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梅
【摘要】? 目的? ? 探究子宮肌瘤的超聲表現及臨床診斷效果。方法? ?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貴州航天醫院10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取腹部B超檢查,觀察組進行陰道B超檢查,對比2組患者超聲診斷影像清晰情況,超聲表現,超聲診斷準確情況,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診斷符合率。結果? ? 觀察組超聲診斷影像清晰率、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誤診率、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肌壁間肌瘤診斷符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2組漿膜下肌瘤、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診斷符合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超聲影像比較清晰,能真實、客觀反映病灶情況;對照組超聲影像比較模糊,無法清楚反映病灶情況。結論? ? 應用B超診斷子宮肌瘤時,經陰道B超檢查比腹部B超檢查的影像更加清晰、全面,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降低誤診、漏診風險。
【關鍵詞】? 子宮肌瘤; 診斷; 經腹超聲; 經陰道超聲
中圖分類號:R445.1; R737.3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9-010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9.035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良性疾病,多見于30~50歲婦女,早期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等癥狀[1],甚至引起不孕、流產,對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響。有研究[2]發現,子宮肌瘤的癌變率約為0.4%~0.8%。因此,早期診斷并給予有效的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預后改善。目前,臨床常采取B超診斷該病,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費用低廉、重復性好等優勢。本文針對子宮肌瘤的超聲表現及臨床診斷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貴州航天醫院2018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年齡26~49歲,平均年齡(35.8±3.4)歲;觀察組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5.6±3.3)歲。所有患者均無重要器官疾病,并且無超聲診斷禁忌證。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 納入標準? ? (1)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并經實驗室、影像學、病理學檢查確診;(2)有月經量增多、腹痛等癥狀;(3)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 排除標準? ? (1)有超聲診斷禁忌證;(2)心、肝、腎、血液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3)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4)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3? ? 方法? ? 2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 HDI4000型)進行檢查,操作均由同組醫技人員完成,診斷由3名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生完成。對照組實施腹部B超檢查,采用扇形探頭掃描,頻率為3.5~5.0 MHz[3]。檢查前,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應適量飲水,確保膀胱充盈;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在探頭頂端涂抹耦合劑,順延患者的恥骨部位聯合上方以橫切、縱切、斜切掃查,仔細觀察患者子宮的大小,查找直腸子宮凹、卵巢等附件是否存在異常包塊,如果發現包塊,需記錄其具體部位、大小、內部回聲情況等,并判斷其與子宮的關系。子宮及附件檢查完畢后,還應觀察患者的盆腔是否存在液性暗區,如果有,需記錄其深度。觀察組采取陰道B超檢查,采用專用陰道超聲探頭,設置探頭頻率為4.0~8.0 MHz。檢查前,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排空膀胱,檢查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一次性避孕套包裹探頭,并在頂端涂抹耦合劑,右手持探頭手柄,將探頭緩慢送入患者陰道深處,緊貼宮頸、陰道穹隆部,通過推拉、傾斜、旋轉探頭的手柄,并由橫向、縱向、斜向等方向進行盆腔、子宮、附件結構觀察,檢查順序、項目及觀察重點與對照組相同。
1.4? ? 觀察指標? ? 觀察、記錄2組患者超聲診斷影像清晰情況、超聲表現、超聲診斷準確情況。影像清晰情況分為非常清晰、比較清晰、不清晰三個等級,總清晰率=(非常清晰+比較清晰)/總例數×100%。評價標準:病灶顯示非常清楚,未受其他組織器官影響為非常清晰;病灶顯示比較清楚,受其他組織器官影響比較小,但對臨床診斷無影響為比較清晰;病灶顯示不清楚,受其他組織器官影響比較大,對臨床診斷有影響為不清晰。
1.5? ? 統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超聲診斷影像清晰情況比較? ? 觀察組超聲診斷影像清晰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超聲表現? ? 觀察組影像更加清晰、完整,可較為客觀、真實地反映患者子宮肌瘤的情況,幫助醫生準確掌握肌瘤的具體部位、形態、內部回聲特征及子宮、附件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對照組影像相對模糊,無法清楚地反映患者子宮肌瘤的具體部位、形態及子宮、附件情況,需進一步進行后期處理方可提高影像清晰度,但效果有限,漏診、誤診率比較高。
2.3? ? 2組患者超聲診斷準確情況比較? ? 觀察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誤診率、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 2組患者子宮肌瘤診斷符合率對比? ? 觀察組肌壁間肌瘤診斷符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2組漿膜下肌瘤、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診斷符合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 ? 討論
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壓力都明顯增加,而多數女性面臨著事業和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各種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多。子宮肌瘤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又被稱作子宮纖維瘤、纖維肌瘤,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4],患者可出現子宮不規則出血、疼痛、腹部包塊等癥狀。子宮肌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沒有影響,但容易伴發不孕、流產等,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且發病早期階段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容易被患者忽略,而當疾病逐漸發展、子宮肌瘤直徑增大后,臨床癥狀也隨之表現出來,此時大多數患者已經出現并發癥,甚至發生惡性變,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5-7]。因此,定期進行檢查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鍵,能盡早發現疾病,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可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身體的損傷。該病診斷多依靠影像學檢查,其中B超檢查以操作簡便、價格低廉、重復性好等優勢作為首選診斷方式[8-11]。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有腹部B超、經陰道B超,兩者在診斷準確率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12]。
子宮肌瘤為臨床女性生殖道中常見良性腫瘤,屬于臨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育齡期女性。大部分患者不具備明顯癥狀,在婦科檢查過程中可發現,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通常與肌瘤的生長速度、大小及其生長部位密切相關。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增多、月經改變等情況,部分患者會出現排尿障礙、尿頻、便秘等。子宮肌瘤本身不會引發疼痛,常見癥狀為腰背酸痛以及下腹部墜脹疼痛。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會引發患者出現腹部劇烈疼痛,導致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產生急腹癥,使陰道分泌物量增多,引發不孕及貧血。子宮肌瘤的聲像圖表現存在差異,一般取決于肌瘤的生長部位、大小及長短,子宮體積增大以及形態異常均會使肌瘤產生的可能性提高。單發小肌瘤通常處于肌層內,子宮大小、形態未發生明顯異常。宮腔線主要由于肌瘤壓迫引發移位及變形,黏膜下肌瘤宮腔線存在不規則的情況,宮腔內通常存在低回聲、中等回聲,子宮肌瘤聲像圖一般表現出低回聲。依據平滑肌組織以及纖維組織的排列及構成差異及回聲分布會有所不同,其中平滑肌組織成分為主的肌瘤通常回聲較低,后方存在有聲衰減,纖維組織增多時會引發回聲增強,現囊性病變可表現為低回聲及無回聲。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超聲診斷影像清晰率、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誤診率、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肌壁間肌瘤診斷符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P<0.05);2組多發性子宮肌瘤、漿膜下肌瘤、子宮腺肌瘤差異不明顯(P>0.05)。提示,子宮肌瘤經陰道B超診斷的準確率相比腹部B超更高。分析原因為,腹部B超在患者體表進行檢查,與經陰道B超比較而言,操作更為簡便,患者舒適度也更高;但容易受到腹腔臟器內的脂肪、氣體等影響,影像的清晰度較低,出現誤診、漏診的概率較大,不利于臨床診斷。經陰道B超雖然操作比較繁瑣,但檢查時與子宮等目標臟器的距離比較近,且不會受到脂肪、氣體等影響,影像清晰度比較高,診斷的準確率相對較高。對子宮肌瘤的超聲影像圖進行分析發現,子宮肌瘤病灶主要為類圓形,形狀規則,邊界清晰,病灶內部回聲可分為低回聲、中等回聲、高回聲及混合回聲,且回聲的強弱與纖維組織分布有一定關系。卵巢腫瘤、子宮腺肌癥等疾病亦可出現與子宮肌瘤相似的超聲表現,臨床需加強鑒別診斷。
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系統中相對常見的腫瘤疾病,發病率較高。B超屬于臨床應用的經濟、快速、方便、無損傷檢查手段,屬于子宮肌瘤輔助診斷方式。臨床針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超聲檢查,依據患者的聲像圖特征,可分為低回聲、高回聲、中等回聲以及混合回聲。高回聲患者子宮部位顯示為團塊比,與周圍組織之間界限清晰,存在密集結節回聲點,其中的較大病灶會合并鈣化,并顯示到回聲伴聲影當中。低回聲型主要表現為與周圍組織具備清晰界限,存在回聲光點相對較低,漿膜下肌瘤的病灶向外突出,會存在假囊,與囊腫相似。而中等回聲中回聲團塊的周圍組織具備界限清晰的特點,內部存在中等結節狀回聲混合聲,其子宮生長時血供不足,容易引發中心性缺血,使其出現相關變性。病灶越大,缺血情況越嚴重,容易引發患者產生退行病變,例如,玻璃樣變水腫、壞死、紅色變性、鈣化。聲像圖中會顯示出囊性及實性混合特征圖像。B超檢查在子宮肌瘤診斷中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但由于子宮肌瘤一般表現可提示宮內存在占位性病變,不具備顯著特異性。因此,需要注重診斷子宮肌瘤的間接征象,其瘤體表面的結締組織囊以及纖維肌構成的假包膜會存在清晰腫塊,邊緣周圍的子宮壁及纖維層。由于受到擠壓會表現出現強回聲,在腫塊的兩端或一端會存在橫Y征像,此征象的瘤體相對較小,能夠更早地發現小肌瘤。了解橫Y征象能夠有效提高肌瘤的診斷準確率。因此,在進行子宮肌瘤診斷過程中,應注重結合間接征象及直接影像征象,提升診斷準確率。為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可利用陰道超聲探頭,放在陰道的后穹隆部位,并采用多切面對于附件子宮部位的盆腔臟器情況進行觀察,此探頭頻率較高,可直接進行掃查。超聲能夠避開肥胖以及皮膚脂肪層部位、腸腔氣體干擾,使其偽影消失,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同時,B超圖像部分情況下受到脂肪較厚患者自身因素影響,會對其成像產生不利,應注重加壓探頭對于儀器的增益進行調整,針對子宮與肌瘤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針對肌壁間肌瘤、多發性子宮肌瘤、漿膜下肌瘤、子宮腺肌瘤進一步鑒別。
綜上所述,應用B超診斷子宮肌瘤時,經陰道B超檢查比腹部B超檢查的影像更加清晰、全面,可促進準確率提升,降低誤漏診率。
參考文獻
[1]? ? 李子健.子宮肌瘤B型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7):2465-2466.
[2]? ? MOORE KRISTEN R,SMITH JENNIFER S,COLE STEPHEN R,et al.Chlamydia trachomatis Seroprevalence and Ultrasound-Diagnosed Uterine Fibroids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Young African-American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8,187(2):278-286.
[3]? ? 傅娟,馬元濤,周泉香,等.基于超聲圖像特點分析診斷子宮肌瘤的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1):121-122.
[4]? ? 鄭高鵬.經陰道超聲聯合經腹超聲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7):145-146.
[5]? ? 玄立華.經腹及經陰道超聲子宮肌瘤診斷的價值[J/CD].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1):194.
[6]? ? 黃燕麗.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患者的三維彩超鑒別診斷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1,30(8):1530-1532,1538.
[7]? ? 王志楠,劉遠慧,劉江華.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病鑒別診斷中的價值——評《實用婦科疾患超聲診斷》[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21,26(12):1330.
[8]? ? 王學梅,牛華.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腺肌瘤與腺肌癥的準確度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36):148-150.
[9]? ? 魯衛真.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癥及腺肌瘤的臨床觀察及檢出率影響研究[J].江西醫藥,2021,56(12):2354-2356.
[10]? ? 段利華.超聲彈性成像組織彌散定量分析參數聯合檢測在子宮腺肌瘤診斷中的效能[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23):130-133.
[11]? ? 楊麗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肉瘤與子宮肌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3):53-54.
[12]? ? 陳克然.經陰道彩超技術診斷與鑒別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21,29(11):87-89.
(收稿日期: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