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慶祥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第五部分第十五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明確指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及時更新教學標準,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先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顯示,2025 年智能網聯汽車按高、中、低三種發展情境人才需求量為9.2 ~11.6 萬人,人才緊缺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當前,高職院校全面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融通,仍是當前職教改革的痛點和堵點。
第一,追溯“崗課賽證”的政策文件,解讀《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提出的要求,為研究提供政策依據。
第二,分析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現狀,調研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總結存在問題,為本研究提供基礎數據保證。
第三,探討基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梳理“崗課賽證融通”的內涵,厘清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需求,解讀“1+X”證書考核要求,為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第一,引培師資隊伍,建立基于“崗課賽證融通”教學團隊建設新模式。以“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培育、雙師素質提升”為手段,建立“崗課賽證融通”的優秀師資隊伍。
第二,重構課程體系,探索基于“崗課賽證融通”課程教學新方法。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實現“崗課賽證融通”四元歸一(以崗定課、以課參賽、以賽促證、以證強崗),并探索有利課程實施的教學新方法。
第三,開發教學資源,打造基于“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新載體。針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對接其知識結構,組織課程負責人進行實訓指導書、課程標準、題庫、微課等教學資源開發。
第四,完善實訓中心,創建基于“崗課賽證融通”教學新環境。按照智能網聯汽車崗位的能力要求、“1+X”職業技能證書考核要求、智能網聯汽車技能競賽要求,完善智能網聯汽車實訓中心的實訓條件。
第一,制定方案并開展實踐。制定制度化實踐方案,包括組織保障、實施步驟及具體操作方案等,先在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進行實踐試點,總結與完善,再推廣相關院校及專業群。
第二,評價效果與總結經驗,在調研相關參與主體的基礎上,檢驗“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并進一步總結該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問題。
本文主要以“汽車專業群”“崗課賽證”和“智能網聯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關鍵詞檢索CNKI 數據庫。截至2022 年9 月22 日,檢索到637 篇相關文獻,主要包括已發表的學術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檢索數據如表1 所示。
“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是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技術深度融合而成的專業集群。該專業群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根據檢索數據(2012 —2022 年)來看,以汽車專業群為主題的文獻共273條,以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為主題的文獻共36條。從研究內容來看,大多數集中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及教學改革等方面。
“崗課賽證融通”是指課程開設與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課程開設與專業技能競賽能力要求相融通,課程開設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相融通,不斷升級專業課程、創新教學方式。根據檢索數據(2012—2022 年)來看,以崗課賽證為主題的文獻共349 條,其中有關崗課賽證融通的文獻136 篇。從研究內容來看,大多數集中在教學改革、教師團隊建設及教學資源開發等三個方面。
“人才培養模式”在本課題將圍繞專業群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實訓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構建“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檢索數據(2012—2022 年)來看,以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的文獻共450 篇,以智能網聯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的文獻共15 篇。從研究內容來看,大多數集中在應用研究、人才培養改革等方面。
我國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自身優勢與辦學特色,較為典型的主要有“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國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以德國為代表的“雙元制”模式,它是指學生具有學校學生和企業學徒的雙重身份,由學校和企業的教師在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施教;第二種,以美國為代表的CBE 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核心就是根據企業實際工作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此外,還有CBET 模式和“單元式”模式,CBET 模式以英國和澳大利亞為代表,即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培訓,此模式特別強調了教育和培訓的結果;在日本,普遍采用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即采用單元作業形式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訓練的“單元式”模式。從國外來看,人才培養模式都是與崗位能力和市場需求相聯系。同時,學生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的核心所在,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整體而言,國外有比較成熟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這些教育教學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以參考這些研究成果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才培養模式。
“崗課賽證融通”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職業技能競賽等方面的路徑探析與應用實踐上。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作了解讀:陳蘭(2021)等提出通過與企業組建教學團隊,以崗位需求為核心,參照職業技能大賽評分標準,對標“1+X”證書模塊重塑課程內容[1];李雙(2022)指出“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模式中崗位需求是根本,課程體系是關鍵,技能競賽是檢驗,各種證書是必需[2];馮振來(2022)等闡述了“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容,探索其實現的基本路徑[3];汪洋(2021)提出“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應從崗位能力需求入手,重構課程體系,發揮技能大賽產教結合“鏈接器”的作用[4];張黎(2022)提出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職業技能競賽、學分轉換等方面開展“崗課賽證”人才培養研究與探索[5]。
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是一門“新興專業”,它是電子信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度融合的專業。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王仁群(2021)等認為課程體系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應當結合產業發展方向,根據崗位對于人才能力需求,確定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6];王莉靜(2022)提出在設計新汽車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應根據能力要求,對必要的課程進行整合,設計出最優化的課程體系,將校內外的資源進行整合,在校內積極尋求“教師共享”,打破專業或學院界限,通過“崗課賽證”的融通,推動專業的建設和發展[7];王輝(2021)認為高職智能網聯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緊跟產業變革,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崗位工作職責和課程體系三個核心問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8]。
國內外學者對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實現路徑、師資團隊建設、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反思與總結。近年來,關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整體上已經呈現一種遞增的狀態,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代表性趨勢,“崗課賽證融通”的概念已開始成為一種主導現象,并引起了廣泛關注,對其本身的研究和探討是目前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和熱點。
當前,國內學者對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大多從自身的學科背景和感官經驗出發,對某一特定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理念、概念內涵、制度建設、價值層面等研究呈現多元分散的趨勢,這些差異有可能會窄化“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義,不利于理論完善和實踐指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未來走向如何,不僅是實踐維度問題,還是一個價值層面問題。
作為一個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在“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擺脫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困境,是開展“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對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其研究應最終落實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人才的需要上,脫離現實需求的理論研究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在對“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理論探討的同時,還應注意實踐層面的典型案例和數據分析,并與職業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不斷提高“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