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則 孫大湘 艾菲拉 高雅 馬楨 王



摘要: ?胃黏膜損傷在我國呈多發態勢,潛在危害較大。通過分析胃黏膜損傷的發生態勢、干預痛點、干預困境等內容,闡述中醫藥應用的4個優勢,列舉常用食療中藥材及保護胃黏膜的藥理機制,用圖表直觀展現其多靶點、多層次、多機制等干預特點。旨在普及中醫藥食療文化,實踐“治病求本”的預防理念,圍繞中醫藥應用優勢為干預胃黏膜損傷尋找新方式、新思路。
關鍵詞: ?胃黏膜損傷;干預困境;中醫藥應用優勢;藥理機制;治未病
中圖分類號 :R256.3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7-2349(2023)08-0025-06
胃黏膜損傷多由酗酒、吸煙、不良飲食習慣;膽汁反流、抗凝藥物、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所誘發,對人體的危害具有隱匿性。胃黏膜損傷屬于中醫學的痞滿、吐酸、呃逆、嘈雜、胃痛等范疇。中醫藥防治胃黏膜損傷有完整的理論、豐富的經驗、眾多的中藥材料。本文通過分析胃黏膜損傷的發生態勢、干預痛點、干預困境等內容,闡述中醫藥保護胃黏膜的應用優勢,以期普及中醫藥食療文化,實踐“治病求本”的預防理念,為防治胃黏膜損傷提供思路。
1 胃黏膜損傷現狀分析
1.1 胃黏膜損傷的勢態 胃黏膜是胃腔內面的黏膜,分為3層:胃黏膜上皮層、胃黏膜固有層、胃黏膜肌層,其質地柔軟,顏色橘紅,是胃的保護屏障。經查閱資料筆者將胃黏膜的損傷大致分為兩種狀況:(1)胃病診斷前及恢復期的亞健康狀態。(2)胃病診斷后的疾病狀態,是諸多胃病的病理基礎。其表現為一過性的胃痛、腹脹、噯氣、反酸等尋常消化道癥狀,特異性不明顯,較難引起人們的重視,對機體的損傷具有隱匿性及時間積累效應。此外,引起胃黏膜損傷的常見因素眾多(表1),胃病患者人數龐大且發病率逐漸上升,從1985年—2011年,全球胃腸病患者大致從1.5億人增加至5億人,預計將于2025年至7億人 ?[1],我國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發病率逐漸上升:90年代約為50.5%,20世紀初約為57%,2018年約為58.1% ?[2]。由此不難發現,胃黏膜損傷誘因繁多,損傷隱匿,存在廣泛,發展勢態較為嚴峻,值得我們加以重視,尋找干預策略。見表1。
1.2 胃黏膜損傷的干預痛點 胃黏膜損傷的干預痛點主要是:損傷隱匿性導致大眾重視度偏低、誘因繁雜使得大眾關注面狹窄。
1.2.1 重視程度偏低 (1)一過性的胃痛、腹脹、噯氣、反酸等尋常消化道癥狀往往較難引起當代快生活節奏人群的重視。(2)“防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并未廣泛流行,胃黏膜損傷對胃病的誘發風險不被詳知,人們對亞健康狀態關注不足。(3)經濟、醫療條件較落后的農村群體疲于奔勞,習慣忍耐一過性的胃部不適,直至加重方才就診,據文獻報道:農村群體由于上述情況導致的胃病發生率在49.77%以上 ?[3]。
1.2.2 關注面狹窄 3類人群有較高的胃黏膜損傷風險,但卻較少被關注到,具體損傷內容及機制如下:(1)心血管病患者:重視心血管,忽視傷胃。心血管病患者需長期使用雙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心腦血管事件,但上述藥物副作用可抑制胃黏膜保護因子前列腺素(PG)、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生成,造成胃黏膜保護因子與攻擊因子間的失衡 ?[4],暗中持續地誘發胃黏膜損傷。患者護理大都關注心血管事件,對藥物副作用的胃黏膜損傷關注相對空白,但損傷卻真實存在,具有時間積累效應,最終可能直接導致較重的胃病。(2)嗜好飲酒者:重視保肝,忽視護胃。乙醇的體內代謝主要在肝臟進行,飲酒傷肝,人所共知,因此容易忽視乙醇的“首過代謝”效應,以及對胃黏膜的多種損傷:如長期飲酒導致上消化道黏膜細菌過度生長、菌群質量改變 ?[5],從而導致胃黏膜受損,乙醇直接損傷胃黏膜并致其缺血受損。嗜酒者難以戒酒,關注保肝和缺乏專業知識,對胃黏膜損傷不甚了解,較易發生相關胃病。(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重視除菌,忽視修復。抗幽門螺桿菌治療通常以14C(或13C)-尿素呼氣試驗(UBT)作為診斷及治愈依據,表明抗菌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胃內細菌數量,雖然根除Hp能間接保護胃黏膜,但時間上明顯存在滯后性;果膠鉍在除菌治療中的重點也是從不同機制輔助抗菌,長期使用有中毒風險。此外,Hp對抗生素耐藥率逐年增高,一線治療方案(PPI和2種抗生素)的Hp根除率已降至70%以下 ?[6],由此產生的胃黏膜保護作用亦日漸式微;藥物副作用也使患者依從性下降,進一步導致Hp根除率下降。在此過程,胃黏膜損傷持續累積,常規抗Hp治療對胃黏膜保護的收益存疑。
1.3 胃黏膜損傷的干預困境 胃黏膜損傷具有前述諸多痛點,需要我們重視并采取措施。然而,其干預亦存在一些困境。
1.3.1 藥物副作用困境 臨床用藥通常以胃病作為主要對象,可間接減輕胃黏膜損傷。目前常用治療藥物為H+泵抑制劑(拉唑類)、H2受體拮抗劑(替丁類)、胃黏膜保護劑(膠體鉍劑、硫糖鋁等)、抗酸藥(碳酸氫鈉、氫氧化鋁),通常多個藥物聯合應用,長期使用存在諸多副作用(表2)。
由此可見,若依靠上述治療胃病的藥物干預胃黏膜損傷,存在較多不良反應且多見消化道癥狀,可加重胃黏膜損傷帶來的不適感受,相比于間接保護胃黏膜的收益,使用藥物明顯得不償失。此外,服用藥物亦存在治療時間長,愈合緩慢,復發率高,依從性差等問題 ?[7]。
1.3.2 藥物使用邏輯困境 胃黏膜損傷作為亞健康狀態及病理損害,暫未劃歸為獨立的疾病,臨床針對性治療方案有待完善,即便通過治療胃病可減輕損傷,也面臨用藥的邏輯問題:(1)胃黏膜保護劑在酸性環境產生保護胃黏膜作用,故難以與堿性的抗酸藥碳酸氫鈉共用。(2)拉唑、替丁類藥物抑制胃酸分泌,可干擾胃黏膜保護劑的作用,故不宜共用。(3)胃黏膜損傷以消化道癥狀為主,上述藥物副作用亦多有消化道癥狀,難以區分藥物副作用與胃黏膜損傷癥狀,藥物對于胃黏膜的保護效果與副作用難以區分,其使用邏輯不夠明確。因此,使用常用藥物干預胃黏膜損傷存在上述邏輯抵牾的情況,協同難以增效,獨用機制單一,效果相對模糊。
1.3.3 飲食習俗困境 由于胃黏膜與飲食直接接觸,其損傷與飲食習俗緊密相關。例如:農村人群由于飲食習俗引發胃病的概率不低于62.09% ?[3],在眾多誘因中占據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常見損傷胃黏膜的食物及其機制試述如下(表3)。
引人深思的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后,部分人群的飲食習俗及觀念卻并未進步,喜食腌制食品高脂肪,愛吃燒烤油炸重口味,以肥甘厚味為生活改善象征,以肥胖為身體強壯標志。不難發現有害的飲食習俗與胃黏膜損傷的飲食誘因往往“不謀而合”,缺乏健康飲食習俗的情形下,借助飲食調理干預胃黏膜損傷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綜上所述,胃黏膜損傷存在諸多痛點問題及干預困境,若能設法積極干預,促使胃黏膜修復,改變胃內微環境,則可改善胃病發生的土壤,糾正亞健康狀態,體現“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理念。筆者認為中醫藥應用優勢明顯,或為干預胃黏膜損傷的紓困之道。
2 干預胃黏膜損傷的中醫藥應用優勢
2.1 胃黏膜損傷的修復機制 胃黏膜具有多種抗損傷的修復機制,常見的保護性生化因子有:(1)前列腺素(PGs),(2)表皮生長因子(EGF),(3)熱休克蛋白(HSPs):HSP70,(4)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5)三葉因子家族(TFF):TFF1、TFF2,(6)萜類化合物,(7)白術多糖。具體機制如圖1。
2.2 中醫藥應用的有效性優勢 大量關于胃黏膜損傷的研究表示:中醫藥對胃黏膜損傷相關疾病干預效果顯著:丹參可促進胃壁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損傷指數 ?[10];西洋參皂苷、黃芪甲苷A、鐵皮石斛多糖等中藥成分可提高胃黏膜組織的前列腺素(PGs)含量 ?[11]。梁德任等 ?[12]認為大黃可消除應激所致的胃黏膜微循環障礙,恢復其正常血供及代謝狀態;張智勇等 ?[13]指出使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慢性胃炎中藥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Hp)清除率較高,而不良反應以3.64%低于西藥組18.52%;彭洪亮 ?[14]認為中醫藥治療Hp感染不僅可以控制病情,還能減少肝腎損傷,增強臨床效果。因此,臨床治療保護胃黏膜可以考慮結合中醫學辨病辨證使患者獲益最大化。
2.3 中醫藥應用的安全性優勢 中醫藥除了在臨床治療中表現良好,在食療保健方面亦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根據衛生部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多種具有藥食同源效果的中藥材可應用于干預胃黏膜損傷的飲食保健,與中醫藥的臨床應用不同的是,此類中藥材不僅能夠緩解消化道癥狀,且在正常劑量下無毒、沒有顯著副作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符合食療的長期需求。食療保健擁有較好的修復黏膜效果及明確的藥理機制,可作為較理想的胃黏膜損傷干預方式。
2.4 中醫藥應用的科學性優勢 可用于食療的中藥材干預胃黏膜損傷的藥理機制如下(表4),通過作圖分析發現(圖2、圖3):同一藥物有多種作用機制,不同藥物亦有相同機制,其干預機制具有多靶點、多層次、多機制的特點,充分展現其科學性優勢。
2.5 中醫藥應用的復合性優勢 無論是臨床應用還是食療保健,中醫藥的應用均依托于中醫學理論,在診察、治療、預防等方面均能系統地整合人群的資料信息,能夠多維全面考慮人們的普遍狀況,也能針對性實施因人而異的干預,這是目前臨床干預措施所不能及的。
就表4的中藥材而言,食療可以同時使用多種安全材料,能夠覆蓋常見的胃黏膜修復損傷機制,對損傷進行全面、復合的有效干預,不同藥物機制之間還可能存在能夠放大干預效應的協同機制,這是現有的單一化學成分及干預機制、存在消化道癥狀副作用及長期使用毒性的胃黏膜保護劑難以實現的。
中醫藥具有深厚的文化屬性,能夠引發國民關注及文化認同。在此基礎上推行食療養生文化、喚醒人們對胃黏膜損傷亞健康的關注、改善有害飲食習俗將產生可預見的良好效果。
3 小結
胃黏膜損傷人數眾多,勢態嚴峻;其干預存在諸多痛點,主要為重視度偏低及關注面狹窄,干預存在諸多困境,主要為藥物副作用大、藥物使用邏輯抵牾、飲食習俗落后困境。中醫藥應用優勢體現在有效性、安全性、科學性、復合性方面,與解決前述痛點及困境的需求契合,能夠充分解決現存胃黏膜損傷相關問題。《內經》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中醫藥應用在糾正亞健康、干預胃黏膜損傷、改善胃病預后等方面優勢明確,以此防治胃病、增強體質、普及食療文化,對守護國民健康、繼承發揚中醫學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MEERVELD g,V B,JOHNSON A C,et al.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J].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2017,239:1-16.
[2]杜欣,段振靜,劉美穎,等.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經驗[J].中醫藥臨床雜志,2022,34(1):51-56.
[3]張秀霞.淺談在農村引起胃病的幾個次要因素[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168.
[4]王雪雪,陶柱萍,厲穎,等.中藥抗酒精性胃損傷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藥材,2020,43(6):208-216.
[5]鄧源,于紅,李秀敏,等.乙醇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J].華北國防醫藥,2006,(5):327-329.
[6]劉文忠.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當代觀點[J].胃腸病學,2010,15(2):68-70.
[7]Abdelwahab S I.Protective mechanism of gallic acid and its novel derivative against ethanol-induced gastric ulcerogenesis:Involvement of immunomodulation markers,Hsp70 and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J].Siddig Ibrahim Abdelwahab.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3,16(2): 296-305.
[8]張馨,曹文君,岳伊華.山西長治地區胃病患者飲食習慣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6,32(3):318-320.
[9]Su Yan,Bin Li,Zhen-Zhong Bai,et al.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Hehuang valley of China:A 10-ye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20(30):10486-10494.
[10]許海玉,趙平,張鐵軍,等.胃黏膜損傷相關疾病中藥的研究現狀及其開發思路[J].藥物評價研究,2010,33(4):302-306.
[11]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mucosa injury caused by long-term use of low 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Longhua Chinese Medicine,2019,2:9.
[12]梁德任.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草藥(綜述)[J].實用醫學雜志,1985(1):36-38.
[13]張智勇,閻清海.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55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 5(5):99-100.
[14]彭洪亮.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分 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49-50.
[15]于艷,賈天柱,才謙.茅蒼術及其麩炒品對胃潰瘍大鼠抗炎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4): 705-710.
[16]劉芬,田春漫.蒼術素對脾虛證大鼠胃黏膜超微結構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3): 1002-1005.
[17]王晶,張世洋,盛永成,等.白術治療胃腸道疾病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12): 2854-2858.
[18]祝金泉,張焜和,黃德強,等.白術對胃黏膜上皮細胞功能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3(2):21-23.
[19]黃國棟,黃強,黃敏,等.砂仁揮發油對胃潰瘍黏膜PS2表達的影響及意義[J].山東醫藥,2009,49(22):27-28.
[20]王曉琴,蘇柯萌.北沙參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 展[J].中國現代中藥,2020,22(3):466-474.
[21]趙亞.北沙參化學成分及其抗胃潰瘍活性的研究[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7.
[22]王姝,梁翠茵.生姜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2):148-150.
[23]朱自平,王紅武,張明發,等.薏苡仁的消化系統藥理研究[J].基層中藥雜志,1998(4):36-38.
[24]張楚潔,劉慧萍,楊璐瑜,等.歸脾湯有效成分與現代藥理學的關聯性[J].中成藥,2020,42(6):1553-1558.
(收稿日期: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