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薇.曲靖市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23,17(11):218-220,224.
摘 要 近年來,云南省曲靖市將雜糧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雜糧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并成為特色優勢產業。截至2022年,曲靖市雜糧種植總面積達9.00萬hm2,總產量達23.19萬。主要種植大麥、蕎麥、蠶豆、豌豆、燕麥、薏苡、甘薯、大豆和蕓豆,其中大麥、蕎麥、蠶豆、豌豆在各縣(市、區)都有種植,燕麥主要在會澤縣種植,薏苡主要在師宗縣種植,甘薯主要在羅平縣種植,大豆主要在陸良縣種植,蕓豆主要在沾益區種植;有雜糧加工企業16家(其中龍頭企業7家),雜糧產品品牌14個。為促進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曲靖市雜糧產業發展水平,簡介了曲靖市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加強政策扶持,穩定雜糧種植種類和面積;強化優質雜糧品種種植推廣;提升產業鏈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雜糧品牌創建提升。
關鍵詞 雜糧產業;發展現狀;產業優勢;對策建議;云南省曲靖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55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就是“用大的眼光看待食物”,在大食物觀視域下,人們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水稻、小麥、玉米等食物,還應該注重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營養搭配的均衡性,這為雜糧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筆者以曲靖市為研究對象,探尋其雜糧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加快促進曲靖市雜糧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1? 雜糧種類
雜糧泛指生育期短、種植面積小、種植地域性強、產量較低、種植方法特殊、有特種用途的多種糧豆,主要是指除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以外的各種谷類、豆類、薯類作物,其特點是小、少、特、雜,如高粱、粟、蕎麥、燕麥、大麥、青稞、蠶豆、豌豆、薏苡及馬鈴薯等。
2? 曲靖市雜糧產業發展現狀
2.1? 雜糧生產現狀
曲靖市地處低緯度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2 000 m,境內多為高原山地和壩子,水資源豐富,有南盤江、北盤江、小江、黃泥河等,流域面積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80多條;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具有南亞熱帶到北溫帶6種氣候類型,以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1]。曲靖市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干濕分明[2]。受地形地貌和多種氣候的影響,曲靖市農業發展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較大,生產規模受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自然災害類型多,危害頻繁[3]。曲靖市種植的雜糧種類豐富多樣,大麥、蕎麥、蠶豆、豌豆、薏苡和大豆等在不同縣域皆有種植,且地域分布廣泛。從2022年曲靖市雜糧種植情況看(見表1),當地雜糧種植總面積達9.00萬hm2,總產量達23.19萬t;從種植地域看,大麥、蕎麥、蠶豆、豌豆、燕麥、薏苡、甘薯、大豆和蕓豆是曲靖市主要種植的雜糧,其中大麥、蕎麥、蠶豆、豌豆在各縣(市、區)都有種植,燕麥主要在會澤縣種植,薏苡主要在師宗縣種植,甘薯主要在羅平縣種植,大豆主要在陸良縣種植,蕓豆主要在沾益區種植。
2.2? 雜糧加工現狀
曲靖市雜糧加工產業總體上呈小、散、弱等特點,主要由當地及周邊小商販、小專業加工戶就地就近收購、加工、銷售。現階段,曲靖市雜糧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將豌豆加工成豌豆粉、涼卷粉,將大豆加工成豆腐系列制品,將蠶豆制作成小食品或動物飼料,將燕麥、蕎麥加工為炒面或糕點,將大麥、薏苡用作釀酒等。截至2022年底,曲靖市有雜糧加工企業16家(其中龍頭企業7家),雜糧產品品牌14個。
1)麒麟區有雜糧加工企業1家,即曲靖市豐瑞糧油購銷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蠶豆種植、加工、銷售等,建成了一條年產量3萬t的蠶豆制品生產線。
2)馬龍區有雜糧加工企業3家,其中曲靖市馬龍區品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省級龍頭企業)與曲靖市馬龍區康德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市級龍頭企業)主要從事蕎麥加工,主要產品有蕎絲、蕎茶、蕎面、蕎酒等;九龍酒廠(區級龍頭企業)主要從事蕎酒生產。3)陸良縣有雜糧加工企業2家,即云南省陸良縣三岔河鎮青源糧食加工廠和云南華云工貿有限公司。
4)師宗縣有雜糧加工企業3家,主要加工薏仁米,以原糧包裝銷售,分別創建相應的薏仁米品牌。5)羅平縣有雜糧加工企業2家,主要經營高粱制酒,制酒原料多購自省外。6)會澤縣有龍頭企業1家,即會澤富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開發深加工燕麥產品,同時該企業根據地域居民消費習慣,粗加工燕麥小吃、糕點、粑粑、炒面及苦蕎面;此外,該公司擬新建一條年產量8萬t的燕麥乳生產線。
2.3? 雜糧消費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的飲食習慣由“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綠色”“吃得安全”,居民健康消費理念不斷升級,消費者更加關注糧油食品的營養、健康等屬性。雜糧營養豐富,且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的比例均衡,長期食用雜糧對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4]。人們膳食結構的變化及消費者需求結構的提檔升級,為雜糧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
2.4? 雜糧龍頭企業
曲靖市有雜糧加工龍頭企業7家,其中麒麟區1家、馬龍區3家、陸良縣2家、會澤縣1家。從生產規模上看,曲靖市豐瑞糧油購銷有限公司(蠶豆加工)、曲靖市馬龍區品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蕎麥加工)、曲靖市馬龍區康德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蕎麥加工)、會澤富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燕麥加工)企業規模較大,深加工能力較強,產品線較為豐富。
2.5? 雜糧政策、資金支持
分析各縣(市、區)情況發現,曲靖市雜糧產業主要按照市場需求導向發展。在種植方面,農戶按照市場需求和家庭消費需求,因地制宜選擇雜糧種類進行種植;會澤縣出臺雜糧產業支持政策,以每667 m2補貼120元的標準補助雜糧種植戶。在加工業方面,曲靖市出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政策,給予雜糧種植戶一定資金支持。
2.6? 雜糧種植優勢
大麥、蕎麥、蠶豆、豌豆、薏苡是曲靖市主要種植的雜糧,其中大麥、蕎麥、蠶豆、豌豆在各縣(市、區)種植規模均較大,薏苡主要在師宗縣種植。糧源決定雜糧產業發展水平,分析曲靖市已形成的雜糧產業發現,大麥主要用于釀酒或制作飼料、炒面等,蕎麥主要用于制作糕點,蠶豆主要用于制作小食品、飼料,豌豆主要作為蔬菜或制作小吃涼粉、稀豆粉,薏苡主要用于釀酒。
3? 存在的問題
3.1? 種植結構不穩定
雜糧種植生產主要由市場需求來引導,缺乏專項政策、資金等對雜糧種植的持續性支持,當市場需求萎縮時,種植戶多選擇放棄種植。以羅平縣為例,2010—2013年,羅平縣薏苡受到市場炒作追捧,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高漲,大量良田改種薏苡。而后隨著薏苡供過于求、價格下跌,羅平縣基本已無薏苡種植。2015—2017年,羅平縣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大力推廣高粱種植,積極發展高粱制酒產業,但因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及高粱產量、品質不高等,高粱制酒產業衰退,種植戶放棄種植高粱。對于農民自食類雜糧種植,主要依賴家庭消費偏好,農戶通常利用田間地角“見縫插針”種植,難以形成規模種植。
3.2? 種植品種分散且規模小
曲靖市雜糧種植決定主要是家庭自決,缺乏成規模的雜糧產業化種植意圖驅動,種植規模小且品種分散。例如,冬春雜糧(大麥、蕎麥等)市場銷售價格低于油菜籽等經濟作物,農戶通常選擇種植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而對于家庭消費的雜糧,農戶沒有擴大種植的意愿。
3.3? 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總體分析看,曲靖市雜糧種植規模逐步縮小,雜糧產業發展動力、后勁不足,主要原因如下。1)各縣(市、區)夏秋作物主要種植玉米、稻谷及各類經濟作物(烤煙、小黃姜等)。2)冬春季節土地主要有4種利用方式,包括種植油菜等經濟作物、輪休土地、種植苜蓿等飼料作物、自給雜糧。3)各縣(市、區)雜糧產量小,難以支持雜糧精深加工企業長足發展。4)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不足,加之雜糧種植經濟效益低于其他主糧種植,農戶棄種或少種雜糧。
3.4? 產業發展水平不高
曲靖市雜糧企業小散弱、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突出,缺少帶動效應明顯的雜糧龍頭企業支撐。與云南省其他雜糧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相比,曲靖市在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農戶的種植水平有待提升,從事雜糧種植的農戶普遍學歷偏低,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不高[4]。
3.5? 品牌建設有待加強
由于曲靖市雜糧生產經營主體小而散,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缺乏品牌打造的意識和能力,對雜糧品牌建設缺乏主動性。許多雜糧產品未進行品牌注冊或只以地域名命名,如“會澤燕麥”“馬龍蕎絲”等,企業未對雜糧產品品牌進行大力宣傳及有效市場開發,品牌效應嚴重不足。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政策扶持,穩定雜糧種植種類和面積
曲靖市應切實樹立大食物觀,將發展優質高效雜糧種植納入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組織實施,制訂雜糧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建立雜糧產業閉環鏈。分門別類深入調研雜糧產業發展情況,分析地區雜糧種植比較優勢,科學規劃各類雜糧加工布局。將雜糧種植納入財政資金支持,研究制定雜糧幫扶政策,開展行業指導。在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生產條件,積極引導農戶種植雜糧,促進雜糧產業做優做強。
4.2? 強化優質雜糧品種種植推廣
曲靖市應立足縣域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打造具有曲靖市特色、符合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雜糧生產格局。大力支持引進適宜當地種植的新型優質雜糧品種,并通過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管理等技術手段,促進雜糧產業提檔升級。推廣應用雜糧綠色種植技術,健全雜糧栽培灌溉施肥一體化體系,減少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確保雜糧品質。
4.3? 提升產業鏈水平,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1)曲靖市應積極培育壯大雜糧加工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打破區域限制,積極整合、帶動周邊雜糧區域性種植。支持雜糧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競爭力。2)發展精深加工。大力增加綠色優質雜糧產品供給,積極發展優質雜糧加工企業,提高精、深加工產品的比重,打造高原特色、綠色優質雜糧品牌。3)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推進雜糧加工、銷售等產業發展,推進構建雜糧全產業鏈模式。
4.4? 加快推進雜糧品牌創建提升
雜糧品牌創建提升是雜糧產業發展最強勁的動力。1)曲靖市應堅持推動雜糧地理標志創建,充分發揮各地雜糧種植的地理優勢條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著力培育地域性產品,積極鼓勵當地企業做好“三品一標”申報認證,打造優質雜糧品牌[5]。2)扎實做好雜糧種植實用技術推廣,以示范帶動,挖掘雜糧種植效益,積極做好優良品種的“引、育、繁、推”各個環節工作,提高農戶的種植水平。以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為主要內容,并向周邊地區輻射推廣。3)積極培育以雜糧加工、銷售等業務為主的經營主體,圍繞“科技支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雜糧產業發展模式,以龍頭企業帶動示范、村集體組織參與、合作社具體實施,促進農戶與現代農業體系有機融合,助力雜糧產業做大做強。4)雜糧經營市場、經銷商和大健康產業要密切合作,與電商等其他行業相結合,推動雜糧供應鏈多樣化發展,助推雜糧市場模式轉型升級。
5? 結語
加快曲靖市雜糧產業轉型升級,需加強政策扶持,強化優質雜糧品種種植推廣,提升產業鏈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雜糧品牌創建,以科學的理論和先進的技術指導曲靖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潮,韓利紅,李波,等.金屬冶煉廠對周邊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1):17680-17682.
[2] 段紅平,李進學,楊志新.談天說地[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3] 柴體真,劉云美.雄壁鎮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調查報告[J].云南農業,2021(2):41-42.
[4] 楊帥.貴州興仁薏仁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糧食問題研究,2022(5):16-18.
[5] 孫然峰.臨沂市小雜糧產業化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6(4):10-1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