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聞新
【摘 要】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以讀促寫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寫作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習作教學 以讀促寫 有效提升
對于學生而言,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難點。寫作的過程不僅涉及漢字和詞組的組合運用,還需要對語法知識進行深層次思考,涉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語文學習模式下,通過輸入與輸出的不同方式,提高語文學習素養,也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更好地融會貫通語文知識。
閱讀與寫作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時,將這兩種教學模式相融合,可以發揮出相輔相成的教學作用。一是發揮閱讀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品析文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促進學生積累素材,提升寫作能力。二是發揮寫作作用。仿寫、隨文練筆等寫作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深度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見,通過閱讀來促進學生寫作,是改善學生寫作困難的有效策略。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讀促寫、讀寫融合的幾點做法,希望能對提高寫作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一、利用寫作訓練,促進閱讀思考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讀”是輸入,“寫”是輸出。也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成果再現。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注重在平日的閱讀訓練中引導學生進行積累,以形成由“讀”到“寫”的遷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出發,先明確寫作的目標和方向,然后引導學生對已學的文章再次進行閱讀,促進學生對“讀”有更深的理解。
例如,在學完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后,可以專門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會,議題為“在當前的形勢下,是否應該重修圓明園”,并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觀點和依據。教師可以先做如下引導:當下,有人提出要重新修復圓明園,這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首先,圓明園的遺址,記錄著一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把這些遺址修復了,是否會讓那段歷史消融?其次,重修圓明園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修建后是否能再現當年的輝煌?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生需要根據個人的思考發表看法,用筆寫下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為了讓辯論有力度,學生不僅要回讀課文,還要尋找資料補充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就促進了學生的深度閱讀?!白x”與“寫”的結合,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學生作品傳閱,積累寫作經驗
為了深入貫徹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寫作成果作為閱讀素材,實現寫作經驗與技巧的有效交流。教材也明確指出,可以讓學生互評互改,提升語文綜合素養。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游? ? ? ? ? ”的習作訓練就指出:“寫完后,與同學交換習作,互相看看游覽的順序、景物的特點是否寫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習作傳閱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同齡人的習作中得到提高。
具體的做法有兩種。第一,課堂上,將本班學生的習作打亂順序后再隨機分給學生閱讀。由于學生自己寫過同題作文,再看同伴的習作,就有了比較,就能對同伴在寫作方面表現出的優點和技巧進行學習,同時也能指出同伴習作中的不足,這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第二,借助網絡,將學生的優秀作品上傳到微課平臺、班級QQ群,統一進行指導和評價。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發表習作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借鑒中自主規范寫作,從而實現了學生整體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引導深入閱讀,有意指導仿寫
仿寫,是寫作成功的秘訣之一。杜甫在《后出塞》中的一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其實是化用了《詩經》中的“蕭蕭馬鳴,悠悠旆旌”一句,可見,善于從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營養,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積累,留意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子,關注帶有新鮮感的語言,發現特殊的表達方式,將這些句式積累起來,作為日后的寫作素材。有了充足的積累,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仿寫。
先閱讀后仿寫,能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優美文章。例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文中有大量優美的句子,可以讓學生將這些句子抄錄到筆記本上,并且整理起來,以備日后寫作時運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鑰匙,它為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通過新奇的想象,將季節特點與景物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這句話,以“春天的花”作為寫作對象,描寫一段帶有春季花朵特點的話。學生在描寫花朵的過程中,喚起了對春天的回憶。有個學生仿寫道:“春天的花兒是一位急切的信使,為我們帶來春天的絢麗美好;春天的花兒是一位快樂的舞者,為我們帶來春天的曼妙舞姿;春天的花兒是一位幸福的新娘,給我們帶來春天的五彩繽紛。”從課文入手,掌握其中的表達秘訣,學生也變得富有文采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引導,讓學生不僅要關注文章的語言,還要關注文章的內容、結構等,從而達到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仿寫的目的。
四、針對閱讀段落,強化情感儲備
寫作情感匱乏、文字語言缺乏情感,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習作時存在的問題。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寫作意識相對較弱,缺乏對生活中自身情感進行記錄所導致的。為了使學生的寫作情感能夠在寫作實踐中更好地得到調動,并能豐富文字語言情感,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資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強化學生的情感儲備,為其后續寫作情感的調用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時,筆者請學生特別賞析文中描寫孔隙的段落。學生發現,作者描寫自己獨自仰臥在小船里進入內洞時的那種緊貼船底、山石擠壓的獨特感受,能大大充實文章的內容,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筆者結合文章中作者游歷雙龍洞的情感,引導學生對自己外出旅游時的情感進行回憶,并組織學生開展旅游情感的分享活動。學生通過回憶與分享,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強化對文章情感閱讀體驗的同時,對自身的情感也產生了更加具體的認知。在之后的習作環節,筆者引導學生調動起自己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所積累的情感儲備,投入到描寫自己旅游過程的寫作之中。學生寫出了充滿情感的文章,實現了有效性的寫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融合,往往能使兩種教學模式發揮出相輔相成的作用,使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在閱讀教學的輔助下,實現更進一步的提高,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仝亞飛.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利用讀寫結合[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10):39.
[2] 代娜. 淺談提高小學生作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以讀促寫,以寫帶讀[J]. 新課程(上),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