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仁輝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之中,并且應用越來越廣泛。信息技術的發展,必然也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在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之中承載著重要的教育職責,可為高信息素養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生? 興趣
一、研究教材,激發的學生興趣
教師要吃透教材,精心備課,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面向全體學生,應在難度上有層次性。要有適合于優生的更深層次的任務,讓他們深入研究;也要有適合于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學生的淺層次的任務,并給予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的指導。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同時要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且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學習內容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的情境,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境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運用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境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采用自制課件或CAI軟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貼近現實的實例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學用畫圖軟件畫圖畫這一內容時,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為操作對象,激發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課堂上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的創設,學生主體性得到發揮,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學習興趣增強,使得學生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培養在現代信息技術課堂上得以體現,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可見,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信息技術課的趣味性。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現代教育觀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能正視自己的錯誤。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初學信息技術時都興趣盎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容量的增多、學習難度的加大,興趣的保持程度則會因人而異,出現差異。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多關心鼓勵、多給予實際行動上的幫助。
三、鼓勵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教師應不吝嗇表揚,要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激勵,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愿意接受表揚,通過表揚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進步的學生,促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學生能夠樹立起自尊、自信,以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推動認知活動的改善。
例如,在學習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將學生創作的作品在全班進行演示放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內在潛力;同時教師就學生作品中的某一閃光點予以充分肯定,如:“你的這張幻燈片動畫效果較好,很有藝術性”“如果你們小組的同學能夠齊心協力,老師相信這幅作品一定會成功的”等,這樣定會使學生的信心倍增,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學習興趣可使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是一種求知的愿望,是人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對智力開發起著動向、維持和強化的作用。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習變為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這樣就會增強學習能力,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等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