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坤

摘?要: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核心課程是現階段國家對金融行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本文先提出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簡介,接著指出該課程開展思政的必要性。發現該課程在教學活動中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融合不足以及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通過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進行教學設計、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和豐富教學方法等解決問題。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8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大學階段也是成才的關鍵階段。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要積極進取,具有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高校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實現我國偉大復興培養高素質金融人才的任務。
1?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簡介
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是高校金融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從專業知識角度來看,它包含金融風險管理相關理論、金融風險監管的內容和度量模型在風險識別、度量等;從價值引領角度來看,它與個人的風險意識、就業觀念和從業態度相關,更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授課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通過將專業教學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充分將思政元素融入核心課程中,潛移默化對學生的愛國意識、職業素養等的培養。
2?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和金融血液。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促進經濟的發展。當下面臨國內外各種風險因素和挑戰,我國需時刻警惕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現階段我國金融行業缺少高端綜合型人才,行業缺少有風險預判能力和防范能力專業人才,也缺少具有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高校在為國家培養人才時,既要注意兼顧專業知識的傳授,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為社會主義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過硬、愛國愛民、遵紀守法和愛崗敬業的人才。
2.1?知識培養目標
要求學生理解金融風險的基本知識、一般原理和管理目標;掌握基本金融風險類型的識別、度量和控制方法;清楚金融危機的風險特征和產生的原因,認識到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性;掌握國家對于金融行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及現實意義。
2.2?能力培養目標
鍛煉學生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培養學生對于金融風險預測的敏感度,提前防范風險能力;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透過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鼓勵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將所學風險管理知識,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3?素質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擁有科學金融風險防范與管理觀念,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應樹立正確的職業素養意識,為步入社會做準備,培養他們在工作中,尊敬守法、愛崗敬業以及誠實守信等良好素質。
3?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3.1?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教師對于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又要完成課程思政。導致部分教師在生硬地在課程中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顯得很突兀,學生難以接受,也導致整個課程不連貫;學生在吸收專業知識時,教師莫名引入思政內容,有時引入的思政內容或許跟專業知識毫不相干;學生在課堂上更加云里霧里,降低對專業知識的興趣。課程思政教育目的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潤物細無聲”式的滲透,讓學生長期沉浸在這種環境中,使他們更樂于理解與接受。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在于授課老師沒有深入理解該課程思政的方向,同時也說明個人思政素養也欠缺。
3.2?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融合不足
金融風險管理課程關于數理知識偏多,教師在課前備課、課中授課以及課后反思,都側重于專業知識的講授,在各個環節都會忽視思政元素的引入。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會不自覺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且偏數理的課程要導入思政教育確實會有一定的困難。“填鴨式”的思政教學輸入,說明該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并不是很成功。本質上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的度量模型是管理金融風險的工具;抓住金融風險管理授課過程中能為學生提供價值引領、風險防范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與職業素養、風險防范意識、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等思政教育。
3.3?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單一
在傳統課程思政教學中,還是以講授方式上課,教師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以教師講授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忽略學生的感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上更偏重于教師的講授,只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
4?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優化措施
4.1?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把它們與專業課程知識結合起來,并找到相匹配的教育方法與藝術。教師需要將挖掘出來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專業知識傳授的課堂中,實現教學過程中全方位培養人才的理念。教師應注意分析課程屬性和價值屬性兩者的相關性,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將其鑲嵌于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學習。
對于課程的思政部分教學做了以下設計:通過日常生活中可接觸到的案例,讓學生更有感觸,更好的導入愛國情懷、風險意識、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等,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大學生應傳承我國民族優秀文化,更關注國家民族利益。教師組織學生對歷史上發生過的金融危機事件進行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和挑戰并存;作為未來金融行業的中堅力量,面對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挑戰,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出現,特別防范重大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4.2?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
第一,深入理論學習。完善對授課教師的繼續教育體系的建設,加大他們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渠道;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理論深度去提煉思政元素,讓學生理解理論的同時達到思想上的認同。
第二,巧用現實案例。案例的導入是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重要手段,生動的案例能讓課程思政更具吸引力于感染力;教師應主動收集先進案例,提煉思政元素,激發學生主動接受思政教育。
第三,積極提升價值。課程思政是在保有原有專業課程屬性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相互滲透,引導學生積極進取,獲得為人處事的道理等。第四,加強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師風格等方面來提升課程整體效果。
4.3?豐富思政教學方法
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教學方法和技巧,一味地自我感覺良好,忽略學生的反饋,學生會有一種被說教感的感覺,在學生群體里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學習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在于運用一切的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教師應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把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和混合式教學運用起來,并結合運用小組討論式以及學生全程參與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疫情期間,傳統的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更凸顯了混合教學的好處。混合式教學豐富了課程思政愛國情懷、素質培養以及職業道德培育的途徑和方式。
5?結語
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強調的是立德樹人;新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技能與思想缺一不可,強調的是人才素養培養。課程思政對于打破傳統的育人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專業知識。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貫徹到教學活動中,踐行“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作為金融工程專業的重要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問題,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師育人能力的提升都是重要問題;深層次挖掘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挖掘立足于符合愛國愛黨、四個自信以及提升社會責任感;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梳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辯證思維方式、職業道德操守等導入專業教學活動中,是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需持續重點關注的。
參考文獻
[1]孫婷.“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1):5456.
[2]袁曉鳳,武中芹.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探究[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22,24(05):7477.
[3]韓新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2):242244.
[4]賴莎.《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成才,2022,(18):7980.
[5]李楠.新經濟背景下應用型院校商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22,35(12):112115.
[6]韓憲洲.深化“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著力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02):16+15.
[7]田娟娟.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6):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