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業
關鍵詞:中學地理;多媒體技術;應用策略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廣泛,內容也大多比較抽象,僅靠教師的語言講解,不一定能夠讓學生對地理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地理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更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何將其合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成為了當前教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課題。
以往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的板書為主,內容的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很多抽象的知識學生都難以理解,且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比較沉悶,很難激起學生對地理知識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作為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型教學媒介,將其滲透到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明顯具備傳統板書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
在中學地理課堂上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是教師對傳統教學手段的一種創新,通過數據鏈接可以搜集更多課本教材上沒有的地理知識,對原本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展示,擴充中學地理課堂信息量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完善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最終強化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
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的“文字描述+語言講解”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對其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學生的地理學習需求得不到真正的滿足。而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則能夠整合圖片、動畫或視頻等資源,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直觀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突破對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中學地理課堂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突破了傳統課堂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限制,不僅能夠以動態方式來展現靜態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識,還能夠通過視聽感官的雙重刺激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散空間,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全面發展。
以往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以教師的板書為主,單純向學生灌輸課本教材上的知識點,不僅限制了學生地理思維的拓展,還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雖然具備很多傳統教學方式所沒有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地理知識都適合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中學地理教師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中學地理教學時,教師可以整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制作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動畫或視頻等,更直觀、更具體的方式來展現抽象的地理知識,在此基礎上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地球和地球儀”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動畫的方式來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過程,并隨著其轉動過程配合相應的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景象,結合視覺體驗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抽象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動態的觀察太陽與地球的位置關系,以及位置變化所帶來的季節變化,加深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很多時候,中學地理教師在講授知識點時,因為自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不自覺就會加快講課的進度,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且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導致學生對部分重難知識點的要領理解不到位,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基于這一點,新時期的中學地理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前預習環節為學生發送多媒體課件,并在課件的結尾部分布置練習習題,根據學生的習題回答情況,來分析、整理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合作交流與探討,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不僅加快了教學的進度,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一些不足,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以更優質、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及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慧明.將多媒體融入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策略[J].家長,2022(05):82-84.
[2]馬宇婷.淺談中學地理課堂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1(29):159-160.
[3]付倩倩.探究多媒體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4):140-141.
(作者單位:廣西平南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