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朋



摘?要:近年來,教師在線教學、學生在線學習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以H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和教師為調研對象,對在線教學的社會性交互方式、影響因素以及效能提升路徑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共有六種,即語音交互、視頻交互、簽到或點名交互、虛擬社區交互、教學輔助工具交互和混合交互;影響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的因素共有三類,即情景因素、觸發因素和使能因素,其中,情景因素通過觸發因素影響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選擇,而使能因素為不同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的選擇提供了必要條件;另外,不同的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會通過不同的路徑機制正向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或行為,進而會對教師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影響因素;教學效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84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廣大高校教師在線授課、學生在線學習成為一種趨勢。為了提高在線教學的效能,有學者對在線教學的方式進行了探索,比如直接教學、自主學習、翻轉學習、網絡在線課程、網絡直播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電視空中課堂等。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在線教學卻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在線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低、在線教學效率不高等。事實上,有調研數據表明,利用MOOC(慕課)等在線學習方式的學生中有25%左右是因為難以與其他學習者有效交流而放棄,因而缺乏有效地社會性交互(Social?Interaction)已經成為影響在線教學效能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從社會性交互視角出發,探討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的典型方式及其影響因素,進而厘清不同社會性交互方式對在線教學效能(Online-teaching?Efficiency)的影響機制,并針對性地設計優化對策成為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
從研究來看,已有學者對在線教學效能提升方式、路徑進行了探討。比如鄒園園等基于在線教學理論,構建了涵蓋在線教學平臺、在線教學課程、在線教學形式以及在線教學保障等要素的在線教學模式;宋靈青等從教學主體的視角出發,構建了涵蓋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主體的教學質量提升“共同體框架”,并提出了精準在線教學和居家學習的效能提升路徑。再者,有學者指出,由于在線教學中師生之間難以直接面對面接觸和互動,借助有效地社會性交互方式有利于降低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進而提升其學習效果。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教學平臺和工具的日漸普及為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提供了技術支持,也在不同方面、層次上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積極效應。尤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是在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借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社會性交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進而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產生積極影響。還有學者對彈幕這種典型的社會性交互方式效應進行了研究,發現將彈幕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社會臨場感,并最終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總體上來看,關于不同社會性交互方式所產生的效應之研究還比較少,且缺少對教師、學生等不同主體的在線教學綜合效應的考察和分析。
但是,這些研究整體上來看偏定性描述,并沒有對影響在線教學效能的深層次因素以及不同影響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結機制予以分析。基于此,本文從社會性交互的視角出發,以北京地區H高校為例,探討在線教學的社會性交互方式并分析教師選擇不同社會性交互方式的影響因素,進而通過分析不同社會性交互方式與在線教學效能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構建在線教學效能提升路徑。
1?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
從實踐情況來看,本文發現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主要包括六種:
(1)語音交互。即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工具的語音連線功能,實現與學生的即時通訊功能。語音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只不過在線教學的語音交互方式將傳統的線下語音功能轉移到了線上。
(2)視頻交互。即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工具的視頻功能,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可視化互動。課堂上,教師會打開攝像頭與學生互動,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在課上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
(3)簽到或點名交互。即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工具的在線簽到、隨機點名或微信接龍小程序等,統計參與課程的人數或隨機抽取學生參與課程互動等。
(4)虛擬社區交互。即借助課程微信群、在線教學工具的課程群與課程論壇等的相互留言功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互動,比如給學生布置作業、進行課后答疑等。
(5)教學輔助工具交互。即借助在線教學工具的激光筆、彈幕等方式實現與學生的互動。
(6)混合交互。即同時運用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頻率。
經過深入分析六種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的特點,本文按照交互的頻率(使用的頻次、時長等)、是否即時交互(按照是否同時在線)兩個標準對其進行分類,如圖1所示。其中,語音交互和教學輔助工具交互屬于高頻且即時的交互方式,且需要教師和學生即時在線互動。視頻交互屬于相對低頻且即時的交互,因為有的教師只是偶爾會打開視頻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卻需要教師和學生即時在線互動。簽到或點名交互屬于高頻非即時的交互方式,因為這種方式的出現頻率與語音交互方式的頻率一樣高,但卻并非要求教師和學生即時在線互動。虛擬社區交互屬于低頻非即時的交互方式,相對低頻,且借助這種方式,教師和學生可以先留言、后答復,進而不需要即時在線互動。
2?在線教學效能提升路徑
經過分析,本文發現不同的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對在線教學效能會有不同的影響機制,其典型路徑及條目如表1所示。
結合表1來看,本文將社會性交互視角下在校教學效能提升路徑概況如下:
第一,語音交互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視頻交互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簽到或點名交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作為一種使用頻率最高的社會性交互方式,簽到或點名交互是保障學生參與課堂、維持正常課堂秩序的基本前提。
第三,虛擬社區交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提高學生的社會存在感。研究表明,教師經常在課程群中與學生互動能夠給學生答疑解惑,會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重視”,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存在感和學習滿意度。
第四,教學輔助工具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社會存在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教師積極使用彈幕等新方式,更能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學習態度或行為既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也有利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這說明不同的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會通過正向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或行為進而最終正向影響在線教學綜合效能。
3?結論
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后疫情時代在線教學的深入實施和大規模普及。作為教師來講,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甚至是組合化的在線教學社會性交互方式。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社會存在感,可以綜合運用課程微信群、課程討論群互動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則可以運用虛擬社區的課后答疑功能等;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可以選擇運用彈幕等交互方式。總之,本文的研究既能豐富在線教學的相關理論,也能對在線教學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宋靈青,許林,李雅瑄,等.精準在線教學+居家學習模式:疫情時期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14122.
[2]祝智庭,彭紅超.全媒體學習生態:應對大規模疫情時期上學難題的實用解方[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6.
[3]焦建利,周曉清.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06113.
[4]MOOC中文用戶大摸底[EB/OL].http://mooc.guokr.com/opinion.
[5]沈欣憶,李爽,丹尼爾·希基,等.如何提升MOOCs的學生參與度與學習效果——來自BOOC的經驗[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03):6370.
[6]鄒園園,李成軍,謝幼如,等.疫情時期高校在線教學“灣區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20,(04):2228.
[7]鄭嘉因,鞠劍平,余長慧,等.數智化視域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消費者行為學》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4):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