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玲玲
閱讀是語言輸入、積累的過程,寫作是語言輸出、展示的過程。學生有了語言的輸入,就會對主題內容產生初步感知,提升語言的整體水平,從而減輕創作中的緊張情緒。教師要加強讀寫融合,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鞏固及寫作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語言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讀寫相依,相互成就
一旦閱讀與寫作彼此脫離,學生在寫作時就會陷入無內容可寫的窘境。為減輕學生在創作中的緊張情緒,教師要加強閱讀與寫作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讀”為“寫”提供素材
為保障閱讀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引入豐富的單詞、語法等知識,以及有趣的故事、曲折的情節,給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多樣的讀寫訓練,讓學生去模仿文本中的好詞好句,并靈活運用于作文中,促進他們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
(二)“寫”助“讀”延展空間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對閱讀內容有了深入了解后,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獨特感受融入寫作中,從而促進對文本語言結構的把握、文本內涵的把握、作者情感的體味,才能讓情感體驗得到升華。教師在完成閱讀內容后,要對閱讀內容加以拓展延伸,借助情景對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歷程,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促進學生大膽表達。學生遇到類似的主題時,就可調用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的儲備,靈活運用于寫作過程中,使寫作活動變得更加順利、表達更加流暢。
(三)“讀”“寫”相融促進發展
閱讀與寫作彼此相依,相互促進。閱讀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樣寫作教學可反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整合,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文本情感的領會。教師要加強讀寫的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下冊Unit 3 Robots的Task“A complaint letter”時,教師在學生掌握Part B中Daniel的投訴信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仿照Part B中Daniel的投訴信,仿寫一封投訴信,可以是自己買的電腦、洗衣機、冰箱等商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故障,要求退貨退款等,向商家投訴。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會發現更多的問題,比如投訴信形式、內容,要如何更好地表達訴求等;在注意這些細節后,反過來再去讀文本時,就會有更大的收獲。
二、以讀促寫,儲備素材
寫作對學生掌握詞匯量、語法知識有一定的要求。寫作活動的開展能考查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與運用能力。學生要寫出一篇令人滿意的作品,就需要調動大量的詞匯、語法知識,還要具備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言運用能力。但在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由于詞匯量不足、寫作技巧缺乏,作文往往不盡如人意,經常會出現“中式英語”、單詞堆疊、語序混亂等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借助閱讀為學生的寫作搭建支架,才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一)創設情境,提煉語言要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主題相關的短文,并讓他們根據關鍵詞提煉相關要點。教師以任務引領學生快速閱讀,讓他們根據關鍵詞去搜索答案,促進學生對詞句的積累、建立寫作的框架,才能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基礎。教師要借助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讓他們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闡述觀點、傳遞彼此的情感。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寫作情境,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讓他們能有話可說,能大膽談論自己的生活,為后面的寫作做好鋪墊。
(二)閱讀文本,形成寫作框架
在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后,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繪制思維導圖,回顧文本的結構。學生在繪制完思維導圖內容后,教師要對其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將繪制的思維導圖與寫作任務加以對比;并通過問題引導他們再讀文本,從范文中學習詞匯、句型及表達方式。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1 Know yourself的Task“Aformal recommenda-tion”時,教師先讓學生觀察Part A的思維導圖,然后根據Part A的思維導圖完成Part B的內容。接著讓學生先仿照Part A部分繪制思維導圖,從幾個方面來描述自己要推薦的人的品質,以及用以證明他/她具有這些品質的具體的實例,然后仿照Part B的三大塊(Introduction,Main body,Conclusion)寫一封推薦信。
(三)拓展閱讀,豐富內容
在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后,已經積累了相關的語言知識,掌握了為寫作提供基本框架的支撐的方法。教師要結合所學內容,引導他們開展拓展閱讀,提出拓展性的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感知文本、梳理結構。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7 Films的Task“My favourite film star”時,教師在學生完成書本的內容后,安排學生寫一篇文章介紹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在文章里要包括最喜歡的電影明星的具體信息,比如出生日期、出生地、天賦、受教育的程度、演藝生涯,以及他的特殊之處。
(四)自主寫作,開展多元評價
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書寫工整、表達規范,要善于運用連接詞,讓行文更順暢。教師要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為他們補充諸如for instance、because、as a result、but、however等連接詞,讓他們的作文更具有邏輯性。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應引導他們從謀篇布局、語言結構、邏輯思維、書寫規范等幾個維度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以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參與寫、評的積極性,進而從他人的習作中獲得智慧,用以完善自己的作文,更好地促進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以寫促讀,拓寬視野
閱讀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啟迪、知識的拓展,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與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學生要理解文本,不僅要讀懂內容,還要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思想。通過寫作活動,可實現信息的聯接、分析;且在改善寫作技能的同時,不斷促進學生閱讀技能的感受。
(一)讀前活動,引發興趣
在閱讀之前開始寫作活動,可引發學生參與寫作的熱情,讓他們的興致變得高漲。教師引出關鍵詞匯,讓學生從腦海中搜索與之相關的素材。學生對主題內容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會圍繞教師布置的簡單任務進行寫作。教師順勢引出主題內容,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更加主動地投身于閱讀活動中。教師在讀前安排寫作內容,為學生的閱讀搭建支架,吸引學生順利地融入閱讀活動中。
(二)讀中活動,深化認知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閱讀中講述自己的內心感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對文本內容形成正確的認知。教師提出寫作任務,指導他們在閱讀中記錄下關鍵詞句,并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關鍵詞。這種任務具有概括性,可促進學生對文本蘊含內容的把握,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最終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知。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Task“A DIY story”時,教師在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時,向學生提出4個問題:Why did Suzy make a birthday card?
How she made the card?What happenedin the end? What is Suzys hope?這4個問題其實是文章四段內容的中心。學生在寫自己的DIY經歷時,也可以仿照這4個部分來寫。
(三)讀后寫作,拓寬視野
英語與漢語存在較大的文化背景差異,在學生閱讀結合后,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擴充,以便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后面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閱讀內容后,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讓他們說出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異。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下,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寫出了諸多內容。寫作活動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寫作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為后面的高效閱讀做好準備。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融合,促進學生對文本要點的把握,促進對語言內涵的理解。教師立足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既要注重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還要重視學生情感思想、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培養,最終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