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洪彩云(1982~),女,漢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南安市大新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當中,針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教學上,還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每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能夠及時進行提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養成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為了讓班級內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更有深度,需要教師愈發關注說理課堂的打造。既要從良好說理氛圍的構筑入手,為學生設計一定的導入環節,又要研讀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提出針對性極強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進行說理的需求。此外,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上巧設留白,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自行進行思考,進而充分地挖掘學生的說理潛能。當然,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深度學習,離不開說理情境的設置,因此,在教學環節需要教師從增強學生在說理課堂上的體驗入手,適時為學生構筑一定的說理情境,通過鼓勵和引導班級內學生在說理情境中大膽地“說”,進而在“說”的過程中提高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程度,真正做到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說理課堂;學生;深度學習;具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2-0055-06
新課標提倡學生在課堂上要敢于質疑,敢于提問,不僅要求教師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著眼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而且要依托現有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敢于培養學生大膽“說”的能力。說理課堂模式作為被廣泛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語言交互能力,讓自身的思維走向清晰,數理得到明確。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利用說理課堂模式來輔助教學工作的進行。隨著課程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說理課堂模式在應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也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很難在課堂上深入學習與探究課程知識內容,勢必會影響整個說理課堂的進行。鑒于打造小學數學說理課堂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文章從多個角度來展開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希望可以為新時期小學數學說理課堂的打造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提供一些策略上的指導和建議。
一、打造小學數學說理課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觀念落后
教師是否具備好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整個說理課堂的好壞。從現階段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形式來看,盡管部分教師已經調整和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將學科教學不再局限于過去,開始嘗試創新。但是,依舊部分教師受傳統理念的影響較深,很難適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過度采用講授式的授課方式,沒有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導致學生很難在數學課堂上主動地去“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學習氛圍的構筑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深度學習。
(二)整個課堂氛圍沉悶
在實施說理課堂時,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就是讓自己或者學生一直在課堂上去說,只是對說的方法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變就足夠了。在這種思想的作用和影響下,盡管學生相較于之前有了說的機會,但是具體應該說什么,怎么去說,學生依舊毫無頭緒,整個數學課堂的氛圍始終低迷。而課堂學習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加上數學知識的學習比較抽象且復雜,因此,容易讓學生產生不敢向教師提問的想法,如此惡性循環,必將會給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帶來消極的影響,進而影響其課堂學習的深度。
(三)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個性化學習是新課標以來被廣泛追捧的教育口號之一,強調對學生特點和優勢的捕捉,并隨之調整和改變教學的措施。但是,要想徹底把教學的中心從教師向學生轉變,有著巨大的挑戰。尤其對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來說,他們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是說轉變就轉變的,很多時候,這些教師會不自覺地去使用講授式的方式來進行講課,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只能被動地去學習。尤其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和影響下,需要教師創新學科教學的模式,關注多媒體教學。很顯然,依舊有教師存在著操作技能不熟悉、態度不端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說理課堂上的學習收獲。
(四)教學方法單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尚小,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自我管控的能力,無法在數學課堂上做到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勢必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整體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吸引到課堂的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選擇一些能夠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方式來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無法一直吸引學生,學生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好好聽課的問題。加上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了解不夠深入,因此無法做到因材施教,而統一化的教學模式,也會讓部分學生出現無法適應的情況,其勢必會影響說理課堂的構建。
二、打造小學數學說理課堂的可行性策略
(一)巧設導入,營造說理的氛圍
小學階段看重學生的啟蒙教育,關注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而說理課堂的建立,可以讓學生學會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好地展示問題探究的過程,尤其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想要說什么。鑒于此,在小學階段,想要打造和構筑好的說理課堂,需要提高班級內學生對說理課堂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說理氛圍,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說理課堂建設對自己在數學課上的深度學習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教師打造說理課堂,在課堂上大膽地去“說”。
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在班級范圍內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在導入環節嘗試利用言語對話的方式來激起學生進行說理的欲望,使得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比如,教師在教學初始階段,便彎下身子向學生問好:“同學們好!”此時,部分學生會出現茫然、手足無措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再次向學生問好:“同學們好!”此次,一些膽子大的學生便會回復老師,隨之,帶著全班的學生回答:“老師好!”緊接著,教師便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和學生進行對話:“同學們辛苦啦!”“老師辛苦了!”“同學們棒棒噠!”“老師棒棒噠!”此時此刻,整個班級內的學生都被教師的一番操作變得活躍起來。對此,教師把握住時機,以提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會數數嗎?”學生回答:“會。”“那么,具體是從什么時候學會數數的?”“從幼兒園。”學生回答。“那還有沒有更早的呢?”教師提問。“有,剛出生就會數數了!”有的學生大聲地說。此時,整個班級始終在一個熱鬧、充滿歡聲笑語的環境中進行。就是這簡短的問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班級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時所面臨的心理負擔,達到了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興致和熱情的目的。同時也讓班級內更多的學生變得大膽起來,敢于和教師大膽地進行說理,直接為接下來知識的學習作好了鋪墊,讓整節課的教學始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二)巧設問題,激發說理的需求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多嘗試向學生提出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其不僅可以更好地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在課堂上,有效避免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容易走神的情況。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答疑和解惑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繼續學習與探究的信心和動力。鑒于此,在課程教學階段,需要教師從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求知的欲望入手,通過指導班級內的學生經歷自我了解、說服他人的說理過程,進而更好地解決疑難問題,對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小數除法”一課的教學當中,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便就本節課的內容,直接向學生拋出問題:“小明在甲文具店花費4.8元可以購買4支圓珠筆,而在乙文具店花費3.6元可以購買2支圓珠筆,請問,小明應該去哪家文具店購買圓珠筆?”在這一問題的指引下,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各種猜測,并舉例進行討論。比如,可以把4.8的小數點去除,為48,48除以2等于14,再加上小數點,即為1.4,也就是說到甲文具店購買圓珠筆的價格為1.4元。同理,到乙文具店購買一支圓珠筆的價格為3.6,除以2為1.8。可以看出,甲文具店購買水彩筆的價格更便宜。隨后,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進行說理的需求,教師根據班級內學生對問題的交流和討論情況,繼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了“某個水果店內正在出售一種水果,現已知,該水果的價格為每千克14.6元,如果小明購買這種水果一共花費了67.2元,那么,小明購買了這種水果多少千克?如果花費的錢數為46.4元,那么,則購買了多少千克的該水果?”“某個養豬場內飼養了一批即將出欄的肉豬,現已知,這批肉豬每天需要吃掉精飼料1.84噸,如果該養雞場一共飼養了260只豬,那么,每只豬平均每天需要吃掉多少千克的精飼料?”等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有著密切聯系的數學問題,并引導和鼓勵班級內的學生繼續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著重說一說自己在面對這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具體是如何列式和計算的,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分享自己的做題思路和經驗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做題解題的技巧,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說”變成常態。
(三)巧設留白,挖掘說理的潛能
在小學階段,想要讓說理課堂的構建有意義,有價值,需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就說理的內容進行思考,反復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學生的說理潛能,讓班級內更多的學生在說理課堂上學會如何去說、具體應該怎么說,說什么。
例如,在“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一課的教學當中,在課堂教學開始階段,教師便利用說理的方式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試著回顧之前所學內容,試著說一說具體學習過哪些圖形。在此期間,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進行說理的潛能,教師則給學生留出了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思考“如果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那么,你會把它們分為幾類?具體是怎樣分的?”的問題基礎上,試著在課堂上大膽地將自己的分類方法說出來。比如,學生A:可以按照圖形是否可以滾動進行分類。學生B:可以按照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進行分類,其中,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可以分為一類,而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圓錐可以分為一類。根據學生對圖形的分類情況,教師繼續與學生進行對話:“你能把這些平面圖形再進一步分類嗎?”然后再次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如可以按照圖形是否由線段圍成來分類,其中,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可以分為一類,而圓等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可以分為一類。“那么,是否可以將由線段所圍成的圖形進行再次的分類呢?”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繼續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學生A:可以按照是否有直角來進行分類,長方形、正方形、直接三角形為一類,而平行四邊形、非直接角三角形可以分為一類。學生B:可以按照被圍成圖形的線段的實際數量來進行分類。其中,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為一類,而三角形為一類。通過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地說,進而更好地讓班級內的學生在說理的過程中對三角形或四邊形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提高其說理的收獲。
(四)巧設情境,增強說理的體驗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說理課堂的建設,需要關注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不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開展游戲活動的方式來進行,還可以指導學生組建學習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集中對一些數學問題展開分析和思考。其中,為了讓學生在說理課堂上獲得好的體驗,還需要教師充分考慮班級內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試著將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學生進行互補,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完成對數學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加強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在推動學生課堂有效學習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更多在課堂上進行思考的機會,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想法來大膽地說理,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的發展與提升。
例如,在“乘與除”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說理情境。在這一情境當中,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試著交流和討論:“如果我們將1萬朵玫瑰花進行捆綁,然后利用飛機的方式從某個玫瑰花種植基地運往大城市進行銷售,如果每一捆的數量都是10的倍數,那么,一共可以有多少種捆綁的方式?”對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教師可以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來將所有的可能性全部羅列出來,而羅列出所有可能性的小組則可以通過舉手的方式來回答教師所提出的這一問題,而其他學習小組的學生則可以針對該小組的回答來提出質疑,以充分的理由來否定其中的錯誤答案。如此一來,不僅為班級內的學生在說理課堂上的“說”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和討論中獲得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在討論中加深了對本節課知識的印象,充分意識到合作學習的好處,并在接下來的數學課堂上通過與其他學生的積極配合來進行說理,以此來更好地鍛煉和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巧設游戲,提升說理的深度
學生在嚴肅的氛圍中是沒有學習和表現熱情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以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為基礎,創建符合學生實際的說理類游戲活動,進而讓學生始終可以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積極踴躍地發言,大膽地去對教師或其他學生的觀點提出質疑。
例如,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當中,一方面,為了激發學生課堂進行說理的熱情,教師就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活動。比如,組織班級內的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猜物體”的游戲活動。在此次游戲活動當中,教師向學生出示一個不規則的物體,然后將該物體的正面進行遮擋,并將物體放在教室的中間,露出三個不同的角度,并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從所露出的角度來觀察這一物體,并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物體來確定該物體的形狀。在此次游戲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難免會產生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說理,針對不同的答案進行相互質疑,再由教師確定最終的答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游戲的快樂,激起了課堂說理的興致和動力。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在說理課堂上在與其他學生進行爭論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思維的開發與啟迪。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生課堂進行說理的深度,教師則繼續就本節課的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觀察物體,繪制簡易圖”的游戲活動。在這一游戲活動當中,由教師將一些物品擺放到講臺上,然后,要求班級內的學生以游戲闖關的方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仔細觀察和研究這些物品,在準確說出所觀察物體的特征的基礎上,試著將所觀察到的物體的簡易圖繪制出來,哪位學生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對所有物體的觀察與簡易圖的繪制,即可獲得此次游戲活動的勝利。
(六)巧設活動,構筑說理的平臺
在小學階段,想要讓說理課堂變得形象生動且富有活力,還需要教師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嘗試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視頻語言、音頻語言,為學生打造和構筑好的說理平臺,并要求班級內的學生在說理平臺上積極參加不同類型的說理活動,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與提升,真正意義上讓說理成為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的有力手段。
例如,在“長方體(一)”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幫助班級內的學生更好地在說理課堂上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探究,教師從學生立體空間能力的培養入手,適時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說理活動,以此來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提供幫助。比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長方體的體積,教師巧妙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微課優勢,適時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了“動畫語言活動”。在此次動畫語言活動當中,教師利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直觀展示了“將12個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組成一個大的立方體”的動畫,并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試著交流和討論所拼組而成的立方體的體積是多大,自己是如何知道的。通過給學生建立最初的空間想象平臺,進而為接下來學生的學習作好鋪墊。隨后,教師繼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說理。比如,在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利用小正方體拼組長方體、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基礎上,試著繼續利用說理的方式來說一說所拼組而成的長方體具有怎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為什么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且形狀也不相同,體積卻相同。經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系統化說理,以此來總結得出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體積單位的小正方體。當然,說理活動到這一步并沒有結束,教師繼續要求班級內的學生親自動手去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為2厘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在學生說出具體的擺法和體積后,由教師再次利用電腦播放動畫圖像,并要求學生相互之間展開交流,著重思考如果想要擺一個長為5厘米,寬為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又該如何去擺,其擺出來的長方體體積又是多少?通過指導班級內的學生去觀察在實際操作當中所得出的一些數據,進而明確數據與長方體體積之間的關系,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形成一定的立體幾何觀念,提高其課堂學習的效果。
(七)巧設作業,鞏固說理的成果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想要讓學生在說理課堂上“說”得起勁,“說”得有效,還需要鞏固學生的說理成果。而在“雙減”政策下,學生說理成果的鞏固,可以利用設計和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來實現。對此,在教學環節,需要教師在綜合考察班級內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情況基礎上,試著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一些以說理為主的課后作業,進而讓學生在完成這些說理作業的過程中獲得發展與提升。
例如,在“小數乘法”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以下的作業。
(1)利用口算的方式試著計算“6.8/3.2=? 12.5/5=? 128.2/16=?”等習題,并試著與其他學生交流和討論自己是如何進行口算的,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試著對“為了慶祝班級內學生在某次數學摸底考試當中取得一個好成績,李老師打算購買一些文具來獎勵學生,已知一本數學筆記本的價格為2.2元,而一支圓珠筆的價格為1.6元,如果李老師打算購買25本數學筆記本,那么,購買數學筆記本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如果李老師打算購買32支圓珠筆,那么,又需要花費多少錢?購買兩種文具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現已知一瓶汽水的價格為3.5元,小明一共購買了5瓶汽水,那么小明一共需要花費多少?如果小明購買的汽水數量為10瓶,又需要花費多少錢?”“在某個小雞飼養場內正飼養著一批小雞,已知每只小雞每天可以吃掉飼料0.2千克,倘若該飼養場所飼養的小雞個數為1800只,那么,該廠一天最少需要準備多少千克飼料才夠所有的小雞吃?”等一些數學習題進行分析,著重說出每道題目當中所給出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具體應該如何去列式和計算等。
(3)歸納和總結小數乘法和除法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上的計算具體有著什么樣的區別?當我們在計算小數乘法或除法時,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并將自己歸納和總結的成果在課堂上大膽地講出來。
(4)對自己課堂做題解題過程中所遇到的高頻錯題進行統一的歸納和整理,并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準確說出自己具體為什么會做錯,做錯的原因是什么。
此次以強調學生說理而設計和布置的課后作業,不僅改變以往課后作業以完成課后作業為主的布置方式,推動了整個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的優化與創新。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學會如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所在,真正意義上鞏固了學生課堂說理的成果。
(八)巧設評價,打造說理的課堂
在小學階段,想要更好地為班級內的學生打造和構筑說理課堂,讓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深度的學習,還需要在課后作好教學評價工作,并將其以說理課堂的方式呈現,通過讓學生利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每課一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來對自己在說理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進而在評價中準確地定位自己,明確不足。
例如,在“認識更大的數”一課的教學當中,一方面,為了讓班級內的學生可以大膽地說,教師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就自己在說理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利用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的方式來進行點評,進而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課堂學習上的問題,進而及時查漏補缺,有效避免課堂學習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需要從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入手,由教師多試著對學生進行評價。而這就需要教師在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基礎上,試著利用“很好,你是最棒的”“你說得很棒,請再接再厲”等一些激勵式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激勵式的評價,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接受評價中獲得提升,真正意義上在班級范圍內打造良好的說理課堂。
三、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效果,需要加強說理課堂的建設,使其符合新課標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從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入手,強調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通過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合作游戲,進而讓學生在合作完成游戲中獲得提升;還要巧妙地為學生設計一些教學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搭建和構筑一個說理的平臺,進而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有效的互動。此外,教師還需要從鞏固學生說理課堂的成果入手,在為學生設計說理方面的數學作業基礎上,做好課后的評價工作,通過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接受說理評價的過程中認清自己,發現不足,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參考文獻:
[1]康娘勉.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的構建[J].天津教育,2022(34):77-79.
[2]盧雪瓊.讓小學數學課堂因“說理”而精彩[J].黑河教育,2022(10):55-56.
[3]游永忠.立足小學數學說理課堂促成學生高效學習的思考[J].教育藝術,2022(10):23-24.
[4]方云龍.有理有據:小學數學課堂說理能力培養[J].名師在線,2022(26):11-13.
[5]朱倩.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2(17):88-90.
[6]鄭聲華.小學數學“實施說理課堂教學,落實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2(23):59-61.
[7]鄭忠偉.小學數學“說理課堂”的實踐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22(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