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令花 肖揚婧卿 喬繼琛 鄒標 付冬琴



【摘要】? 目的? 探討血常規(guī)檢測指標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關系。方法?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10月醫(yī)院治療的60例AECOPD患者為病例組,同時從醫(yī)院體檢中心隨機抽取6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分別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通過對比分析,血常規(guī)各指標與AECOPD的關系。結果? 病例組與對照組患者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嗜酸性粒細胞數(E)、血小板數(PLT)、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壓積(PCT)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紅細胞數(RBC)、血紅蛋白(Hb)含量、血細胞壓積(HCT)、淋巴細胞數(L)、單核細胞數(M)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白細胞數(WBC)、中性粒細胞數(N)、嗜堿性粒細胞數(B)、有核紅細胞率、幼稚粒細胞數(I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AECOPD患者WBC明顯增高,分類中以B、N增高,L、M減少為主要特點,并伴隨貧血癥狀及未成熟細胞增多。
【關鍵詞】? 血常規(guī);檢驗指標;AECOPD患者;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46.11+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9--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反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息、憋悶等癥狀的慢性呼吸道炎癥性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表現為更嚴重的氣道黏膜炎癥反應,支氣管黏膜增厚、分泌物增多等癥狀;伴隨支氣管狹窄與痙攣,易誘發(fā)肺性腦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2-3]。血常規(guī)檢測可對血液中有形成分進行檢查,如對紅細胞(RBC)、血小板計數(PLT)、白細胞計數(WBC)及白細胞五分類計數等;也可對血細胞的形態(tài)、血紅蛋白含量(Hb)、紅細胞壓積(HCT)等多個參數進行檢查用于疾病的判斷[4]。隨著醫(yī)學科技發(fā)展,血細胞分析儀的精密度、準確度均較高,血常規(guī)成為醫(yī)師診斷疾病最常用的輔助檢查手段[5]。關于AECOPD和血常規(guī)檢測相關性的研究,目前多是中性粒細胞計數(N)、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NLR)等項目,少量研究證實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功能等與AECOPD存在相關性[6-8]。血常規(guī)檢測指標多達二三十種,其他十幾種指標是否也和AECOPD存在相關性尚未見到報道。本研究采用臨床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探討血常規(guī)檢測指標與AECOPD的關系,為臨床醫(yī)師更好地診療AECOPD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10月醫(yī)院治療的60例AECOPD患者為病例組,同時從醫(yī)院體檢中心隨機抽取6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AECOPD患者資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相關診斷[9],且患者治療前做過血常規(guī)檢驗,檢測結果數據完整。排除標準:資料不全的AECOPD患者。病例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5~86歲,平均72.65±7.70歲。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55~90歲,平均69.9±7.5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室檢測方法
所有AECOPD患者均在治療前采集靜脈全血,采血試管使用EDTA-K2抗凝,使用希森美康XN-1000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試劑、質控品等均為廠家配套試劑。對照組人員在血液采集方法、抗凝劑選擇、試管批號、檢驗儀器和方法上均與AECOPD患者相同。
1.3? 檢測指標
(1)紅細胞相關檢驗指標:包括RBC、Hb、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標準差(RDW-SD)、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DW-CV)。
(2)白細胞相關檢驗指標:包括WBC、N、淋巴細胞數(L)、單核細胞數(M)、嗜堿性粒細胞數(B)、嗜酸性粒細胞數(E)。
(3)血小板相關指標:包括PLT、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壓積(PCT)。
(4)未成熟細胞指標:有核紅細胞陽性率,幼稚粒細胞計數(IG)等。
1.4?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紅細胞相關檢驗指標與AECOPD的關系
病例組與對照組患者MCV、MCH、MCHC、RDW-SD、RDW-CV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RBC、Hb、H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白細胞相關檢驗指標與AECOPD的關系
病例組與對照組患者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患者WBC、N、B水平高于對照組,而病例組患者L、M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血小板相關指標與AECOPD的關系
病例組與對照組患者PLT、PDW、MPV、P-LCR、PCT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未成熟細胞指標與AECOPD的關系
病例組患者核紅細胞率、IG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表現為氣喘、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0]。據研究,每年全球COPD患者約有0.5~3.5次急性加重情況發(fā)生,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因此及時確診和治療AECOPD患者,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與預后有重要意義[11-12]。
本研究分析的血常規(guī)檢驗指標有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和未成熟細胞細胞等。有研究顯示AECOPD患者WBC高于正常組[8],本研究中病例組WBC明顯高于對照組,分類中以B、N增高,L、M減少為主要特點,但病例組與對照組患者E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研究表明[6],RDW水平為AECOPD組>COPD組>健康對照組,且在AECOPD中按GOLD分級中Ⅱ-Ⅳ級間RDW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甚至RDW與住院總天數、總費用呈正相關。本研究病例組RDW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收集樣本偏少有關。有文獻證實[13],PLT在感染組與對照組間并無差異,且在治療前后均無明顯變化。本研究血小板相關參數比較,無明顯差異,與其研究相符。多項研究表明[13-15],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和NLR與AECOPD診斷、預后及炎癥感染程度,住院患者90天病死率等指標有相關性。
本研究發(fā)現,病例組患者有核紅細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IG明顯高于對照組。該類指標在AECOPD診療中尚未見到文獻報道,本研究為后續(xù)AECOPD研究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AECOPD患者WBC明顯增高,分類中以B、N增高,L、M減少為主要特點,并伴隨貧血和未成熟細胞增多的情況。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解決NLR、PLR等指標的疑問,也未能夠在AECOPD分級中進行血常規(guī)常用指標比較,期待在后續(xù)研究中進行補充。
4? 參考文獻
[1] 李若曈,饒蓁蓁,傅晏紅,等.2030年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負擔預測與危險因素控制效果模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2,43(2):201-206.
[2] Bagge Kristian,Sivapalan Pradeesh,Ekl?f Josefin,et al.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patient outcomes with amoxicillin vs.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data from 43,636 outpatients[J].Respiratory Research, 2021,22(1):11.
[3] Lca B,Sc C,Mm D.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2019 report:Future challenges - sciencedirect[J].Archivos de Bronconeumología,2020,56(2):65-67.
[4] 于福榮.C反應蛋白和血常規(guī)檢測的臨床意義[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2,32(1):90-92.
[5] 儲安君.血常規(guī)檢測在臨床疾病中的運用價值及意義[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13):133-134.
[6] 孫艷.紅細胞分布寬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相關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
[7] Farah R,Ibrahim R,Nassar M,et al.Th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is a better addition to C-reactive protein than CD64 index as a marker for infection in COPD[J].Panminerva Medica,2017,59(3):203-209.
[8] 李攙,韓仰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檢測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的臨床意義[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2):40-41.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診斷要點[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1,29(6):134.
[10] 陳曉妹,洪蘭,楊艷,等.接納與承諾療法聯合縮唇呼吸鍛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22,35(6):1453-1455.
[11] Ibrahim Dwedar,Mohamed Ali,Hossam Abdel-Hamid,et al.Prognostic values of neutrophilic count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mo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J].The 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and Tuberculosis,2019,68(1):5-8.
[12] 韓瑛瑩.血常規(guī)指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預測和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2,20(34):116-118.
[13] 陳家翠,彭松,余志艷.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及血小板平均體積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學,2022,28(10):1726-1731.
[14] 何冬蘭,李文,吳東,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聯合平均血小板體積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診斷價值[J].廣東醫(yī)科大學學報,2022,40(4):388-392.
[15] 馮思鵬,李夢遠,李隆祥.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90天病死率的預測價值[J].中國急救醫(yī)學,2022,42(9):764-768.
[2023-04-27收稿]
基金項目:江西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022B12)
作者單位: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江西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醫(yī)學基礎部(崔令花、肖揚婧卿、喬繼琛);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鄒標、付冬琴)*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