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摘要:新課標聚焦核心素養,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在課程內容結構、學業質量標準等方面均有諸多的創新舉措。
關鍵詞:學習? ? 新課標? ?核心素養
一、學習新課標
以2011版課標為基準,筆者對照兩套課標的不同,關注從無到有、關注由此到彼的變化,初步揣摩了新課標編寫的用意,也聆聽了尤其是新課標編寫組專家教授的解讀,從多方面進行了了解。至此,我最大的感受是,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應對這場挑戰,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專業素養。
二、感悟新理念
在新課標的學習中,發現新課標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明確界定了課程目標:重核心素養
新課標提出: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且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落細落小,同時2022版新課標要求必須發展“核心素養”。“素養”導向,表明了新課標的未來朝向,集中體現在“三會”,具體如下: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新課標方案中不僅提出了堅持素養導向奠基未來,而且在每一個具體的學科標準中都明確提出了學科素養。數學核心素養這個內涵集中體現為“三會”,在小學、初中還有高中的主要表現,如下圖。
課程目標經歷了一個傳承、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三會”核心素養細化到小學階段共11個、初中階段共9個核心詞,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課程標準也由此實現了由學科本位向人本位的轉型,學科素養內涵的提煉,也給素養落地提供了一個著陸點。
(二)調整細化學段劃分
第二個變化呢,就是調整細化了學段的劃分,具體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 ?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 ?第四學段:7~9年級
(三)結構化整合課程內容(主講數與代數部分):重結構化
第三點就是結構化整合了課程內容,本次課標修訂重在強化核心素養的意識,以核心素養為綱,進行精選,即選擇最具有核心素養成分及價值的學科知識內容,并進行結構化的組織。新課標中課程內容更多的是一種動態的處理學習材料的一個活動過程,下面這個表格是學科四大領域在四個學段的不同呈現。
課程內容的四大領域有了一些相應的改動,比如數與代數領域中,小學階段的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統整為“數與運算”,常見的量放到了綜合與實踐里,探索規律和正比例整合為“數量關系”,方程和負數、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階段,韋達定理也由選學改為必學。這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從學科本質和學生學習視角對相應內容的整合,其實是“更注重數學學習的整體性和一致性”。2011版只有幾何推理,2022版新課標增加了兩個基本事實來實現代數推理,一個是傳遞性,另一個是等式性質。通過這樣的知識結構化,以學習項目為載體,以主題、任務來組織結構化的課程內容,凸顯學習過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從而使學生經歷完整的學習單元,形成結構化、整體性的核心素養。
(四)增加了學業要求和質量標準
第四點是增加了學業要求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的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各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表現、各學段課程目標及學業要求,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及發展情況。
1.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3.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且具體的學業質量標準,每個學段也做了詳細的描述。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和廣度,也為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三、挑戰新變化
新課標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積極開展主題式教學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教學活動,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積極迎接這樣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