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文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發展,美術已經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美術課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審美,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現階段的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068-03
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課堂教學能夠激活學生的美術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方式本就是教育的一種形式,在美術教學中與日常生活相連接,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日常審美,使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展現生活的美好。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全面實行生活化的教學方案,則能激發小學生的美術學習思維,同時結合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有助于改善沉悶枯燥的美術課堂,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1.小學美術的生活化教學實施目標
在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應該深入推進工作,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美術素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方式能夠在預期的實施目標上,提升小學生的人文審美素養,并且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促使小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元素,從而激發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同時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了解立體化的美術課堂情境,讓學生逐步掌握美術課堂的相關知識點。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場景能夠幫助小學生在課余實踐生活中掌握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可以結合美術思維感悟生活現象。因此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達到審美標準,而在教學中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創設美術課堂的生活化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獨立收集美術作業素材,通過結合生活中的有關知識,學習更多的美術內容。
2.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的意義
(1)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和審美能力
在生活化視域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創作靈感。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集中表現在對相關知識點的色彩、明暗等美術元素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小學生具備良好的生活常識,對其進行理解和區分,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將自己在課堂所學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同時也可以將生活中的觀察運用到課堂中,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和觀察能力。
(2)培育小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藝術創造成果則需要在生活中的有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相互平衡。因此在小學美術生活化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該全面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美術知識,其中主要包括美術創作所需要的素材,將生活元素與美術創作相融合,這樣才能激發欣賞者的情感共鳴。同時在小學美術創作過程中也不能全是生活中的實際元素,還可以添加一些作者的想象力,將生活與想象相結合,這樣才能使美術作品更加引人入勝。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上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的鑒賞,并且在欣賞過程中分享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術的魅力,并且在美術創作中運用生活知識,能夠全面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標準。
(3)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美術課堂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雖然小學生在年齡上比較小,但是他們在學習中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擁有屬于自己的審美標準,不同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美術創作的魅力,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美術小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視覺上的享受,也能夠全面培養小學生積極樂觀心態的形成。雖然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正確地對美術作品進行理解,但是他們能夠通過各種色調以及美術形態,感悟美術作品中的基本情感,尤其是一些美術作品,能夠激發小學生與作者時間的情感共鳴,從作品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感悟,然后感染相應的情緒,在生活化視域小學生通過美術教學,結合生活化的場景,能夠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3.生活化視界下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的策略
(1)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在小學美術課上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地進行角色轉變,在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不能夠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美術課程教學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發揮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快適應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開展美術課堂教學,引導小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并且結合生活中的有效觀察運用到美術創作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創作精神。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多彩的夢”時,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美術作品創作,為培養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奠定基礎。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互相展開討論自己的夢境,然后結合自己夢中的場景進行作品繪制,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說:“我夢到自己可以在天上飛,和那些天上的鳥兒一起翱翔。”也有的學生會說:“我昨天就夢到了自己可以打怪獸,化身正義勇士,鏟除世間的怪物。”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將夢中的奇遇畫出來。在整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起到教學引導性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日常交流,能夠結合夢中的情景,展開自己的作品創作,從而呈現出一幅獨特的作品。
此外,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師還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立體的畫面”時,教材中開頭講述的便是建筑中的立體浮雕,因此通過教材的引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周圍的建筑物,查找身邊的“立體浮雕”,并且結合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利用手繪或者是橡皮泥創作的方式,制作一個立體的畫面,在課堂上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行美術學習。在生活視域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自主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從而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在繪畫時的得心應手能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培養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起領導性的作用,更好地提升學生在創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進行觀察和創作。
(2)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體驗生活的真實情感,加強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同時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探索,并且在生活化教學情景的使用下,能感悟生活對美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例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認識圖形標志”時,教師可以在課后讓學生在放學之后通過觀察路上的交通標志,并且在第二天上課時,通過自己的觀察,談談對不同“標志”的認識,有的學生會說:“我發現在放學的路上經常會看到禁止行人通行或者是禁止超車等交通標志,這種禁止類的標志通常都是由紅色的圓圈和斜線組成,提醒人們不能夠做某事。”“那么同學們知道為什么這種禁止類的標志是由紅色圓圈和斜線組成的呢?”然后有學生就會回答:“老師,我知道,因為紅色更加顯眼,更容易吸引行人的注意。”對此,教師可以對該學生提出表揚:“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正是因為紅色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那么,同學們發現了沒有,不同的顏色能夠代表不同的意義,同學們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顏色代表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觀察,學會通過辨別不同的顏色,掌握不同的事物。
此外,在美術課程教學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在生活中的觀察,將自己腦海中的生活片段進行記錄,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美術實踐功底。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快樂的回憶”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展開自己的回憶,將自己小時候或者是之前的回憶內容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進行記錄下來。比如有些學生的童年回憶是十分精彩的,因此在作品上表現出來的情感是激情奔放,多姿多彩的,而有些學生的美術作品創作卻是單調,枯燥且乏味,教師能從不同的美術作品中,觀察到學生的情感變化。而在“快樂的回憶”有關作品創作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引導學生向著自己開心的記憶回想,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方式的使用,通過一些童年趣事,或者是童年食物激發學生的回憶。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使用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角度看待生活事物,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熱愛。
(3)創建多種生活化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發展,小學美術在教育教學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審美能力,同時更應該加強學生的情感變化以及學習體驗,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符合新課程教育的改革目標。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多種形式的生活化美術教活動,如可以在班級內開展美術角的活動,搜集學生在課余活動中的手工作品或者是其他美術作品創作,在美術角中進行展覽,同時教師也應該更加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為美術角增添更多的活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有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后墻中建立一個專門的作品搜集場所,尤其是針對課上表現良好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比如,在學習完“萬花筒”以及“星空的聯想”“天然的紋理”等有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作品進行收集,選擇一些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展覽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進行欣賞,同時加強學生的自信心。
此外,在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教師還可以有效結合校園文化展,或者是讓學生通過美術的形式進行日記設計,促使小學生通過美術創作的方式,將自己每天在生活中或者是校園中看到聽到的事情進行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結合文字、圖片等方式,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日常生活觀察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同時通過美術日記的創作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見證自己的審美提高,見證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同時也能夠切實地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因此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創建多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切實保證教學的實效性,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運用生活化的思維和方式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術創作思維,以此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程中,合理地運用生活化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培育小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美好情感。
參考文獻
[1]左佳.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淺談繪本教學[J].新課程,2021(48).
[2]雷改平.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家長,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