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學問水平、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積極向上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新時期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背景下,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水平是高職教育活動開展,尤其是語文課程教學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在明確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意義基礎上,說明經典閱讀在人文素養培養中的主要作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經典閱讀活動推廣方式和實施要點,以此為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水平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職;經典閱讀;人文素養;教學改革
經典文本是指在人類歷史長期發展中產生的,能夠反映人的價值世界,體現精神文明發展,又對社會發展起到典范和權威作用的作品。經典閱讀活動的開展,能夠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在高職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深刻認識經典閱讀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促進作用,構建完善的經典閱讀活動推廣體系,實現經典閱讀在學生成長全過程的有效融入,有效提升高職人才培養水平。
1?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意義
1.1?高職人文素養的基本內涵
人文素養是相對較為寬泛的概念,通常是指人的基本素質,也就是個人在學生生活中,關于自己、他人和社會的態度和原則。結合人文素養的概念特征和高職人才培養的導向要求,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應當包括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應當具備的涵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領域的人文知識;在學習和社會活動中應當具有的包括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人文精神;在認識和解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以及自我問題時,所采取的具體行為方式。對高職學生而言,人文素養具有職業性、動態性、開放性特征,隨著學習深度的不斷增加和知識面的不斷拓展,人文素養結構也會不斷完善,人文素養水平應當隨之提升。
1.2?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現實意義
在當前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情形下,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深入做好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如下方面現實意義:首先人文素養培養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本質要求,在中華民族經典作品《大學》中,開篇就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1]我國高職教育數十年發展中,主要側重于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重視不足,利用經典閱讀等方式,深入做好學生人文素養的全方位培養,是有效改變高職教育人文性缺失的基本途徑。其次是利用經典閱讀等途徑做好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能夠更好地規避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導致的快餐文化等負面因素影響,改變學生文化素養中出現的淺表化和娛樂化傾向,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健全的人格,推動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2?經典閱讀在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中的主要作用
2.1?增長學生的人文見識
對高職學生而言,人文素養水平與其個人認知面、認知深度和認知結構有直接性關系,但是受高職生源結構、學生人文基礎等方面因素影響,學生個體之間的人文見識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偏差。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背景下,多數高職學生課外閱讀呈現明顯的碎片化特征,閱讀內容受智能算法影響,陷入信息繭房狀態,所接收到的閱讀信息較為狹窄。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閱讀活動,能夠有效突破新媒體閱讀導致的思想桎梏現象,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更好地掌握社會交際活動中的基本禮儀和禮貌用語,體現出現代青年人的文化內涵。通過經典閱讀活動開展,還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形成正確的辯證思維,避免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而導致的盲從狀態,為個人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2.2?提升學生自我認知水平
對高職學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是確保個人健康成長,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基本要求。在高職人才培養活動中,不僅要重視知識文化方面的教育,更應當強化學生人格培養。在中華民族經典文化作品,尤其是儒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格、品格教育內容,例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成為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發展的格言。在當前社會片面追求物質生活等的社會背景下,通過經典閱讀活動開展,能夠讓學生在社會不正之風影響下,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志向,在社會發展中保持本心,確保個人成長發展保持在正確方向上。
2.3?強化學生道德修養培養
在中外經典文化作品中,都蘊含有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引,能夠為學生道德修養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例如《陋室銘》中展現的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就能給予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即便在簡樸的生活條件下,做一個精神富有的人,也會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愛戴。例如《愛蓮說》中展現的不愿被不良環境和風氣影響的精神,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保留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胸襟,是做人應當具備的基本修養。利用經典閱讀活動,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良好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從更為高尚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夠真正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又具備競爭力的人才。
2.4?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精神,推動學生創業能力不斷提升,是新時期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導向要求。但是在人才培養活動開展中,學生創造精神不是憑空得來的,需要以學生堅實的人文素養為支撐基礎。經典作品通常都是時代文化的精髓總結,在作品中蘊含著對時代的客觀認知和豐富的想象內容。學生在閱讀和思考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形成發散思維。經典作品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直接展現形式,更是具有哲理性的藝術瑰寶。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經典作品過程中,不斷加入自己的思考,了解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認識到個體認知和意識的不斷發展變化,更好地培養學生看待事情和處理問題能力,在根本上實現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水平不斷提升。
2.5?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水平
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是當前高職人才培養活動應當關注的重點內容,也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就是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底蘊,要能夠具備良好的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更好具備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這些方面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經典閱讀的有效支撐。同時在核心素養培養中,還要求學生具備健康生活能力和責任擔當意識,在經典作品閱讀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人物在時代背景下做出正確選擇的深刻原因,能夠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抱負,積極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3]。因此在高職人才培養活動中,必須要準確把握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經典閱讀習慣,長期堅持閱讀中外經典文化作品,不斷提升核心素養水平。
3?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經典閱讀活動推廣方式
3.1?開始多種形式的經典閱讀講座
國學經典作品涵蓋內容廣泛,是學生經典閱讀的主要內容,但是對多數高職學生而言,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經典閱讀習慣,迫于升學壓力也難以有足夠的時間閱讀經典作品。因此在大學語文及相關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中,必須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經典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當構建以教學部門、圖書館、團組織等為共同參與經典閱讀推廣主體,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閱讀講座,利用學校的公告欄、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做好講座活動宣傳。在講座活動開展中,利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確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以經典作品為例,教會學生學會如何欣賞經典作品、領悟作品的內涵和意蘊。利用云數據平臺上傳講座內容,便于不同群體學生在課后自主觀看學習。這樣在學生入學階段開始,就掌握經典閱讀的基本方法,為后期經典閱讀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3.2?以整本書閱讀提升經典鑒賞能力
整本書閱讀是經典閱讀能力提升最為有效的方式,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圍繞經典文章選擇合適的書籍,引導學生在課后利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整本書閱讀,系統培養學生經典鑒賞能力,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經典作品整本書對高職學生而言較為枯燥,部分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在閱讀過程中,通常會出現興趣缺失或無法長期堅持等實際問題,更難以實現鑒賞能力的有效培養[4]。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中,要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利用結構分解和閱讀筆記相結合等方法,結合小組競賽、小組討論等方式,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時查找資料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真正將經典作品讀深、讀透,并融入自身知識結構中,形成更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并能夠指導學生健康成長。
3.3?圍繞教學項目組織經典閱讀課題研究
項目教學法是當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用成效較好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資源整合能力、問題分析和總結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圍繞教學項目組織經典閱讀課題,引導學生以項目小組形式,選擇合適的研究方向,明確研究重點和基本要求,深入開展經典閱讀項目研究。以高職大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論語等摘編內容為例,可以讓學生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從語言文字應用、經典作品的時代意義、經典作品閱讀與人文素養關系等視角出發,利用圖書館、線上文獻平臺等途徑,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5]。在教師指導下設定研究計劃,優化小組分工,依照規范化要求完成研究成果,以此不僅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生對經典作品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真正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要求。
3.4?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競賽活動
閱讀競賽是激發學生參與經典閱讀最為有效的組織方式,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中人文素養培養目標要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競賽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對提升人文素養培養成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閱讀競賽活動組織和開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以班級內學生為對象,分別成立賽事組織小組、參賽小組、裁判小組等,各個小組分別完成各自的工作內容。教師在競賽活動組織中,主要是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審核賽事組織辦法、觀察活動過程、監督裁判工作,確保競賽活動有序推進[6]。競賽內容可以包括經典作品朗誦、經典作品研讀、經典作品讀后感等多種形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參與為導向,推動經典閱讀活動有序開展。
4?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經典閱讀推廣活動實施要點
4.1?圍繞人文素養培養要求優化經典閱讀內容
古今中外經典作品極為豐富,單純依靠學生課內外學習時間,所能夠閱讀的范圍和內容受到極大限制,因此要確保閱讀活動開展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促進作用充分體現出來,就必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圍繞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要求,選擇合適的經典作品內容,確保閱讀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就當前高職人才培養的一般要求而言,經典閱讀內容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一是優秀傳統經典文化作品,如四書五經系列、二十四史中的名篇、唐詩宋詞元曲及四大名著等;二是紅色經典系列作品,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等相關的經典作品;三是健康成長系列,主要包括國家圖書館、教育部門推薦的經典作品;四是與專業、歷史人物、區域文化相關的經典作品;五是國外經典翻譯作品。
4.2?優化微閱讀環境滿足學生多元化閱讀需求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微環境,滿足學生多元化閱讀需求,是確保經典閱讀活動有序開展,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應當加強經典閱讀方面的宣傳,與課堂教學相呼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經典閱讀理念。圖書館、自習室等應當做好經典閱讀內容和場地方面的服務,增加經典作品供給,滿足學生日常閱讀活動需求。在校園網、微信及相關網絡平臺,可以適當推送經典語句、解析作品資料等方面內容,為學生選擇合適的作品提供參考。校園文化社團則應當充分發揮組織方面的優勢,定期舉辦相關方面的活動,引導學生定期開展閱讀活動,通過多元化溝通探討,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4.3?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升經典閱讀科學性
經典作品中蘊含有豐富的美學知識,要將這些美學知識和概念深度挖掘出來,切實起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導向作用,還應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閱讀能力,有效提升經典閱讀科學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適當切入經典閱讀相關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掌握經典閱讀的一般方法,了解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7]。通過與學生的深層次溝通,引導學生在新媒體碎片化閱讀時代,正確進行經典閱讀,并將閱讀中獲取的知識應用于自身日常生活和行為活動中,真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為學生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結語
閱讀經典、傳承文明是高職學生學習和成長中應當肩負的重要責任,對高職語文課程教師而言,必須要切實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提升對經典閱讀的重視程度,為學生指明經典閱讀的基本方向,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經典閱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為學生健康成長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巍巍.經典閱讀課堂助推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J].漢字文化,2022,324(S2):310312.
[2]楊兆貴.經典閱讀融入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華東紙業,2022,52(01):176179.
[3]李鵬.基于經典閱讀的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路徑探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2):5255.
[4]楊美容.國學經典閱讀對內高班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研究[J].品位·經典,2021(04):117119.
[5]梁小惠,蔣麗云.微閱讀環境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推廣路徑[J].今古文創,2021,52(04):117118.
[6]祝鳳云.新時期高校經典閱讀推廣創新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1):132135.
[7]申玉會.中國古代經典閱讀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9):200202.
作者簡介:程萬(1991—?),女,湖北大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職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