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指的就是校園內部在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的共同努力之下所創造出來的一系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稱。創建文明校園既是對優秀校園文化的發展需要,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民族文化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要素。積極推進優秀的民族文化進校園,對創建文明校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校園文明建設
高職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場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職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性,但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上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管理的基本方式以及教學的核心路徑上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屬性。本研究從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講述高職院校校園文明建設,對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明的軟實力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1]。
一、校園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明建設中的任務和作用
(一)校園文化的任務目標
關于校園文化的定義有很多,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指的就是校園內部在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的共同努力之下所創造出來的一系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稱。而校園文化的內涵可以界定如下:高等院校以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取向等作為核心要素,創建具有特色的人際關系模式和行為活動模式,并且借助于講座及其他文化設施為表征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2]。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當中對于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以及主要的實現路徑,從如下四個維度提出了一些策略和發展目標:首先,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確立為核心要素,讓廣大高職院校學生都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等作為核心要素,為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夯實基礎。其次,要將校風的強化擺在戰略高度之上,讓教育的風氣和學習的風氣更為優良,讓廣大教職工的向心力更強,發揮廣大教職工的榜樣帶動作用。再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德育教育與美育教育高度整合,將教育和文化高度融合,為廣大大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創設堅實的平臺。最后要進一步強化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和自然環境的優化[3]。
(二)校園文化的作用
(1)校園文化能夠為廣大師生主體提供更輕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校園文化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中,嚴肅認真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關鍵的組織形式,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朗誦比賽或者是歌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站以及宣傳欄進行內容的展示,為師生主體創造表現自我潛能和自我風采的良好空間。校園文化環境是多元的,在這樣的環境支撐下,大學生能夠學習到與他人和諧溝通的方式方法,能夠提升自身的團隊水平,而且這對于教師歸屬感和向心力的增強也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在和諧的校園文化的引導下,還能夠讓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形成良好的關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對方看成是關鍵的要素,都能夠積極地展示自己的魅力、消除偏見、互相尊重、精誠團結。
(2)校園文化對于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建設都是大有裨益的。校風是良好的,教風是嚴謹的,學風是健康的,任何一個目標的實現都要有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作為輔助和支撐。在良好的校風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能樹立積極健康的理念,而且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校園是教職人員的家,學生是教職人員的孩子,教師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價值理念。教師的工作內驅力不斷被激發,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風格,能夠為優良校風的構建夯實基礎[4]。
(3)要想建立優良的校園文化,就需要和諧校園作為支撐,反過來和諧校園的建設也少不了校園文化的引導。校園文化是高校教育活動中師生創新能力不斷凝聚和融合的平臺,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關注的首要因素是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的形成。在這里可以積極發揮網絡平臺或者是櫥窗宣傳的作用,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影響。
(4)校園文化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對于多民族的學校來說,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應該和民族精神相互契合,應該在民族文化的引導下,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將靜態因素和動態因素、顯性因素和隱性因素相互整合,這樣才能形成獨具個性的人際關系模式,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行為方式。多民族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凸顯民族主體文化本質的亮點和優勢,這樣才能夠提升校園文化的發展動力[5]。
二、優秀校園文化的精髓
優秀校園文化精髓包括:能夠傳承經典民族文化,師生能夠明德、悟理;具有書香氣息,能夠助力師生共同成長;追求卓越理想,能夠踐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當擔精神,能勇筑中國復興夢。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演化匯集而成的結晶,這是可以清晰反映我國民族文化特征屬性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反映各族民眾思想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特點的關鍵內容。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世代傳承,與其鮮明的特征屬性以及博大精深的內容是密不可分的。
創建文明校園既有助于優秀校園文化的發展,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種下中華民族文化的根,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高尚的審美情趣、深邃的哲學思想、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用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來指引學生發展和進步[6]。
三、民族文化在豐富校園文化中的意義
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和要素相當豐富,生產活動的特點以及民俗生活的特征等都是其核心內容。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要素。積極推進優秀的民族文化進校園,對創建文明校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有利于形成學校教育特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民族文化在校園當中廣泛傳播擴散提出了更為明晰的要求:學校應該契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打造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這樣就可以改變千篇一律教學模式的局限和束縛,為學生潛能的激發以及個性的培養夯實基礎,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和精髓。
(二)民族文化在豐富校園文化中的意義
民族文化資源涵蓋的內容體系是相當豐富的,而且涉及的范疇也是相當寬的,其中不僅有德育的內容,也有智育和體育等相關內容。同時,民族文化具有豐富性和差異性的特點,能為高職院校選修課程開發提供多彩的課程資源。
(三)推進民俗文化進校園,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創新力
積極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導性作用,讓地方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進步。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不僅可以對地方民族文化中消極落后的成分進行“過濾”,而且可以結合時代特點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進行提煉和創新。
四、如何推進民族文化走進校園文化建設
(一)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制度
要建立更為完善和更為成熟的校園文化建設檢查評價體系制度。要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全面引入校園文化的關鍵內容,借助于評價來促進建設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變得更為艱巨,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也應該被更加重視,應該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全面統籌,要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尤其是對于民族學生數量相對較多的高職院校來說,應該根據有關精神的調控引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個性化的制度體系。
(二)豐富校園文化的建設者
校園文化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不局限于學生,而應該面向全校師生。可以在各類比賽和活動中加入民族元素,如舉辦教師課程講授比賽,或者是開展一些競賽活動以及民族體育比賽活動等。這些豐富多彩而又具有創新性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和教師的潛力充分激發,讓他們獲得展示自己魅力的平臺。與此同時,可在各個學校的食堂內部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可以評選出特色小吃,或者可以開展校園內部的招聘活動等。
(三)使校園文化的內容更立體
很多的高職高專院校都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了使校園文化更加立體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對當前學校已經擁有的圖書館以及體育館等設施設備進行全面的開發和綜合的利用。這些建筑物可以在教師和學生的不斷努力下,變成實實在在可以發揮教育作用的實體。例如可以在學校的各個建筑物的墻上進行一些文創作品、民族書法等作品的展示。
(2)突破常規,賦予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設計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學生實際訴求進行不斷的變革和調整。這樣的文化才是更能發揮凝聚力的文化,才是更能讓教師和學生主體接受的先進文化。
(3)每一名教職工都有機會參與到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中來,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觀摩到學生出色的表現。
(4)歡迎各兄弟學院的師生加入校園文化建設,在每個年度舉行的大型活動中,都應該積極地邀請他們的加入,這樣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有效溝通的渠道,讓校園文化更加具有自身的屬性特點。
(四)校園文化與專業學習相融合
高等院校在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入高素質人才,而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是以此為導向來開展實施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校園文化教育模式應該盡快構建形成,如可以組織一些專業性的實踐操作比賽或者可以組織社團進行一些演講比賽等。
(五)使校園文化體現民族特色
民族學生較多的高校,隨著民族因素的全面加入,可以讓校園文化的獨特色彩更為突出。因此,校園文化和民族特色內容的銜接和融合是不可或缺的,要讓民族文化要素成為引領著校園文化個性化發展的關鍵推手,從而助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發揮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校園發展的戰略思路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的設計,其中不僅包含理論內容的設計,也包含服務性內容和實踐性內容的設計。學校可以組織專門的師資團隊對學生社團的各項活動的規劃實施進行專業性的點撥,各民族學生之間也可以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可以積極地進行良性競爭,這對于學生們友誼的增強以及學業成績的提升都大有裨益。與此同時,還要本著更開放性的視角和思維對校園文化進行構建,校園文化可以走出校園、走入社會當中,開展一些社會化的服務內容。
(七)引入優秀企業文化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與企業的優秀文化之間也是存在著密切關聯性的,無論是誠信文化還是責任文化,都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關鍵的文化要素。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如果能夠積極地引入各地方企業,就能夠讓學生更快應對崗位訴求,適應社會要求,這就可以為學生從校園到崗位的無縫對接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創建文明校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現代校園是開放和包容的校園,是追求自由平等的校園,是講求公平正義的校園。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發展時期,廣大的中國民眾擁有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基本愿望,這就需要學校培養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復合型人才。建設文明校園需要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理論指導,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一理論指導的高度概括。思想決定行動,在文明校園建設中提倡自由民主、倡導文明禮儀,通過傳統文化對道德修養的沉淀,營造和諧、文明的文化氛圍。理論指引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矛盾的新論斷為校園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培養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新型復合人才。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優秀校園文化是對社會先進文化的高度凝練,是學校發展、學生成才、教師成功的堅實基礎。教師是學校文化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學生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經歷者,讓所有師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倡導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齊心共筑優秀校園文化,讓高職院校成為孕育社會主義新型人才的搖籃[7]。
參考文獻:
[1]陳國強.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侯長林.論高校校園文化起源與變遷[J].學術探索,2012(07).
[3]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
[4]孫娟娟,周哲.淺談高校開展大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意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9).
[5]江晝.高校個性化校園文化模式構建[J].學海,2016(06).
[6]姜平波.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創新與內涵深化[J].黑河學院學報,2016(06).
[7]劉永紅.民族文化在豐富校園文化中的意義[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05).
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2年度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職業院校文明校園創建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22H066);天津工業職業學院科研計劃項目《學院文明校園創建的內容及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215)
作者簡介:阿達來提·托乎提(1993—?),女,維吾爾族,新疆庫車人,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高職院校校園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