崗位素質和能力需求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為指導,進行新型混合式教學設計。通過對公路設計課程進行思政映射點查找、課程目標設計、項目設計、任務設計和考核評價設計等,形成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理實一體、多元并進、階梯式教學設計體系。即以建立以一個公路設計項目為主線(長春-松原二級公路),將公路設計項目分成若干任務,以工作任務為引領進行情境化教學,使課程內容與真實公路設計項目一致。通過教師建立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環境,并采取課前線上自學→課上答疑解→課后凝練拓展三階段階梯式教學,幫助學生實現高階學習。
教學實施分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課前,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將預習任務發布給學生,督促學生及時完成預習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化學習完成線上新知預習,并及時記錄、反饋“疑難雜癥”,以便于在課上有側重性地學習;課中,教師結合學生線上預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設計,鼓勵學生匯報、表達、交流線上預習成果及問題,通過師生互動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精講,同時將學生線上反饋的共性題進行指導解答,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對于個別同學在預習時產生的疑難問題,鼓勵同學間討論、互相答疑,并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將講授與學生實際操作同步進行,加入數字地形圖選線、緯地軟件公路設計、在線課程答疑等多種元素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及知識拓展內容,學生通過此過程實現知識的鞏固拓展及能力眼界的提升。整個教學將工程案例、大師故事、生活哲學、科學前沿激發創新融入教學課前、中、后,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3?教學反思
在進行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課程組教師根據教學實踐情況及平臺數據反饋信息,不斷檢驗學生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并進行教學反思。在新型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例如在沒有老師監督的課余時間,學生難以高質量完成混合式教學的線上預習、線上拓展等任務;部分學生存在替刷視頻觀看記錄的情況;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思想動態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步進行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較多,導致大量的課前、課后任務,部分學生也將會進入應付了事的惡性循環。
針對教學實踐出現的問題,深刻認識到在新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精良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設置合理的評價標準,利用線上平臺功能按時督促并評閱學生學習成果,爭取做到一步一檢,建立良性的學習制度,做到“減負”與“提效”并重,幫助學生實現高階學習的同時,提升素質建設,實現立德樹人。
4?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和課程思政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教師都必須要主動開展的教育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學旨在提升教學效果,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引領,在思政育人中促進教學品質提升。每一個教育理念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每一個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取各家之長相互融合,形成適合本專業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助于學生實現高階學習,養成良好品行,這也是教師的責任與情懷的體現。
參考文獻
[1]于歆杰.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418,28.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110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5660.
[4]周宏強.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J].互聯網+教育,2021,(04):7273.
[5]羅得文.高基于多平臺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02):5153.
[6]王丹妮,齊麗云,楊曉艷,等.《工程地質與土質》課程思政單元教學設計——以《模塊二:土的工程性質及土工試驗》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8):221222.
[7]王丹妮,齊麗云,楊曉艷,等.信息時代下課程思政建設探索——以工程地質與土質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8):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