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明
【摘? 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遵循提質增效的原則,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對于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進入中學之后學好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礎,因此,科學教師更應該以打造高效的科學課堂為目標實施教學。文章就“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雙減”;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雙減”政策的出臺要求減輕學生的課后課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這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實施有效的教學,確保學生能在課堂內及時吸收、消化知識,并提升相應的素養和能力。小學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學習過程中能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獨有的奇特魅力,是培養學生科學意識、科學探究素養的重要課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科學教師要積極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要求
(一)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教學的課時有限,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帶領學生學習、探究更多的科學知識,就要求教師組織課堂活動時要緊密圍繞教學內容展開,選擇高效、實用的知識內容。教師要對小學科學教材進行深入研讀,并正確解讀課程標準,確定科學教學的核心知識,圍繞核心內容展開教學,組織適宜的課堂活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發展不足,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科學知識,加強科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性,凸顯科學教學的生活化、實用性。
(二)靈活設計科學實驗活動
在新時期,教師要改變以往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的發展,將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平臺,可以科學組織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實驗,總結科學知識。有效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廣闊的學習平臺。科學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教師可以多組織科學實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操作的全過程進行實驗探究,從而體驗科學的奧秘。學生經歷了實驗探索總結科學知識,不僅能對相關的知識點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保持持久性的記憶,還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
(三)針對性拓展知識內容
科學無處不在,雖然“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但是作為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從現實生活出發探索科學知識,拓展知識內容,讓學生的學習不局限于教材和課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些具有彈性的作業內容,不是讓學生完成書面作業,而是讓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或者課后進行生活化的實驗探究,利用常見的生活材料、生活素材進行探索。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
教師的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的導向,科學的教育理念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部分教師在科學課堂上依然沿用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注重知識的講解和灌輸,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學生自己思考和探索總結得到的知識有限,這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輸出知識,要求學生被動接受。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深刻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體,打造以學為中心的科學課堂。教師要從學生的現實學情、興趣愛好出發選擇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情的分析,精準確定知識起點,根據實際學情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并從學生接受的能力和程度出發,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比如在“固體和液體”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調查、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把握學生對固體、液體等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上,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內容和場景,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出發引出問題,融入趣味性元素,帶領學生思考和探究。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給予學生學習空間,控制教師講解時間,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主動建構知識框架。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將信息技術巧妙運用到科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豐富教學手段,以實現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造鮮活生動的科學課堂。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采用信息技術呈現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視頻,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科學教材以文字為主,雖然教材中也有插圖,但是數量有限,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信息技術能夠呈現直觀的圖片和生動的視頻,集圖片、文字、聲音為一體,不僅能夠動態化呈現知識,還可以展示一些動態的變化過程,將枯燥、單調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動態過程,在刺激學生感官的同時還能夠助力學生理解和把握知識點。學習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實現,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趣味、生動的情境,將枯燥的課堂變得鮮活,營造充滿活力的科學課堂。比如在“生命之源——水”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呈現現實生活、大自然中各種不同場景中的水,可以呈現動態的視頻,以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科學教學中遇到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教師也可以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突破重難點。比如在“氣候與季節”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觀察氣候的季節性變化,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變化規律。氣候的季節性變化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氣候的季節性變化規律,借助直觀的圖片和視頻將天氣和氣候特征的普遍性關系表現出來。
(三)精心設計有層次性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設計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將科學知識穿插在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中,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理解科學知識。教師要將趣味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另外,學生的學習是不斷深入的,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設計有層次性的教學活動。科學教學要體現學生的探究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建構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情境,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組織小組交流討論活動,對問題進行剖析,探尋問題解決的辦法,而科學知識就在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被學生所熟知。
教師要從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設計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科學研究活動,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從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帶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最終把握知識內涵本質。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比如在“它們是什么做的”這一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和探究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包括金屬、塑料、紙、紡織材料等,教師要設計環環相扣的課堂活動,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看、聞和摸等方式感受不同的材料,并聯系生活中各種材料的運用歸納總結不同材料的特性,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學習知識
內容。
(四)貼近學生生活,設計實驗活動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并且和枯燥的理論知識相比,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因此,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精心設計實驗活動。實驗活動要貼合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操作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并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活動還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保學生有能力完成。
比如在“聲音的傳播”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通過實驗發現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以及水中傳播,還可以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實驗活動,先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思考聲音是否可以在空氣、水中和固體中傳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然后準備相關的實驗材料和器材,并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索,充分利用常見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聲音是否可以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
(五)注重課堂有效性提問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圍繞科學內容、知識進行思考,這是確保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的思維,師生有效問答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常情況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充分發揮出課堂問題的價值和作用。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并不是隨便提出一個問題就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確保課堂提問始終圍繞核心知識點展開,不偏離教學目標。以往教師會提出一些用“會”“不會”“是”“不是”這樣的字眼回答的問題,這一類問題往往很難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減少這些無用、無效的提問。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導向性,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同時要具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通過想一想或分析探究才能得到答案。教師的提問也要體現出層次性,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串,由易到難設計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帶領學生不斷深入。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回答反饋,可以根據回答反饋及時追問、訪問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三、結束語
“雙減”政策的提出,實際上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科學教師也應該響應政策的號召,打造高效的科學課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并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全面提升科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顧婷婷.“雙減”政策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0):116-117.
[2]陳鳳靜.“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品質課堂的構建[J].天津教育,2022(24):100-102.
[3]何雨杭.探“雙減”政策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策略[J].小學生(上旬刊),2023(1):31-33.
[4]楊欣.“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分析[J].成才,2022(3):51-52.
[5]萬小玲.“雙減”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2(2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