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鵬華 李紅平
摘要:社會主義發展史涵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時間跨度長達500年的發展歷程。將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是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悟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有效舉措。高校應從整合課程資源、提升教師素質、優化教學方法三方面著手,合理利用社會主義發展史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從而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社會主義發展史;人才培養;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2-002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張家口市2022年度科學立項研究項目“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現實路徑”(2022048)階段性研究成果
歷史是時代進步的記錄者,也是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史這一恢弘巨著中的重要篇章,煥發著生機與活力,照亮著砥礪前行的路。將黨的十八大作為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必要性。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1]高校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和主要渠道,更應有機融入社會主義發展史,實現社會主義發展史和現有思政課程體系有機契合,使社會主義發展史真正實現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以提升大學生的學科素養,使之成長為肩負時代重任、勇擔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本文基于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內在邏輯和價值意蘊,對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的現實路徑進行探討。
在高校思政課中嵌入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本質在于開展以史學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是秉持社會主義發展史與高校思政課的相容性,更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課堂的客觀要求。
1.歷史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結合是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傳統
將歷史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入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在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就已將歷史教育置于重要位置,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日常講授中就設有歷史類課程。例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課程設置中包括“中國史”和“世界各國革命史”等相關課程,武漢工人運動講習所也設有“中國職工運動史”這一課程。1949年10月,由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出臺的文件成為第一個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官方文件,其中明確規定文學院、法學院和教育學院的公共必修課應囊括“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新民主主義論”和“政治經濟學”三部分。1952年10月,針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設置問題,教育部發文對全國高校課程提出新的要求,在之前三部分基礎上增設“馬列主義基礎”課。1953年6月,高等教育部發布通知,各高校陸續開設“中國革命史”并代替之前的“新民主主義論”。1961年4月,根據新的課程方案編選教材時,決定由“中共黨史”取代“中國革命史”納入高校核心課程。1964年以后,高校思政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歷史教育相結合的傳統。[2]1978年4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此文件闡明高校要盡快恢復“中共黨史”這一課程,另外對文科生新開課程“科學社會主義”,由此可見歷史類課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緊密結合的。2005年3月,教育部開始規范和整合高校思政課程體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應運而生,具體教學內容涵蓋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等,至此高校思政課程體系涵蓋的歷史教育內容進一步豐富。在我國高校思政課建設從無到有再到完善的過程中,歷史類課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秉持歷史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結合的傳統已成為思政課建設史上靚麗的底色。
2.社會主義發展史與高校思政課相融合具有內在耦合性
將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符合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的時代要求。仔細剖析二者之間的關系,會發現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具體內容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具有相通性,社會主義發展史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第一,把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相通性。社會主義發展歷經了社會主義的空想與科學、理論與實踐、一國與多國的具體實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穿插社會主義發展史,講授生動的歷史事例,能使學生認識并了解社會主義的發展脈絡。此外,借助有關史實,學生用對比的方法總結與吸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能深刻領悟“三大規律”。第二,將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是立足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的當下之舉。深入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相關內容,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充分認清蘊藏于其中的規律,能幫助學生堅定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主題,增強堅持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因此,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能夠夯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育基礎。
3.社會主義發展史與高校思政課相融合實現“三進”的客觀要求
高校思政課不僅是引導大學生掌握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渠道,更是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關鍵載體。推動社會主義發展史精準融入高校思政課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客觀要求。思想武裝要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更要“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第一,社會主義發展史“進教材”。社會主義發展史精準融入“馬克思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三大規律,提升課程育人效果。推進社會主義發展史有效嵌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大歷史觀”,轉換看事看物的角度。第二,社會主義發展史“進課堂”。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優質的教科書,尤其是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時間節點,這段歷史的融入不僅可以破除原先過于抽象的理論說教,更能使課堂教學有理有據、有血有肉。第三,社會主義發展史“進頭腦”。教師基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史實進行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相關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
思政課教師通過引入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結果,闡明其中蘊含的社會發展規律,能幫助大學生在明晰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厘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3]
1.引導大學生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
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明確共產黨執政規律蘊藏的人民性。共產黨的全部政治活動是以共產黨執政規律為根本遵循的。同樣,是否正確對待并利用這一執政規律,關乎社會主義發展和建設的成敗。中國共產黨現已走過一百多年的歷程,這一歷程已證明黨的理論自覺和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中閃耀著人民的光輝。
2.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規律
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認清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內含的真實性。在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中國以本國國情為現實依據,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能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扎根中國大地,順應中國人民意愿,緊跟時代潮流和符合中國現實的科學社會主義。
3.引導大學生深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蘊含的科學性。現實一再證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的科學性。這其中的科學性顯然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不僅消滅歷史上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更使勞動人民獲得當家作主的資格,是人類社會發展價值的充分體現。雖然社會主義發展是一個曲折的歷史過程,但歷史和現實證明,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觀點必將在時光的長河里閃耀著熠熠光輝。
教師應將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引導大學生走進歷史、懂得歷史,在宏觀的歷史視野中扎根國土,奮力成為滿懷民族自信、勇擔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1.整合課程資源是前提
雖然高校尚未專門設置講授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課程,但教材中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部分內容仍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導論、第三章和第六章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和發展、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500年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進程,其他章節也不乏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但在具體教學中僅僅服務于對應章節的教學,缺乏系統梳理和銜接配合,學生無法全面細致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知識。因此,解決教材體系和教材內容的碎片化、分散化的問題是目前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難點所在。
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鍵在于找尋適當的結合點,做好內容的篩選與有效的切入。教師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知識框架,在教學中適當地插入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幫助學生梳理“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背景,進而引導學生精準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特征,使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4]例如,在導論部分,教師可在講授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知識點時引入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史,尤其是早期的文學創作———《烏托邦》最早揭露資本主義私有制的邪惡本質,隨后英法等國的知識分子借助制定法典描繪未來的理想社會,直到重視理論論證的三大思想家正式將理想社會定義為社會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在第一章的唯物辯證法發展觀部分,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前進性,500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段曲折演進的過程。
教師應努力尋找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教材的切入點,堅持問題意識,做到思考問題和厘清歷史相統一。具體內容為:充分挖掘社會主義發展史線索融入“近代史綱要”教學實際,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是怎樣接受并認同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擴展到基于社會主義理想如何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階段和動力綱領;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實踐中推動社會主義發展,證實社會主義由理想到現實,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進入新時代的實踐。
高校還應充分利用學習平臺,夯實協同資源優勢,著力整合社會主義發展史課程資源,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使社會主義500年發展歷史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巧妙融合,提升教學實效。
2.提升教師素質是保障
教師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動力量,更是打造精品思政課程的關鍵力量。將社會主義發展史充分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要求教師具備歷史學、政治學和教育學等綜合性的學科知識,更需要找到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和思想巧妙融入課程的結合點,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成為社會主義發展史滲透的途徑,使學生從理論的高度、現實的維度進一步深化并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以此提升其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一方面,教師要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平臺,不斷拓展個人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素養和授課能力,加強社會主義發展史相關知識學習,秉持歷史服務現實的原則,以歷史的發展脈絡為知識架構,立足現實重大問題和時事新聞,積極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另一方面,教師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華民族復興必將實現的信念,向學生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使他們在明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以此堅定“四個自信”。
3.優化教學方法是支撐
形式多樣、內容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教學方式既是提升思政課教育實效的現實選擇,又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不二法門”。隨著現代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更應秉持時不我待的態度。一是開發傳播媒介,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例如,設置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專題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定時更新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相關內容,開設專題知識模塊,定期組織系列知識競賽。這樣,既能達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知識的目的,又為教師的授課教材庫增添足夠的素材。二是選用情境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依托場景體驗,引起情感共鳴。借助歷史物料,輔以現代化科技手段,能增強對學生的感官沖擊,增加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現實沖擊力和情感共鳴度,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想法。三是開展實踐教學。社會主義發展500年的歷史進程中,世界各地遺留了較多的革命舊址、主題紀念館、博物館等“鮮活的歷史教科書”,要利用歷史賦予的典型素材,創造條件讓大學生在實地探訪中深入情景,以此深刻感悟革命先輩身上矢志不渝的大無畏精神,傳承精神血脈,賡續偉大事業。[5]
歷史不僅是照亮過去的明燈,更是啟迪未來的燈塔。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并善于從豐富的歷史史料中尋求智慧與汲取力量。作為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校思想政治課,要將社會主義發展史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這一教學舉措意在引導大學生深刻把握三大歷史規律,明晰時代責任、勇擔歷史使命,早日成為有膽有識的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9(02).
[2]宋儉,廖玉潔.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07):24-29.
[3]王樹蔭,耿鵬麗.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05):4-11.
[4]張莉,王路瑤.“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五維邏輯進路[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91-97.
[5]孫代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社會主義———講授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大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5):26-31.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Histor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Penghua1, Li Hongping2
(1.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0 ,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cialism, spanning 500 years from imagination to scienc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from one country to multiple countries. Integrating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laws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governanc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and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reasonable use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histor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socialist development history; talent cultivation;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