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墉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創新素質,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的重任,而美術學科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科目,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優勢學科,利用好美術教學這一陣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帶動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是當前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立足初中美術教育實踐,從學生能力、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三個角度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式,以期提升培育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創造性思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15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50
創造性思維是指不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能夠求新、求變,創造性地提出與解決問題,是新型人才的重要素養,也是新時期教育的重點所在。美術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利用美術學科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先天優勢。初中生的思維仍然處于形成發展階段,正在逐步向高級思維、抽象思維發展,但創造性思維尚未得到全面開發,這增加了在美術課堂上培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難度。同時,初中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都比較強烈,思維也十分活躍,喜歡別出心裁與標新立異,這為創造性思維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于此,利用美術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育,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力求讓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達到“視覺和行動的配合”。
一、提升各項能力,夯實創造基礎
(一)想象能力
新想法的產生離不開想象能力。如果學生只能囿于現有的生活經驗來思考問題,就會遇到困難,無法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可以說,沒有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就難以實現。
在美術課堂上不斷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完成創造性的構思,為創造性思維的培育提供實踐載體。就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多為模仿,很少創造,通常是別人怎么畫自己就怎么畫,即使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學生也只會憑借自己的印象與生活經驗來進行,缺乏獨立性。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發展學生想象能力的素材,對此教師要善于挖掘與利用,借助一些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涉及了點線面的知識,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想象點線面在繪畫中分別有什么作用,并將自己的想法用筆畫下來。這樣,學生通過想象可以畫出各種各樣的點線面,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觀察能力
創造并不是天馬行空,而是要在正確感知客觀物象的基礎上增添自己獨特的想法,而對客觀物象的正確感知則需要借助學生的觀察能力來完成。觀察能力并不是簡單的“看”,而是要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在較短的時間內抓住事物的特點,找到創造的方向。
觀察法的應用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觀察目的,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觀察什么,避免盲目,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觀察方法要靈活多樣,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優美的校園》時,教師就可以借助觀察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分為兩課時來進行,第一課時帶領學生游覽校園,觀察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校園的建筑物,發現校園中美的地方;第二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主選擇位置與角度進行創作,表現校園的美。
要想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必須重視觀察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善于捕捉周圍物象的特點,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如此就能夠有效帶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發散能力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斷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是造成學生思維定式的根本原因。發散能力能夠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朝著不同的方向思考,找出更多答案,這一思考過程充分表現出了思維的創造性,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育。
美術學科不同于化學、數學等學科,其本身就具有一種“隨意性”,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利用發散性思維來進行美術創作。現代派很多美術作品的構思都來源于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的應用可以改變事物的邏輯關系、正常比例、局部配置等,這些都可以豐富人們的思維方式,帶給美術一種新感覺。所以,發散能力在創造性思維的培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只要在美術課堂上靈活運用這把鑰匙,就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千畫一面,千課一風”是美術教學的大忌,借助符合學生認知的課堂結構與易于遷移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發散過程中產生新的認識與見解,這才是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學的靈魂所在。
提升學生的發散能力,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放開思考,不斷擴散思維,嘗試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敢于將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說出來。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產生探索性的思考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發散,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探尋問題的答案與方法,還在發散之后有集中,能夠讓學生在分析中找到最佳答案。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椅子的設計為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想象來畫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椅子的草圖。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能夠畫出不同樣子的椅子,初步體現了發散性思維。在學生畫完之后,教師可以順勢提問:“幾乎所有學生畫的椅子都有四條腿,那么椅子必須是四條腿嗎?”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充分發揮想象,用其他造型來充當椅子的腿。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打破既有的思維習慣,認識到椅子的腿只要能夠起到平穩的作用即可,形狀可以各異,從而初步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
創造性思維必須另辟蹊徑、標新立異,學生如果一直從同一個角度看問題,是無法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只有提高發散能力,在面對一個事物時能夠自覺地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認識,才能實現對創造性思維的培育。
二、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一)借用信息技術
新課標強調提高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教師要善于應用信息技術來組織美術教學,以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古往今來,具有藝術價值的美術作品不計其數,雖然新教材中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但是數量仍然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還需要在教材之外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就是教師獲取豐富教學資源的主要平臺。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其應用在課堂上作為美術作品的呈現媒介,讓學生隔著屏幕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名作,這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能讓學生在觀賞過程中產生對美術學科的濃厚興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必然選擇,教師必須立足美術學科的特點與教學需求,不斷開發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使其為美術教學所服務,在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直觀的教學方式的幫助下,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開展美術實踐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育還要依靠美術實踐活動。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初中美術課堂更多側重學科知識的灌輸與學習,學生很少有應用這些知識的機會,而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必定是在學生自主創作的過程中,因而實踐教學活動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中必不可少。
初中人教版美術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可以成為開展美術實踐的契機,比如在學習《美麗的校園》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校園改造我在行”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對校園中的某處設計進行改進,使其更加人性化,并畫出草圖;在學習《精美的報刊》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報刊元素自主進行報刊設計,這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也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必須通過不斷的美術實踐活動來激發與鞏固,教師要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時間,既讓學生獲取充足的美術學科知識,又要為學生提供應用學科知識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
(三)優化教學設計
同樣的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方式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而長期使用相同的教學方式來組織教學是當前初中美術教學創造性思維培育效果不佳的癥結所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不僅要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還要優化教學設計,合理安排教學流程,確保多樣化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一個好的效果。
優化教學設計,教師首先要結合教學方式的特點來選擇其在課堂上的最佳應用時間以及應用內容。一方面,不同的教學方式所適合的課堂教學階段是不同的。比如,情境教學可以借助各種各樣的情境來完成趣味課堂導入,但是合作學習卻因為要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交流,需要占用較多的時間,就不適合應用在課堂導入階段,但是在課中應用該方式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學內容所適合的教學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很多美術知識、創作技巧等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與掌握,教師就可以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降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難度。再如,在為學生講解一個美術流派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該美術流派的創作風格,教師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更多該流派的代表作品。此外,思維都是連貫的,創造性思維也不例外,因而只有優化教學設計,讓各個教學環節相互配合,才能有條不紊地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此,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要結合初中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來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因而,教師要善于應用啟發式教學,借助具體問題來循循善誘,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美術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產生更加多元的想法,為創造性思維的出現奠定基礎。
提問教學作為互動教學的重要形式,在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今天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難以跳出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教師提問的隨意性比較明顯,難以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重視問題的設計,結合具體的教學階段與教學內容來設計問題,形成問題鏈條,逐步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比如,導學階段的問題應該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在設計時應該凸顯趣味性;課中階段的問題則應該起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作用,在設計時就應該凸顯引導性與發散性。
三、完善評價機制,改進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不僅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是獨立于各個教學環節的重要一項,科學的評價機制在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創造性思維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培育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需要不斷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就需要借助及時的教學評價來完成。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時,不能只看技法,還要看學生的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反之就會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性。
在新時期,評價學生美術學習效果的優劣或者美術學習質量的高低,教師一般可以通過美術課堂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來完成,而這難以借助作業來實現。因此,在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能僅關注學生的美術作業,還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美術基礎以及審美心理、創造能力等,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造,同時,教師還要及時借助教學評價結果來反思教學,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創造性思維的培育策略,真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結語
教師自身素質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無論是提升學生能力、創新教學方式,還是完善教學評價,都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能力。教師只有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才能跳出傳統教育模式的窠臼,找到創造性思維的培育路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美術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探索創造教育的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育。同時,教師還要精心籌劃美術課堂,高效設計課程內容,在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與學生一同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牛淇,董黎明.基于創新思維發展的初中美術課程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23).
[2] 張婷.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當代家庭教育,2022(15).
[3] 吳天瑞.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2(5).
[4] 蘭文江.創造性思維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滲透[J].智力,2022(9).
[5] 張含燁.新課標下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