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敏 張秋平 皇甫冬梅 劉翃妃
摘 ?要:在教學改革中融合信息技術,逐步形成新型教與學模式,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要的人才。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比較枯燥。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教育改革中融合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讓學生更愿意去學習,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豐富學習資源,讓學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盡快地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應該理性地看待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擺脫以往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借助互聯網這一大趨勢,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文章將結合教師團隊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深入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這一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小學語文;新型教與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時候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環節都是圍繞得到好的成績來開展。傳統教學模式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無法主動去獲取新的知識。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現代課程標準之下,教育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的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成為有頭腦、有思維的新青年。所以,近年來每位語文教師都在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一條更適合于現代社會的教學道路。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帶來的優勢與契機
(一)增加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
小學這一特殊的時間段,是一個人正式學習生涯的開始,對許多學生來說,并不能理解學習的意義價值,并不知道學習對以后生活的影響。語文作為基礎科目,很多學生往往會忽略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無法體會到語文知識對以后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之下,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精力,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無法提升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導致語文學習往往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崛起,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制造成生動活潑且富有趣味性的視頻或者圖片,幫助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
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教師的傳授以及課本的相關內容,然而這兩種方式獲取學習資源總歸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眼界決定高度,只有讓學生更多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把眼界放寬,才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在以前信息技術不發達時,學生獲取學習資源費時費力,而現在的課堂,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提前搜集相關的知識和背景,幫助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經過日積月累就可以幫助學生搭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這些知識儲備將在以后的學習和就業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通過對文章背景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普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方便了學生從互聯網上獲取學習資源。
(三)幫助學生構建語文資料庫
眾所周知,互聯網的特點是具有記憶性,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幫助學生構建起屬于自己的語文資料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語文資料往往是以紙質的形式傳遞到學生手中。經過教師團隊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并加上學生的反饋,會發現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收集,往往只通過大腦,可大腦記憶的只是眾多學習資料中極小的一部分,很多學習資料會被拋棄,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語文資料庫,可以將每天的學習資料收集在自己的資料庫中,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借助互聯網的記憶性,可以幫助學生長久保存這份知識寶庫,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發揮作用。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日積月累地收集資料,只有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由量變產生質變,從而輕松駕馭語文的學習。
二、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價值
(一)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在教育領域,各種新型的網絡設備逐漸走進了課堂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模式,推動教育逐漸向現代化方向進步,避免了教育與時代相脫節。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運用,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給予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空間,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給教師和其他學生,充分調動起課堂上的教學氛圍。語文學科的學習就是思想之間的交流,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相關的內容。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搭建起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在課堂上更集中注意力在重點內容上。信息技術的應用幫助教師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利用照片或視頻的形式,將學生帶入課本內容的學習中來,讓學生更容易去理解相關內容,增強情感的表達,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也不必再面對著很多學生獨自一人在臺上“唱戲”,給予了學生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參與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重新做回學習的主人。
(二)生動具體展現課本內容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并沒有足夠的了解,生活閱歷不足,而且由于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對外面的世界所見甚少。因此,這導致了學生無法結合自身的經歷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容易產生一定的偏差。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在教學改革中融入信息技術有利于打破這一困境。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具有直觀性和時效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直接為學生展示課本相關內容的現實場景,一改以往落后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本中年代久遠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生動地還原并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對相關內容的觀看學習,充分調動起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幫助教師讓課本內容“活”起來,讓學習不只是文字游戲,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信息技術可以生動形象地幫助教師呈現課本內容,減少了學生面對課本時的陌生感,讓學生更容易融入課本的學習過程,更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給予學生展示的平臺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很多教師采用的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強烈灌輸,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講,鮮有學生參與的機會,更沒有學生展示的平臺。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課堂的主動權應該更多地交到學生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來。而教師起到的作用應該是控場,把握課堂的主體方向,不斷對學生學習的進程進行引導和推進。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熱情會被信息技術的應用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更愿意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逐步培養起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改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
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內容的收集,團隊之間將互相收集的內容匯總并制作演示文稿。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團隊的力量去克服困難;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在以后的學習還是工作過程中,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示和講解的平臺,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在課堂上表達出來,并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四)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當學生真正走進了小學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生活區域就是學校和家庭,學生鮮有時間和精力去親歷整個社會,對社會中很多事情的了解并不全面。雖然小學語文課本在編排過程中,已經盡量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態,但難免在課本中存在與日常生活相脫節的部分。學生對其中的相關內容可能會不理解,導致學生對中心思想的把握不準確,這時就需要信息技術進行輔助學習。讓學生可以坐在教室中觀看外面的世界,利用信息技術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實社會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可能正在接連消失,然而對現在的小學生而言,這些正在消失的東西,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并沒有辦法親眼所見。正如2017年四川九寨溝地區發生了地震,使得九寨溝這一美麗的地方受到了自然破壞,即使人們對其進行了修復,但也達不到震前的那種壯觀景象。別說是現在的小學生,甚至很多人都沒機會親眼所見九寨溝如仙境般的美景,所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片美麗的場景已被人們永久地定格在了相機中,保留在了互聯網中。如果課本內容需要相關知識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場景再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容易貼近生活、感受生活,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三、信息技術的普及對教師的影響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將成為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成為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一大幫手。信息技術的普及既是對原有教學模式的一大挑戰,更是對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戰。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是這代人的時代產物,學生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可能比教師更加熟練。可是對一些教師而言,新興事物的接受是需要時間的,很多教師正在學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但作為教師,必須教給學生相應的知識,對課本內容充分理解。在信息技術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是學生的角色,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要虛心向他人請求幫助,哪怕是自己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學生要虛心請教他人。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會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克服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困難,讓信息技術成為教育過程中的一把利劍,幫助教師在未來教學過程中披荊斬棘,逐步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適合時代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幫助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更是對每位教師教育水平的考量。在教學改革中融合信息技術,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來,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語文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討,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對語文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在現在教育大形勢之下,信息技術的加持可助力教職人員發展語文教育事業,真正探索出一種適合于現代社會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葉金秀.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 中外交流,2019(17):308-309.
[2]張亭亭.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9):14.
[3]徐曉清.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新模式探討[J]. 吉林教育,2014(05):43.
[4]劉學瓊. 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的新型教與學[J]. 讀書文摘:中,2018(10):1.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