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各學科教師的重要工作任務。論述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要點,并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打造翻轉課堂、補充課外資源、培養問題意識、引入生生互動等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期為相關研究的開展、小學英語課程改革進程的推動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劉穎(1992—),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東鎮南屏小學。
閱讀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環節,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有助于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通過閱讀教學助力學生發展。
一、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要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可見,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期間,教師不能機械地講解語篇,而應自然地滲透語言、文化、思維、學習等多方面的知識、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實現從“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閱讀”到“為發展核心素養而閱讀”的轉變,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英語課程目標,推動教學改革的進程。
二、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打造翻轉課堂,掌握語言能力培養要點
《新課標》指出:“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提升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可見,掌握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能力培養要點十分重要。然而,要想在有限的英語課堂教學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有更多思考、探究的時間,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在“互聯網+教育”的新時代下,教師可以以打造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前自主研讀文本,積累其中的語言知識并探究知識運用方法[1]。
同時,為響應“雙減”政策,避免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學業壓力,教師可以開發內容精簡有趣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初步探究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在課堂導入環節,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復習并運用課前所學的語言內容和表達技巧。以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流程開展翻轉課堂活動。
1.學生課前自學
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在微課一開始,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引入與季節相關的詞匯。如講解spring這一單詞期間,微課中可以呈現關于放風箏、游湖的圖片,并通過“We fly kites in spring.”
“We go boating in spring.”等例句幫助學生探究單詞用法。這樣,學生在觀看微課期間可以學到閱讀文本中的重要語言知識,并探究語言用法。在微課結尾,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伴隨音樂朗讀例句,落實《新課標》中的“能大聲跟讀音視頻材料”“體會英語發音與漢語發音的不同”等3~4年級語言能力學段目標。
2.師生課上互動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微課中出現的精彩圖片,并提供spring、autumn等關鍵詞,讓學生嘗試結合圖片和關鍵詞用英語造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復習課文中的重點知識。同時,針對學生可能無法準確讀出summer、kites等詞匯的問題,教師需要予以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其發音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其聽說水平。
以上,教師巧妙采用學生自學、教師查漏補缺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克服閱讀期間的語言難點,擴充其語言知識儲備,巧用閱讀教學提升其文本分析質量和語言輸出能力,實現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二)補充課外資源,掌握文化意識培養要點
考慮到小學生的英語文本閱讀能力和教材容量,編者在編寫教材期間,并未直接地引入大量中外文化知識,而要求學生以教材為出發點探究課外內容。為提升閱讀教學深度,掌握文化意識培養要點,教師需要巧妙補充短視頻、英語繪本、師生對話等多種形式的課外資源。以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補充以下文化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1.補充西方節日知識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繪本Bizzy Bear、That's not my Santa...、That's not my reindeer...中的部分內容,并以此為切入點,系統介紹圣誕節的由來、圣誕節的活動等。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知識,又能夠避免因補充過多的文化資源而使其產生過大的學習壓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閱教師準備的繪本,利用課余時間深度探究繪本內容,旨在提升西方節日知識補充效果。之后,結合課文中“Learn more about Western holidays.”這一提示,教師還可以仿照課文結構補充閱讀文本,簡要介紹Halloween、Thanksgiving Day、Easter等重要西方節日,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在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加深其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2.補充國內節日知識
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期間,教師要避免學生在探究西方文化知識時受到西方思潮的負面影響。鑒于此,教師在本單元教學期間也應適當補充國內節日知識,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教師可以讓學生以Christmas Day為出發點聯想國內節日。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學生會聯想到春節。此時,教師可以補充Chinese New Year的相關知識。如果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豐富的過春節的經驗和較強的英語語言溝通能力,教師就可以以對話的方式適當補充相關知識。如:當學生提到fireworks這一關鍵詞時,教師可以講述關于年獸的故事,并在介紹“年獸害怕紅色、害怕爆竹”時,讓學生思考過年期間家里有哪些紅色的裝飾物,進而聯想到貼對聯、貼窗花等場景;當學生提到red packet這一關鍵詞時,教師可以分享壓歲錢的來歷。之后,教師還可以系統歸納春節的相關知識,使學生通過節日文化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教師通過巧妙補充文化知識,可以使學生在探究西方節日的同時,主動思考中國文化的意蘊。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可以在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尊重他國文化,還可以堅定文化自信。
(三)培養問題意識,掌握思維品質培養要點
通過體會“學貴有疑”“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等語句的內涵,教師可以明白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助于使學生在閱讀期間養成質疑和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閱讀思維體現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等,從而掌握思維品質培養要點。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提問、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的方式,使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追問的方式讓學生提出有研討價值的問題,進一步強化其問題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補充問題,即提出被學生忽視的問題,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深度,又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從更多角度開展理解、分析、推理、評價等思維活動。以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為例,完成課堂導入工作后,教師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根據文本內容提出問題。為激發學生提問積極性,教師可以獎勵每一個敢于提問的學生一張手工制作的書簽或明信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如:針對“There is not much coal or oil on Earth.”這一句子,提問為什么用“or”而不用“and”連接“coal”“oil”兩個單詞;針對“Save trees”這一倡議,使用簡單的英語短句表達自己的困惑—為什么要強調保護樹木的重要性?學生從語言、人文等多角度提出問題,不僅可以提升鑒賞課文的深度,還可以有效培養思維
品質。
2.鼓勵學生進行追問
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追問,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提的問題的價值,還能夠使學生從提問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進一步強化學生問題意識[2]。本課教學期間,針對學生提的“為什么要強調保護樹木的重要性?”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系統闡述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這一問題進行追問。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rees?”這一問題,教師便可以在肯定學生提的問題的價值后,帶領學生進行探究。
3.教師補充問題
在學生完成提問、追問后,教師可能會發現有的學生忽視對各個段落結構的梳理,在這種情況下,便可以補充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的結構設計是否科學?在以書面形式號召他人節約資源、保護地球時,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文章結構?”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可以分析Story time的文本各段的結構,分析作者運用“說明節約用水、節約能源等活動的意義—說明發出倡議的原因—說明實踐策略”這樣的語篇結構的意義,歸納書面表達技巧。同時,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分析所讀文本的結構,形成批判性分析他人傳遞信息的方法的意識,提升思維品質。
以上,巧妙引導學生提問,有助于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構建生本課堂,以閱讀教學助力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這樣,學生在閱讀學習期間可以不斷地、創造性地提出問題。
(四)引入生生互動,掌握學習能力培養要點
通過研讀《新課標》,教師可以發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反思等方面的能力都屬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范疇。傳統閱讀教學期間,部分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幫助過多,容易導致學生過度依賴教師,不利于其學習能力的發展[3]。為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期間采取生生互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引導各組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并在閱讀教學結束后鼓勵學生之間共享學習方法,之后組織學生合作開展文本復習活動,從而突破學習能力培養重難點。以六年級下冊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生生互動環節。
1.引領學生共同探究文本
在翻轉課堂環節,學生為閱讀文本做好了準備;在學生提問環節,學生初步完成了文本解析任務。不過,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參與深度閱讀活動。在這一環節中,各組學生應共同研讀文本,并完成教師布置的合作閱讀任務:(1)歸納文本中的短語;(2)探究副詞的構成及形容詞、副詞的正確使用;(3)復習一般過去時的相關知識,對照單詞表歸納特殊動詞的過去式;(4)使用英語簡要講述獅子和老鼠之間的友誼。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明確深度閱讀的方向,找出“wake...up”“let...go”“from then on”等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短語,梳理與文本相關的語法知識,找出文本中的人文元素。在此期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習慣,并感受到與同學共同探究英語文本的樂趣,提升學習能力。
2.鼓勵學生共享學習方法
鼓勵學生共享學習方法,不僅有助于讓學生借鑒他人的學習技巧,還可以使其在分享學習方法期間,參與自主反思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習方法分享環節。完成文本研讀后,學生需要在組內歸納學習方法,在此期間可以提出“在閱讀時勾畫精彩的句子和自己無法理解的句子”“對照Grammar time解決語法探究難點”“在課前查找生詞的含義、發音和用法”等學習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組間交流活動,隨機選擇一個小組,讓該小組分享本組總結的學習方法,讓其他小組推選代表進行補充。
3.組織學生合作復習文本
復習意識和能力也是構成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元素。但部分小學生缺乏自律意識和深度復習的意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復習。在這個過程中,各組學生需要互相監督、幫助和鼓勵,從而讓自己和其他組員都能掌握文本中的短語,內化形容詞、副詞、一般過去時的相關語法知識,形成與人為善、關心他人等意識,并感受到復習的樂趣,逐步養成復習的習慣。
以上,巧妙組織生生互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和課后復習活動,還可以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積極融入獨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反思等多個環節中,幫助其尋找符合自己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學習方法,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語
簡而言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為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要認真解析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科學采取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提升其閱讀效益,為其終身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曉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探索[J].中國新通信,2021,23(24):178-179.
[2]閆華.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科教導刊,2021(12):144-145,152.
[3]左鵬,張傳燧.指向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四生課堂”構建與實施:基于語篇教學的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21(3):33-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