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天門職業學院,湖北 天門 431700
職業規劃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構成部分,會對學生的就業產生較大影響。而語文是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所以應積極承擔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重擔,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職業規劃教育指的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能力,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1]。職業規劃教育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持續性、動態發展性以及綜合性等特點。我國職業規劃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在理念、態度等因素的影響下,高職語文教學一直缺乏實效性。例如,部分語文教師只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講解教材知識點,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沒有太大用處。而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與能力,有利于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相比于中小學生,高職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大,社會經驗也較為豐富。但大多數高職學生都未有工作經歷,不了解自己學習的專業可以找哪些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工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可以讓學生準確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興趣愛好,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職業規劃,避免學生過于迷茫。
從需求層次理論來看,自我實現是每個人的最高層次需求。而進行職業規劃不僅可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也可以達到個人發展目標[2]。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與能力,讓學生畢業后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
綜合素質包括諸多內容,例如科學文化素養、欣賞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繼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競爭力。
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語文教師對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將其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首先,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所以很多語文教師都認為職業規劃教育是職業規劃教師的職責,與語文教學沒有太大的關系[3]。其次,部分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且語文教學的任務相對較重,所以沒有積極主動地滲透職業規劃教育。
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關鍵工具,但很多教師并未將語文教材與職業規劃教育結合起來,導致職業規劃教育缺乏支撐。例如,部分語文教師找不到職業規劃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只是生硬地穿插一些職業規劃的內容,降低了教學質量。
高職語文課堂中,存在學生玩手機、不聽講甚至逃課等現象,導致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即可,不需要管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都會一直采用傳統的講解式教學方法滲透職業規劃教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關鍵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讓學生憑借專業知識與個人能力找到合適的工作并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4]。但部分教師沒有綜合分析職業能力的內容,沒有對學生進行基礎能力訓練,導致學生缺乏競爭力。
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更應該注重職業規劃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與職業能力。而語文又是至關重要的學科,所以語文教師應自覺承擔起滲透職業規劃教育的重任,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教師應深入研究職業規劃教育,明確其具體內容與原則,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認知特點構建職業規劃教育滲透體系。例如,教師應明確滲透職業規劃教育的目標、方法,為語文教學提供指導。其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教育能力。語文教師對職業規劃教育的了解相對較少,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怎么教等問題。為此,教師需要通過網絡查詢、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等方式積極學習職業規劃教育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5]。此外,教師應積極挖掘語文教學與職業規劃教育的結合點,促進職業規劃教育的滲透。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與學生基礎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直接關系,所以可以從細節分析二者的結合點,在潛移默化中開展職業規劃教育。
在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過程中,高職語文教材在選文、編寫體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改進,可以為職業規劃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為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通過語文教材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以及對自我的認知。第一,通過語文教材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高職學生還未進入社會,其中部分學生對社會不太關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語文教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需要根據所學知識做好相關工作,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第二,通過語文教材增進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很多學生在選擇職業時都會十分迷茫,這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不太了解自己。例如,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學歷比不上高等院校的學生,缺乏就業信心。為此,教師需要通過語文教材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準確認識自我,為職業規劃奠定基礎。例如,在講解畢淑敏的《我很重要》這一篇文章時就可以通過其中“我對于我的工作我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主宰。”等語句鼓勵學生并為學生講解一些高職畢業生成功案例,讓學生調整自我認知并展望自己的職業生涯[5]。
創新教學方法可以為職業規劃教育的滲透提供幫助,所以教師需要靈活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與能力。
1.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法
在信息化時代中,多媒體成為教學中的關鍵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滲透職業規劃教育。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并對知識點進行拓展,在其中融入一些職業規劃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例如,在講解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讓學生明確個人喜好、身體條件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對職業選擇的影響。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培養學生的職業分析能力。例如,在講解史鐵生的《我的夢想》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這一欄目的相關片段,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杰出人士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的努力,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身處不同崗位的人們的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并讓學生逐漸形成職業規劃意識。
2.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也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這一篇文章講解了馬克·吐溫在被提名為紐約州州長候選人后進行了激烈的競爭,最終主動放棄競選的故事。在講解這一篇文章時可以直接拋出“5W”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即讓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環境支持我干什么,我的職業目標是什么”這五個問題,讓學生通過這五個問題進行自我分析與自我考察,之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結果,判斷學生是否能夠準確認識自己的優劣勢、是否能夠挖掘自己的職業潛力。其次,教師可以創設角色情境,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感受各種職業的特點。例如,在講解《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財務管理等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讓學生切身感受不同職業。
3.靈活應用自主探究教學法
加強自主探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深刻掌握知識的本質與規律。同時,進行獨立思考也是職業規劃的起點,所以教師需要靈活應用自主探究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能力。第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例如,在講解《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前可以拋出選擇職業、職業規劃等概念,之后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等問題,增進學生對職業規劃的理解。第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查找。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一些資料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搜索能力、分析能力,繼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現代化社會中,各行各業對職工的要求都比較高。例如,要求職工具備較強的聽說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但部分高職畢業生在求職與工作過程中出現了口頭表達能力弱、交際能力差、寫作與整理能力弱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印象以及后續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所以,教師需要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一,需要加強口語表達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部分學生不敢表達自己,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系統開展口語表達訓練,通過普通話訓練與表達能力訓練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語表達技巧。例如,高職語文教材中有“介紹”“復述”“交談”“答詢”等專項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要求進行口語交際并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輕松且準確地表達自我。第二,當前大多數企業都要求求職人員提供個人簡歷等書面材料,這就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高職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寫作訓練內容,例如“記敘文寫作”“說明文寫作”“求職信寫作”“應聘信寫作”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掌握各種書信的格式與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職業素養會對學生的就業產生影響,且職業素養培養也是職業規劃教育的關鍵內容,教師應通過有效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注意自己的談吐、儀表、舉止,避免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教師也需要展現自己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等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其次,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行為規范意識,可能會影響到畢業后的求職。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中華民族的優秀禮儀,增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教師應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第一,教師可以不定期組織一些小活動,在活躍教學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主題演講比賽、主持人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為后續就業奠定基礎。第二,高職學生的空閑時間相對較多,所以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不同職業。例如,可以帶領學生體驗食堂中的打飯人員、教學樓的清潔人員,讓學生切身體會各種職業的特點,為職業規劃提供支持。第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打暑假工,讓學生感受崗位工作流程與工作方法。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社區、超市、企業打工,培養學生的崗位應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打工經驗,激發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興趣。
職業規劃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潛能,所以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職業規劃教育滲透,通過語文教材滲透職業理想;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基礎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