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高職院校的教師明確工匠精神的內涵,重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導致人文素養的培育效果相對較差。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核心素養以及工匠精神的內涵,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完善、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實效性,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養成人文素養。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人文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流傳以及積累形成了工匠精神,同時工匠精神也對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在當下的制造業以及制造文化中,工匠精神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也發揮出了自身的優勢和價值。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也應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分析工匠精神,要將人文素養和工匠精神進行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工匠精神時代背景
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工匠精神是由中華傳統文化沉淀和積累而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工匠精神的內涵較為豐富,代表著敬業、樂業、專注,并且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在當下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具備工匠精神,才能實現精益求精,不斷提升個人各項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雖然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但是這也使得大部分人不愿意浪費時間精益求精地做一件事情,這也導致人們缺少對創新的追求、對于標準的堅持,嚴重影響了工匠精神和時代發展的結合。在當下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明確自身職責,其主要教學目的是為社會培育相應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將工匠精神和人文思想進行結合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流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培養各項技能,了解工匠精神的真實內涵,在提升個人各項水平的同時,也能為其日后的發展提供便利[1]。
二、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作用
在當下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能夠讓學生展現出自身獨特的氣質,有利于學生提升個人思想道德水平,在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一定要明確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提升人文素養的同時掌握各種專業技能。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促使學生能夠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重點關注,精益求精,吃苦耐勞。
(一)實現立德樹人
在當下課程教學過程中,校方要明確培養人才的目的是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為社會培養相應的技術型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促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此,重點滲透工匠精神就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以國家建設為核心,重點提升個人人文素養,這對學生培育正確的勞動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提升學習水平的同時也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價值[2]。
(二)提升人才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明確時代的發展需求,更要明確育人目標,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最大化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技術型人才,這也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相應的理論知識,也要重點培養學生提高整體素質,在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師一定要重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樂于奉獻、精益求精,提升自身學習效果。
(三)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要重點培養自身創新意識,在豐富個人知識儲備量的同時,養成各種技能,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弘揚工匠精神,鼓勵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個人各項技能,這在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在當下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中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完善自我,挖掘自身潛力,在實踐中成長,不斷培養各項技能[3]。
三、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路徑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積極影響,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工匠精神和校園文化進行結合,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構建完備的工匠精神主題校園文化平臺也能促使學生不斷調動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而校方也可以開展相應的工匠校園演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能夠在演講、宣傳活動中了解到工匠精神的真實內涵,這對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職業人文素養,在激發學習熱情的同時,也能提升個人學習效果。在這一基礎上,校方在建設校園文化時,一定要重點滲透工匠精神的內涵,通過這種方式,學校也能展現出自身獨特的優勢、價值,構建相應的校訓,在滿足社會時代發展需求的同時,能夠提升自身的人才教學目標,不斷優化學生管理制度,這也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保障[4]。在校園內可以創設各種不同的活動,如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學生感受到校園文化與工匠精神之間的關系。將工匠精神融入當前的校園文化構建中,滿足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需求,學生感悟、了解、學習工匠精神。
(二)增多校企合作,弘揚工匠精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也明確了工匠精神的積極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滲透工匠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若想依靠自身力量實現立德樹人,相對較困難,校方增多校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途徑,通過這種方式也能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為學生優化完善教學環境[5]。另外,校方也可以邀請企業開展座談會,企業的優秀人員進入學校開展交流活動,也能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明確當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生可以與企業一線員工進行溝通,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對工匠精神的深刻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能將工匠精神和人文素養相結合,不斷提升個人各項水平。另外,校方也要以人文素養為標準,不斷優化、完善校園管理模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培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這也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專業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優秀的校友也可以到學校開展研討會,通過為學弟學妹講解相關知識,也能讓學生對日后的就業有著簡要的理解,學生不斷挖掘自身潛力,發揮自身潛能,對于校方來講,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觀或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校企合作的融合深度也能得到提升,學生能夠了解到企業文化中蘊含的職業人文精神,這在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同時,不斷擴充學生的精神內涵。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也能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明確自身的評價標準,了解行業對人才的發展需求,通過調整文化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使學生不斷激發個人學習主動性,這也能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校方提升對企業的重視程度,并不斷加大人文素養的培育力度。學生將人文素養和職業技能進行結合,還能提高自身學習效果,校方和企業的合作交流也能促使二者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實現合作共贏[6]。
(三)積極開展技能大賽
在當下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技能大賽,使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顯現出來,這是教育改革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質量。在實際開展技能大賽時,學生能夠擴充自身知識儲備量,豐富個人技能,在磨煉自身意志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7]。另外,在職業技能比賽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頑強拼搏、勇于向上的精神,觀察到學生的真實水平。大力發展技工教育,通過開展技能培訓,能夠促使時代社會發展需求被滿足,通過為社會培養素質勞動者以及技能技術人才,也能為弘揚公益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重點更新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能夠在提升各項技能的同時,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另外,在開展技能大賽時,社會各行業也要積極支持,通過這種方式構建尊重勞動的良好風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弘揚工匠精神,有助于以后的發展。高職院校開展技能大賽是一種鍛煉學生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及時地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深入全面地了解工匠精神以及人文素養,提升自身的各項技能,這有利于教師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明確他人優點,了解自身不足,積極轉變學習方法,這也是學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8]。
(四)將人文素養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在當下的大學生基本素養中,其中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包括專業素養、文化素養、身體素質等,其中,文化素養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質,文化素養能夠對其他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不斷提升文化素養,有利于日后步入社會。在當下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更新教學手段,在促使學生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人文素養,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也要將人文素養和教學課堂進行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動手動腦能力,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當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相結合后,學生也能夠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在正式實習前,教師要重點滲透工匠精神,促使學生能夠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工匠精神的真實內涵。教師需要了解工匠精神與本節課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提高教學質量,這對學生日后學習、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積極影響,在專業課的正式授課中,學生也要調動自身主動性及積極性,教師做到言傳身教,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促使學生能夠以教師為榜樣。學生在受到人文素養熏陶的同時,可以不斷提升個人各項能力,教師也能不斷提高育人質量[9]。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當下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一定要重點提升個人教學水平,這也要求高職院校要積極轉變,明確時代的發展需求,鼓勵學生在提升個人知識儲備的同時,優化自身人格,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另外,在當下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所有教師都應明確自身的職責,要以思想行為來影響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在提升個人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時養成各種優秀品質。教師要明確在學生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引領作用,無論是對學生的道德修養還是人生態度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教師一定要重點滲透人文素養,將人文素養的內涵和工匠精神進行結合,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各項技能,將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也能促使學生豐富自身,這有利于學生實現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一定要明確工匠精神的內涵,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人文素養,通過傳承工匠精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質量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明確自身是教學工作的引導者,一定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鍛煉,不斷提升實踐能力,要從多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將人文素養和工匠精神進行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這也能促使高等職業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金衛芬.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路徑探究[J].教師,2022(9):15-17.
[2]亢鳳華.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J].兩岸終身教育,2022,25(3):59-63.
[3]魏麗紅,翟秋喜.職業技能大賽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探究: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1,1(10):61-64,69.
[4]張紅玲.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探析[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4):68-70.
[5]黃麗娟.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119-122.
[6]劉鈺如.工匠精神視域下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路徑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4):141-142.
[7]謝金之.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137-138.
[8]黃嘉思.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索[J].進展:科學視界,2021(12):26-27.
[9]王曦.“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商科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3):31-34.
[10]齊曉威,李天鎖,王佳琦,等.職業生涯教育視角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研
究[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4):62-64.
作者簡介:郝唯君(1988— ),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瀟湘技師學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