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翠 馬登學
摘要 高校傳媒類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文章針對國內高校傳媒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加強信息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設、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探索,為提升我國高校傳媒類實驗室管理效能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 傳媒專業;實驗室管理;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48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5.004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為教師,應該堅決落實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1-2]。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為創新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3]。文件中指出,要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加強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4-5]。筆者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是大力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跟隨教師進行科學研究。而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場所[6],但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臨沂大學傳媒技術實驗中心創建于2009年,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實驗教學條件日漸完備,實驗室功能日臻完善。中心依托傳媒學院的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藝術設計(廣告策劃與設計方向)五個本科專業方向,結合專業特點和理論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傳媒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作為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臨沂大學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重視程度不足,缺少經費支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更新迭代較快,包括實驗設備的系統升級。一般來說,一套先進的設備(如演播室,高清攝像機等)幾年內就會過時,有可能落后于行業水平,還有一些數碼產品,換代就更快了。根據傳媒行業的特色以及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實驗室的設備必須緊跟傳媒行業的前沿步伐,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大多數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傾向于理工科實驗室,傳媒類實驗室的投入相對較少,這也導致高校傳媒實驗室設備存在陳舊、落后的問題,嚴重影響實驗與實踐課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導致學生的操作技能、實踐技能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此外,還有一些小型設備管理較難,維護成本高,比如話筒、三腳架、照明燈等,種類復雜,數量較多,管理和維護都耗費了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大量精力。
1.2使用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健全
為了滿足某些指標,部分高校花大價錢購買精密和高端設備,盲目擴大傳媒類實驗室的規模,但是這些高端設備需要專業的管理員使用與維護,而實驗員隊伍中又缺乏這樣專業性強的人員,因此導致很多設備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甚至是擱置、封存。另外由于傳媒專業的學科特色,除了本院師生使用,其他院系師生使用率較低,達不到設備的最大使用效能。目前,多數高校傳媒類實驗室的管理仍然采用的是原始和落后的方式,不能將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應用到管理中。例如:實驗室的預約依然采用手寫臺賬的方式,這樣既浪費時間也不利于查詢以及數據的統計。
另外各項管理制度不健全,例如:儀器的損壞、丟失等,都缺乏詳細可行的賠償制度措施。還有專職實驗員的人員的配備標準以及專職實驗員的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不完善,這些都會影響實驗室的高效運行。
1.3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不夠
實驗管理人員是實驗室管理運行的主體,是實驗室能夠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但現實情況是實驗室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空間相對狹窄,缺少培訓或進修機會,很難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尤其是當前高校為了加快自身的發展,重視教師隊伍的發展,大力引入專業性強的高水平人才,工作重心傾向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忽略了實驗室人才隊伍的建設,出臺的有關實驗員的激勵政策和制度很少,很難調動實驗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傳媒類專職實驗員數量配備不足,以臨沂大學傳媒實驗中心為例,實驗室面積近2000㎡,實驗儀器總2153臺(套),總價值1420多萬元,已建成影視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室、廣告藝術實驗室、新聞錄播實驗室、3D影視制作實驗室和影視評鑒實驗室等30余個實驗室,但配備的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僅3人,這就制約了實驗室的高效利用。
1.4實驗室開放性意識較弱,利用率低
傳媒實驗室是傳媒類學生將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重要支撐。但令人擔憂的是,很多高校傳媒實驗室仍以較低的水平對學生開放,甚至只有實驗課程中才得到利用,這與開放意識缺乏是分不開的。實驗室開放程度低,很大程度上造成傳媒類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閑置與浪費,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2實驗室管理的新模式探索
2.1開源節流,加大投資建設力度
實驗室的建設除了原有的上級撥款外,應當拓寬經費來源,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傳媒類學院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加強與傳媒企業、影視公司、地方電視臺等交流合作,通過項目合作、各類活動廣告承包、人才培訓、社會服務等方式擴大經費來源,還能為學生提供鍛煉管理能力和實踐的機會。學院也可以鼓勵傳媒實驗室利用自身的資源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服務,如節目的錄制、剪輯,宣傳片的制作,演播廳的活動等。還可以與地方特色企業合作,進行網絡直播帶貨,既可以發展地方企業還能得到經費支持,實現創收。具體做法可以包括“開源”“節流”兩方面。
對于“開源”方面,就是要積極引入新的運營模式以增加經費來源。例如臨沂大學傳媒學院充分發揮學院理事會平臺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充分挖掘實驗室潛力,增強傳媒類實驗室對臨沂地方經濟和社會的服務能力,把社會服務的收益作為傳媒實驗室設備更新換代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這就實現了傳媒實驗室自我的“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環。這不但可以為傳媒實驗室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而且拓寬了實驗實踐教學的應用領域,為創建地方應用型大學貢獻力量。
對于“節流”來說,結合臨沂大學傳媒學院的發展定位,傳媒實驗室在發展與更新換代過程中,充分優化配置現有的實驗室儀器設備。根據輕重緩急,設立儀器設備購置項目庫,根據學院實時需要,合理制訂采購計劃,有效地避免了經費的過度投入和設備的重復采購。
2.2加強信息化管理
在實驗室的管理中離不開媒介的作用,尤其是在實驗室的開放與共享中,需要引入信息化的管理系統,便于高效、快捷地管理實驗室。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是指通過信息技術,如網絡、小程序等實現實驗室資源統一管理、協調、分配等服務,實現有效率、高質量運行。①根據實驗室的需求,優化設計管理體系,構建信息化技術支撐平臺。②建立實驗室資源庫,可以將設備的型號、性能參數、使用狀態等信息在系統中公開,便于師生預約和使用,實現動態化管理。通過對實驗室資源的存儲、整理與查詢,保障實驗室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化。
2.3完善制度建設
“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在實驗室的管理中,要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加強制度建設,按規章辦事,才能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效益,只有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才能提高師生創作作品的積極性,保證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以學期為時間單位,實驗中心負責人組織任課教師和實驗員針對出現的新的實驗室管理問題共同探討,不斷修訂、修正實驗室的各種規章制度。另外,從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發揮實驗室在教學科研創新中的載體作用,建立傳媒企業與學生之間合作的橋梁。建立健全開放實驗室的管理規章制度,強化崗位責任。對于開放實驗室,可以通過項目帶動創新實驗,例如學生可以以大學生創新項創業目和各類競賽活動申請實驗室,實驗完成后由指導教師負責審核簽字,發揮實驗室以及設備的最大功能。通過這樣的活動,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促進實驗教學改革。
2.4創新激勵機制
人才隊伍建設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由于傳媒類專業的獨特性,在實驗室的管理中,培養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實驗隊伍是做好實驗室工作的基本保證。實驗室管理人員需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因此要加大管理人員培訓,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時代,及時跟上傳媒前沿技術,可以定期組織實驗員外出學習交流,尤其是到傳媒領域的企業、影視公司等學習先進的技術。另外,對于實驗管理人員的考核和職稱晉升方式上,應該給予相應的激勵政策。尤其是有豐富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可以適當放寬條件或者采取特殊的激勵機制,以更好地促進實驗管理隊伍的發展。通過完善實驗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評先樹優、獎勵制度,對優秀人員進行相應的表彰,才能夠開創傳媒類實驗管理人員積極向上的工作新局面。
2.5提高利用率,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傳媒實驗室
傳媒實驗室建設的最終目的在于高效利用。除了傳統的實驗教學外,開放共享是實驗室得到高效利用的方式之一。臨沂大學傳媒學院實驗中心不但開放實驗場地給全院師生,而且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基礎上,全面開放共享儀器設備。引入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將儀器設備的規格、類型、性能參數、使用狀態和借用情況實時信息化管理,實時更新動態,方便學院師生預約借用。
除了在學院內開放共享外,實驗室還可以與校內相關專業和相關學院理事會企業合作,加大開發力度,為臨沂大學全體學生開設開放性拓展實驗,讓有興趣和學有余力的同學參與進來。另外,加強與理事會企業和兄弟院校的合作,通過舉辦各種比賽和活動加強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學院理事會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共贏。學生在參與活動的時,不但可以獲得學分,還可以鍛煉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3改革成效
臨沂大學傳媒學院在實行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以來,不但儀器設備總值逐年提高,設備更新換代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了良性循環,而且設備平均利用時間從改革前的年均不到300小時,增加到了年均500小時,增加了開放時間,方便了師生借用設備,受到了全院師生的一致好評。另外,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依托臨沂大學傳媒學院實驗中心實驗室,每年獲批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20項以上,各類大賽獲獎100人次以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篇以上,為傳媒學院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動手能力的鍛煉提供了硬件支持。
4結語
傳媒實驗室是融媒體時代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助力,是建設現代化高校的必要環節,也是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針對目前高校傳媒實驗室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進措施,但仍需要同仁繼續探討和研究。為了實現更高效更科學的實驗室管理,要從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加強信息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設、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探索,只有不斷地改進,才能提高實驗室運行效率,為培養全媒體時代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傳媒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基金項目:2020年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M2020258);2019-2020學年臨沂大學精品課堂(JPKT1901)。
參考文獻
[1]馬懷德,郝德永,柯政,等.怎樣破“五唯”促教育評價科學轉型[N].中國教育報,2020-10-21.
[2]盧小雁,周麗英,沈斌,等.推進傳媒學科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9):202-205.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大學生就業,2015(18):4-5.
[4]郭艷紅.高校傳媒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研究——以山西傳媒學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6):247.
[5]許書源.高校傳媒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研究——以蘇州大學傳媒與文學實驗中心為例[J].傳媒論壇,2021,4(23):169-170.
[6]石道成.媒介融合下傳媒實驗室建設的現狀與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