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莫言的奇幻風格

2023-09-28 13:51:04白草
百家評論 2023年4期
關鍵詞:風格

白草

內容提要:莫言小說的奇幻風格,主要體現在修辭方面,而通感的運用,在他的中短篇小說里面尤為突出。通感既是修辭方式,更是想象、幻想、情感、認識以及技巧等等因素的綜合反映,由此而形成獨特的語言、修辭風格,便把他與當代多數作家邊界清晰地區別開來。

關鍵詞:幻想 通感 藝術感覺 文學技巧 風格

莫言的藝術感覺好。

莫言的想象力豐富。

莫言更擁有奇異的幻想力和表現力,生猛,尖新,放縱,令人聯想到梁簡文帝《誡當陽公大心》中一個著名說法“文章且須放蕩”a。

莫言多寫他人未曾寫過的題材,是其顯眼的風格標志。莫言自述,他的文學目標,“盯著那個荊棘叢生、沒有道路的地方”b。

同樣,他也寫常見題材,寫人所熟悉的生活。推陳出新,化腐朽為神奇,更難。舉一個例子。逃婚、抗婚,文學中歷久彌新的主題,多少作品關注過、描寫過,它是地上發生的事情,是地上的悲劇。莫言小說,卻一下子寫到了空中,寫到了樹上。換親,這是今天不加注釋便難以理解的一種交換陋習,把女性當成了物。有一個名叫燕燕的女孩子,即系受害者之一,她被迫嫁給黑大漢,一個四十歲的光棍,以換取黑大漢的妹子給自己的啞巴哥哥為妻。燕燕太美了,修長的雙臂,纖細的腰肢,容長臉兒,細眉高鼻,雙眼細長,“像鳳凰的眼睛”,單在形體上即顯示了“超出常人的美麗來”。她不愿意,但沒辦法;她要反抗,卻無力量。直到新婚當日,猛可間看到一臉麻子的丈夫,止不住嚎叫一聲,撒腿往外跑,跑到田野里,沖進麥浪里。全村男性緊追在后面,全村的狗也加入追趕行列。他們下了狠勁,使出死勁,跑了媳婦,這可是整個村子的恥辱。包圍圈漸漸縮小了,形勢急迫,這當兒燕燕又突然絆倒在麥浪中。男人們手拉手,如拉網捕魚一樣,往前逼進;黑大漢已在心里謀劃著如何狠揍她,打服她。讀到這里,心軟的讀者肯定一陣陣揪心,完了,燕燕便是插翅也怕難逃捕網了。不過,且慢,你要相信莫言,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作家,他就是不一樣,他偏要把燕燕寫得飛起來。燕子能飛起來,燕燕當然也能:

突然,一道紅光從麥浪中躍起,眾人眼花繚亂,往四下里仰了身子。只見那燕燕揮舞著雙臂,并攏著雙腿,像一只美麗的大蝴蝶,裊裊娜娜地飛出了包圍圈。(《翱翔》)

最終燕燕落在了村東墓田的松林里,落在最高的一株松樹上,而且是在頂梢的一簇細枝上。燕燕美麗豐滿,體重少說也有一百斤,可那樹梢穩穩地承載著她,輕輕起伏,一點兒也不顯危險,任由樹下狗吠人叫,亂作好笑的一團。

莫言把單純的悲劇寫成了悲劇和喜劇混合體:樹上面,是悲劇;樹下面,是喜劇。樹上,一只類似美麗的大鳥的影子,在樹冠之間飄動。有時,落下一陣陣涼露水珠,好像燕燕的淚水。此為略寫。樹下情景,則以鋪陳筆觸,描寫眾人紛亂鼓噪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黑大漢,他打出了一張道德牌,牌面上還涂抹著一層人情味:“燕燕,你還是個人嗎?你要有一點點人味,就該下來!”此處所用“人味”,無絲毫諷刺、挖苦意思,就看誰把這種名為“人味”的道德紙牌搶先、強行抓在手里。燕燕最終被古老的弓箭射中了,落地后又被兜頭潑了一桶狗血,以防她身上長出羽毛再飛走。

以今天的標準,燕燕還是個孩子。

莫言有不少小說專寫少兒形象,皆用幻想方式。《鐵孩》里的小男孩,喜食鐵條鐵筋,嚼得又酥又脆;《枯河》《拇指拷》里的孩子,便是死了,其靈魂依然在行走。還有幾篇,如《透明的紅蘿卜》《初戀》《大風》《大嘴》等,都可歸入此類系列。少兒言語表述有限,幻想發達,莫言則用心體貼他們的世界,幻想著他們的幻想,細微表現他們還不太會選擇、組合的言語。

莫言的老辣之處在于,他不多說一句題外話,讓情節說話,讓人物說話。大體而言,莫言的風格熱情狂放,汪洋恣肆,小說中人物,尤其小兒形象,從心所欲,想上天,便立刻飛起來;想吃鐵條鋼筋,抄起來就吃,“咯嘣咯嘣”的,嚼得香脆。總之,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但人物的行為、情節的發展,又全然合乎藝術之“矩”,合理,且合度。

從心所欲,又不逾藝術之矩,此為莫言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

對莫言小說一般化的認識,常常聚焦于其中的殘酷因素。作家寫殘酷,不見得喜好殘酷,此為常識,何須多言。莫言小說有時顯得蔑視人,實則蔑視的是人性里面的惡,而非人本身。莫言小說有大溫情在,關注、描寫小兒心靈世界及其命運,即為充分證明。他不賺取讀者的眼淚,卻給人以深切的感動,還有感動之后的思索。福樓拜說:“那些不值四分錢的情節劇,使我為之落淚,而歌德從未使我熱淚盈眶,我唯有敬佩而已。”c

莫言小說的另一面——對人的命運的大溫情、大關懷,容易被忽視。

莫言小說中,特別能體現其幻想力的修辭手法,是通感。

據莫言自述,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讀福克納《喧嘩與騷動》(李文俊譯),至第4頁兩行句子:“我已經一點也不覺得鐵門冷了,不過我還能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讀到這里,莫言合上了書,感覺好像福克納拍了拍他的肩,說:“行了,小伙子,不用再讀了!”d

小說人物聞到的氣味不僅“冷”而且“耀眼”,這個句子激動了莫言,激活了他已有的記憶。很多年前,看到結了白冰的早晨,自己不是也聞到過“耀眼的冷的氣味”么?未讀福克納之前,莫言創作《透明的紅蘿卜》,其中人物黑孩就能聽到頭發落地的聲音。當時,莫言對自己這種打破常規的、對世界的奇妙感覺方式還很不安,擔心不被認可。現在好了,福克納都用了,用得這么貼切,自己便有了底氣。他仿佛聽到福大師鼓勵的聲音:“小伙子,就這樣干!”e

“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是《喧嘩與騷動》主要人物白癡班吉的感覺。這個句子前面,先分寫了“耀眼”即視覺和“冷”即觸覺,“我們走出門口。陽光很冷,也很耀眼”,這是一句;“我能聞到冷的氣味”,則是另一句。接下來,以嗅覺方式把視覺和觸覺統合一處,三種感覺便相通了。譯者李文俊加了一個注釋:“班吉雖是白癡,但感覺特別敏銳,各種感覺可以溝通。”f

聞到的氣味既“冷”又“耀眼”,形諸文字描述,便是典型的修辭方式——通感。所謂通感,即把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諸感覺打通、聯結起來。莫言小說里,各種感覺之間畛域消失,無分此疆彼界,而且所用以描述的詞語,相互之間增色,尤在聲音、顏色、氣味等方面,新異凸顯,超乎尋常。

比如,莫言寫聲音,不寫聲音本身,也不用他物發出的聲音來形容,而是用聲音可能引起的反應來反襯。《豐乳肥臀》里的老八上官玉女,生下來就看不見,是盲女,可她的聲音委實太好聽了,好聽到什么程度?小說寫道,那是一種“嚶嚶不絕的、又軟又輕的哭聲”,“這是連太陽和月亮都要聆聽的哭聲”。何種聲音會好聽到連太陽、月亮都愿意聆聽?天籟。比天籟還要動聽的聲音,是什么?八姐的哭聲。這當然是一種極致寫法,不能再有更高一級詞語了。

還有一種修辭法,用可見的物系列來描述,也就是用視覺物象把聽覺形象化了。《天花亂墜》里有個女歌唱演員,臉上一片大黑麻子,經常戴著個大口罩在幕后伴唱。她的嗓音好聽極了,引起聽者強烈的聯想。小說先用了否定法:

人的嗓子,怎么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呢?不像公雞打鳴,也不像母雞下蛋;不像鮮花,也不像綠草;不像面條,也不像水餃;比上述的那些東西都要好聽好看好吃。難道我們聽見的都是真的嗎?能發出這種聲音的女人會是個什么樣的女人呢?

聽者系村民,故敘述者以眼前經常可見之物、并且拿有用與否作為標準,能吃能用的,即是上好之物。接下來再用肯定法描寫,又把具有時代性的因素加了進去,作為一種審美比照:

“蒙山高,沂水長,俺為親人熬雞湯……”幾句歌兒從幕后升起來,簡直就是石破天驚,簡直就是平地一聲雷,簡直就是“東方紅”,簡直就是阿爾巴尼亞,簡直就是一頭扎進了蜜罐子,簡直就是老光棍子娶媳婦……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我們的心情難以形容。

寫到這里,莫言似乎欲罷不能,進一步以具體的物品來比擬麻臉女的歌聲:

還是說那個女大麻子,人家張口就唱,那條嗓子,光滑得像景德鎮的瓷器,連一點兒炸紋都沒有,簡直是絕了后了,蓋了帽了,沒法子治了,只能用天生地養來解釋了,除此之外別無解釋。

嗓音與景德鎮瓷器是兩個不搭界的概念,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因素,但“炸紋”一詞卻將二者毫無違和感地聯結、組合了。瓷器之細膩、光滑、圓潤等品質,正可用于嗓音、歌聲。瓷器和嗓音,為生活中所多聞、常見,術語中亦非生僻。將兩個常見之詞強行拉郎配,即刻產生出一種新鮮、奇特的效果,也就是“陌生化”效果。此非豐富的想象力或幻想力所能辦到的。

同篇小說還寫了一個小皮匠,也是一臉黑麻子,但身材、手藝都不錯,而且也有一副好嗓子。只要開口,便兩眼發光:“一馬離了西涼界,……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貴好一似孤雁歸來……”,聽者不由發自內心地喝彩,大聲叫好。那是什么樣的聲音呢?小說寫道,凡聽到這聲音的,都進入了歌聲所創造的氛圍,“忘記了人世間的痛苦和煩惱”。然后具體形容,“他的歌唱像一群美麗的鳥,在我的故鄉一百年前的夜空中飛翔;他的歌唱像一股明亮的水,從小店里漫出去,在我的故鄉一百年前的大街小巷里流淌”。以下鋪敘的傳奇故事中,重復運用。小皮匠的歌聲鉆進了一大戶人家的小姐心靈中,“話說那天夜里,小姐正在閨房里寫詩,突然聽到一陣美不勝收的聲音,像一群美麗的鳥,像一股明亮的水,穿越了她的窗戶,進入了她的房間,準確地說是直接進入了她的心”。

莫言并不滿足于為通感而通感,并不止于寫出幾個漂亮的句子。他有大的意圖,描寫中已經內涵著可資咀嚼、回味的意思。至少在兩個麻子歌唱者身上,形體的殘缺與優異的稟賦,剛好成正比。小姐深深地愛上了未曾謀面的小皮匠,日思夜想,過度思念導致相思病。家人知道小皮匠丑得不成樣子,“說他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都是美化了他”,便請來家中,讓小姐于簾后偷看。不看則已,一見之下,頓時昏了過去。醒后霍然痊愈,相思病一下子好了。這個情節里面,還蘊含著浪漫主義文學觀念,例如雨果《巴黎圣母院》里的夸西莫多,形體之丑與心靈之美,形成強烈對比。麻子的歌聲,即是心靈之美的外化形式,麻子的容貌則不敢恭維。藝術與現實是沖突的。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并不總是被社會同等對待。19世紀法國戈蒂葉提出“為藝術而藝術”觀念,據批評大師彼得·蓋伊研究,其實這一觀念后面的背景,常常被忽略了。準確的提法應該是“為藝術家而藝術家”,蓋其時藝術備受關注,而創造了藝術的藝術家則普遍受到輕視,生活困窘,一生落拓g。

聲音具有力量,如《紅高粱家族》余司令帶隊伏擊日本人的軍車,司號員劉大號對著天空吹起喇叭,“暗紅色的聲音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這還不算多么稀奇;聲音有力量并且有速度,這就有感覺了,新鮮了;而能“看到”聲音以充滿力量的速度升空,則大顯奇特。短篇小說《大嘴》,有一小男孩,嘴巴大到可以把自己的一只拳頭塞進去。憤怒至極時,將拳頭硬生生塞入喉嚨,動作太猛,嘴里全是血。這是一個孩子、也是人體達到的極限,口腔脹痛,呼吸維艱,此時便出現了奇怪的感覺進而幻覺:男孩看見方麻子用力打鼓,“鼓面震動時發出的聲音,與金色的陽光碰撞在一起”;他還“看到那些鞭聲和馬蹄聲,從紅色的灰塵中躥起來,仿佛一支支明亮的火箭,拖著長長的尾巴,直鉆到高天里去”。

除了聲音,莫言小說中對顏色、氣味的描寫,亦多用通感手法。寫顏色:

在漸漸西斜的深秋陽光里,白花花的楊樹枝聚攏上指,瑟瑟地彈撥著淺藍色的空氣。凍一樣澄澈的天空中,一綹綹的細密楊枝飛舞著;……

他摔倒在沙窩里時,月亮顫抖不止,把血水一樣的微光淋在他赤裸的背上。(《枯河》)

再如寫氣味:

他從懷里摸出煙鍋,裝上煙,用那個散發著濃厚汽油味的打火機打著火。辛辣的煙味如同尖刀,刺破了槐花的香氣。(《牛》)

“淺藍色的空氣”“血水一樣的微光”等,多少還殘留著福克納式的造句痕跡,但煙葉之辛辣、有如尖刀“刺破”槐花散發出的香氣,則屬莫言的發明,是其想象力、幻想力的充分體現。

錢鍾書《通感》寫道:“詩人對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經驗的感受,有細深的體會,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詞句。”h莫言寫人物時,緊貼著人物,“細深”地體會人物的感受,體會不同情境中人物的不同感覺,并以新奇的詞句加以表達。比如《金發嬰兒》里突然瞎了眼的老人,視覺功能喪失了,聽覺則非同尋常地發達了,早晨睡來,“聽到太陽正嘎嘎吱吱地響著,像一條老牛車一樣在爬著上坡路。紅光撞到云霞時,吱溜吱溜叫著,村西頭響起一聲雞鳴。”合乎人物自身及生活情境,這些通感修辭手法新奇而又自然,并非為通感而制造通感、為新奇而追求新奇。

小說中動物說話,系一種常見模式。新時期文學里,較早寫了動物與人對話的,是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在沼澤地里放牧,坐騎大青馬突然開口說話,同他談起了哲學;也談到人的心理一旦受到傷害,生理上必然出現問題等等。張賢亮借馬之口說自己的話,以“舒憤懣”,用意明顯。這匹騸馬形象刻畫得亦馬亦人,有馬的質性,也被賦予了人的靈性。王蒙《青狐》也寫過馬說話,女作家青狐結識了評論家楊巨艇,后者所寫社會批判性文章有如泰山壓頂、氣勢不凡。晚上,青狐失眠了,迷迷糊糊中感覺床上有一匹馬。床上怎么會有馬?這且不管它,先騎上再說,大馬不停地揚頭,抖馬鬃,打響鼻,長嘶起來,而且開口說話了,滔滔不絕——“然而”“甚至”“消除”“頭腦”“時代”“前進”等等,說著說著,又像朗誦,又像呻吟。莫言小說題目則直接叫作《馬語》,駿馬戀上了自己英武的主人,誰知有一天主人竟扶一個渾身散發刺鼻脂粉氣息的女人騎上背,馬吃醋了,心中惱怒,神情恍惚,注意力欠集中,一頭撞在樹上,撞瞎了兩只馬眼。

馬說話,已不稀奇。但是動物的肉說話,牛肉、羊肉、馬肉、豬肉說話,煮熟的牛肉、羊肉、馬肉、豬肉說話,而且唱歌;說得深情,唱得動情,這便是莫言的幻想和發明了,似乎當代小說中還沒有過類似描寫,肉竟然會說話、唱歌、跳舞,一力誘惑它的主人。羅小通,長篇小說《四十一炮》的主人公,被封為“肉神”,只因他對肉有感覺、有感情。他能聽到肉說話,看到肉上面長出許許多多小手,向他搖擺搖擺,又勾又動。羅小通只要走到大鍋前,鍋里面的肉便發出愉快的尖叫聲,“肉的晶瑩的眼淚迸發出來,肉的眼睛亮晶晶地盯著我,肉的眼睛里洋溢著激情”;手一觸及,肉會發出呻吟聲,“因為幸福而顫抖”。小說從“第二十八炮”開始,筆致淋漓、放縱,描寫羅小通吃肉時出現“肉暈”現象,吃著吃著,便吃醉了。喝酒喝醉,日常經驗;吃肉醉人,或許生活中真有此現象,小說里的描寫尚不多見。

肉能醉人,是一種游戲筆墨,但也不盡然,不全是。莫言把愛肉、嗜肉的感覺寫出來了,其中寄寓著歷史和社會的內涵。王蒙曾說過,莫言寫感覺,“還沒有成熟到把這一切感覺、勇氣以及中國人常說的才、學、識和經驗、經歷并駕齊驅融會貫通的程度,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傾斜”i。實際上莫言不止于寫感覺,他關注的要更為廣闊,他的才氣難掩,熱情洋溢,憤懣亦然,怎么會僅僅滿足于寫一點感覺?寫吃肉以及“肉暈”、醉肉,正是基于歷史和現實。莫言小說的基礎廣大、延伸。回溯歷史,中國古代只有貴族才有吃肉的資格和權利,一般平民吃不起。曹劌說的“肉食者謀之”,從一個側面亦可見出。孟子“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至少說明到了戰國時期,一個人活到七十歲時,才有可能吃到肉,條件是“不失其時”,也就是不打仗,沒有戰爭破壞。便是今天,生活之富裕程度,不要說與古代比,與三四十年前比,已大大超乎想象之外。即便如此,肉食依然是一個未可忽視的因素。故而可說,莫言小說恣肆般描寫吃肉,其實是在寫一種歷史,寫一種愿望。

羅小通被老蘭任命為聯合肉類加工廠洗肉車間主任,這尊“肉神”的工作理念是,一定得是對肉有感覺、有感情的人,一句話,唯有真正愛肉之人,才能生產出好肉。是戲語,又非戲語,亦莊亦諧。去掉游戲成分,這句話,這個理念,不也近似于得道之語,可適用于一切行業、領域,包括文學藝術嗎?對文藝抱有熱情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作品;但對文藝沒有熱情、只想利用者,一生也不會寫出一行值得記憶的文字。

莫言小說多荒誕因素,也多荒誕形式。這也是莫言小說一個較顯著的特點。按西方荒誕派文學定義,世界和人生沒有意義,人都是“孤獨的生靈”,“人生本自虛無,并終將化為虛無”,因而生存就是一件“既痛苦又荒誕的事”j。莫言小說卻異于此,多表現為荒誕其外、熱情和希望其里。長篇小說《十三步》,整容師李玉蟬把鄰居方富貴老師整成了丈夫張赤球的容貌,讓后者悄然外出經商。方、張既是鄰居,又系同一辦公室的同事。這種換容情形,想一想都太刺激了。本身是自己,容貌卻成了熟人。從此,言談行為舉止時時記著須非己出,這不出岔子才怪。變貌,作為一個主題或類型,莫言小說不是第一個寫。法國著名作家埃梅《變貌記》,一篇有名的小說,容貌丑陋的主人公有一次無意間照鏡子,丑八怪變成了年輕美男,并沒有因為失去本來面目而詫異、而痛苦,反倒主動改換姓名,與以前朋友、熟人交往,甚至利用美貌勾引自己忠貞賢惠的妻子。莫言小說則不同。方富貴被整成了張赤球,苦惱不已,隔壁就是妻子,卻不能去親近;路上遇見熟人,不知怎么打招呼。變貌,在這里或可說也變了一個角度。常言道,人與人交往,有時得迫使自己換位思考,難乎其難哉。變貌,比這難多了。

荒誕出自幽深的幻想,而幻想,則一定顯化為技巧。運用某種技巧,改變視角功能,角度變了,熟悉的對象也跟著變化,變得新鮮甚至陌生。比如饑餓主題,很難寫好了,許多作家都從各自角度寫過。王蒙《失態的季節》里,描寫了一個人餓得受不了時,哪管什么尊嚴,滿腦子想著雞蛋、油條、米飯、湯圓、紅燒肉和清蒸魚,向眾人哀求道:“如果現在有誰能賞我一口這些吃的,我情愿給他下跪我情愿管他叫爸爸呀!”汪曾祺一篇散文中寫了一個老頭兒罵街:“我80歲了,叫我挨餓!……”k俄國著名文論家什克洛夫斯基說:“正像牛會吃光青草,文學題材也會被吃光,文學手法也會像衣服那樣被穿舊磨損。”l具備敏感的文體意識的作家,他們開始寫作時都會關注周圍同行們的寫作,往大里說,這些作家頭腦中有著強烈的文學史意識,知道哪些形式、題材適合自己,又得避開哪些領域、生活,以便走出一條不重復他人的路子。

莫言寫饑餓,另開新路,就像他在茅獎感言中所說,眼睛盯著荊棘叢生、沒人去過的地方。短篇小說《嗅味族》,與眾不同,寫了一個孩子,看著一鍋黑乎乎的野菜湯、發了霉的咸蘿卜條子,心中暗自得意,原來他早就吃飽了,吃的是大人們無法想象的美味。他和于進寶小哥哥共守著一個秘密——于家井里有一條地洞,洞里住著長鼻人,長鼻人擁有豐富的食物,而且飲食方式獨特,用餐時只用鼻子聞一聞即飽,聞后的食物倒進暗道,流入河中喂魚。一個孩子肚餓,想著好吃的食物,這是夢想、幻想;一口井里有地洞,洞中生活著長鼻人,則是荒誕情境了,它所表現的主旨遠遠大于單純對食物的渴求,盡管描寫美味部分不惜筆墨:

終于,我們看到了,在前方的一個寬敞的大洞里,有一個平展展的土臺子,臺子上擺著三個巨大的黑陶盤子,一個盤子里放著一方方的肉,像磚頭那樣厚,顏色金黃,冒著熱氣,肉的上面撒著一層切碎的香菜末兒。一個盤子里放著十幾只腦袋扎到肚子里的雞,顏色金黃,冒著熱氣,雞的上面撒了一層花椒葉子。一個盤子里放著一頭小羊,顏色金黃,冒著熱氣,小羊身上插了幾根翠綠的蔥葉。大概有二十多個人,團團圍著盤子,都跪著,屁股后邊拄著一條粗粗的尾巴。

荒誕情境悄然變化為一個奇異、豐富的童話世界。按什克洛夫斯基的研究,在童話世界中,一切事情都要出現三次。長鼻人的洞府中,美味陳列,異常誘人,三個黑陶盤中,置放著三種肉類。同一句子“顏色金黃,冒著熱氣”,三次形容之。行動上也出現了三次:長鼻人先聞,離開;男孩和于進寶次之,大吃而特吃;食畢,長鼻人邀請兩個男孩一同跳舞。三種行為完成之后,大家這才坐下來交談,此時,于進寶站起來致謝:

于進寶小哥哥說,我們是兩個饑餓的孩子,今天很幸運地來到了你們的地洞,受到了你們友好熱情的招待,吃到了從來沒有吃過的最香最美的食物,我們真是全世界最有福氣的孩子,我們回到上邊即使馬上死掉也不冤枉了。

這段話里不無令人感動和心酸的成分。是什么因素會使一個四處尋找食物的男孩,脫盡身上的野氣,表現得文質彬彬呢?吃飽肚子的時候。人只有吃飽了才會顧及體面,變得文雅,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于進寶的答謝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管子》“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是一個又舊又新、永遠都不會過時的道理。

童話世界自成方圓,有其規則。長鼻人送客出洞時,盛情邀請他們經常來做客,同時又懇求“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對外人說道”。這個細節顯示了它的來源——“桃花源”,陶淵明創造的一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界。長鼻人的請求,即出自“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莫言不只從外國文學中汲取有益成分,從福克納、馬爾克斯那里借鑒句子、情節、主題等,也化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情節、人物等,如長篇小說《十三步》第六部引用的一個故事,一女子拿扇子扇丈夫墳頭新土,以便及早再嫁,即取自《警世通言》。

技巧會改變形式,甚至會改變題材本身,莫言深得此中三昧。尤在面對一些現實題材時,更能體現技巧的重要性。賈平凹是當代作家里面始終緊盯著現實來寫的小說家,他說過一句頗耐咀嚼的話:他的小說時常關注現實,卻總是落后于現實至少十年時間。十年時間段,即是消化、思索的過程。莫言小說亦多直面現實,卻是依靠技巧,看似荒誕的形式,實則提供多個觀察視角。站得遠一些,這也是文藝心理學所強調的“距離”。技巧造成距離,形式也制造距離。2000年修訂版《十三步》后記中,莫言寫道,“事件是容易陳舊的,但技巧歷久長新”,這部長篇小說證明著他“在小說技巧探索上曾經做出的努力”。當代作家中,張賢亮也是很早注意到文學技巧的作家。1983年作《寫小說的辯證法》一文中,張賢亮引用了黑格爾《邏輯學》里的一句話“鋤頭比由鋤頭所造成的……工具保存下來”,發揮了這一理論:“……人發明了鋤頭是為了種糧食,生產糧食是人的目的,然而,糧食這個合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會消失,鋤頭卻流傳了下來。這也可說明,某種文學技巧,會比運用這種技巧之前所設定的有限目的保存得更久……這也可說明技巧作為一種文學手段單獨存在的合理性。文學史上有大量的例子:某首詩、某出戲、某篇小說,它所表述的主題甚至被人忘卻了,而它運用的獨特的技巧卻一直被人所稱道,并且作為獨立于所表現的內容之外的手段流傳至今。”m

法國著名文論家羅蘭·巴爾特說:“……技巧是一切創作的生命。”n這不是一個關于文學生命的全稱判斷,但它包含的道理永不過時。

莫言所創造的小說世界里,充滿了奇幻色彩。這是一個幻想的世界,你不能拿現實這把尺子打量它。

英國小說家伍爾夫說:能夠提供一種幻想,一種逼近真實的幻想,還有什么比這更能證明一個作家的偉大呢? 她又說:幻想的東西,只有在我們習慣了之后,往往才可以接近真實o。

上官金童,《豐乳肥臀》主要人物之一,已經42歲了,還依戀著乳房,就是為了吃一口奶。他得了“戀乳厭食癥”。你不可拿現實的標準評價上官:什么?這人已到“不惑之年”了,還在吃奶,真不識羞,連三四歲的小孩子都不如。這是用現實中三四歲孩子的標準,衡量虛構文本中四十歲人物的行為。藝術有它自身的內在邏輯,它內含著多種意味和意義:一個四十歲還在吃奶的人,他眼中的世界與那些總在陷人于坑的同齡人眼中的世界相比,是多么的不同。

莫言,就是有著幽深幻想的作家。

著名作家阿城《閑話閑說》記載了一則故事:

八六年夏天我和莫言在遼寧大連,他講起有一次回家鄉山東高密,晚上近到村子,村前有個蘆葦蕩,于是卷起褲腿涉水過去。不料人一攪動,水中立起無數小紅孩兒,連說吵死了吵死了,莫言只好退回岸上,水里復歸平靜。但這水總是要過的,否則如何回家?家又就近在眼前,于是再趟到水里,小紅孩兒們則又從水中立起,連說吵死了吵死了。反復了幾次之后,莫言只好在岸上蹲了一夜,天亮才涉水回家。p

讀了這則故事,感覺有趣、好玩,且由不住發笑的,或許多少有點懂莫言了。

注釋:

a〔梁〕簡文帝:《誡當陽公大心》,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9頁。

b莫言:《講故事的人》,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第74頁。

c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第四卷),楊自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頁。

de莫言:《說說福克納老頭》,《感謝那條秋田犬》,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年版,第27頁,第28頁。

f福克納:《喧嘩與騷動》,李文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

g彼得·蓋伊:《現代主義》,駱守怡、杜冬譯,譯林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頁。

h錢鍾書:《七綴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69頁。

i《王蒙文集·談話錄(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頁。

j艾布拉姆斯等著:《文學術語辭典》,吳松江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頁。

k汪曾祺:《老董》,《汪曾祺散文全編》(伍),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1657頁。

l維·什克洛夫斯基:《第三工廠動物園》,趙曉彬、鄭艷紅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7頁。

m張賢亮:《寫小說的辯證法》,《張賢亮選集》(三),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第661頁。

n羅蘭·巴特:《結構主義——一種活動》,高建平、鄭國旗主編《西方文論經典》(第五卷),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411頁。

o弗吉尼亞·伍爾夫:《普通讀者》,馬愛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60頁。

p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頁。

猜你喜歡
風格
淺析企業網站的吸引力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1:49
論陸游詞的“太白之風”
非“舞”之舞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01:39
淺談日本浮世繪設計藝術風格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7:00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52:53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外國美術史上濃重的一筆
室內設計的思路探索
淺談云岡石窟造像的中國民族化發展
畫廊室內設計全息論探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毛片手机在线看|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线在线|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伊人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区9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久草中文网|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一级福利视频|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日韩中文欧美|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69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综合网久久|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伊人|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精品91在线|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日韩av手机在线|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乱论视频| 青青操国产| 伊人91在线|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综合| 欧类av怡春院|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网欧美|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特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