偰一秀
摘 要:由于音樂藝術水平的發展,社會大眾加深了對音樂美學的研究,音樂美學表演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音樂的演出方式也逐漸多元化。現代音樂美學不僅關注音樂作品本身,還對音樂表演藝術有極高的關注度。音樂始終與美學結合在一起,給人們帶來美感和幸福享受。音樂美學通過多樣化的音樂表演方式得到體現,因此有必要提高音樂表演藝術水平,并且發展音樂表演藝術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豐富音樂作品的內涵,促進現代音樂美學發展。
關鍵詞:現代音樂美學;音樂表演藝術;啟示
中圖分類號:J6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3-00-03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音樂作為一門陶冶人情操的藝術,也在全球化的帶動下在全世界范圍內流通。音樂無國界,音樂種類繁多,即使各國民族音樂的鑒賞方式和表現形式不同,但都表達了人類的喜怒哀樂,人們可以通過對情緒的感悟而體會到音樂的魅力。音樂表演作為釋放音樂魅力的一種表現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各異的音樂表演展現了音樂美學的價值和存在意義。
一、現代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的相關藝術知識背景分析
(一)音樂與音樂表演所代表的意義
音樂是一門藝術,給人帶來美學的享受,承載了人類交流活動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狀況。音樂的種類繁多,音樂的表現形式也眾多,人類通過音樂的多種表達方式,從視聽角度享受音樂中富含的美學藝術,提高審美意趣,品味生活情美。音樂美學以音樂為研究對象,從哲學角度、心理學角度、廣義社會學角度和音樂作品的美學特征角度進行研究,對音樂的起源、審美標準、意義以及音樂的社會功能進行探討,從而提高音樂表演藝術的質量。音樂美學中不僅包含有音樂歌曲優美的歌詞曲調意境,以及創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還需要表演者結合自身經歷,在表演中融入自身情感,升華歌曲深意,增強音樂演出效果。音樂表演是音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對音樂的二次創作,側重用實踐的方式對音樂進行表達。音樂表演活動的主體是表演者,表演者在實踐中不僅需要具備相關音樂知識,熟悉演唱的歌詞曲調,掌握音樂的節奏,還需要在表演過程中帶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融入自身的情感,帶動表演氛圍,從而提高音樂表演的質量,為聽眾帶來美好的視聽美的享受。
(二)音樂與音樂表演的關系
音樂是善于表達人類思想情感和激發人類情緒的一種藝術形式,觀眾欣賞音樂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的過程,然而只是憑借聲音元素傳遞音樂,并不能十分全面地展示音樂美學的所有。因此,現代音樂美學的詮釋需要加入音樂的表演方式,通過將聲音與樂器相結合,給觀眾帶來最佳的情感體驗。音樂承載了人類的不同情感,要用不同的表演方式進行表達。比如,悲傷的音樂需要采用緩慢的節奏、營造沉重的氛圍等方式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者演唱時哀婉的聲調,沉重的氣息和悲痛的表情動作等方式演繹出歌曲的哀傷之情。反之,歡快的音樂就不能采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做到歌曲情感與表演方式的完全一致。音樂表演是對音樂作品的二次藝術加工,是對音樂美學的具體表現。音樂表演釋放了音樂作品的魅力,音樂演出人員展現出音樂表演的藝術效果。表演藝術的完美呈現需要表演人員具有專業的音樂知識儲備,掌握相關專業音樂技能,還要在音樂演出過程中加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正確理解與真實感受,用獨特的表演方式完成對音樂作品的藝術呈現。不同的演出群體對音樂作品的演繹也是不同的,會給人帶來不同的音樂演出藝術享受。現代音樂的完美詮釋離不開音樂表演,成功的表演才能成就音樂,只有將現代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相結合才能促進彼此的發展和成就彼此的價值,最終將卓越的音樂作品呈現給觀眾,給觀眾帶來優質的音樂享受。
二、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藝術的促進與發展作用
(一)對音樂表演進行全面的美學鑒賞與享受
現代音樂作品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一是創作者的音樂作品創作意向,包含創作者對作品的理解,在作品創作時投入怎樣的思想情感以及對作品內容的傳遞等,針對的主體是音樂作品本身,這也是音樂創作的根本目的。其二是創作者創作音樂時選用的創作形式,包括文字記錄形式、表演形式、樂器形式等方面的選擇,采用多種創作形式創造音樂作品額外的價值,使音樂作品具有更深的音樂美學意義和更高的音樂表演價值。由于音樂作品的創作主要由創作意圖和表演方式兩方面組成,音樂作品具備怎樣的音樂審美和表演價值在作品創作結束時就已經定性了,要實現對音樂作品的準確演繹,需要表演者對音樂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完成對音樂作品的藝術表演。
(二)對音樂作品進行正確的美學分析與理解
音樂美學通過音樂的表演藝術體現,實現正確的音樂審美需要對音樂作品的表演藝術有美學鑒賞水平。要理解音樂作品的表演藝術,先要認識音樂作品本身,要清楚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內容以及創作情感等。從美學理論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是音樂創作者自身的意向性活動,其二是整個創作音樂作品的過程。音樂創作者會對音樂作品有個創作定性,音樂作品作為一個音樂成品,表演者是不能隨意對作品進行更改的,表演者只能釋放音樂作品本身的內涵與美學。這要求表演者對音樂作品有很高的把握程度,充分理解作品,將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達到吸引觀眾、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演出目的。然而音樂表演者在對音樂作品的詮釋上也會存在一些問題,表演者過度重視對音樂作品歷史意義的表現,很大程度上音樂表演都流于形式,只注重傳統表演形式沒能結合現代實際情況,讓聽眾難有代入感,難以做到共鳴,以至于音樂作品喪失了流傳條件而無法傳播。音樂作品要達到理想的音樂表演效果,需要注意音樂作品的歷史性意義,還需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的特點,對表演形式做適當的調整與創新,使音樂作品具有更高的音樂價值和流傳價值[1]。
(三)對自身審美能力進行全面提升
審美是人類對事物的一種客觀認識與評價,審美能力就是藝術鑒賞能力,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第一,要求音樂藝術表演者和欣賞者雙方都需要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有基本的文化知識和一定的審美水平,能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遞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等音樂內涵。例如,傳唱度極高的古風音樂《青花瓷》《東風破》等流行歌曲,其創作者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與音樂素養,創作者將文學美與意境美融入音樂中,實現文化與音樂的結合,使歌曲具有音樂美學的同時又不失文化品位,欣賞者也能接受這種歌曲風格,從而造就了古風流行音樂極高的魅力。第二,要求音樂表演者具有專業的藝術表演技能。音樂表演者作為音樂專業人士,需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進行音樂藝術表演,表演者表演技能的水平決定了音樂表演者的表演水準。表演藝術者要找準自身在音樂表演中的定位,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表演能力體現自己的演出價值。第三,要求觀眾對音樂作品進行客觀的鑒賞與評價。音樂藝術表演的目的是給觀眾帶去音樂的美學享受,以及得到觀眾的表演評價。音樂表演是個雙向活動,需要音樂表演者和觀眾雙方的參與,表演者需要觀眾對音樂表演進行反饋與評價,從而根據反饋的內容和評價的結果對音樂表演進行調整,最終提高表演者的表演水平,而觀眾需要表演者通過高超的音樂表演水平更好地欣賞和享受音樂,一個完整有效的音樂表演離不開雙方的參與[2]。
(四)對音樂結構進行有效優化與升級
音樂是將有規律的聲音組合在一起的聽覺意象,包括“音”與“聲”元素,音樂需要對“音”和“聲”進行技術處理,將兩個元素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音拍節奏,結合傳遞人們感情的藝術語言以及選用合適的音樂樂器進行演奏,最終組合所有環節創作出完整的音樂作品。音樂作品還需要合理安排音樂節奏與音樂結構,音樂節奏也有多種分類,選擇合適的節奏對于音樂作品而言非常重要,不同節奏對音樂作品的表現會有不同的效果。音樂給人們帶來美感和幸福享受,音樂始終與美學結合在一起,隨著社會發展,現代音樂美學盛行,現代音樂既反映了社會現狀同樣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例如,隨著現代流行音樂的盛行,社會大眾認為快節奏的流行音樂作品更有市場,音樂創作者從社會現象中提煉生活特點,用音樂承載生活的感悟與情感,將現實寫進音樂,而聽眾從流行音樂作品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縮影,將音樂帶入現實。研究音樂美學中的音樂結構,能有效促進音樂結構在音樂表演中的有效把控,并促進音樂結構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優化與升級,符合現代社會音樂審美,有利于音樂作品更能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增加傳唱度和流傳度,實現音樂作品的音樂價值與存在意義。例如,對古代音樂作品的表演,傳統音樂表演形式利用傳統樂器會更具有古韻,給聽眾帶來故事性與歷史感的音樂感受,而現代表演形式通過現代樂器進行演繹則會給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現代化時尚潮流感[3]。
三、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表演者的要求
(一)將歷史文化與現代音樂表演形式相結合
音樂發展具有歷史性,不同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類型。音樂一方面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狀況,反映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社會文化等,在音樂創作中記錄了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當地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通過音樂抒發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感,這些音樂作品中對當時歷史的記錄有利于探尋音樂的發展歷史,音樂也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音樂具有社會性,是一定時期內對社會文化價值的反映,如傳統音樂是對歷史社會文化價值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音樂的歷史元素被新時代的音樂元素所替代,對音樂內容、音樂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將傳統音樂藝術與新時代音樂表現方式相結合,才能賦予音樂作品新的藝術表現張力,促進現代音樂的發展。以歷史文化為基礎,立足于傳統音樂文化,改革創新現代的音樂表演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融入表演者出色的表演風格,這不僅有利于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展示,還有利于對傳統歷史文化做到傳承與弘揚。例如,傳統的山歌文化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為了實現對傳統山歌文化的保留與繼承需要表演者提高表演藝術能力,突破傳統表現方式,轉變表演風格,通過將歷史音樂瑰寶與現代美學進行創造性融合,才能讓山歌文化再次煥發新的音樂活力,重新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發展傳統音樂不僅有利于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還有利于傳承與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二)將情感表達與現代音樂表演相融合
音樂演出者通過出色的情感釋放將音樂藝術與音樂表演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現了現代音樂美學的魅力。音樂演出者要通過音樂技巧的熟練運用完成出色的音樂表演,這要求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做到吐字清楚、發音準確、節奏正確、氣息平穩等方面展現出杰出的聲樂駕馭能力,此外,還需要音樂表演者正確把握音樂的情感基調,調動自身的情緒與感悟將作品的情感與表演者的情感在演出中達到高度統一,帶動聽眾的情感,實現音樂的共鳴。音樂表演過程中需要表演者兼具音樂技巧與音樂感情兩方面因素,二者不可割裂,片面追求音樂技巧的炫技表演,沒有情感依托會使音樂演出顯得十分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從而喪失作品的美學價值,同樣也無法展現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因此表演者在表演時要注意兩種元素的相互結合,在展現音樂技巧的同時注意情感的搭配,從而為觀眾帶來優秀的音樂表演。
(三)將音樂作品的原創性進行保留
音樂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包括聲音藝術、聽覺藝術、情感藝術、時間藝術。音樂創作者對音樂藝術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包括對相關文化知識的查詢、詞曲的精心創作、大量的創作時間還有音樂創作者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現,因此音樂表演者在進行音樂表演時要充分尊重音樂創作者的思想情感,盡可能保留音樂作品的原創性,這既尊重了音樂創作者,也尊重了音樂作品。此外,音樂表演者還需要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只有自身水平過硬才能更好地將音樂作品的魅力展現出來,表演者在演出時需要明確音樂創作人表達的思想情感,知曉音樂的感情基調,了解作品的背景故事,掌握音樂技巧,同時融入自己的情緒,有感情地進行音樂表演,如此才能充分詮釋音樂作品,給觀眾帶去震撼的音樂表演。例如《黃河大合唱》這首家喻戶曉的抗戰歌曲,表演者在演出時必須最大程度地保留作品的原創性,表演者需要結合作品的抗戰歷史背景,分析詞曲創作者對保家衛國抗戰的慷慨激昂之情,體會創作者創作的目的是激勵和宣揚民族的愛國精神,演出時將自身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決心投射到作品之中,只有結合這些元素,表演者才能真正將這部作品展示出來,從而達到打動聽眾,帶動聽眾愛國情緒和民族自信的目的。
四、結束語
現代音樂美學是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元素,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音樂意義,對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有啟迪作用。音樂表演者表演音樂作品時,需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認識,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和情感,熟悉作品的詞曲譜調,掌握相應樂器,音樂表演者要以音樂藝術人的身份對音樂作品中的美學與藝術進行表演。要與時俱進對音樂表演方式進行創新,才能提高詮釋音樂美學的能力,從而提高釋放音樂魅力的能力,進而展現音樂美學的音樂表演藝術。
參考文獻:
[1]張前.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01):36-41+35.
[2]向瑋瑋.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北方音樂,2016,36(06):67-68+72.
[3]范浩杰.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戲劇之家,2014(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