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祎瑋
【摘要】在新課標統領下,教師應在寫作教學中以生為本、立足教材、巧設情境、以讀促寫、以寫育人。學生在以讀促寫的習作中,能提升學習能力,訓練思維品質,從而完善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以牛津英語(上海版)7A Unit3為例,從學習設計說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過程設想與實施等方面開展以讀促寫教學實踐。
【關鍵詞】新課標;核心素養;以讀促寫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對初中生畢業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技能要求:在書面表達中,能選用不同句式結構和時態,描述和介紹身邊的人、事物或事件,表達情感、態度、觀點和意圖等。教師應該明確以讀促寫的重要性,并在實際教學中增強其教學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一、以讀促寫的定義與理論依據
筆者認為以讀促寫教學模式中“讀”和“寫”密不可分,“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寫”是“讀”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互動,是幫助語言學習者快速培養寫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20世紀8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輸入假說理論”。Krashen用“i+1”公式表示可理解性輸入,其中“i” 指學習者現有的語言知識水平,“l”指略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發展層次,學習者只有接受可理解性輸入,其語言水平才會從1發展到“i+1”的階段。
根據這個理論,學習者有足夠的輸入是習得語言的前提。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模式契合了此項理論,以閱讀作鋪墊,在有趣的課堂寫作教學活動中,充分轉化可理解性輸入,最終達到寫作輸出的目的。
二、以讀促寫教學實踐
1.學習設計說明
英語語言能力需要學生平時積累和習得,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通過閱讀和寫作來提高。也就是說,閱讀和寫作的過程,是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有效載體。基于核心素養的目標和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筆者發現七年級上冊Unit3中Kitty寫給筆友的一封信非常適合此次學習目標和任務。學生通過閱讀分析Kitty寫的信,從教材的閱讀材料中挖掘自己的寫作素材和話題,積累詞匯和語言,模仿篇章和結構,并通過寫作實踐得以應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提升自己英語核心素養。
2.教材分析
(1)單元模塊分析。本次學習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牛津英語第一模塊Relationships中的Unit3。第一模塊由三個單元組成,圍繞著Relationships這個主題詞,隨著單元的推進,學習內容從個人的親戚關系到人與動物的朋友關系,最后到其他國家的朋友關系,聚焦范圍從小到大,旨在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Relationships這個主題詞。
(2)單元分析。本單元共分為三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 Pen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先通過聽和說讓學生學會交談國家和國籍以及談談對于交筆友的要求和喜好;Reading: Foreigners in Garden City,然后通過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提問國籍國家,找到具體信息;最后通過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penfriend來對前幾課時的輸入,進行語言輸出的反饋和實踐。
(3)課時分析。本堂寫作課是應用文寫作,標題是給筆友Mike的一封回信,信件主體內容是自我介紹。基于以讀促寫的理念,本次寫作課的閱讀語篇選擇的是Mike的一封信,也是應用文,共112字。內容主體部分是Mike的自我介紹,Mike分別從自己、家庭和學校三個層面對自己展開介紹。
(4)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學習目標分為3個層次:①學生通過閱讀語篇,學會分析語篇內容,明白要寫自己、家庭和學校這三個方面的內容。②通過閱讀語篇,學習分析語篇中的詞匯句型,學生能將所學的關于自己、家庭和學校的詞組、句型運用到本次作文中。③通過閱讀語篇,學生能理解自己、家庭和學校這三個結構層面的邏輯關系,明白哪一個部分是最重要的詳寫部分。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通過閱讀,分析語篇的內容和結構,并知道其結構中的詳略和內在邏輯關系。
3.學情分析
筆者執教的班級是七(3)班,該班學生總體英語水平中等偏下,在英語成績和能力上兩極分化嚴重。英語水平好的學生寫作能力出色,能熟練地運用簡單句和基礎的各種復合句。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平時積累太少,寫作只言片語錯誤百出。七年級學生對于筆友和交友這個話題,在六年級階段已經有了一些單詞詞匯的儲備,如letter, friend等。七年級學生對于自我介紹在六年級時也學過一些單詞詞組,如slim, 180 centimetres tall等。
4.學習過程設想與實施
考慮到班級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及本次讀寫結合的能力培養,筆者整合歸納了課本內容,降低寫作難度,把本單元應用文寫作改為只寫信件主體部分,即學生自我介紹,不強調信件的格式和規范。筆者設計了如下以讀促寫的寫作學習活動。
(1)做中學(Pre-writing)。①猜一猜。課前引入部分,筆者設計了一個情境,由筆者弟弟Mike找筆友的來信,進入本課主題。學生通過猜測信中所寫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②讀一讀和想一想。接著,學生通過課件展示的信件,在閱讀中進一步熟悉了解信中內容,同時分析和思考Mike信件中內容的邏輯結構和層次。學生把信分為介紹自己、介紹家人和介紹學校三個部分。③說一說。第一階段,學生說出可寫自己的話題,如外貌、性格等單詞。在教師的鼓勵啟發下,學生能自主說出和這方面相關的一兩句完整句子。在同學發散性思考和篩選素材時,筆者在黑板上記錄mind map,寫下學生的思維過程。第二階段,學生談談自己家庭,仍舊以mind map的形式,板書梳理關于家庭的關鍵信息和內容。學生通過回答追問,不斷加深思考。如family activities,啟發學生說My family usually has a barbecue and go shopping at weekends。最后學生可以用幾句話來介紹自己家庭。第三階段,學生通過學校圖片來談談自己的學校。通過詞組和圖片的提示,學生知道可以寫喜歡的學科、校園風景和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學生學習介紹自己、家庭和學校的過程,都是以閱讀為抓手,從詞—句—段—篇的漸進式學習過程。
(2)學中做(While-writing)。①理一理。在動筆之前,學生要明白本課的寫作要求,如內容,語言,和創新方面的要求。②寫一寫。學生根據要求寫出初稿。
(3)展示和分享(Post-writing)。①學生根據checklist自評作文。②同學互換作文,根據checklist互相批改。通過互評的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便成為了評價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③展示習作,一起點評和反饋。④學生通過Good friends are good friends no matter how far away they are from each other.的分享,認識本課的主旨,大膽嘗試,放開眼界去交朋友。
(4)課后作業。學生再修改潤色自己的作文,并發E-mail給Mike。這項作業讓本堂課有始有終,首尾情境互相呼應。
三、教學反思
本堂課后,筆者組織了一次學習反饋訪談,并進一步思考:如何在以讀促寫的課堂模式下,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以此來落實核心素養?
針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其一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以及視頻文字等啟發,開拓學生的思維寬度。其二,可以利用板書和各種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如樹狀圖、mind map、流程圖等。
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一要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要巧用教材素材和課外閱讀資源。其二要鼓勵學生善觀察多模仿,從實踐模仿中掌握新知。其三是在平時教學中多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同學互評,鼓勵學習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
四、結語
總之,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在創設的英語閱讀情境中積累語言素材,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喚醒寫作思路和思維品質,在各種課堂活動中歷練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后,能讀書萬卷,以讀為引,行成于思,下筆有神,從而鑄造英語課程核心素養之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鄧佳妮.“以讀促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