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燕 蘇紹豪


宋思燕,蘇紹豪.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第三產業高質量發展現狀及路徑[J].南方農業,2023,17(11):221-224.
摘 要 新發展形勢下,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國有林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提升國有林場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為有效提高國有高峰林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快實現林場高質量發展,針對產業業態結構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技術和管理專業人才緊缺,產業管理水平低;生態旅游設施建設不足,營收能力差及三產項目規劃受限,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發展路徑建議:優化產業結構層次,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產業管理;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尋求多方支持,開發特色物流倉儲產業。
關鍵詞 第三產業;高質量發展;廣西國有高峰林場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56
第三產業是帶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力量,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林業是涉及一二三產業的基礎產業形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第三產業已成為林業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支撐林業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林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國有林場在我國林業發展中發揮了骨干帶動作用,是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有林場改革后,國有林場功能定位為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供生態公益服務,因此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實現“不砍樹也致富”,逐步成為各國有林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1? 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高峰林場(以下簡稱高峰林場)創建于1953年3月,是13家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國有林場之一[1]。高峰林場場部位于南寧市,在職人員2 578人:按文化程度分,研究生66人(含博士研究生1人)、本科633人、大專477人、中專及以下1 402人;按職稱分,高級54人(含正高2人)、中級401人、初級266人、其他1 857人。高峰林場經營面積10萬hm2,林地分布在廣西12個市、49個縣(市、區),森林蓄積量700萬m3,森林覆蓋率達87%。
經過多年的發展,高峰林場形成了以營林為基礎、以林產工業為支柱、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被譽為國有林場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等。2022年,高峰林場資產總額128億元,總產值46.06億元,總收入19.5億元。
2? 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2.1? 產業構成
依托豐富的資源和突出的區位優勢,高峰林場實施“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大三產”的產業發展戰略,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2]。1)自籌資金建設了六塘工業集中區,引入合作伙伴建設了高峰活動中心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高峰城-大型智慧物流倉儲中心等一大批土地開發項目。2)2016年,高峰林場投資13億元建設了廣西高峰森林公園,正式進軍生態旅游業,2019年開園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近200萬人次。3)截至2022年底,高峰林場下屬全資、控股及參股的三產企業17家,其中全資企業5家、控股企業1家、參股企業11家。經營范圍已突破傳統的林業第三產業范疇,涉及資產租賃、商貿物流、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和電子商務、生態旅游與森林康養、林業技術服務和物業服務管理等領域。
2.2? 產業收入
2020—2022年,高峰林場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收入增長較快,2021年同比增長42.24%,2022年同比增長122.41%。但也要看到,雖然第三產業收入逐年增加,但占全場總收入的比重依然偏小,2020年和2021年的第三產業收入在全場總收入的占比在10%以內,2022年最高也僅為13.79%(見表1)。
在第三產業收入構成中,房地產租售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次是土地租賃及合作項目收入,這2項收入在第三產業總收入中占比86.63%;物業服務管理、生態旅游、金融服務、林業技術服務等收入占比均在10%以內,其中林業技術服務收入占比最小,僅為1.30%(見表2)。
3? 存在的問題
3.1? 產業業態結構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
1)從收入來源看,高峰林場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房地產租售和土地租賃屬于資源型業態,收入排在第3位的物業服務管理屬于勞動密集型業態,而生態旅游、金融服務、林業技術服務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業態所占比重過小。2)各產業業態的關聯度不高,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林場全資和控股三產企業主要經營業務集中于林場指定范圍,依賴林場扶持、行政化管理等脫離市場的行為特征較為明顯。物業公司的物業管理全部為林場職工住宅小區,林業設計公司業務主要來源于場屬各營林單位。這導致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思維不夠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有待激發,經營效益也不夠理想。2022年,林場5家全資三產企業收入5 100多萬元,但利潤僅91萬元。
3.2? 技術和管理專業人才緊缺,產業管理水平低
目前,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除少部分外聘人員外,大部分為林場從營林生產各部門調配的職工,屬于傳統的林業技術管理人員,其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難以滿足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需要。第三產業發展中急需的土地開發利用、房地產開發、旅游管理、金融管理和碳匯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型人才比較緊缺,很大程度上制約林場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第三產業涉及門類多、范圍廣,管理職能分散在各部門,如生態旅游歸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管理、土地開發歸產業科管理、土地租賃歸國有資產租賃管理辦公室管理、房產租售歸小區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管理等。政出多門導致管理比較粗放,未能從全局高度對第三產業發展進行指導,難以從整體上制定統一的規劃和發展政策。
3.3? 生態旅游設施建設不足,營收能力差
雖然高峰林場把生態旅游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進行打造,投入巨資建設高峰森林公園,公園開園運營以來也吸引了一定客流,但是由于起步晚等,園區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綜合配套程度不高。從總體上看,林場生態旅游的主題形象塑造不夠,特色品牌產品尚未形成,在旅游營銷、服務接待、旅游商品開發與銷售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22年,林場生態旅游收入僅700多萬元,遠低于國內知名森林公園的平均水平。
3.4? 項目規劃受限,創新能力不足
林場依托土地資源,引入投資者合作建設和儲備了一批第三產業項目,如產業園區、倉儲物流中心、城市公園、商業綜合體等,這些項目建成后,林場將通過獲得物業面積和經營分成等方式,極大地增加經濟收入。但由于林場大部分土地性質為林業用地,且不在南寧市國土空間規劃之內,土地變性難度大,項目用地指標難以落實,造成項目無法報建,至今已有10多個項目被迫擱置甚至終止。
4? 提升路徑
4.1? 優化產業結構層次,提升市場競爭力
1)根據林場第一、二產業發展情況,結合南寧市城市發展建設需要,林場應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適度超前的思路,編制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各專項子規劃,加強對產業發展的總體統籌,著力優化產業規劃布局。2)林場應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加快調整支柱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森林康養、森林碳匯開發、土地綜合開發等高附加值產業,并以此逐步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力[3]。
4.2?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產業管理
林場應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積極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和林場改革發展急需的企業管理、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森林旅游、投融資、法律及碳匯等方面的人才;通過參加行業培訓、開展內部交流等方式,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對相關部門職責進行梳理和調整,明確其中一個部門統籌第三產業發展,杜絕多頭管理和各自為政現象,提高產業發展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學性。
針對部分企業存在的管理粗放、盈利能力不強等問題,林場應完善各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全面預算等各項管理制度。同時,林場要轉變監管職能,逐步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推動各企業強化市場主體地位[4]。通過制定經營考核目標,構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用工和分配機制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各企業大力擴展對外業務,增加經營收入和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
4.3?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旅游品牌
全力建設高峰林場森林休閑旅游帶,按照《環綠城南寧森林旅游圈概念性規劃》的要求,以高峰森林公園為中心整合森林旅游資源,重點對南寧市北面的銀嶺、平甫、長客、六里、界牌及延河等6個營林分場的森林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通過林相改造、新建森林綠道等措施,打造集“竹文化、隱逸文化、垂釣文化、木藝文化、美食文化、游樂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環城森林生態旅游帶,構造環綠城南寧森林旅游圈北翼聯動格局。
啟動高峰森林公園中遠期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高峰閣、無邊游泳池、廣西森林博物館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園的基礎設施配套和餐飲配套,實現“吃住行游”一條龍服務,全方位提升游客體驗感。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底蘊,將景區游玩與文化知識傳播、美學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結合起來,推出“紅色黨建+綠色生態”“研學+科普教育”“花藝茶藝+美學修養”“清心養生+沉浸式游玩”等模式,提升公園的吸引力。
4.4? 尋求多方支持,開發特色物流倉儲產業
積極主動與上級主管部門、有關單位對接溝通匯報,爭取廣西、南寧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有效解決項目用地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問題,并在用地補償、土地辦證、土地開發等方面爭取更大的支持。繼續擴大對外合作,將第三產業招商擺在更加重要位置,通過制作招商手冊、參加展會等形式,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利用合作方的優勢解決項目遇到的相關問題,爭取好項目和新項目[5]。
抓住南寧市加快城市建設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高峰林場林地資源豐富和靠近城區的優勢,全力發展商貿和倉儲物流產業。通過引入戰略投資的方式,重點在六里分場新建廣西民營經濟創業產業園區,并將其打造成為集交易、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智能園區。同時,在南寧市周邊進行點狀倉儲物流項目開發,重點推進高峰城-大型物流倉儲產業園、百花嶺農貿市場等項目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配套服務能力。
5? 結語
“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大背景下,國有林場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打造特色第三產業典型。針對高峰林場面對的產業業態結構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技術和管理專業人才緊缺,產業管理水平低;生態旅游設施建設不足,營收能力差及三產項目規劃受限,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立足林場實際,提升整體運營能力,從規劃建設、人才引進、外部支持和特色產業建設等方面實現第三產業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 葉章鳳.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農業信息,2016(10):141-143.
[2]? 杜金環.高峰林場“十四五”發展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EB/OL].(2021-09-27)[2023-03-05].https://www.gflc.cn/LatestHighlights/info_itemid_19319.html.
[3]? 歐陽文臣.國有林場發展林業產業的思路與對策解析[J].現代園藝,2021,44(16):13-14.
[4]? 徐高福,許梅琳,徐鄧幸.千島湖國有林場經營現狀與提質發展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22,54(4):23-26.
[5]? 張曉民,廖海榮,莫勤秋.國有林場改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18):47-48.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