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州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尋求深度數字化信息路徑,解決我國紅色文化服務的供給效率與數字時代不相匹配問題,是繼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主旋律的迫切需要。文章通過對紅色旅游發展背景、廣州紅色旅游發展現狀、面臨困境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廣州紅色旅游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策略,以期更好地保護發展好廣州紅色文化,樹立品牌形象。
關鍵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5-006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5.066
1?紅色旅游發展的時代背景
紅色旅游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是一款集政治、教育、觀賞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產品,旨在培育新的時代精神,并使之成為一種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繼承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其核心價值就是培育和構筑自己的精神價值和力量,為人民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紅色文化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類重要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進入21世紀,紅色旅游將走向文化性、生態性、責任性、個性化、多元化,目前的紅色旅游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在由傳統紅色旅游向創新型紅色旅游轉變的市場推動下,也對紅色旅游的數字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紅色旅游景區需要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網絡寬帶技術等對紅色旅游景點進行數字化的宣傳,保證我國紅色旅游文化能夠在日新月異的旅游產品中占據一席之地。
2021年11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印發,其中指出加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普查,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最終實現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支持廣州加快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加強革命文物價值挖掘研究和闡釋傳播,加強紅色講解員隊伍建設,策劃推出以建黨、建國等為主題的系列精品展覽。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打造提升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創建一批紅色旅游名鎮。因此,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紅色旅游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2?廣州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分布及規劃
廣州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獨有的“廣州紅幸福城”特質。星星之火,在廣州。作為革命之城的廣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起義路流淌過英勇就義的工農紅軍的鮮血,農講所見證了轟轟烈烈的中國農民運動。建黨初期,英雄的共產黨人用信仰和理想在廣州點亮革命的星星之火,黃埔軍校在廣州正式創辦,鞏固了廣州作為大革命策源地的地位。革命烈士用熱血與生命換得如今的太平盛世,紅色遺跡、紅色舊址遍布廣州市各個角落,廣州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
2.1?廣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基本信息
“追尋廣州紅色印記·共繪紅色基因圖譜”,通過文獻資料檢索、實地走訪調研、專家咨詢會座談等形式,2020年5月18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發布廣州紅色旅游資源普查結果,主要有8大類型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等。廣州共普查出紅色資源619項(其中物質遺存類526項,人文活動類93項),調查結果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也進一步夯實了廣州紅色旅游發展基礎,清晰了廣州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構成。
通過數據平臺統計得出,廣州部分靠前的紅色旅游景點排名如表1所示。
2.2?廣州紅色旅游發展規劃
2.2.1?構建“一核六片四廊”紅色文化發展格局
廣州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發展規劃中提出,將以越秀區為核心,構建“一核六片四廊”紅色文化發展格局。推出一批紅色精品場館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促進紅色文化資源與嶺南文化資源、商貿旅游資源、科教文體資源、創新創意資源、現代元素相融合,打造廣州紅色文化展示中心區、紅色文化教育宣傳主陣地,推進一系列紅色文化地標和特色片區建設、設計一批紅色經典景區和精品紅色線路、形成一批紅色理論研究專家、創作一批紅色文藝精品、樹立一批紅色城市形象IP,擦亮紅色廣州城市形象名片、全力塑造廣州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核心區品牌。
2.2.2?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從革命文物本體、紅色人物故事、卓越歷史貢獻等角度,加強廣州中心城區紅色資源整合,以5A級景區標準把越秀區打造成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外圍其他城區紅色資源實現聯動,讓歷史場景“再現”,讓革命文物“發聲”。著力重點打造覆蓋不同群體,讓紅色教育更鮮活更生動更有吸引力的?“紅色之旅”精品線路。圍繞廣州重要革命活動史跡、革命先輩足跡、改革開放時代印跡等,以“紅色之旅”為主線,將相關紅色資源串珠成鏈,形成“廣州起義紅色之旅”“毛澤東足跡之旅”“周恩來足跡之旅”“工人運動之旅”“農民運動之旅”“國共合作紅色之旅”“東江縱隊抗戰之旅”“改革開放窗口之旅”八條紅色主題線路,展示廣州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部分如表2所示。
3?廣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
3.1?有助于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傳承與開發
文旅融合和數字化技術的深入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文旅資源的呈現形態和用戶的體驗認知,只有不斷深化紅色文化資源內涵挖掘,加快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數字化保護與開發,才是紅色文化融入現代人民生活的重要路徑。將紅色文化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加以保護傳承,以新的視角給紅色資源數字化建設和推廣提供了新的契機方式展示和傳播,將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2?有利于提升廣州城市文化軟實力
在保護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廣州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全面開展“紅色經典誦讀、紅色研學課程設計、紅色經典劇目鑒賞、紅色詩詞書法、紅色主題游學”等亮點活動,把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轉變為城市建設經濟資源,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造出新型的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也是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方式。譬如積極開展中小學生紅色研學之旅、打造特色紅色旅游小鎮、建設主題紅色民宿、舉辦紅色文化團建活動等,從而不斷孕育出新的文化旅游業態,與此同時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在育人價值,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最終真正實現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
4?廣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面臨的困境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紅色旅游隨著旅游大環境的不斷更新,旅游與文化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加劇,紅色旅游在發揮其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實現了形式的不斷創新、內容的深挖。然而在其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以及文化資源開發模式上仍需要不斷探索,很大程度制約了其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與發展。困境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4.1?紅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層次較低
大多數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層次較低,仍停留在紅色旅游活動中各項基本的配套服務,例如導游講解、紅色宣教、文化展示、視頻觀看,形式內容創新不夠,根本談不上展示紅色旅游的主題特色,各景區獨有的文化內涵,數字化的技術開發少之甚少,游客在參觀學習中更是感受不到紅色旅游產品的深層價值。
4.2?紅色文化產品類型單一,開發方式簡單
目前紅色旅游產品幾乎都是由導游講解,以參觀型產品為主,缺少游客的體驗與參與,營造氛圍、表達內涵、體驗互動等方面更是缺乏創新與吸引力,很難在游客內心產生觸動和震撼。潛在深層多元化的資源尚未得到挖掘,產品模式雷同,數字化理念難以貫穿出行前、游玩中、出游后各個旅游環節,更不用說全過程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與高速發展的旅游市場要求脫節。
4.3?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程度不高
目前,各地紅色文化發展普遍存在影響程度不夠,轉型升級、內容革新對數字化建設的方向、步驟、內容認識不夠充分,思想認識比較滯后,甚至處于分散有壁壘的狀態,只能點對點逐個了解,缺少大眾認知度較高的紅色文化網絡平臺,缺乏整合與共享,限制了紅色旅游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4.4?紅色文化缺乏整體規劃和統一部署
廣州的紅色文化資源類型豐富多樣,各區在紅色文化建設發展、規劃中缺乏統一部署和全域整體規劃,各個區域只顧打造自己本區的紅色景區及文化內涵,沒有資源整合和共享的理念。部分城區數字人文在紅色旅游領域的應用過程中存在重產品輕運營、重形式輕內涵、重技術輕組織實施的發展誤區及標準制定很詳細但落實指導不到位等問題。
5?廣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策略
5.1?創新紅色文化資源信息化服務
深度多元信息化背景下的紅色文化服務,不能局限于傳統單一服務空間。首先需要定位受眾市場,并分析其需求,在此基礎上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創新呈現表達形式,達到引領紅色文化新風尚的目的。其次要分析、定位網絡群體的閱讀瀏覽習慣、精準研判目標客戶群體的關注度、參與性的差異。最后要對廣州數字化紅色文化資源獨有的文化特質和多維度價值進行精準識別、規律分析、信息重組和文化關聯,創造出新的教育與信息價值,抓住市場主流群體,創新不同年齡階段的文化消費模式,讓主流群體參與到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傳播路徑當中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體驗紅色文化魅力。
5.2?促進數字技術與紅色文化創意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記憶和紅色精神財富,加強紅色文化數字化信息采集,讓紅色文化“立體、豐滿”起來。將不同類型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大數據技術、數字化個性化處理,如“紅色精神+”“紅色展館+”“紅色舊址+”“紅色故事+”,甚至紅色旅游線路等,充分挖掘它們內在的獨特價值,形成各自特色,進行數字化還原,將線下展覽“搬到”互聯網上,在線上為人們營造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例如廣州起義紀念館推出“展覽就在身邊”,觀眾可以跨越時空和地域,“足不出戶”“云賞”“廣州起義”的展覽,隨時隨地“親臨”現場,720度瀏覽實景展館,營造全新的現場感,博物館沉浸式體驗活動拉近了觀眾與歷史之間的距離,與演員共同經歷,共同感受1927年那段風起云涌的革命故事。
5.3?整合紅色資源進行數字化資源傳播和宣傳
政府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可持續保護與創新性應用,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發動人民群眾、歷史學家、紅色文化研究專家收集、挖掘、梳理與整合各地的紅色文獻、圖片、紀錄片、聲音、文物等數據及信息,最終借助人工智能、AR技術、虛擬現實等技術,開發各具特色的數字化創意產品。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從簡單的數字化復刻,轉變為動態的、交互的體驗,大量的數字化基礎工程投入使用,豐富的衍生文創產品得到開發,提升紅色文化數字化資源庫的利用率,實現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實地加虛擬體驗式”開發利用,充分依托VR數字信息化技術宣傳當地紅色文旅資源,突破傳統的交互體驗依托“云”技術,進行濃縮和集成體現,打造高科技、沉浸式、體驗型的創新形式,從而實現精準化個性化傳播。讓紅色歷史“活”起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就正式推出了“文旅視覺·廣州起義歷史陵園”,提升了文旅數字化水平,數字賦能讓紅色資源“活”起來,讓宣傳教育“火”起來,值得借鑒。
5.4?搭建紅色文化數字化共享平臺,共享紅色資源文化財富
充分發揮媒介載體的作用,利用網絡媒體、大眾媒體傳播范圍廣的優勢,開發紅色旅游熱點,在利用數字化進行紅色資源展示和傳播的過程中,挖掘游客興趣,精準線路推薦,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數據,搭建統一數字化的用戶共享平臺,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規劃管理,挖掘新的旅游增長點,使旅游產品不再單一化,實現各資源和場景高效連接。將紅色景區的歷史通過VR/AR科技、主題場館與紅色文化融為一體,形成特色文旅品牌。甚至直接同紅色文化保護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和互動,用“科技+紅色文化”理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借助大眾的力量拓展紅色資源的共享范圍,無形之中也展現了廣州紅色文化旅游的品牌活力及形象。
6?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數字化時代,只有不斷推進紅色文化數字化建設,形式表達推陳出新,實現創造性成果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模式,感染一代代青年,引導新時代青年追求進步,認同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助力新時代,廣州的紅色文化資源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活用紅色遺存,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創新發展方向,更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讓紅色文化浸潤年輕一代人的心田,既要傳承歷史,又要觀照當下,更要洞見未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EB/OL].https://www.docin.com/p-2344722875.html.
[2]段斌.云南數字旅游創新發展研究——以“游云南”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1.
[3]陳俊秀,吳千漉.困境與突破:?紅色文化資源信息化路徑芻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40(4).
[4]張宇,黃艷.文化消費視角下的數字旅游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0):54-56.
[5]陳曼倚.區域紅色文化旅游遺產資源整合開發路徑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7).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2年度校級精品在線課程“廣東地方導游”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歐越男(1977—),女,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紅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