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
〔摘? ?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前教育也受到了關注,幼兒園教育開始注重幼小銜接。但由于幼兒園階段并不是義務教育的開始,加上幼兒年齡小、接受事物能力差等原因,導致幼兒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優化科學教學內容,做好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銜接工作,促進幼兒通過幼兒園教育能夠更好地接受小學教育。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制定科學教學方案,在提高幼兒學習能力與生活技能的同時,促進幼兒能夠開始獨立思考,由接受幼兒教育逐漸轉為接受初級教育。本文從幼小銜接的意義和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提出在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科學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幼小銜接;幼兒園;科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20-0115-03
所謂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教育的階段,也代表了幼兒即將開始正式的系統學習。但由于學齡前幼兒年齡小,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弱,身心發展并不健全,因此在學前教育中開展幼小銜接工作也有很多困難。而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能夠使幼兒更好地融入小學教育,所以注重幼兒園科學教學至關重要。但是,我國幼兒園教學與小學教學仍然是獨立的教育系統,需要幼兒園從整體教學出發,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方式,與小學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協同幼兒家長以及多方力量共同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基礎保障。只有做好了幼兒園科學教學工作,適應幼小銜接需求,才能在幼兒園生活轉變為小學教育的過程中,不影響到幼兒情緒,不引起更大的幼兒問題。
一、幼小銜接的意義
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學習階段的一個升級,幼小銜接在學前教育中十分重要。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家長、教師要共同努力,這一階段也可以說是幼兒轉變為學生的重要適應階段。幼兒從幼兒園轉變為小學階段,是幼兒教育中的重大轉折,需要幼兒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保證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對幼兒日后的學習非常重要。若幼小銜接工作開展不順利,就會給幼兒身心都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如食欲缺乏、精神萎靡、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等。而且,如果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一些幼兒會出現嚴重的人際交往困難,產生一些極端行為,因此幼小銜接工作不容忽視。此外,現在的幼兒多為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常常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或者老人來做,沒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習慣;而在有多個孩子的家庭中,幼兒常常因為有弟弟妹妹的存在,被家里人忽視,若幼小銜接不順利,容易導致幼兒產生自閉現象,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與發展特別不利。所以,在幼兒即將步入小學學習的當口,應根據幼兒成長特點、性格差異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這對幼兒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在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意義重大。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科學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點問題:第一,社會問題。近些年來,我國教育工作也開始注重幼小銜接和學前教育,但是在學前教育中,很多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不足,沒有結合科學的幼小銜接指導和政策,所以在幼兒教學中沒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及資金進行科學幼小銜接教育。第二,教師問題。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科學幼小銜接工作不重視,首先幼兒園教師多為青年人,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不能很好地運用教育理念;其次是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師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無法及時更新觀念,教育模式和方法落后,不能很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這兩方面都會導致幼兒園的科學幼小銜接工作舉步維艱。第三,家長問題。很多家長沒有科學幼小銜接理念,認為孩子年齡較小,進行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習,但孩子太小也學不會,幼小銜接沒有什么實質作用。第四,幼兒問題。幼兒對幼兒園和小學沒有什么明確概念,也不明白幼小銜接到底有什么含義,常常因為教師和家長的不正確引導,導致幼兒對幼小銜接產生抵觸心理,認為進行幼小銜接就沒有時間玩,需要寫很多作業,教師也比較嚴格,因此不想接受幼小銜接教育。這種種原因,往往使幼兒園科學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無法將幼小銜接工作落實,而幼兒若在幼兒園教學中沒有經過幼小銜接課程的學習,直接跳轉到小學學習中,他們會無法接受。特別是大班幼兒,面臨即將升入小學的重要當口,所以幼兒園要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保證幼小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三、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科學教學研究
(一)營造幼小銜接環境
幼兒的教育與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環境也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而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小學教育環境有很大差別,所以環境會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幼兒在進入小學后不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小學的學習氛圍與環境都與幼兒園有很多不同之處。因此,幼兒園在開始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就要先將環境布設成與小學較為相似,使幼兒在銜接階段就能很好地適應小學教學環境,順利地完成幼小銜接任務,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學習。例如,幼兒園大班可以布置成為與小學教室一樣的環境,將桌椅板凳等由原來的幼兒小椅子、小桌子逐漸轉變為新的書桌和大椅子,這是在直觀的環境方面為幼小銜接工作做準備。同時,在幼兒學習內容方面也要有所改變,由原來更多玩的時間轉變為學習的時間,引入一些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和基礎教學知識,讓幼兒能逐步適應學習成長環境的改變和學習內容的增加,提高幼兒園幼小銜接的效率。
(二)引入信息化和生活化知識
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還不完善,控制力和自制力比較差,在上課中容易分神“溜號”。所以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教育內容要與幼兒生活緊密連接,注重幼小銜接過程中生活教育對幼小銜接的推動作用,使幼兒能夠通過比較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加強科學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同時,也應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化、信息技術的科學教學引入幼小銜接課程中。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個幼兒幫媽媽買菜的生活情境,教師可將幼兒設定為在超市幫媽媽買茄子,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蔬菜,然后將茄子展現給幼兒,之后再通過多媒體播放買茄子的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買菜的視頻后,教師就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內容教育,教給幼兒一些科學學習的方法。這種生活化的教育方法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學習科學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為其日后的小學科學學習奠定良好的興趣基礎。
(三)培養幼兒科學閱讀習慣
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為了能夠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科學閱讀習慣也非常重要。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幼兒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進行科學閱讀,為其日后進行小學科學的閱讀奠定良好基礎。因此,為了讓幼兒在不斷學習中養成科學閱讀習慣,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幼兒開展科學閱讀,并通過閱讀內容中的圖片,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同時,教師也要與幼兒一起分析科學閱讀中的主題思想,使幼兒能夠對這些故事有深刻理解。由于幼兒往往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更多的是把科學閱讀時間用在觀察圖畫上,所以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文字閱讀,并給其制定一些小目標,當幼兒實現教師要求的科學閱讀目標時就給予一些獎勵。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將幼兒園內的閱讀繪本讀出來,或者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回到家后用家里的繪本進行閱讀,請家長錄制成視頻發給教師,再由教師進行評價。幼兒在循序漸進的影響下,就會慢慢養成科學閱讀習慣。而在科學閱讀習慣慢慢形成中,幼兒的性格也會更加穩定,更能靜下心來學習,為其日后小學科學學習奠定集中注意力的基礎。另外,在學前教育轉變為小學教育后,小學學習內容比幼兒園內容多且復雜,并且每堂課的時間也較長,而通過鍛煉幼兒科學閱讀能力,能使幼兒更有耐力和意志力投入學習,更能適應小學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
(四)雙向銜接共同發展
在幼小銜接視角下進行幼兒園科學教學,不僅需要幼兒園在教學中進行創新,也需要小學的支持與引導,二者相互銜接,共同發展。因此,幼兒園應和當地小學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確保幼小銜接工作能夠相互關聯、相互促進。與此同時,幼兒園與小學的教學主體都是兒童,都要關注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學習情況,所以二者目標一致,理應相互銜接,共同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幼兒園與小學相互銜接中,幼兒園和小學也可以共同合作,通過一些科學實踐活動讓幼兒能夠直接感受到小學教學的不同。例如,在幼兒園和小學合作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附近的小學,讓幼兒親自體驗小學學習和生活是什么樣的,小學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幼兒園參觀,以老帶新。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直接感受到小學科學教育環境和學習內容,也有助于小學生養成幫助幼小、關愛他人的行為習慣,二者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最后,幼兒園還可以與小學共同舉辦一些教師研討活動,使幼兒教師能夠更清楚地掌握小學教育情況,加強彼此合作交流,為幼小銜接奠定扎實的教師力量基礎。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是連接小學與幼兒園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幼兒教師在科學教育中要特別關注幼小銜接問題。目前,我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中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向,更加注重幼兒教育,重視幼兒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幼兒教師要從新階段、新理念出發,設計和采用更多適合幼小銜接階段的科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具備適應新生活與新環境的能力,同時也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江輝.基于項目教學的幼兒園科學主題活動實踐[J].教師博覽,2022(36):87-88.
[2]方艷萍.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行與思[J].天津教育,2022(24):61-63.
[3]黎曉敏.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園和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的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3):212-214.
[4]宋梅.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幼小銜接政策研究:以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為例[J].幼兒教育,2021(36):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