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祥 袁永超 肖啟瑞
摘?要:為了更好地使教育服務支撐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需要充分發揮作為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的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校企資源的聚集優勢,聯合省內行業協會、企業機構、學校共建工程機械產業學院;整合各優質企業資源,共建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探索“訂單式”特色學徒制培養模式;搭建職教集團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校企雙師互聘、師資共享,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從而真正實現工程機械行業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
關鍵詞:工程機械;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05
1?背景
1.1?國家政策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國于2019年1月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由教育部、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聯合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明確要求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職業院校要廣泛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將產教融合作為“雙高計劃”落實的重要一環。接下來教育部等九部門又在2020年9月正式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要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型城市,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編制《“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各地的職業院校建設服務區域性、行業性和開放性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重點突出模塊化實訓特色。
1.2?“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對工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廣東省提出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以珠三角地區作為引領廣東省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以沿海經濟帶作為新時代廣東省發展的主戰場,該區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東西兩翼地區7市;以北部生態發展區作為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將對高端制造、基建、航運物流、房地產等板塊形成直接利好,也將拉動工程機械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工程機械行業迎來了新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適應“一核一帶一區”的建設需要,工程機械新機型新技術不斷涌現,在工程機械生產制造、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等環節都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1.3?廣東省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度高為開展產教融合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基本形成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三足鼎立局面,國有企業以徐工、柳工、廈工為代表;外資企業以美國卡特彼勒、瑞典沃爾沃建筑設備/山東臨工、日本小松、韓國斗山等為代表;民營企業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為代表,其中挖掘機是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板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我國境內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共銷售挖掘機26.13萬臺,其中境內銷量15.19萬臺,出口銷量10.95萬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挖掘機市場,挖掘機市場集中度也不斷提升,中國前5強企業的銷售額集中度已經達到了7946%。由于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度高的特點,包括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山東臨工等企業的挖掘機版塊在廣東省都只有一個代理商,這就為推動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提供了有利條件。
2?當前工程機械行業產教融合面臨的困境
2.1?企業缺乏產教融合的動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組織的性質和任務使得企業缺乏參與深度產教融合的動力。企業是社會經濟組織,企業的生產任務以營利為目標,而培養人才的職業教育屬于公益性事業,難以成為企業的法定責任和義務。截至目前無論是《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均沒有面向企業的法規要求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最多涉及企業內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內容。所以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但不是必須要與學校合作,這就導致企業缺乏推進校企合作深入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大多數企業僅僅根據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需要臨時到職業院校招聘學生,很少從行業產業長遠的技術發展培養學生,也就無法確保產教融合能夠收到實效。
2.2?職業教育不同管理主體的做法不同
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院校和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院校在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規劃和管理上做法不同,目前教育部門主管的職業院校在廣泛開展“現代學徒制”,人社部門主管的技工類職業院校則在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由于此前很多技工院校是由企業直接舉辦,積累了豐富的校企合作工作經驗,在實踐中以企業作為教學的主導力量,主要推行新型學徒制;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院校開展校企融合相對起步較晚,在實踐中主要推行以學校為主導力量的現代學徒制,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在規模和質量上都有趕超之勢。截至目,兩類院校尚未出臺統一的指導性文件,在如何深入開展產教融合也缺乏合作。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根據中國國情,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國家發改委在官方網站上對“中國特色學徒制”做了名詞解釋:指助力勞動者尤其是青年從在校學習過渡到就業、崗位成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針對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
2.3?校企產教融合深度不足
近年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產教融合的指導性文件,很多企業也積極響應國家產教融合政策,但是各地不同學校對于國家產教融合的認識不足,很多產教融合集中在企業的生產任務環節,也就是學生的頂崗實習期間。職業院校以學生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教學為主,企業則偏重生產經營環節用人需求,在校企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深層次融合較少,產教融合應該是校企雙方在專業、科研、教師、教材、課程、實訓室建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2.4?企業投資收益與學校職能、公共利益的平衡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公益性或準公益性決定其投資期限長,但收益又比較低,為提高企業方的參與熱情,需要拓展企業參產教融合的收益渠道、保障其收益水平。因此,企業資本收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問題,是研究產教融合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時必須時刻關注的準繩。
3?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體系構建
3.1?聯合省內行業協會、企業機構、學校共建工程機械產業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的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作為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牽頭單位,目前與廣州巨和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廣東鑫耀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由工程機械生產廠家、廣東省代理商和學校三方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除此之外,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還與森達美信昌機器工程(廣東)有限公司、廣東粵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市市長擎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廣東生力華柳工機械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市一斗福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等工程機械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在學生的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教育、頂崗實習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廣東鑫耀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巨和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申報并承擔了廣州市科協2022年學術交流與產學研融合項目“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下工程機械行業產學研融合交流活動,探討依托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聚集工程機械行業優質企業共建工程機械產業學院,真正將廣東省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突破了企業和單一產業的邊界,滿足“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對工程機械行業的要求。借助深度校企合作,培育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第二批校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廣東鑫耀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為廣東省第二批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將校企產教融合縱深發展。
3.2?整合各優質企業資源,共建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工程機械行業企業開展深入校企合作,雙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由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廣東鑫耀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基于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的產品、技術和生產流程,由于工程機械設備投資大,不同企業的設備產品特點各異,在校內集中建設實訓實習基地有很多現實困難,創新工程機械產業學院內多主體間的合作模式,可以整合各個工程機械優質企業自建的培訓中心、大修車間,構建基于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的實踐教學和實訓實習環境,共同建設兼具生產、教學、研發和創新創業功能與一體的工程機械產業學院的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啟動建設以來,積極服務工程機械行業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培養工程機械行業急需的人才。
3.3?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探索“訂單式”特色學徒制培養模式
目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工程機械企業共同開設了“和合(三一重工)訂單班”“廣東鑫耀沃(山東臨工)訂單班”,學校引導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在教材編寫、課程建設、課程體系設計、課程結構優化等方面深度參與,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根據行業技術更新情況,加快課程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讓課程內容始終緊跟行業標準、生產流程等產業最新技術要求,打造一批在專業知識、課程思政等方面有一定影響力的校企合作的優質課程、教材。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結合工程機械行業的特點,探索適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特色學徒制”。讓工程機械行業的學徒在企業經驗豐富的師傅的帶領下,既能夠熟練掌握傳統技能知識,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在教育部門院校推廣落實的現代學徒制和人社部門院校推廣落實的企業新型學徒制都是我國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的一種實踐方式,各職業院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學徒制,使之成為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學徒制,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充足的技術技能人才。近三年,汽車學院30余名學生進入信昌工程機械培訓中心參與信昌培訓計劃;2021-2022學年,汽車學院與廣州巨和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合作開設了“三一(和合)班”,有30位同學參與;汽車學院與廣東鑫耀沃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合作開設了“廣東鑫耀沃(山東臨工)訂單班”,有40位同學參與。
3.4?搭建職教集團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牽頭單位,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積極搭建職教集團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開發學生成長地圖、雙師課堂、直播授課、校企共建、實習管理、線上招聘會等模塊功能和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充實利用新媒體技術,聯通學生入學、在校、實習、擇業、就業各個環節,企業、學校、學生方便投入平臺并建立自身獨有賬戶和存留成長、工作歷程記錄,上傳微課程共享,形成積分系統,實現現有資源合理充分利用。在探索“特色學徒制”教學模式過程中,具體到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以任務驅動等授課的方式完成課程教學,學生通過豐富的線上課程學習資料即可實現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的學習模式,同時線上可以邀請企業兼職教師開展“雙師課堂”授課,結合線下校內教師授課,可以系統掌握課程知識。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學徒制教學模式探索,解決工程機械職業教育企業導師資不足的困境,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混合式學徒指導模式。
3.5?校企雙師互聘、師資共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工程機械行業校內教學缺乏實際維修經驗的師資力量,依托工程機械產業學院,完善企業兼職教師引進、認證與使用機制,可以聘請工程機械企業的一線管理及技術骨干人才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將企業最新的技術及管理經驗帶到校內課堂上。同時,根據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及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要求,學校應不斷加強校內教師培訓,廣泛開展師資交流、研討、培訓等業務,將校內專任教師送往企業一線培養為企業的培訓講師和業務骨干,使得校內的專任教師既可以從事校內教學,又能在企業一線從事生產、科研工作。通過校企雙師互聘、師資共享,可以進一步開展校內課程校企雙師共同授課,企業實踐校企雙師共同指導,從而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扎實提升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4?結語
結合國內外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和發展的本質要求就是深度產教融合,推動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是未來職業教育重點研究的內容。自“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戰略的提出以后,工程機械行業對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猛增,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積極與工程機械企業聯系,整合各個工程機械優質企業自建的培訓中心、大修車間建設工程機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開展工程機械校企深度產教融合,探索“訂單式”校企雙元育人,為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工程機械行業提供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亓俊忠.“雙高計劃”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創新方略[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1):3740+45.
[2]關于印發《“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Z2):30+316.
[3]楊文.“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專業群與區域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23,9(03):4750.
[4]俞啟定.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2,21(01):17.
[5]唐婧.關于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職業,2019,(32):5455.
[6]珍珠,馬厚允.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3,(0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