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軍


摘要:文章從鄉村振興視角出發,分析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并結合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的現狀,提出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以期強化美術教育效果,為鄉村振興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培養優質藝術設計人才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事業持續發展。然而,目前一些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導致人才培養效果不佳,不利于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應做出適當變革,優化美術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重點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持續優化和改革教學方案,確保學生具備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的能力。
一、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
(一)鄉村振興為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提供了發展機會
作為培養美術人才的重要陣地,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必須從黨和國家的發展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并立足高等職業教育,積極融入鄉村文化振興事業,迎接歷史新機遇。
(二)鄉村振興是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是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也是高等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鄉村文化的振興,為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與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鮮素材,是實現產教融合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平臺。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實踐中,高等職業院校需要不斷總結、完善歷史經驗,豐富與發展教育理論,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文化藝術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既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因此,高等職業院校非常重視保存傳統村落環境、保存傳統文化、發展文化工程、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培育鄉村文化創業與人才隊伍等方面,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為了更好地做好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揚州市職業大學開展了一次調研,發放問卷116份,回收問卷116份,有效問卷116份。問卷中涉及的內容包括“你所知道的本地非遺項目都有什么”“你認為年畫、風箏、雕塑、編織、剪紙等非遺技藝,哪一個更適合融入職業院校美術教育中?”等問題。調研發現,約83%的教師認為剪紙是最適合引入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的非遺項目,如表1所示。剪紙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有藝術魅力,又有審美教育的價值,將其引入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對充實美術教育課程體系,提高美術教育質量,推進美術教育改革具有積極意義。可見,在高等職業學校美術教育中引進各種民間藝術,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藝術、文化振興事業的發展。
二、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現狀
(一)課程系統性有待增強
在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中,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如圖1所示,了解到美術教學知識的基礎性和專業性較強,很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出現偏離的情況。為了順應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人才基本發展規律,教師會更加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和技能教學,如材料選擇、空間關系、色彩搭配原理和顏色的冷熱偏移,從而忽視基礎課程的專業性,這也體現出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過于獨立。
(二)學生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中,部分學生之所以選擇這一專業,并不是出于興趣,而是因為文化成績不好,只能被迫選擇,這就導致生源總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教育模式太過傳統
目前,高等職業美術教育方式較為傳統,在課程設置方面有待改進,這是因為目前各高職院校對美術教育的設置過于強調藝術類課程,忽視基礎課程,導致很多學生基礎素養不高,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同時,高等職業美術教育方式相對傳統,較少開展校企合作,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影響了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三、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
(一)結合本地文化培養創新創業藝術設計人才
近些年,國家印制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旨在保護和傳承傳統藝術。例如,江蘇揚州地區以運河文化、漁俗文化產品為切入點,積極培育地方特色文化產業,重點扶持運河文化帶打造,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取得較好成效。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本土資源的利用,做到三點:第一,以當地的特色優勢為基礎,在教學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第二,將傳統的特色資源帶進課堂,通過引入本地藝術家、設計師的相關素材和作品,為學生學習和創作提供靈感;第三,注重傳承和發展、保護和研究同步推進。如今,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教師要與專業的隊伍和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引導學生注重產品開發的針對性、原創性和藝術性,使學生的作品設計保留鄉村文化的精華。
(二)依托鄉村特色產業實施藝術扶貧
在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鄉村改造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如高等職業院校可以成立“美麗鄉村設計研究與開發中心”,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結合實踐項目、設計競賽、項目孵化等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內外育人體系;利用“美麗鄉村設計研究與開發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打造新農村建設平臺,充分利用地方行業大師、企業能人構建美術設計職業教育基地、“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等,并組織相關專家圍繞人才培養、企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專題講座,推廣鄉村振興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助力教師探索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新思路。
(三)結合職業教育優勢培養藝術人才
首先,對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如運用“工學交替、創新驅動”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做一體化發展;搭建以培養設計和生產能力為核心、以創新設計為基準,與非物質文化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形成“重傳統,強創新,深服務”的學科特色。
其次,重視課程體系的改革。如高等職業院校要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探究藝術教育的新途徑,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具有地域文化魅力的設計風格,從而為當地的文化產業和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高等職業院校還可以開設專業實訓班,加深學生對不同地區的文化認識,或通過校企合作,把實際的項目引入“美麗鄉村設計研究與開發中心”,從而實現藝術的設計共通。
再次,創建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美術教育實踐平臺。高等職業院校應開展校政合作,打造專業的美術教育合作發展模式,創建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以保障學生在專業學習后能進入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實踐,提高美術人才培養的質量。
最后,實施教學計劃的共建共享目標。校企應聯合成立“美麗鄉村設計研究與開發中心”,由學校、行業、企業組成具有較強文化創意設計能力的師資隊伍,指導學生進行鄉村環境改造和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同時通過學校、企業的項目合作導入課程,讓學生直接參與鄉村振興設計實踐項目,實現專業知識與設計實踐的無縫對接,達到高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等職業院校要想在美術人才培養體系中有機融入鄉村振興教育內容,必須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現實價值,并將其納入人才培養平臺和課程教學體系。不僅如此,教師應將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元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使其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審美觀念和美術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還要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保護設計,在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提高創新意識。
(四)開設農村成人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院校生源不限于適齡青年,根據農村發展需求,高等職業院校可以在農村開展“農村成人職業教育”或“鄉村特色小微企業行業培訓”的試點,主要面向農村留守青年和中年群體,采取政府、村集體、個人共同承擔的方法,使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選擇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學習,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術水平。這些學生在農村長大,一旦掌握了一技之長,就會投身鄉村建設。值得注意的是,試點班的開設要充分考慮這些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理解能力,從基本功開始,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同時,高等職業院??梢远ㄆ诮M織“農村成人職業教育”試點班學生與適齡班學生進行互訪,既能增進適齡班學生對農村的認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試點班學生的靈感。
(五)加強師資培養
教師力量是實施創造性創業教育的先決條件,首先,高等職業院??梢詮母鱾€專業中挑選積極性高、有資質的教師組成一個創新創業團隊,引導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其次,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高等職業院??梢匝堃恍┬袠I大師、專業人才開展學術講座,或者聘用兼職教授、產業教授,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拓寬教師的眼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最后,高等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師資隊伍技能訓練,把教師派到有一定教學實踐經驗的高校進行培訓,或者讓教師參加鄉村振興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另外,教師應積極參與藝術設計創作,并參加各類展覽,更好地了解當前產業動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界設計能力,讓學生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學科文化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心理學、經濟學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助力學生產生更多的創意,為后期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白雪,趙書琪,克明亮,等.藝術設計服務于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2(10).
[2]夏濤,李蔓.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J].核農學報,2022(7).
[3]易善炳.美術助力鄉村文化建設需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22(2).
[4]鄭成霞.高校藝術研學助力鄉村振興:以關中非遺美術為例[J].大觀(論壇),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