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楊帆 占 令 吳 翔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0
效能感一詞最早出自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他對于效能感的解釋是:人的動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可以說,自我效能感的得失,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一定的影響[1]。
由此可知,人可以根據自己對于事物的主觀感知,展示自己對于是否能夠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通過對效能感這一個理論的理解,教學效能感的高低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教學效能感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教學動機、積極性、教學評價。由此可知,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學效能感可以幫助教師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
通過對高校關于教師教學效能感的研究,教學效能感具有情緒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教學效能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狀態和教學情緒,教師的教學情緒會隨著教學效能感的得失而發生改變,從而也會改變教師在后續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專注程度和心理預期。一次良好的心理預期會提升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滿足感。教學效能感也存在著多樣性的特點。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監測學生的反應,獲取第一手的學生課堂反饋,教師的教學體驗感也會隨著課堂的深入和課程的不斷推進發生改變。由于學生個體和教學的差異,高校和教師個人對于學生完成課程的要求不同,教師個人對于教學預期也不盡相同,教學效能感的多樣性也會得以體現。
高職院校教師面對以技能化為培養目標的學生,應該會有更多的教學思考,教師的心理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一系列研究表明,教學效能感對于教師的性格特質有很大的影響,而對于職業院校教師的性格特質來說,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里面的影響包括個人、學校、社會等因素。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進一步影響教學預期、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反饋。一方面,良好的教學心理可以讓教師可以對學生基本情況和教學目標提前了解,結合國家和學校的教學目標,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把控,對自我情緒的感知和分析,從自我評價及自我完善中不斷發展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滿足更多學生的需要和他們的期待,進一步形成教師的個人魅力。另一方面,教師擁有良好、積極的心理素質可促使教師以更為積極和冷靜的心態面對課堂突發的各種問題,更好地把控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通過不斷體驗和成功經驗的積累,解決學生的困惑和面對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將自己對于學生的成功期待傳遞給學生,激勵學生進一步努力奮斗。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在面臨困難時的意志堅韌性和主觀的努力程度[2]。正是基于此,教學效能感高的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更多的情緒調整的措施,能夠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和學習的滿足感,滿足自己對于教學的期待。可見,教學效能感的提升對于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教師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對于教師個人對于自身工作狀態、積極性、工作目標、努力程度都有很大的影響,最終作用于其教育行為。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有更強的實操和動手能力,對于技能學習的期待值較高,這讓高職老師們有更強的個人教學效能信念,能夠激發教師的工作激情和事業心。他們在與學生的不斷交往和教學中,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好任何學生[3]。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教師積累的工作經驗和自我調整,教師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工作和心理狀態,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面對工作的壓力和挑戰,以更好的教學工作狀態來面對學生,讓個人效能感的積極作用不斷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良好的教學效能感促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積極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以及課后反饋,積極地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的調整,不斷在教學實踐中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師的教學成就感來源于學生,學生的學習獲得感來自教師,良好的教學心態和方法會幫助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種良性的循環幫助教師獲得更為積極的教學效能感,也是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可見,教學效能是教師工作動機的維持與強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對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努力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多數人看來,大學校園是一個安靜、祥和,充滿著激情和夢想的青春樂園。但是,對于高職學校教師來說,他們也會面對更多日常的學生管理、常規教學、學校的科研任務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的前景等問題。當前,國家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這一系列的變化促使國家不斷加大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社會對于職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這種新的改變和需要對于職業院校的老師來說,是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他們需要更好地調整心態,積極地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以符合新的教學要求,得到更好的教學體驗。積極的教學效能感展示了教師對本身教學能力的自信程度[4]。職業效能感的提升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學校和國家的要求以及工作環境的變化,積極與同行進行交流學習,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參加各類培訓,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心理狀態。同時,職業效能感幫助教師積極地面對職業發展所遇到的瓶頸,以及在個人晉升問題上成功的結果歸因。
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從心理健康與教師人格特質中來完善。既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成果,還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職學校需要在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師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教師在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中樹立更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和科研反饋產生積極的“化學反應”,間接促進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高校有關部門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針對高校教師個人效能感提升的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相應的學習講座和專題學習任務,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拓展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的途徑。自我效能感較高的高校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較高,工作動機較強,能努力做好各項教學工作,在教學中自信心強,對學生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在教育過程中,他們會根據學生的教學反饋,將自身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進行比較,選擇更為適合學科發展、學校要求、學生能力、自身特點的教學行為。學校的積極鼓勵,也會讓教師們更為重視提升自我效能感。在整個積極的氛圍下,教師個人也要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有計劃地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提升工作的心理狀態,以更為積極和良好的心態面對教學的任務。不斷加強個人的抗壓能力訓練,提高自身面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以最快最好的方式解決問題,恢復信心。教師用這種積極處理工作的態度來教書育人,學生也會根據教師的優秀表現給予更高的評價,這樣也可以反向增強教師的教學效能。所以,學校的支持和教師個人的努力,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能夠得到雙向發展,教學能力不斷加強,廣大的人民教師才會有更多的動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
研究表明,高校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會受到人際支持的影響[5]。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在學校的整體指導下進行的,教師的工作狀態和教學方式會根據教學動機的變化而調整,教學動機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有直接影響,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就是教師教學動機的決定性力量。職業院校學科門類較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盡相同,在這種條件下,學校更要科學指導,合理決策。學校要以更為嚴謹的態度,更加詳細的制度明確教師的發展要求、課堂的教學質量、科研的發展目標。按照更高的、更為詳細的標準來規范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升教師的責任感和效能感,教務處、科研處等部門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教務處要對職業院校教師的日常教學實時進行監管,教務處可以聯合二級學院開展更多的教學展示、教學大賽的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講。二級學院分階段統計收集學生對于教師教學的建議,及時以恰當的方式反饋給教師,充分理解教師教學工作的不容易,給予教師教學工作更多的支持,同時給教師教學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平臺,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針對性。學校科研處要結合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實際和工作期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指導,幫助更多的青年教師參與到科研工作中來,營造積極的科研環境,鼓勵有經驗、資深的科研型教師幫助年輕教師進行科研工作,暢通年輕教師的科研之路。結合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在最終的科研工作認定中給予適當的鼓勵,鼓勵教師將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結合起來,用更好的心態贏得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雙豐收。
高校應以“關愛人”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作為高校最寶貴的資產,教師和學生都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的提升也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的支持系統和對教師教育工作的教學反饋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提升具有獨立的、顯著的影響[6]。為此,學校需要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師評價反饋體系。首先,學校主管部門要量化每位教師教學工作標準,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放入教師的評價體系之中,鼓勵更多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具有更高教學效能感的教師投入到一線的教學工作中來。其次,定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及時給予獎懲,激發教師投身教學和科研的動力,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平臺給教師進行施展,讓每一位盡心教學、無私付出的教師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再次,教師同行也要積極合作。一線工作的教師同行對于教學和科研工作有著最為直觀和實際的感受,教學工作面對的困難和教學效能感不高的問題具有相似性,很多有經驗的教師可以更好地調整自身的狀態和心理動機。所以,同行教師對于教師的教學指導和評價十分重要,也是教師評價體系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們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地幫助教師改進工作的方式,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師個人教學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個人等各層面的相互配合。教學效能感的提升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健康心理狀態的保持、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高校的良性發展和國家的發展進度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