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延秀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11
“1+X”認證管理體系是對新世紀中國職業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機制設計的重要改革創新,是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特點的管理體系安排,是增強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保證,是調動全社會力量開展職業高等教育內生力量建設的制度革新。“1+X”認證管理體系,有效建立學歷證書和職業知識等級證書的互相連接和等值互認國家資歷架構,是實現終身服務學習型社會的體制基石。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學生應積極獲取更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求提高就業實力,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實現畢業就業無縫銜接,切實解決職業院校畢業就業難的現實問題。
(一)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專業特色鮮明。會計系是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建校以來首先開辦的三個專科專業之一,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教育辦學發展史。2007 年,會計學專業群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高級職業學院第一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群,2011 年會計專業被確定為山東省供銷合作社系列示范性普通高等職業學院重點建設專業,2012 年被確定為山東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項目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018 年會計專業群(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統計與會計核算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立為山東省職業院校特色學科群建設。目前,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已高達2700 多人,辦學規模在全國普通高職學校中遙遙領先。
(二)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會計系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會計專業群教學團隊共151 人,其中高校的專任教師79 人,來自業內公司的兼職老師72人,兼任老師比率超過48%,老師均是具有高中級職稱之上的業內專家。專任教師中博士、副教授15 人,研究生、博士占老師總數量的80%以上,“雙師型”素質教師比率超過85%,在專業教育隊伍組成中,省、部級教學名師2 人,院級教學名師4 人,2015 年,會計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三)實訓設施齊全。會計學科群已建有了一個集教育研究、專業技能大賽、社會服務于一身,軟硬件建設比較齊全的校內外互動實踐型教育平臺。教育平臺現包括會計學基本技能實訓室、電算化實習室、會計分崗實習室、跨專業綜合實訓室等共24 個實訓室,已安裝了各種仿真的實訓軟件15 套,實習室配備計算機1100 余臺,設備總值達到1600 余萬元。教育平臺設有包括生產公司、物流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類型的校內外實習工廠60 多個,并與其中12 個建立緊密協作關系,為該學科的畢業實習、就業、教育實踐訓練等提供了保證。
山東經貿職業學校截至2021 年僅會計相關專業領域已經取得的“1+X”證書就有八個,分別為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大數據財務分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金稅財務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登記證書、數字化管理會計職業技能登記證書、業財稅融合大數據投融資分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財務與會計機器人應用職業技能登記證書。截至2021 級,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審計等財會專業已取得“1+X”證書的學生數達到1267 人。
我國職業教育同普通高校教育不同,職業教育肩負著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提高。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為滿足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圍繞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人才市場需求、學員職業能力提高需求,借助學校雄厚的師資隊伍和齊全的實訓設備,經貿學院與中聯集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協作,開啟了智能財稅“1+X”證書認證制度試點工作,每年培訓人數不少于1000 人,考試通過率不低于90%。學校在改制推行過程中,把“1+X”證書體系試點與學科建設、項目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培養工作等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逐步優化會計人才培養計劃,進一步促進“1”和“X”的有機結合,深化師資、課程、學法“三教”的變革,進一步推動校企深化合作,建設好、用好企業實習平臺,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培養效率和畢業生就業水平[2]。
為加強與中聯集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協作,科學整合師資隊伍與實訓基地的資源,形成能全面適應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育需要的管理團隊。團隊組建完成后,及時安排團隊成員參加各項師資培訓,確保團隊具備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和考試的要求,完成考試通過率不低于90%的目標。
依中聯教育集團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根據崗位標準,和專業定位進行培養目標融合定位;對課程進行融合,理論課程與“1+X”證書技能點融合,課程進程與技能點以及工作場景融合;實施考核融合,課程考核與“1+X”證書,國家統一考試融合,使用期末考試替代部分,國家統一考試;學分融合,課程考核結果通過書證融通平臺高職國家開放大學上報,課程所得校內學分與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進行融合。
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包括了初、中、高級證書,按層次分明依次遞進,中高職專業的職業院校學生重點要考取初、中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初級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社會化的初級代理服務。本部分內容重點講述了財稅初級代理服務,滿足中小企業從開票到進行賬務處理到最后的記賬、財務報表的編制并進行納稅全過程的技能知識。初級代理服務共涵蓋五個專業方向,全面講述了中小微企業包括一般納稅人及小規模納稅人的發票開立、處理、審批的整個流程,以及中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收申請的標準流程。五大工作領域中進一步劃分了十九個典型項目任務,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提供項目任務情況和運行過程。
第二部分社會化的初級外包服務,主要涉及票據外包工作、財務與會計外包工作、稅務申報外包服務、薪酬與社會保險服務外包服務等共四大工作領域,對這四大領域進行細化,滿足企業對畢業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初級外包服務將四大領域進一步細化了十三個典型的任務,每項操作任務都相應獨立,更適合企業與智慧財稅社區共建初級服務外包業務的環境,并建立了“做什么樣、做的標準或者規范是哪些、怎么做、做的結果如何”這樣一個技能培訓體系閉環;社會化的初級公司管家,范圍涵蓋了公司建立、變更和信息披露、融資處理、稅務監管、人力資源和五險一金服務、資質證照業務管理、公司經濟綜合業務管理等六類業務范疇,而各個業務范疇又按照其內容細分成了若干個經典的工作任務,而各個責任按照其職業技能特點,甄選出經典實際案例并設計仿真案件,成為教學任務情境供使用者技能操作與練習的應用。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2019 級會計相關專業學生在校生數為934 人,獲取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人數為162 人;2020 級大數據與會計等會計相關專業在校生人數為1155 人,獲取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人數為72 人;2021 級大數據與會計相關專業在校生數為1162 人,2022 年上半年考取人數為109 人,通過率超過97%,另外下半年還有191 人的計劃。通過參與中聯集團的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的試點工作,學校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在對“1+X”證書中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制度進行貫徹落實過程中,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會計系專業負責人重新調整并完善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方案更具科學性和實踐性。首先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團隊對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進行系統學習和研究,通過修訂補充的方式,將智能財稅相關內容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其次,提升了專業教師在教學、教改中的工作能力,對“1+X”證書制度的內容與課程內容進行了優化,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與渠道,對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學會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實踐練習,縮短了從畢業到就業的距離。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通過參與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順利推進了教育部門提出的“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的建設,在兼顧證書與崗位的前提下,將教學標準、內容以及教學考核體系等進行多方面的有機融合,保證“課證融通”的順利實施。為保證“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的順利進行,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結合與中聯教育集團的智能財稅職業等級證書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實訓設施等多方面進行改進,并鼓勵教師開發課證融通教材,豐富了“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在“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需要更加明確院校自身教育任務,認清傳統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信息時代出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3]。學校按照“1+X”教學證書體系中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需求,優化了課程目標、內容、教學方法,有效推進了專業知識教學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成功上崗做好了無縫連接,更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知識的增長。
首先,進行職業院校會計課程的重構,按照企業實際需求調整培養目標與教學內容,從會計職業技能標準的視角,把會計專業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有機融合,推進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模式的變革。其次,將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與現行的會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定制度有效銜接,按照“1+X”證書的相關標準組織教學活動。最后,職業院校應鼓勵教師根據“1+X”證書制度開發校本教材及課程,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育實踐中,要全面推行“1+X”認證機制,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使教師不僅順利完成教授專業課程的任務,而且在職業技能教授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首先,職業院校應主動引導老師進行會計專業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體系培養,以有效提升老師的會計實際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此外,還可以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定期派教師到企業實習或出國深造,以提高技能教學水平,使教師更能勝任“1+X”證書制度的教學。職業院校也可以通過招聘企業高級會計人員,來補充學校專業教師其實際操作能力欠缺的不足,從而實現“1+X”證書體系下的教育目標。
會計專業實施“1+X”雙證書制,是中國高等職業院校在符合國家規定條件下實施的教學改革,高職專業院校應當積極加強與企業間的協作,逐步擴大實踐性教育的深度與廣度[4]。一方面,由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成立專業教育實習培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場所,由專業教師與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相互配合,開展理實一體的綜合教學活動,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并熟練運用會計技能,以達到會計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標準;另一方面,學校積極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座談會,直接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此外,職業院校應為學生提供專業學習的機會,優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企業共同建立會計人才培養機制,解決學生就業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