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韻瑤 倪瑩 朱乘光 譚旭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21年1月- 2022年12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病科就診的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類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根管治療+牙周袋沖洗,觀察組采用根管治療+牙周袋沖洗+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及其牙周病相關指數[根尖周指數、牙周探診深度(PD)、牙周附著水平(CAL)、改良出血指數(BI)]、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根尖周指數、PD、CAL、BI各項牙周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改善,但觀察組根尖周指數、PD、CAL、改良BI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IL-1β、IL-6、TNF-α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為86.67%,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治療中,采取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方案,可以在改善牙周指數的同時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對提升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牙周指數;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 R781.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9--04
牙周組織與牙髓組織在解剖上通過牙本質小管、根尖孔或側副根管進行連接,在組織發生方面均來源于中胚層或外中胚層,故不論是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均有可能導致另一方面產生相應的反應,感染和病變可以相互影響和擴散,導致聯合性病變[1]。目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在臨床治療中,常采用局部處理、抗感染及根管治療干預[2]。然而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與單一病變相比,治療的難度更大,而且預后也較差,治療期容易發生感染加重,出現較劇烈的疼痛、腫脹等情況,延長恢復時間[3]。有研究表明,在常規根管治療中,使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以將病變的軟組織準確地切除掉,從而將牙周袋內的微生物清除,有助于消除種植體內的炎癥[4]。本研究采用臨床實驗,觀察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臨床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1月- 2022年12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病科就診的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就診前3個月未進行治療或服藥;患者均已確診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者。排除標準: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者;重度牙周炎,患牙已無保留價值;精神心理障礙者;妊娠及哺乳者;不愿配合研究者。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類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4~68歲,平均45.44±1.10歲;病程1~6個月,平均3.15±0.35個月;病變類型:1型30例,2型18例,3型12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5~69歲,平均46.14±1.11;病程1~6個月,平均3.24±0.48;病變類型:1型31例,2型18例,3型11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內容和管理預案均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治療方法
由同一名醫師檢查和記錄患牙的牙周狀況,如患牙唇側、舌側的近中、正中、遠中等面的6個位點牙周探診深度(PD)、牙周附著水平(CAL)、改良出血指數(BI)。之后對患牙的根管,實施開髓拔髓,測量長度,并在M3機用鎳鈦系統下進行根管預備,根管封藥為Ca(OH)2。1周后,在AH Plus糊劑下配合熱牙膠,對根管進行垂直加壓充填。根管治療完成的同時,采用超聲潔牙機對患牙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對照組對牙周袋進行沖洗,并放置碘甘油(國藥準字H31021302,上海運佳黃埔制藥)。觀察組以對照組治療方案為基礎上,增加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具體方法:牙周基礎治療后,使用半導體激光(Doctor smile,SP模式,2.5W)在牙周袋內將直徑為300μm光纖插入,朝向內壁,并進行照射,每次0.5min,1次/d,連續5d,再對牙周袋進行沖洗,并放置碘甘油。兩組均在1個月后再次復診。
1.3? 觀察指標
(1)牙周指數:包括PD、CAL、BI。PD為齦緣至袋底的距離,將標準的探針緊貼在牙面,平行牙軸,輕微進入做記錄,探測多個區域的深度,取平均值。檢測牙周附著水平的方法與PD一致。BI分為4個等級,其中0為無出血,1為點狀出血,2為齦溝出血,3為重度或是自發性出血。
(2)根尖周指數:分為5個等級,其中1級為根尖出現間隙,結構正常,邊界光滑,2級為根尖孔外周膜有不規則增寬,骨質結構輕微的紊亂,3級為根尖孔周通過X線檢查,發現透射區增寬,骨質紊亂嚴重,4級為根尖孔周在X線檢查下發現透射區有嚴重增寬表現,骨小梁變細,骨髓腔增多,5級為根尖孔在X線檢查下發現不規則變化,骨質結構嚴重紊亂,邊界模糊,骨小梁、骨髓腔更細、更大[5]。
(3)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在治療前后,取空腹靜脈血4ml,在室溫下靜置,之后離心處理10min,取上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以上指標水平[6]。
(4)治療總有效率:癥狀基本消失,PD恢復正常,X線檢查發現根尖病變范圍正常,牙齒松動低于2mm,牙周無膿腫,為顯效;癥狀好轉,根尖病變的范圍縮小,PD變淺,牙齒松動、咀嚼等功能均改善,且沒有出現牙周無膿腫,為有效;以上標準,均沒有達到,為無效[7]。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觀察例數×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牙周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根尖周指數、PD、CAL、BI各項牙周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明顯降低,但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IL-1β、IL-6、TNF-α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為86.67%,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牙周袋內和感染的牙髓內部出現厭氧菌,并出現混合性感染,會引起炎癥、免疫反應,而且兩者感染、病變還會相互擴散、影響,使得病變聯合發生,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從而誘使牙齒缺失,降低生活質量。因其是細菌混合感染所致的口腔疾病,病變大,如此時采用傳統治療,不能完全清除牙周袋內的細菌,或是不能完全將根管內部的毒素清除掉,故效果不佳[8]。目前,臨床對死髓牙先做根管治療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治療原則,即通過根管去除多數感染物,且對冠部作封閉、對根管填充,以此來防止根尖周出現病變,或是促使根尖周病變的愈合,配以規范的牙周治療[9-10],但部分患者治療的效果欠佳,無法全部清除感染的細菌。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療措施清除牙齦內細菌感染,改善牙齦周微生物環境[11]。
半導體激光屬于紅外波段的激光,通過照射牙根管,將玷污層、根管內的致病菌殺滅,能穩定根尖、牙周的病損情況,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12]。半導體激光在多次照射下,能降低牙本質、血管壁的通透性,有助于預防炎癥因子的滲出,有效清除細菌、毒素,實現抗感染、改善牙周血液循環的目的[13]。牙周袋內給藥與半導體激光聯合治療方案,能發揮協同作用,改善疼痛感,提高臨床效果[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牙周指數以及根尖周指數分低于對照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這些結果證實了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采用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可以在改善牙周指數的同時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對提升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4? 參考文獻
[1] 李雅靜.半導體激光聯合Vitapex糊劑及牙膠尖根管充填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牙周指數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2.46(11):1334-1336.
[2] 艾力麥爾旦·艾尼瓦爾,木合塔爾·霍加.生長因子誘導牙髓干細胞成骨向分化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9,33(2):205-208.
[3] 梁揚師,寧海燕,梁斌.替硝唑聯合地塞米松輔助根管治療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療效及炎性因子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7):406-408.
[4] 韓雪.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聯合半導體激光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牙周指數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6):67-68.
[5] 呂淑燕,袁媛,畢明星.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行半導體激光輔助比塔派克斯糊劑對PD、mBI和GI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0,28(5):116-117.
[6] 王冰.半導體激光輔助下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2):7-8.
[7] 侯德強.半導體激光輔助比塔派克斯糊劑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系統醫學,2019,4(15):153-155.
[8] 李木子.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根管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療效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20):70-72.
[9] 盛鵬,姜計華,王鑫,等.牙周牙髓治療聯合半導體激光對重度牙周炎患者療效及MMP-8、TIMP-1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3,39(2):94-98.
[10] 黃鶴,李洪波.鹽酸米諾環素輔助根管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84-87.
[11] 陳鑫.替硝唑片與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輔助根管治療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中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10):126-128.
[12] 孫賀,劉彥.雙波長激光聯合輔助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療效及對患者PLI、BI、PD和CAL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9,30(3):349-352.
[13] 王東江,騰賽賽.半導體激光在口腔臨床醫療中的應用和研究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22,36(9):153-156.
[14] 鄒帆.半導體激光輔助牙周非手術治療重度牙周炎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22,23(4):57-58.
[2023-05-17收稿]
作者單位:550001?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體牙髓病學教研室/貴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病科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